第17頁,共24頁 第一第一 ... 71516171819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61 到 170 共計 234 條
  1. #161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討論還原鋼琴錄音那就有焦點

    (1) 以我的觀點,我認為要怎麼錄,是錄音師告訴製作人效果後,由製作人決定唱片的面貌,而非錄音師決定的
    劉sir說對了,多隻麥克風多軌錄音,可以非常完整的收錄鋼琴的泛音、低音與琴鍵的聲音,最後混音後可以混出非常完整各個角度的鋼琴聲音,聽起來也很爽,這也沒問題,只要製作人要的是這樣就OK,不過我們在現場聽鋼琴的時候就不可能聽到這樣的完美的聲音,您不可能在這些麥克風位置聽完後用人腦混音,在現場聽鋼琴,只能選擇一個點,除非是葉八粒,通常是面對鋼琴,如果很靠近鋼琴,我們就可以很清楚聽到鋼琴敲打的直接音,如果坐在遠一點位置,鋼琴敲打琴鍵的聲音就不是那麼清楚,但可以感受到更多鋼琴與空間的共鳴,這個現象在單點錄音上比較像現場,不完美但真實
    多軌錄音若是混音的階段能按單點的想法去進行比例的調整,那就也OK,至少接近真實
    不過一般多軌錄完後,就是想要表達完整各個角度收到的鋼琴音,那麼就有點跟我們的現場不一樣,就常聽到的一種發燒混音就是把空間的泛音、鋼琴的近距離的敲打直接音及另外的低音混在一起,這在我們現場沒有一個位置是聽到的,我並沒有說這樣有問題,但這絕非我們聽到的現場
    發燒友在聽鋼琴錄音若沒有這樣的體認,我想我會對他說的還原現場有定義上很大的差異

    (2) 麥克風可超越人的限制取得最佳的位置,若最後混音沒有按照現場人的位置,我認為這樣音響重播時對我來講不叫還原現場,很多人還用這樣混音後的唱片來跟現場演出進行調整音響,就要特別小心,有些唱片就把左右給弄反了,在錄音室的設備下,也很難正確調出該有的現場比例

    (3) 唱片的真相,說得真好,就是我也在說的,角度不同,先瞭解唱片有什麼,再來談還原唱片or還原現場




    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即使只有一台鋼琴,我們都知道繞著鋼琴走一圈,每個位置聽到的鋼琴聲音都有變化。誰來決定麥克風放在現場的什麼位置?誰來決定用哪種麥克風?這件事情本身就是「錄音師的觀點」。

    兩聲道能不能現場重現?聽過音樂會現場錄音實況的人都知道,麥克風雖然架設在演出者與觀眾之間,掌聲永遠只會出現在前方,跟現場剛好相反。這是「現場重現」嗎?

    Living Stereo、Living Presence、Decca Tree等錄音,麥克風不但高吊舞台上方,每個麥克風之間的距離還相當遠,我們聽到的是這幾個麥克風的加總效果(以混音工程師的觀點來決定的混音結果)。那麼,其中哪一個麥克風聽到的才是標準?我們永遠不可能架個高梯到麥克風的位置欣賞樂團演出啊。所以,即使是這些偉大錄音的錄音師,也從沒用自己的耳朵聽到過所謂的真實。

    真相已經被封印在唱片之中,那是演出者、製作人、錄音、混音等後製人員的共同創作成果。對音響迷來說,組成一套聲音更傳真的系統、讓我們更貼近唱片中的真相,然後以這樣的系統來欣賞各種偉大的演出,才是一生追尋的課題、快樂的泉源。

  2. #162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只要是感官,就會有誤判的時候 (尤其是沒經過訓練或是經驗不足時)
    不要太信任自己的感官,被廠商騙爽爽

    調整與試聽器材時,儘量避免感官與外在影響的錯誤........
    例如不斷的ABX聆聽,確認改變是否察覺,是否一致
    或是經由簡單的儀器來協助

  3. #163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前幾天也有稍稍聽了人頭錄音的作品

    模擬演出者位置的錄音

    也相當不錯很有意思




  4. #164
    註冊日期
    2009-07-26
    文章
    607
    Thanks
    69
    Thanked 180 Times in 12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討論還原鋼琴錄音那就有焦點

    (1) 以我的觀點,我認為要怎麼錄,是錄音師告訴製作人效果後,由製作人決定唱片的面貌,而非錄音師決定的
    劉sir說對了,多隻麥克風多軌錄音,可以非常完整的收錄鋼琴的泛音、低音與琴鍵的聲音,最後混音後可以混出非常完整各個角度的鋼琴聲音,聽起來也很爽,這也沒問題,只要製作人要的是這樣就OK,不過我們在現場聽鋼琴的時候就不可能聽到這樣的完美的聲音,您不可能在這些麥克風位置聽完後用人腦混音,在現場聽鋼琴,只能選擇一個點,除非是葉八粒,通常是面對鋼琴,如果很靠近鋼琴,我們就可以很清楚聽到鋼琴敲打的直接音,如果坐在遠一點位置,鋼琴敲打琴鍵的聲音就不是那麼清楚,但可以感受到更多鋼琴與空間的共鳴,這個現象在單點錄音上比較像現場,不完美但真實
    多軌錄音若是混音的階段能按單點的想法去進行比例的調整,那就也OK,至少接近真實
    不過一般多軌錄完後,就是想要表達完整各個角度收到的鋼琴音,那麼就有點跟我們的現場不一樣,就常聽到的一種發燒混音就是把空間的泛音、鋼琴的近距離的敲打直接音及另外的低音混在一起,這在我們現場沒有一個位置是聽到的,我並沒有說這樣有問題,但這絕非我們聽到的現場
    發燒友在聽鋼琴錄音若沒有這樣的體認,我想我會對他說的還原現場有定義上很大的差異

    (2) 麥克風可超越人的限制取得最佳的位置,若最後混音沒有按照現場人的位置,我認為這樣音響重播時對我來講不叫還原現場,很多人還用這樣混音後的唱片來跟現場演出進行調整音響,就要特別小心,有些唱片就把左右給弄反了,在錄音室的設備下,也很難正確調出該有的現場比例

    (3) 唱片的真相,說得真好,就是我也在說的,角度不同,先瞭解唱片有什麼,再來談還原唱片or還原現場
    單點錄音上比較像現場,不完美但真實 有懒於omni directional(e.g MBL)
    因為omni pick up比較平直,但是也有代價,FM acoutic做了B&K專用micamp,
    其實事愈似簡單愈頭大,多咪就死快点因為有phasing,那么dumi-head,因為capsule不好有頭形也没用,那么還有什么方法,
    就是4capsules,對4capsules,decca tree in single point,大概很少人用,這也是為什么TIS那么久才錄到黑毒2,問题是大海撈sweet point針,玩過就知never ending game.

  5. #165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7,31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vili拼這麼晚,也是喝太多...?!哈

    拜現在技術與科技之賜,單點錄音的品質跟以往不同,雖然還是無法跟多軌的優點相比,不過市場上追求單點錄音提升的是少數,大都是使用多軌的便利亂亂混音後的商業作品...也沒享受到多軌的好處

    我討論的是錄製High End的唱片
    要像現場就請用像真正你在現場的唱片,要聽混音的作品,就要小心跟現場是否一致性,然後再來想想是否要說還原了現場

  6. #166
    註冊日期
    2009-09-13
    文章
    286
    Thanks
    495
    Thanked 1,038 Times in 654 Posts

    預設

    真的有...咳嗽聲、吞口水聲、腳的輕拍聲、錄音室外巴士和地鐵經過的低頻轟轟聲...
    每個人的聆聽經驗不同吧?! 8)

    昨晚就已聞到些許酸味了... :^)
    所以選擇尊重別人的堅持... |-)

    不很新的文章,加減看看... :)
    自然活生的爵士樂三重奏-Fuzzy Music發揮兩支麥克風的極致
    什麼是仿真人頭錄音?—簡單介紹Dummy head recording技術
    關於「優美的」音質
    音響系統與建築聲學的關係
    解決中低頻駐波的方法
    音響技術與聲學原理
    堅持~好東西只跟好朋友分享!
    道不同,不相為謀。機車改道!小白退散!
    消遣來怡情!不花錢最贏!15+

  7.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a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8. #167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HXman 查看文章
    小弟可以再出些小弟感官的問題,看兄有多了解?

    說些對大家有用的吧..

  9. #168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ISvili 查看文章
    錯了各位大俠不要見笑,這是三十年前學,文献不在旁,故亂畫的,
    問任何一位錄音都比我畫的清楚,教科書式單点两米外,正面和30度都有两派學説

    Decca tree没記錯好像避免地面反射引起音染,説穿了人耳現場不如拾音器,而且不可能為免音染就每人都吊空中,所以都有成本和妥協

    那鋼琴每台發声点,手感都不同,所以鋼琴老師要陪學生選新鋼琴,都得跑倉庫,二來陪學生選才有回佣(又得罪人了)
    那黑毒是在TomLee的倉庫和陳列室百台以上挑選的,所以
    即場即捕即劏,試中馬上調音馬上錄,所以有現場雜音,没法處理,發燒卻大喊過癮,
    呀,Bob Morsvoski 甚至彈一首,喊停,調音三分中,再錄,幸好不是他錄黑毒,誰都想現場完美,但有太多變數,能弄對80%已經天碟級。


    不明白這鋼琴擴散圖是由何而來的呢?

    是因鋼琴结構而來的嗎?

  10. #169
    註冊日期
    2010-09-19
    文章
    812
    Thanks
    66
    Thanked 19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前幾天也有稍稍聽了人頭錄音的作品

    模擬演出者位置的錄音

    也相當不錯很有意思



    小葉兄,假人頭拾音應不算是模擬,而是可以直接的雙聲道立體聲(不過需用耳機聽為主).其基理在於HRTF的運用.

  11. #170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前幾天也有稍稍聽了人頭錄音的作品

    模擬演出者位置的錄音

    也相當不錯很有意思




    較有立體感嗎....?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