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投票者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38 24.68%
  • 做過1~3次

    18 11.69%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66 42.86%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32 20.78%
第73頁,共198頁 第一第一 ... 2363717273747583123173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721 到 730 共計 1972 條
  1. #721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HXman 查看文章
    兄臺小弟沒跟您抬槓,只是把較專業的作法講出來罷了,至於大家要如何,這是大家的選擇,小弟也非以此為專"業".

    較專業的作法講出來?

    指的是什麼?

    交由專家處理?

  2. #722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專家會願意出來無料教學,

    除了一種對專業的熱情之外,

    也是一種一起把市場做大的信念.

    有許多規模較小的聲學處理公司, 老闆都很熱心的,

    目的當然有一部分是要賣產品,

    但是對DIY的Project也都很熱心, 對於怎麼做也毫不保留,

    讓DIYer以低廉的預算知道這些東西的好處,

    DIYer日後要求更高, 或者有更多預算, 就會來找專家,

    這就是一起把市場做大
    對的,

    如果沒有相當的概念,

    怎會去作如此高預算的消費?

  3. #723
    註冊日期
    2010-04-25
    文章
    602
    Thanks
    40
    Thanked 102 Times in 69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應該說為什麼會有變化,沒有一個絕對的理論

    如線材及電路,Sim Audio的設計師也提不出來,但是run in 有用,他認為可能是電會找自己到路徑,而且會'通',持續過電會讓run in 效果變大,會讓這個'通'的最徹底,最少要連續運作幾百個小時不斷電,如果沒有讓這條路徑固定就斷掉,效果會大幅降低,所以他''認為''每台機器只有那麼一次徹底run in的機會。

    這是試驗結果進而思考可能的過程,為什麼能有這種思路,這就是玩出來的。
    有部分的理論有了,但不是針對音響的,多年前為了應付電力短缺,花了不少錢研究超導體,那個時候對於電在線路中的研究是有的,但沒看到商業化產品就是了

  4. #724
    註冊日期
    2008-09-05
    文章
    123
    Thanks
    15
    Thanked 15 Times in 8 Posts

    預設

    字典裡的雞同鴨講應該擺個連結過來...

    有很多東西是必須要找專業, 也有很多東西是不一定要找專業

    蓋房子肯定是前者, 減肥肯定是後者..難道說如果我要是沒有錢請營養師+健身教練, 那我是不是就肥死算了?

    有量身訂做的食譜跟運動, 當然可以瘦的必較快,可是如果我單純的只是少吃多運動, 我照樣可以瘦啊!

    大部分的燒友應該也會覺得空間處理是屬於後者吧... 難不成沒預算找專人設計音響室就乾脆不要聽算了?

  5.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jlhsiao For This Useful Post:


  6. #725
    註冊日期
    2010-04-25
    文章
    602
    Thanks
    40
    Thanked 102 Times in 69 Posts

    預設

    現在市面上的空間處理商品其實對大多數用家來說應該夠用了,只要瞭解商品的針對性來配合空間,那獲得改善應該不難,請專業來處理獲得更好的效果那要看需求吧,專業的團隊可以更針對性的整體處理,獲得更好的效果,但對家用者有必要性嗎..........還是看需求處理就好吧

    但是使用市面上的商品要確實知道該商品的針對性,對自己的空間有相當的瞭解來應用,光一個處理低頻駐波的產品,其對應的商品有一大堆,該如何搭配使用,用聽感自己花時間慢慢試當然可以,用儀器經過軟體計算當然也可以,看需求來選擇

  7. #726
    註冊日期
    2010-09-19
    文章
    812
    Thanks
    66
    Thanked 19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專家會願意出來無料教學,

    除了一種對專業的熱情之外,

    也是一種一起把市場做大的信念.

    有許多規模較小的聲學處理公司, 老闆都很熱心的,

    目的當然有一部分是要賣產品,

    但是對DIY的Project也都很熱心, 對於怎麼做也毫不保留,

    讓DIYer以低廉的預算知道這些東西的好處,

    DIYer日後要求更高, 或者有更多預算, 就會來找專家,

    這就是一起把市場做大
    小弟不是專家,也未以此為專"業".

    坦白說,許多事情不是不教,若是一般燒友在玩的玩法,小弟見何大與多位網兄的討論早都差不多在說了,是由於若要開始講究的部分,就必需進入較為專門學科中,這部分需要先對聲物理.微積分.工程數學.建築聲學.材料學.振動學.部分電聲學...等有所基礎,因為所謂的設計分析,其實就是許多估噪乏味的分析.運算.與設計過程.

    聲學為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它不像室內設計是種美觀與動線.機能等設計,它必需架構在許多工程.物理.數學...等學科上,類同結構分析、力學分析一般,需取得所需的相關參數資料,然後為聲空間進行聲場分析.(此部分多由分析設計者就各case的不同,撰寫程式分析)

  8. #727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HXman 查看文章
    小弟不是專家,也未以此為專"業".

    坦白說,許多事情不是不教,若是一般燒友在玩的玩法,小弟見何大與多位網兄的討論早都差不多在說了,是由於若要開始講究的部分,就必需進入較為專門學科中,這部分需要先對聲物理.微積分.工程數學.建築聲學.材料學.振動學.部分電聲學...等有所基礎,因為所謂的設計分析,其實就是許多估噪乏味的分析.運算.與設計過程.

    聲學為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它不像室內設計是種美觀與動線.機能等設計,它必需架構在許多工程.物理.數學...等學科上,類同結構分析、力學分析一般,需取得所需的相關參數資料,然後為聲空間進行聲場分析.(此部分多由分析設計者就各case的不同,撰寫程式分析)
    這個論點我是百分之百認同,

    任何專業當然不可能隨隨便便就教會,

    不過有時候只有一張圖片或是片段的文字對於有心學習的人是在有點強人所難,

    若網兄有閒暇, 未必要打字打的落落長,

    指點找誰的相關研究, 甚至提供個連結, 看完有不懂的地方再來請教網兄就是,

    之前有人提過multi-sub對重播的改善, 我自己也是找來看了一遍,

    雖說沒有用上, 但也是增長見識阿

    網兄願意也可以說說自己業內的一些作法, 自己的體認, 若是有困難倒也沒有看到有人相逼阿,

    我認為網兄有時顧慮太多, 若是怕所言被有心人拿去誤用, 相信那些有心人也無法躲過其他人的檢驗,

    對業餘人士針對興趣來討論實在沒有必要那麼正經八百, 我認為這個網站很少有人為反對而反對, 或是無理取鬧,

    希望這有讓網兄放心一點

  9. #728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若是之前我的"灰心論" 讓你感到不舒服, 我道歉,

    希望網兄就不計前嫌, 多多分享!

  10. #729
    註冊日期
    2010-09-19
    文章
    812
    Thanks
    66
    Thanked 19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這個論點我是百分之百認同,

    任何專業當然不可能隨隨便便就教會,

    不過有時候只有一張圖片或是片段的文字對於有心學習的人是在有點強人所難,

    若網兄有閒暇, 未必要打字打的落落長,

    指點找誰的相關研究, 甚至提供個連結, 看完有不懂的地方再來請教網兄就是,

    之前有人提過multi-sub對重播的改善, 我自己也是找來看了一遍,

    雖說沒有用上, 但也是增長見識阿

    網兄願意也可以說說自己業內的一些作法, 自己的體認, 若是有困難倒也沒有看到有人相逼阿,

    我認為網兄有時顧慮太多, 若是怕所言被有心人拿去誤用, 相信那些有心人也無法躲過其他人的檢驗,

    對業餘人士針對興趣來討論實在沒有必要那麼正經八百, 我認為這個網站很少有人為反對而反對, 或是無理取鬧,

    希望這有讓網兄放心一點
    multi-sub此點若要以看得到的學術性paper就以Dr. Todd Welti為要,除此篇外也少見他人再多為文,但對聲學人士而言足已,因為此法對於聲學人士而言已常有用之,而Dr. Todd Welti 文章也僅是要揭示起此法的特性,若死搬照搬,那鐵定行不通.

    在台灣小弟可能淺識,未見有人將自己的分析結果公開,小弟薄才為僅做一些自己的記錄,順便打發小弟煩雜時的心,因此小弟便有對此進行分析,Multiple Subwoofers,但此也跟Dr. Todd Welti的文章一樣,無法照搬照套,因為別人的聲空間特性與小弟分析的條件是不相同的,因此若有人問小弟怎麼放最好,小弟一定不知,因為每個人的聲空間特性與所使用的sub又不同,對於用multi-sub的目的也不相同,可是有趣的是往往許多網友就是想要得到那種人家說怎麼放最好的答案,其實對小弟而言,小弟若直接說這樣放最好,那小弟感覺是很不負責任的說法,因為網友的空間我又沒去丈測過,spk用什麼我也不知道,用multi-sub的目的我也不清楚.座位在那些地方也不知,連進行分析都沒有,難道就要這樣大口說放哪較好或最佳嗎?

    不過有時有些網友的情續就大過了理性,認為小弟不說,又說小弟遮遮隱隱...,唉!算了!
    至少對得起自己就好,讓人誤會總比胡言亂語的好.
    :)

  11. #730
    註冊日期
    2010-09-19
    文章
    812
    Thanks
    66
    Thanked 19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若是之前我的"灰心論" 讓你感到不舒服, 我道歉,

    希望網兄就不計前嫌, 多多分享!
    chsiang兄,請寬心,小弟才薄,也沒啥墨水好分享,頂多是有空時,若有些觀念上的看法,就提供各大家參卓而已.小弟若care兄的那些話語,小弟便不需慢慢跟各位談這些問題了.
    祝大家玩音響愉快.

    :)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