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12-04, 08:02 PM
#1461
 作者: psycho
哈!恭喜 chsiang兄陷入了『正確錄音』的地獄!....
先說最後這一點:我認為是無藥可救啦!因為『其他大廠的唱片』是『相位失真嚴重』才導致音象漂移,如果這種唱片要聽到確定位,就必需揮刀自宮,先把你的百萬音響系統的相位搞爛(換一條不正確的線材或喇叭擺位亂搞就可以了),再來就會依賴後製混音時『左右音量大小不同』的次級訊息來定位,定位就可以很精準了。
『正確錄音』是使用相位來定位而不是使用左右音量大小來定位,所以算隻是mono錄音,照樣可以有非常準確的音場定位....:)
因此只要我推薦的唱片定位正確,那麼大廠唱片與一般發燒片的定位一定無藥可救,所以我你陷入正確錄音的地獄了囉!....
第二、用豐潤形容是不夠準確,但是還可以用啦!....  不過,2009年的西班牙舞曲集是薩拉沙泰被認定最精緻的作品,tosi演奏該曲目也特別投入所以藝術水準特別高。這是音樂的層次而不是音響的層次,所以可能有主觀的問題,但是還是等著看看chsiang兄你會不會改變觀點?.....:o :o
哈哈 psycho兄, 我錯了, 薩拉沙泰西班牙舞曲在內涵上真的是不簡單:)
另外我又聽了這一張

聽完我發現凸顯了某些錄音的一些問題, 有些錄音會去凸顯主奏者, 而忽略背景伴奏的樂團, 把伴奏樂團弄成一個"簡化版". 有意無意地引導身為聽眾的我們只注意主奏者, 其實作曲家安排了很多主奏與伴奏之間巧妙地"對話". 如果一份錄音無法凸顯這一點, 那趣味與內涵真的大大減少! 好像盲目地追捧明星, 刺激有餘, 但是卻膚淺了一點.
很多片段好像小提琴與伴奏樂團在對話一樣, 而伴奏樂團又常常有神來之筆. 精彩精彩 不過不曉得Tosi是用別的琴嗎? 聽起來跟2009這張的琴音色好像不太一樣??:^)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12-04, 11:10 PM
#1462
 作者: chsiang
聽完我發現凸顯了某些錄音的一些問題, 有些錄音會去凸顯主奏者, 而忽略背景伴奏的樂團, 把伴奏樂團弄成一個"簡化版". 有意無意地引導身為聽眾的我們只注意主奏者, 其實作曲家安排了很多主奏與伴奏之間巧妙地"對話". 如果一份錄音無法凸顯這一點, 那趣味與內涵真的大大減少! 好像盲目地追捧明星, 刺激有餘, 但是卻膚淺了一點.
很多片段好像小提琴與伴奏樂團在對話一樣, 而伴奏樂團又常常有神來之筆. 精彩精彩  不過不曉得Tosi是用別的琴嗎? 聽起來跟2009這張的琴音色好像不太一樣??:^)
這一段實在要密密加圈啦!...... 
咦?chsiang在玩音響之餘,無形中音樂體驗己經令人贊嘆了!...:o :o
至於 2000 年與 2009 年的 tosi 是否用不同的琴?這個我就不知道了...:P 沒錯,聽起來很像是使用不同的琴,但是 tosi 一向有『同一把琴同一根弦』卻能製造出截然不同音色的超級工夫,這下子讓我不敢斷言到是不是不同的琴....
-
-
2010-12-05, 12:33 PM
#1463
 作者: chsiang
[恕刪]
聽完我發現凸顯了某些錄音的一些問題, 有些錄音會去凸顯主奏者, 而忽略背景伴奏的樂團, 把伴奏樂團弄成一個"簡化版". 有意無意地引導身為聽眾的我們只注意主奏者, 其實作曲家安排了很多主奏與伴奏之間巧妙地"對話". 如果一份錄音無法凸顯這一點, 那趣味與內涵真的大大減少! 好像盲目地追捧明星, 刺激有餘, 但是卻膚淺了一點.
[恕刪]
拍拍手!您講得真好. 很多錄音(特別是大廠的錄音)經常有這種情況. 如果是只把音樂當背景音樂就還好,拿來仔細聽就不行了.
推薦您這一套CD(我希望新天新地有),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Complete Works for String Trio
TrioFenix
在這個錄音裡,小提琴不是唯一的主角,中提琴或大提琴也是一樣重要的角色.
聽到這種不同聲部的對話,是我個人聽音樂最大的樂趣(比什麼音場的深度,高低有趣多了).
-
-
2010-12-05, 09:23 PM
#1464
-
-
2010-12-05, 10:16 PM
#1465
 作者: psycho
有人故意虧我喔!.....
我故意只談『音場的深度,高低』是因為這個東東非常客觀而且『認知很難穿透』;相對的多聲部的音樂欣賞我己經試過N次,每次都氣得要死。所只要談客觀的音響科學或錄音水準,我一定只談『音場的深度,高低』以免造成各說各話....:P
至於kevintran想聽『不同聲部的對話』之相關討論嘛!......可以的,我們就來進行一個『從古到今只有蕾菲布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是多聲部演奏唯一的正確示範,以OP.111為例』如何?..... 
沒這種事!我怎麼會故意虧您呢?最近我在想要如何在地下室裝銀幕,又不影響聽音樂. 所以把喇叭背牆的吸音板收掉,音場深度變淺了很多.
但是聽音樂的享受並沒有減少很多,所以有感而發. 真的!
-
-
2010-12-05, 10:34 PM
#1466
 作者: psycho
有人故意虧我喔!.....
我故意只談『音場的深度,高低』是因為這個東東非常客觀而且『認知很難穿透』;相對的多聲部的音樂欣賞我己經試過N次,每次都氣得要死。所只要談客觀的音響科學或錄音水準,我一定只談『音場的深度,高低』以免造成各說各話....:P
至於kevintran想聽『不同聲部的對話』之相關討論嘛!......可以的,我們就來進行一個『從古到今只有蕾菲布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是多聲部演奏唯一的正確示範,以OP.111為例』如何?..... 
那就搬張板凳來聽psycho兄講課瞜~~~
-
-
2010-12-05, 10:49 PM
#1467
 作者: chsiang
那就搬張板凳來聽psycho兄講課瞜~~~
我也是!噹!噹!噹!Psycho老師,上課嘍!
-
-
2010-12-06, 07:40 PM
#1468
 作者: chsiang
那就搬張板凳來聽psycho兄講課瞜~~~
 作者: kevintran
我也是!噹!噹!噹!Psycho老師,上課嘍!
開課?有沒有鐘點費啊?不然,請 chsiang 委曲一下讓我家訪也可以.... 
這是非常難的分享,來,先好好仔細聽op.111第二樂章變奏曲。
一開始是變奏主題,請注意右手是一隻手進行兩個聲部,高音是主旋律,中音是對位旋律,仔細聽到熟爛,我再幫你們分析第一變奏要彈得好有多麼困難,到了第二變奏基本上己經不到十個鋼琴家可以通過,而最高難度第三變奏只有蕾菲布可以通過 ── 不過這裡要加上左手的聲部變化。
ok,先回去好好聽,等我有空會詳細說明上述大綱......:o
-
-
2010-12-06, 09:32 PM
#1469
謝謝!公司的電腦裡只有海德習克和Chemin的版本,先聽這兩個。
-
-
2010-12-06, 10:47 PM
#1470
太好了, 可以聽課! :)
psycho又點燃了弟對比較版本的熱情, 找了一下只有四個版本:
Pollini 1977, Solomon 1951, Rudolf Serkin 1987,
與jean-Francois Heisser 2000(?).
剛好以上四位鋼琴家來自四個不同國度. :)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