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12-01, 01:16 PM
#121
舉個白話的例子
懂這張唱片錄音的人,可以比不懂的人更瞭解系統應該要是怎麼樣的表現才是
懂音樂的人,才知道說這樂器真實應該是怎麼樣,跟系統的差異,找出接近真實情況的錄音
這就是調校系統該有的經驗與知識累積
-
-
2010-12-01, 01:19 PM
#122
並不是說錄音離麥克風一公尺,音響就要聽起來離一公尺
應該是重撥的比例應該要跟錄音時要能對應
劉sir說的會不會因為玩音響就是聽音樂,這是兩件事
我只是在說明玩音響請客觀一點來玩......聽音樂我還是照聽
-
-
2010-12-01, 01:22 PM
#123
還有基本上這不會離題
正確的觀念方法建立
會有助於判斷配件的改變與影響,當然器材、空間、擺位....都可適用.....
-
-
2010-12-01, 01:32 PM
#124
 作者: 小葉
大家討論的都太抓住一個點在討論了 |(|-|(|-|(|-
我想說明的是
要調校系統時,請用正確的態度與知識.....建立在一個客觀的標準上
瞭解錄音過程與現場音樂是非常重要的事
是調校系統該有的態度與認知
調效系統跟聽音樂是兩回事的層面....聽音樂可以喜歡就好,音響的調校可不是建立上喜歡就好
如果不懂錄音,不懂音樂、不懂測量
我不覺得這個人對正確的音響調校會有什麼認知8)
這也是我多年來一直有的迷思。我試著表達一下幾個疑點,也許大家可以繼續離題討論:
1.) 為何一般錄音鑑聽用的器材與音響迷們用的差這麼多?
2.) 為何我認識的錄音師泰半不是音響發燒友?
3.) 為何不參與錄音、測量的劉仁陽前輩家中聲音勝過那些注重測量結果的音響迷們?
4.) 如果錄音這件事「可當做標準」,為何會有這麼多風格截然不同的好錄音?
劉名振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marti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12-01, 01:48 PM
#125
 作者: martin
3.) 為何不參與錄音、測量的劉仁陽前輩家中聲音勝過那些注重測量結果的音響迷們?
劉名振
劉兄您好,劉仁陽前輩小弟無識,未知是否可予引薦,讓小弟前往聆賞?感謝!
小弟見薄識淺,小弟一小丁點的經驗與您分享,望海涵,小弟現今在台所遇過的音響迷,幾乎不注重量測結果.
-
-
2010-12-01, 01:50 PM
#126
1 2 答案簡單 => 本來目的就不同 (always for commercial, 講究穩定與不可出錯)
3 => 這個雖非實際瞭解,變數太多,舉例來說,劉仁陽前輩對現場真實音樂熟悉,劉sir聽過很多系統.....
4.
我說的是瞭解錄音有助於調效系統,不是說錄音可當做標準
劉sir說的好錄音是指那種?!好聽?正確?or.....
-
-
2010-12-01, 02:04 PM
#127
聽現場的抑揚頓挫......
有水準的表演現場有不好聽的嗎?
為什麼音響重播好聽會有不正確的問題?
為什麼我所聽過專業所形容的正確或精準的聲音就是少了些抑揚頓挫呢?
以上都是些很主觀的問題,我自己聽起來跟別人感受可能不同。
-
-
2010-12-01, 02:07 PM
#128
 作者: 小葉
1 2 答案簡單 => 本來目的就不同 (always for commercial, 講究穩定與不可出錯)
3 => 這個雖非實際瞭解,變數太多,舉例來說,劉仁陽前輩對現場真實音樂熟悉,劉sir聽過很多系統.....
4.
我說的是瞭解錄音有助於調效系統,不是說錄音可當做標準
劉sir說的好錄音是指那種?!好聽?正確?or.....
我個人感覺錄音要正確啦,好聽(或符合自己喜愛的聲音)在依靠設備、空間、……等等來調整,正確的聲音不一定等於好聽的聲音,以錄音來說,用的是監聽喇叭來聽,但家用喇叭用監聽的好像比例不高吧
個人觀感
-
-
2010-12-01, 04:23 PM
#129
有機會我再寫完整一點的想法好了....不然大家都會多少有點誤會
我很討厭High End音響裡有玄學在作祟.....
-
-
2010-12-01, 05:44 PM
#130
 作者: THXman
劉兄您好,劉仁陽前輩小弟無識,未知是否可予引薦,讓小弟前往聆賞?感謝!
小弟見薄識淺,小弟一小丁點的經驗與您分享,望海涵,小弟現今在台所遇過的音響迷,幾乎不注重量測結果.
1.劉仁陽先生已經不公開玩音響,退隱江湖很久了!!
2.測量不是絕對必要,但知道測量後的答案,至少知道自己空間的"特性".
理性和感性有所交集也並不是不好!!
盲目和迷信才是可怕!!

StevenCheng將軍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