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john925兄的支持
給予這麼一針見血的建議,給您三個吻 :*:*:*

==========================
《以「價位帶」區分的器材推薦》
=> 如果先選一個價位帶,不知會先選那一個呢?是否以系統分,還是以器材分?
例如5萬以下的系統,或是5萬以下的擴大機?
本站將會蒐集名單後進行集體分析與特寫

《「器材如何搭配?哪裡買?機器發生問題?」》
=> 搭配的的部份因為變數太多,可能要請用家多多上來交流,以後家訪的主人,會請他們多多上來互動,分享經驗,當然為了謝謝他們這麼無私的分享,只要有可以幫忙的地方,或是有福利的地方,都有享有第一優先權
=> 那裡買,將會多做一些優質的店家專訪,當然也請大家多多推薦優良的店家喔
=> 機器發生問題也是會多介紹一些專精的人士來幫大家解決問題,

《窺探線材、墊材、小道具大蒐密》
=> 這個已有規劃,最近會陸續看到

《空間大作戰》
=> 這個目前尚未有具體想法 ;(

《電源處理全紀錄》
=> 這個已有規劃,最近會看到

======================

引文斜體會詢問程式原廠的修改方法,近日應該會改善

======================

ㄟ....編輯的時候,沒有emoticon的選單嗎?
=> 要進入"進階編輯"的模式喔


《以「價位帶」區分的器材推薦》
弟愚見先以單樣器材來分就好了

在MYAV其實也常在發燒友討論區見到這樣的問題

討論的意見雖然廣泛,可是之前都散佈在不同討論區,如:有在訊源區,有在喇叭區的,擴大機本來都是在純發燒友區。

結果,近日應該可以發現不管是問訊源(比如100K以上訊源推薦),問喇叭,問線材...等屬於兩聲道HI-END的範疇的,都跑到純發燒友討論區來了。所以,不管是HI-END級,或是入門級純音響器材,應該都可以統一匯集在一個討論區即可!


至於以價位帶的系統規劃

這個變數真的太多,理念不同會有很不同的搭配。至少喇叭至上派跟訊源至上派就會有截然不同的預算分配,更遑論將線材視為器材的一派了。
可以視my-hiend以後的網友喜好,以及特約主編的個人音響歷程來規劃,畢竟總是要玩過多機種的人,才比較能提出精闢的搭配經驗!



《「器材如何搭配?哪裡買?機器發生問題?」》
小葉大對此提出的方案,基本上完全贊同....:*

《空間大作戰》
找錄音師或是對聲學有研究的人來當特約編輯不知是否可行
Muzik好像有配合的專屬錄音師?這次去高音展,他們推薦了一些自己錄製的專輯...:^)



IM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