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10-08, 11:05 AM
#111
我同意葉Sir的話.
我個人覺得,DRC應該最少是個很有趣的工具. 但是,就像等化器,擴散板,吸音板,還有其他的調音器材一樣,DRC並不是萬靈丹.
比方說,有些喇叭設計的時候就已經考量或運用反射. 像Mirage的成名作M1就是在喇叭的正反面都有單體(背面的單體與前面的單體反相),Bose的901大部份的單體是往後打,最近出的Sonus Farber的旗艦喇叭後面就是令外一個小喇叭,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把反射波消除掉,不就和這些喇叭原本的設計打對台嗎?
另外,還有一點,有“足够”的“間接音”可以讓聽的人覺得更有被聲音包著的感覺(當然,如果用環繞就更容易得到這種感覺). 這種包圍感讓很多人覺得”身歷其境“. DRC如果用過頭了,這種包圍感可能就不見了.
我沒用過DRC,我只是純粹的猜測.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10-08, 11:14 AM
#112
who is the next volunteer.. I wondering and interest..!?
-
-
2010-10-08, 11:25 AM
#113
 作者: kevintran
我同意葉Sir的話.
我個人覺得,DRC應該最少是個很有趣的工具. 但是,就像等化器,擴散板,吸音板,還有其他的調音器材一樣,DRC並不是萬靈丹.
比方說,有些喇叭設計的時候就已經考量或運用反射. 像Mirage的成名作M1就是在喇叭的正反面都有單體(背面的單體與前面的單體反相),Bose的901大部份的單體是往後打,最近出的Sonus Farber的旗艦喇叭後面就是令外一個小喇叭,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把反射波消除掉,不就和這些喇叭原本的設計打對台嗎?
另外,還有一點,有“足够”的“間接音”可以讓聽的人覺得更有被聲音包著的感覺(當然,如果用環繞就更容易得到這種感覺). 這種包圍感讓很多人覺得”身歷其境“. DRC如果用過頭了,這種包圍感可能就不見了.
我沒用過DRC,我只是純粹的猜測.
很同意..背載高音單體設計喇叭~早年-珍尼西斯..中期wilson旗艦..現在S-F..還有上週參加調音的 Dr.蔡 已停產 sp..都異曲 ?工設計 .
當年DECCA傳奇錄音師..威京頌也用一支 mic置於樂團後方--吸收殘響能量..增加音樂空間感..不是嗎..:P
-
-
2010-10-08, 11:30 AM
#114
我來報名......我家....哈哈....實在看不懂網路說明書
不過DRC有MAC版的嗎? 還是用PC測完,會產生一個plug in......我拿那個plug in 去mac找能用的播放程式。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0-10-08, 11:36 AM
#115
真是..指標型~~大咖ㄛ!!
life哥應會搞定一切..
-
-
2010-10-08, 11:40 AM
#116
-
-
2010-10-08, 11:41 AM
#117
-
-
2010-10-08, 11:44 AM
#118
-
-
2010-10-08, 11:47 AM
#119
-
-
2010-10-08, 11:48 AM
#120
 作者: 小葉
andy有約記得通知我,我也要參一腳
那.. life哥哥~這下子..你的壓力好大啦..(sweat)(sweat):O.
如果還有空位..在下"龍套"還是要跑的啦..:P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