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uote=psycho;10004]問倒我了,我不知道耶! 
果然要出這種雞毛蒜皮的小細節才能考倒向神一樣能作24版盲目測試指出錯誤的Psycho大大. 樂評果然是神才能幹的工作!!
與博士級的Psycho兄請益果然能讓古典剛入小學一年級的小弟受益良多, 本想書先買( Software), 有空再念, 但現有Psyco大提供及時指導, 小弟得加緊用功消化藏書,早日升級.
BTW, 剛剛在車上聽了一下瑪姨及富哥的拉威爾G大調, 感覺瑪姨版之節奏及律動強烈, 與樂團搭配較緊密, 在炫技的第三樂章中以穩定的結構及速度表現宏偉氣勢, 如有Stereo版應是蠻可怕的. 富哥版好像鋼琴在帶樂團, 節奏上較隨興, 第三樂章後半富哥有點彈太爽飆過頭,不知Psycho感覺如何?
小弟只有小學一年級的程度,為文幼稚請老大勿笑!
-
-
富蘭梭瓦與克路易坦和巴黎音樂院樂團的拉威爾左手鋼琴協奏曲》
真希望聽到頂級的CD與LP在《富蘭梭瓦與克路易坦和巴黎音樂院樂團的拉威爾左手鋼琴協奏曲》這首音樂對決,因為這首音樂是最超級恐怖的音響測試片之一,有最高的超高頻動態,也有最低的超低頻動態。音響任一個環節有問題,直接反應出來,完全躲不掉...:O :O[/quote]
剛剛用EMI France首版CD( Studer A727) 和SAX B/S首版LP ( TD521+3012R+Benz Mirco Ruby 2+ 朱師父Hand-made Phono Stage) 比一下,怪怪, 第一次聽CD勝出, 如何勝? 鋼琴左手擊鍵之低音夠響夠沉, 管樂夠暴, 聲音整個綿延開來, LP未調整前聲音不夠開(像小提琴與吉他等弦樂器新琴聲音未拉開時的狀態), 調一下VTA and Bias 才好一點, LP就是累在(或好玩)這裡, 不同厚度不同廠牌的片子總要動一下才能有滿意的聲音.
BTW,音樂太暴了, 截至老婆開罵為止還未調出LP大勝的聲音, 看這幾天上班時溜班回家好好搞一搞.
我覺的這張France首版CD應叫勸敗無上師大花陳前輩炒一炒, 有他的價值, 賣掉的錢多買幾張蕾菲布和海德席克的CD.
BTW, 有興趣的網兄我可燒一張(Plextor Premiun II 分享
-
-
 作者: michaelwmwang
果然要出這種雞毛蒜皮的小細節才能考倒向神一樣能作24版盲目測試指出錯誤的Psycho大大. 樂評果然是神才能幹的工作!!
與博士級的Psycho兄請益果然能讓古典剛入小學一年級的小弟受益良多, 本想書先買( Software), 有空再念, 但現有Psyco大提供及時指導, 小弟得加緊用功消化藏書,早日升級.
BTW, 剛剛在車上聽了一下瑪姨及富哥的拉威爾G大調, 感覺瑪姨版之節奏及律動強烈, 與樂團搭配較緊密, 在炫技的第三樂章中以穩定的結構及速度表現宏偉氣勢, 如有Stereo版應是蠻可怕的. 富哥版好像鋼琴在帶樂團, 節奏上較隨興, 第三樂章後半富哥有點彈太爽飆過頭,不知Psycho感覺如何?
小弟只有小學一年級的程度,為文幼稚請老大勿笑!
michaelwmwang 請不要客氣!..... 
我不知道你說的『瑪姨及富哥』?瑪姨是瑪格麗特隆?富哥是福特萬格勒?我沒有這個版本,快快借我爽一下!...  
我是可以很臭屁地承認『把音樂論證清楚』的能力,的確術業有專攻,我的確在此蠻強的.... 
但是音樂本身是從『感動』開始,真誠的感動談論音樂的基礎;這一點我們就完全平等了!因此,真誠地表達音樂的感動,就算是一句話一個字、就算搞不懂貝多芬與莫札特是誰,照樣是最高水準最有意義的古典音樂分享。
-
-
 作者: michaelwmwang
剛剛用EMI France首版CD( Studer A727) 和SAX B/S首版LP ( TD521+3012R+Benz Mirco Ruby 2+ 朱師父Hand-made Phono Stage) 比一下,怪怪, 第一次聽CD勝出, 如何勝? 鋼琴左手擊鍵之低音夠響夠沉, 管樂夠暴, 聲音整個綿延開來, LP未調整前聲音不夠開(像小提琴與吉他等弦樂器新琴聲音未拉開時的狀態), 調一下VTA and Bias 才好一點, LP就是累在(或好玩)這裡, 不同厚度不同廠牌的片子總要動一下才能有滿意的聲音.
BTW,音樂太暴了, 截至老婆開罵為止還未調出LP大勝的聲音, 看這幾天上班時溜班回家好好搞一搞.
我覺的這張France首版CD應叫勸敗無上師大花陳前輩炒一炒, 有他的價值, 賣掉的錢多買幾張蕾菲布和海德席克的CD.
BTW, 有興趣的網兄我可燒一張(Plextor Premiun II 分享
LP就是累在(或好玩)這裡, 不同厚度不同廠牌的片子總要動一下才能有滿意的聲音. <== michaelwmwang 的金耳朵真的很可怕!(clap)(clap)(clap)
等到你調整好了,這張錄音的 LP 與 CD 能一駁時,我可以去好欣賞一下嗎?...:P :P
我要再提供兩張 EMI FRANCE,這兩張都是我私人認定『錄音水準』直可追 2000年現代正確錄音的『超級發燒片』,我有一張剛好有LP(不過不是最好版位),真的可以見識郅當年這些無意獲得的錄音精品有多麼可怕!...:)
一張是 Pierre Dervaux 指揮科隆內樂團:法國管弦樂小品集,1961。
另一張是 Petre 指揮巴黎音樂院樂團:法國芭蕾音樂集。
(圖片等一下再補)
此外,為了預防 LP 與 CD 的製作年代不同而產生變異,我還建議可以買:現在同時出片CD與LP的發燒唱片,新天新地的 A.CHARLIN 廠牌,都是60年代的立體聲錄音現在出版:

這是維瓦第的四隻小提琴大協奏曲與巴哈改編前者後的四台大鍵琴大協奏曲。

去新天新地時,老闆一定不肯賣,因為他龜毛又那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法國原廠的包裝很討厭,『容易被人誤會成是開封過的二手品』,林主惟先生也因此受了很多氣,乾脆火大了不賣。所以,去買時報上我的名號,堅決要買,看看他肯不肯賣。再不肯,叫他打電話給我....
此外,更討厭的是我手上這一張LP的維瓦第面,居然左右聲道相反,這也是很令人討厭的 <== 不過,很多有名的 LP 唱片也常發生左右聲道相反....8) 8)
而這張 LP 與 CD 的威力,在於去羅啟良老大介紹的醫師家播放,無改的 PHILIPS LH-1000 對上 ORTOFON MC50(還是 SPU 50?),LH 1000 死到不能再死地慘.....說明 PHILIPS 的老機器,動態是很壓抑的,後端類比低通放大沒有狂改,遇到高級的錄音就直接死給你看。
-
-
而這張 LP 與 CD 的威力,在於去羅啟良老大介紹的醫師家播放,無改的 PHILIPS LH-1000 對上 ORTOFON MC50(還是 SPU 50?),LH 1000 死到不能再死地慘.....說明 PHILIPS 的老機器,動態是很壓抑的,後端類比低通放大沒有狂改,遇到高級的錄音就直接死給你看。
連LH-1000動態都是壓抑的,我已經不知道要買什麼訓源了,
目前用DENON內建DA,老大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議。
-
-
 作者: wei123wei123
連LH-1000動態都是壓抑的,我已經不知道要買什麼訓源了,
目前用DENON內建DA,老大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議。
wei123wei123 別擔心,PHILIPS LH-1000 的動態是很壓抑的,那是跟不錯的 LP 系統做 PK ... 一般來說,當然很夠用了。
不過,如果真的想要全頻段動態毫無壓縮,這些舊CD還是有很大的改裝空間,這到是我個人的看法沒錯...:)
-
-
雖然說老版位常常是極好的,老大師也往往很可靠;但是古典音樂終究是『聲音』的藝術,音響與錄音還是很重要.當然,這裡指的是能彰顯古典音樂藝術的藝術級錄音或音響...:)
我同時擁有葛魯米歐在PHILIPS的很多第一版CD,當然比現在的CD要好聽很多;但是,法國INA出版的唱片,強調減少後製忠於母帶.結果,同樣是葛魯米歐與哈絲姬兒,同樣是莫札特小提琴奏鳴曲,我的第一版CD完全被這張INA的唱片打好玩:

這張唱片聽起來應該是mono,但是莫札特的小提琴奏鳴曲本來就不需要誇張的左右音場破壞古典式的和諧美感;因而mono本身的左右音場與深度音場都是非常足夠的.因此,比較的是音質.
無論是跟philips 1956mono 比,還是跟philips有史以來錄音效果最佳之一的 1958 stereo比,這張INA的唱片通通大勝狂勝遠遠一大截;小提琴的纖細表情完全展現,鋼琴應和的音色變化非常明顯;真真是大師級的演奏!
反之相對之下,PHILIPS的聲音無論錄音多好,終究有修飾而導致高頻動態被壓抑的感覺,『現場感』硬是遠遠輸了一大截。當然,這是是跟一張要好幾千元的舊版PK,如果是跟現在的轉錄PK的話....:P
所以,其實買不起、買不到舊版CD或LP的網友根本不必擔心,音響既然是科學,只有進步沒有退步唯有商業化的『音響市場』才有可能退步(為了吸引人而扭曲錄音訊息).因此,終究就有極佳的轉錄唱片問市,只是我們要先學會彗眼識英雄...
-
-
我不知道你說的『瑪姨及富哥』?瑪姨是瑪格麗特隆?富哥是福特萬格勒?我沒有這個版本,快快借我爽一下!...  
我是可以很臭屁地承認『把音樂論證清楚』的能力,的確術業有專攻,我的確在此蠻強的.... 
但是音樂本身是從『感動』開始,真誠的感動談論音樂的基礎;這一點我們就完全平等了!因此,真誠地表達音樂的感動,就算是一句話一個字、就算搞不懂貝多芬與莫札特是誰,照樣是最高水準最有意義的古典音樂分享。[/quote]
哈哈! 富哥就是富蘭梭瓦啦!
今天終於溜班回家在比一下CD( France EMI , No ifpi) 及LP ( SAX2394, B/S), 結論是LP大勝. Why2次聽的結果有180度差異? 回想一下可能第一次測試時除LP未微調外, 後級未熱機是另一原因,LP輸出較小,後級未熱機時很多細節都出不來, CD輸出較大(標準2V), 加上又是需要氣勢的曲子, 在未熱機的狀況下大輸出的CD較容易在一開始討喜.
LP贏在那裡? 細節,音場深度,及鋼琴音色之透明度. CD像之拔光毛的雞,光溜溜微弱訊息少了許多. 重量及衝擊感CD不錯,但透明度及深度壞了一切.不曉得CD是否有將母帶重咪過.也許是我CD解析不夠, 應拿jfli0325的MBL來玩玩( 有點殺雞用牛刀)
Physco兄, 有空歡迎來指導, 小弟住桃園(最好平日上班時母老虎不在家), 最近又拜很多LP, 很多都有早版CD作比較, 小弟正在拜讀您所有大作, 希望那天不要只會聽音樂線條.
有興趣到虎尾也可車您到jfli0325家, 因我老家在虎尾啦!
-
-
 作者: michaelwmwang
哈哈! 富哥就是富蘭梭瓦啦!
今天終於溜班回家在比一下CD( France EMI , No ifpi) 及LP ( SAX2394, B/S), 結論是LP大勝. Why2次聽的結果有180度差異? 回想一下可能第一次測試時除LP未微調外, 後級未熱機是另一原因,LP輸出較小,後級未熱機時很多細節都出不來, CD輸出較大(標準2V), 加上又是需要氣勢的曲子, 在未熱機的狀況下大輸出的CD較容易在一開始討喜.
LP贏在那裡? 細節,音場深度,及鋼琴音色之透明度. CD像之拔光毛的雞,光溜溜微弱訊息少了許多. 重量及衝擊感CD不錯,但透明度及深度壞了一切.不曉得CD是否有將母帶重咪過.也許是我CD解析不夠, 應拿jfli0325的MBL來玩玩( 有點殺雞用牛刀)
Physco兄, 有空歡迎來指導, 小弟住桃園(最好平日上班時母老虎不在家), 最近又拜很多LP, 很多都有早版CD作比較, 小弟正在拜讀您所有大作, 希望那天不要只會聽音樂線條.
有興趣到虎尾也可車您到jfli0325家, 因我老家在虎尾啦!
太好了!我每星期二三四都在桃園上班,早上到下午2:00常常有空,這下子好好去玩一下了... 
至於 jfli0325 兄的虎尾行當然一定要去,等著小葉約,有他的相機才能證明我們去 jfli0325家是很有『氣質』的...:P :P :P
-
-
 作者: psycho
 作者: psycho
至於 jfli0325 兄的虎尾行當然一定要去,等著小葉約,有他的相機才能證明我們去 jfli0325家是很有『氣質』的...:P :P :P
太好了, 星期四是"容易翹班日" , 確定時間請PM通知Lo!另也準備您文章中提及之克路易坦指揮之波麗露LP(SAXF 913 ED1)及CD (EMI CMS7691652, Sonopress/W.Germany, No ifpi) 供您享用, 若還需啥彈藥, CD您應比我多, 但LP我沒有的話也許可向朋友的軍火庫調 ( 來拆一張20萬未拆封的Kogan柴小協SAX B/S如何:o, 朋友也許會哭 ). 真的找不到去大花陳前輩那裡坳, 只是要小心小朋友又被他款去|(|-
拉威爾吉普賽人我也有葛羅米歐版(802708LY), 應和你的不同,其他重要名家翻一下也許都有LP or CD. 您推鑒的SOLISTICE帥哥版, 小弟有空就去弄回來!
其實我也是這一年才狂收軟體, 其實花費比硬體可怕, 哀, 套具MyAV網兄的名言, 碟海無涯,回頭是案啊!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