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250 條

查看主題

  1. #10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演錄雙絕的最佳 Orff《布蘭詩歌》CD/DVD 推薦


      [恕刪」
      正是如此本領高強的合奏能力,才能聽出 Orff 的配器色彩有多麼豐富;他這首作品的原始意涵就是『追求節奏的無限可能』,因而透過不同樂器進行節奏不斷地『另類變化』。以最知名的第一段音樂為例:一開始的大聲合奏後,再來是很小聲的不斷重覆之節奏;問題是除了人聲外,你可以聽到多少樂器各自進行各種不同的節奏總合?如果不能分辨音色,那有可能分辨出現了多少種節奏?加料錄音徹底毀掉了音色的正確性,完全聽不出到底有多少節奏。到了後半段開始瘋狂大聲演奏了,ok,能不能聽出剛剛小聲演奏的『複雜節奏』在這段試音響的大聲合奏中,一個都沒有缺少喔!至此我己經很清楚地感受到了:聽不到配器,就是聽不到節奏;聽不到節奏,那裡能聽出 Orff 的真正音樂水準?

      回歸到正確的節奏旨趣後,才能回歸本作品呼喚的中世紀布蘭詩歌之質樸。正因為分辨出那麼多節奏,最後完全被 Orff 的節奏帶著情緒走完全曲,便覺得『節奏』是被極精緻的音色、和聲與旋律所『襯托』出來的;有那麼多複雜而精緻的內容,才發現『節奏』真的是整首音樂的『命脈』。相對的,第一次聽的普烈文版,只聽到不斷地節奏而聽不到音色與和聲的精彩,便覺得節奏不過是單薄的呼口號而己,無聊到爆,聽不下去了.......

      這張唱片除了讓我獲得精緻的音樂旨趣外,同樣有趣的是它可怕的『殺音響』效果。因為幾無任何動態壓縮,所以音響系統的任何一個環節略有加料都是『絕對不能被允許的』,結果我前文力推的最超值電腦訊源 Bladelius USB DAC 當場被宰得很難看......幸好這種最頂級的殺音響唱片只有少少幾張。這也意謂著全力發揮這張唱片的真正水準,音響價位再怎麼超值都無法太便宜;不過如果單純談上述的音樂旨趣,音響的問題還不致於太嚴重。一般而言音響被宰,就是分辨不出『大聲』與『更大聲』的層次,以及大聲全力演奏時會覺得聲音混亂。讀者們不妨當成未來願景,總有一天可以聽到這張唱片的真正水準......:P

      我目前發現能表現出這張唱片的真正性能之最低音響標準是:電腦+JPLAY => 樂之邦 Monitor 01 USD 轉 SPDIF => 新竹rendzaw 的兩萬元級 cdrom usb dac => 兩萬元的訊號線 => 十萬元的擴大機 => 兩萬元的喇叭線 => 十八萬元的 PEL KANTOR喇叭,全套總價不算電腦的話再怎麼便宜也躲不掉要花上三十五萬元左右,依我『猜測』最多只能壓縮到二十萬上下。這真是曲高和寡的唱片!但是追求真正的純粹音樂之感動,該付的代價還真的躲不掉。否則面對這種需要非常細膩的音樂表情、最好如臨現場才能理解的『現代古典音樂』,完全想不出還有什麼方便的入門方法來。

      全力推薦這張唱片,無論是演奏、錄音還是音樂通通都毫無保留地推薦。

    (END)

    前幾個禮拜因為買到了約夫姆指揮DGG版本的黑膠,把這張拿出來比一下。約夫姆這張是我第一個聽到的版本,後來的版本對我來說,都沒有比它更好。便宜的CD版聲音在我的系統上明顯的比LP差。

    Psycho上面介紹的那張,剛買回來的時候用Behringer的DEQ 1024當DAC,聽起來只覺得還好。這次用Real Cable的Nano來聽----哇!原來Carl Orff在這個作品裡埋藏了好多細節,在別的錄音裡我都沒注意到。和Psycho不同的是,我是在聽小聲的部份才注意到(當然,這也可能是我的音響被宰了),原本以為只有人聲的地方,原來後面有樂器在輕輕的加強(細節要等我過兩天有空仔細聽,再寫)。

    說真的,聽別的版本,我都只聽到節奏和人聲。好啦!我有點誇大。不過,我真的從沒注意到後面的樂器如何加強音樂的色彩。好聽是好聽;多聽幾次就膩了。這個版本,我每次聽,都發現有其它被乎略掉的細節。這就像看一本好書一樣,每次看都有新的感觸。讚啦!

  2.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