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ed with ImageShack.us
郎靜山在1933年作的《山舍炊煙》又名《雁蕩炊煙》,依照他自己的陳述:「溫州雁蕩山有中南北三座,昔日山頂有湖蕩,因秋雁落集,故名北雁山,以景著稱,瀧湫飛瀑,當晴空風轉,如五色飛花,一瀉千仞,洵為奇觀,這一景攝於顯勝門道中,適山舍炊煙,峰巒層疊,別有奇狀。」
郎靜山自幼便對中國書畫產生極大的興趣,12歲時自中學圖畫教師李靖蘭習得攝影的光圈原理、沖洗與曬印等基礎技術。郎靜山主張:「在技巧上,應吸收西方科學文明,使攝影不再是件難事;但要談到藝術視界,無論取景或色調,我都認為應多研究國畫中蘊含的旨趣。」儘管郎靜山係以「集錦攝影」揚名,但事實上在他確立集錦風格之前,他仍拍攝了大量的直接攝影的作品,其中不少動人之作,而本幅作品便是其中之一;甚至在集錦攝影風靡國際之時,《山舍炊煙》受到的肯定也不遜於當時其他集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