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的封面可以看到是史坦威鋼琴
鋼琴:李希特 Richter
指揮:幕提 Muti
樂團:愛樂管弦樂團 Philharmonia Orchestra
錄音年代:1978

第一樂章 活潑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管絃樂愉悅的開場,但是我覺得樂聲中帶著一抹憂鬱的味道,像在期待什麼
是否就是等待鋼琴的到來,Muti的處理,蠻優美的

第一聲的鋼琴,注意那低音部,鋼琴低音部的律動,考驗著演奏者,這部分不好詮釋
而且又是獨奏的一開始,沒彈好,這首曲子,應該就掛了吧(sweat)
李希特的演奏,他所詮釋的方式,是我所喜愛的
叮叮噹噹,適度的強調部分樂段,不會讓人有壓迫的感覺
像是徐徐和風吹過,心理就溫暖了起來:*

溫文儒雅的彈奏著,是否是跟小老弟Muti搭配的關係,
為了提攜樂壇新星Muti,帶領小老弟的意味十足(clap)

這裡不像Philps那張李斯特Lizst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那樣爆棚
那張片子,感覺鋼琴都快要承受不了李希特強力的敲擊
李希特暴力式的演奏鋼琴,是否在跟孔德拉辛在互尬呢,兩位當時的大師
是否因為有著大師的桂冠,所以在樂曲的張力跟聲音的力度上互別苗頭呢
若各位手上有此張片子,可以拿出來在聽一次看看

第二樂章 緩板(Largo)
悠揚的慢板,管絃樂團悠悠的開場,綿延而來的大片的弦樂段
聽起來真是舒服

末段以漸弱的方式收尾,留下那一絲絲的惆悵
這時候要起身換唱片啦,黑膠的樂趣就是在此
你無法長時間坐在位子上,哈

第三樂章 迴旋曲—快板(Rondo - Allegro)
由鋼琴開始演奏,樂團在後面跟上
就是這樂章當初在台北愛樂撥放,才使我注意到此曲目
這樂章是輕快的小快板,這旋律也讓人心情快樂起來
聽著聽著總覺得跟貝多芬的哪首曲子,旋律超級像的

整張唱片聽完,可以發現Richter詮釋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是讓人聽起來,輕輕鬆鬆的,一下子就聽完了:o
有些平淡,但是就像是生活一樣,平淡中還是有些味道
讓人可以一聽在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