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共4頁 第一第一 1234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1 到 20 共計 33 條
  1. #11
    註冊日期
    2012-06-02
    文章
    33
    Thanks
    0
    Thanked 42 Times in 22 Posts

    文章 (续上……)

    (续上……)
    (8)当天没有使用的一对单声道GoldMund Mimesis29.4晶体管后级:



    (9)当天没有使用的Choice F-V74胆前级:


    (10)麦老板收藏和使用的软件:LP大碟&CD唱碟:

    (下一站待续……)
    无Horn不欢!无Dome不乐!……

  2.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orn王 For This Useful Post:


  3. #12
    註冊日期
    2008-02-03
    文章
    4,006
    Thanks
    835
    Thanked 766 Times in 58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liukuang 查看文章
    沒有衰聲那來好聲
    英雄不必拿刀互砍.....只有一點即逝
    假設分析討論....沒事
    只是民情不和.....不習慣對事不對人
    獨孤求敗.........早已退隱
    嗯!進來學習 說得真好 :o

    玩了半輩子的音響 世間喧嘩 不如孤獨 寧靜 思想 深山幽谷中的一股清泉

  4. #13
    註冊日期
    2011-08-09
    文章
    79
    Thanks
    44
    Thanked 85 Times in 38 Posts

    預設

    今天在Absolute Sound看到兩篇文章,有關主筆到加拿大的國家研究局(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參觀和參與喇叭測試。雖然我一向不理會數據,但文章很淸楚顯示我等業餘發燒友的不足,依靠耳朵聆聽欠缺既定標準的音效,左配右搭的成功率是低和事倍功半的。
    http://www.avguide.com/blog/psb-s-pa...;s+Paul+Barton


    http://www.avguide.com/blog/psb-s-pa...;s+Paul+Barton

  5. #14
    註冊日期
    2012-03-16
    文章
    21
    Thanks
    17
    Thanked 10 Times in 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francisleung 查看文章
    Horn 王兄,
    你作為客人不方便評論各系統的音色,優點和可以改進的地方。
    我沒有到過這些地方聆聽,但覺得可以根據你的文章和相片估計一下音色和系統的優劣處。
    估錯的地方你指正便可以了,批評是我說的,不是你開罪主人。因不知你意願如何,現先作簡單評論。
    1. FM Acoustics 四路分主系統。音埸很深很濶,聼大型交響樂很有滿足感,樂隊的層次排列和分隔亦很好。樂隊聲音向前方噴出來的感覺沒有你家裏的號角好,低音鼓和管風琴不及你家裏的振撼。聽単獨人聲和小提琴結像是大了,密度有些欠缺。人聲,小提琴,木結他和低音提琴音像間中左右甚至前後飄移。
    2. 李先生的Magnepan 3.5系統。音埸很濶和深,聲音充滿聆聽室,樂器層次排列和定位非常好。人聲結像過大和有點粗糙。還好音像沒有FM那系統的飄移。低音不及你家裹的實淨和震撼。

    估計錯誤的地方請指正。
    francisleung
    要評估一套音響,用看的很難估計聲音走向,由其是電子分音全主動系統,因每個用家
    所調整的分頻點與高中低音的銜接點的不同,都會影響音場與音像.....等的變化
    電子分音就好像自己設計一組分頻網路,須要時可以隨時調整所喜歡的聲音表現,所以要如何評估聲音表現?

    如有錯誤的地方請指正。
    此篇文章於 2012-06-08 10:39 AM 被 小成 編輯。

  6.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小成 For This Useful Post:


  7. #15
    註冊日期
    2011-08-09
    文章
    79
    Thanks
    44
    Thanked 85 Times in 38 Posts

    預設

    小成兄,
    你說的對。可是愈多調校的方案,例如多路分音,便愈難處理得好。很多人連兩路(只加低音)都弄得一頭煙。例如Arrakis 雖提供外置分音器但不容許用家調校,因喇叭設計是整體: 單元,音箱和分音是互相影響的。Rockport的Andy所以認為他用的三者根據模擬(modelling)和聆聽巳取得最適合的分音點(好像是125Hz)。
    至於那4路分音系統,正如我所說,我設有聽過,是根據描述,照片和我知道的原理和經驗來估計一系列的音色。所以如果實際情形沒有我認為可以改善的地方,主人家的功力高我很多班,已將問題克服了。又或是我覺得有問題的地方,其他人認為完全不是問題,因各人的喜愛和標準不同嗎。

  8.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francisleung For This Useful Post:


  9. #16
    註冊日期
    2011-08-09
    文章
    79
    Thanks
    44
    Thanked 85 Times in 38 Posts

    預設

    小成兄,
    讓我跟進一些有關多路分音的問題。
    撇開上述的設計和擺放不同喇叭位置等的問題。(個案是購入連箱的喇叭),又假設主人已找到4個最原音呈現的分音點和相關擺放喇叭的位置。
    可否請你提意見應該怎樣選擇下列的方案:
    1. 應該用4部雙聲道還是8部單聲道,還是少用一些而將不同喇叭並聯
    2. 4部雙聲道是每部駁左右喇叭還是每邊上下駁,後者即是每邊各2部以增加分隔度(channel separation),一部駁低音和低中,另一部駁中音和高音(照片所見可能是高音和低音同駁一部擴音機或是並聯駁同一聲道
    3. 擴音機應該是同一牌子和同一瓦數,或是同一牌子不同瓦數,又或是不同牌子,同或不同瓦數。
    4. 前級只有兩聲道左右輸出,應該怎樣接駁到4部分音器才達致原音呈現。

  10.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francisleung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17
    註冊日期
    2012-06-02
    文章
    33
    Thanks
    0
    Thanked 42 Times in 2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francisleung 查看文章
    今天在Absolute Sound看到兩篇文章,有關主筆到加拿大的國家研究局(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參觀和參與喇叭測試。雖然我一向不理會數據,但文章很淸楚顯示我等業餘發燒友的不足,依靠耳朵聆聽欠缺既定標準的音效,左配右搭的成功率是低和事倍功半的。
    http://www.avguide.com/blog/psb-s-paul-barton-takes-playbackhi-fi-guided-tour-canada-s-nrc-acoustics-labs-part-1?utm_campaign=Weekly+Email&utm_medium=email&utm_source=email-435&utm_content=Audio-Technica+%26+HiFiMAN+Headphones,+Ultimate+Ears+Flagship+IEMs,+NRC+Visits+with+PSB's+Paul+Barton


    http://www.avguide.com/blog/psb-s-pa...;s+Paul+Barton
    没错!玩电子分音或者DIY音箱……只是依靠个人的耳朵来调音,确是不太靠谱。因此,在这十五年玩电子分音的音响里程中,通过接触和认识不同阶层的音响专业人士……从中也学到了使用音频频谱分析仪、喇叭相位测试仪等电子、声学测试工具,使自己音响技术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升华!……
    (1)我在家里使用KT音频频谱分析仪的情形……




    (2)本人购买的KT实时音频频谱分析仪&测试用的CD碟:


    (3)朋友购买的B&K相位测试仪:

    无Horn不欢!无Dome不乐!……

  12.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orn王 For This Useful Post:


  13. #18
    註冊日期
    2012-06-02
    文章
    33
    Thanks
    0
    Thanked 42 Times in 2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成 查看文章
    francisleung
    要評估一套音響,用看的很難估計聲音走向,由其是電子分音全主動系統,因每個用家
    所調整的分頻點與高中低音的銜接點的不同,都會影響音場與音像.....等的變化
    電子分音就好像自己設計一組分頻網路,須要時可以隨時調整所喜歡的聲音表現,所以要如何評估聲音表現?

    如有錯誤的地方請指正。
    看图片的确是难以判断出一套音响具体音效的优劣,对于玩主动式(电子分频)就更难以定夺了。当中涉及到起码有分频点、各路电平输出以至整体的平衡度、相位与涵接、后级放大器之间的匹配(音色、瞬变、速度)等一系列诸多问题……
    无Horn不欢!无Dome不乐!……

  14.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orn王 For This Useful Post:


  15. #19
    註冊日期
    2012-03-16
    文章
    21
    Thanks
    17
    Thanked 10 Times in 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francisleung 查看文章
    小成兄,
    你說的對。可是愈多調校的方案,例如多路分音,便愈難處理得好。很多人連兩路(只加低音)都弄得一頭煙。例如Arrakis 雖提供外置分音器但不容許用家調校,因喇叭設計是整體: 單元,音箱和分音是互相影響的。Rockport的Andy所以認為他用的三者根據模擬(modelling)和聆聽巳取得最適合的分音點(好像是125Hz)。
    至於那4路分音系統,正如我所說,我設有聽過,是根據描述,照片和我知道的原理和經驗來估計一系列的音色。所以如果實際情形沒有我認為可以改善的地方,主人家的功力高我很多班,已將問題克服了。又或是我覺得有問題的地方,其他人認為完全不是問題,因各人的喜愛和標準不同嗎。
    francisleung 兄
    一般會使用純電子分音全主動系統的資深用家,都有長期交流耹聽經驗,在調整上或許多會偏向自己喜歡的聲音表現來做調整
    這也是電子分音用家所要的意義,當然也會跟年齡,心情,空間,器材更換....等來做調整,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聽感,如果要影響
    一個人的聽感,只能用您的聲音表現是否能夠讓他來認同您,話說沒有絕對標準好聽的聲音,但我相信有絕對自我用心調整好聽的聲音,只是你我耹聽觀點不同。

  16.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小成 For This Useful Post:


  17. #20
    註冊日期
    2011-08-09
    文章
    79
    Thanks
    44
    Thanked 85 Times in 38 Posts

    預設

    讚Horn 王,有料到!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