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投票者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38 24.68%
  • 做過1~3次

    18 11.69%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66 42.86%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32 20.78%
第163頁,共198頁 第一第一 ... 63113153161162163164165173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621 到 1,630 共計 1972 條
  1. #1621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不會怪啊! 小葉是長期處在有顏色的氛圍中阿.....

    其中黃色、粉色的比例為重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一個鐘三到五千,

    怎覺得此描敍怪怪的?:P

  2. #1622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不會怪啊! 小葉是長期處在有顏色的氛圍中阿.....

    其中黃色、粉色的比例為重

    果然人聲調得好...是有原因的..:P:^)

  3. #1623
    註冊日期
    2009-11-06
    文章
    88
    Thanks
    0
    Thanked 59 Times in 31 Posts

    預設

    抱歉中間沒時間看,不知道有聊到什麼

    不過,發表一下我的看法,我是一個比較奇特的人,我是從評論員走到設計端的人,

    從只用聽到用測的人,所有一些認知跟大家或許不同,可以供大家另一下面思考一下。

    首先,有沒有標準的測試方法-有-而且還有法規規範,大家可以上網找一下,

    大陸定的法規,高保真扬声器系统最低性能要求及测量方法-這是參考IEC國際電工協會

    IEC-60581的法規規範。

    為什麼我會舉這個法規,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法規非常的寬鬆而且也有經過無

    數的聲學專家透過聆聽、測試而訂定出來的,在頻響上他要求以1/3 dB/Oct倍頻程的測試

    數據即可(根據聲學理論及實驗結果,1/6 dB/Oct或1/12 dB/Oct或更細的波峰及波谷常

    人無法判斷),並在量測結果中100HZ-8k上必須在以1K的音壓為基準下都需要在±4dB之

    內,並在80Hz及12.5K為±8dB,如果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在法規定義上你是連Hi-FI都稱不

    上更不用說是Hi-End。

    也由於我有作過評論的角色,我也很清楚音響的變化很多是儀器無法解釋的,例如

    第六元素這種東西,初期我個人心中的評價是沒有幫助,但我的前女友是個不了解音響器

    材的人,卻很清楚的告訴我,我有昇級音響系統,因為音場、定位都變得更清楚了(當然他

    不知道什麼是音場跟定位,他只說布蘭詩歌的人跟人之間聽起來就比之前的系統站的更開

    了),我在他說完之後有比較用心去聽,這說明一件事,心理是會影響聽覺的,並且只要有

    人給你暗示或許你就會改變你的想法。

    那麼,這跟測試有什麼關係?有,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今天你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

    你去聽一套音響,業務只需要有技巧的給你暗示,你就會覺得那一套音響很棒、好聽,

    這就像X森、摸X台一樣,明明就沒有那麼好,經過他一說,你就覺得的他很好就下手買

    產品一樣,那生產音響還測試幹嗎,只要有聲音就不難聽就可以賣了不是嗎。

    音響測量是最基本的,因為他可以告訴你那有缺陷,發燒友害怕測量是因為怕你

    打破他心中對這套音響的期望,怕你跟他說這沒有那麼好,這就像你交了個女朋友,有

    一天突然來了個朋友跟你說,你女朋友以前作過特種行業,你能接受嗎。這也像明明

    女朋友長得漂亮,身材又好,你到處跟人說,女朋友是天生麗質,結果你的醫生朋友跟

    你說,他全身都整過,我想那時面子都沒了。

    音響業有些事就像皇后的貞操一樣,是說不得的,也不能檢視,誰去碰算誰倒楣,

    (我就有碰過寫完評論後,就有代理商要找人『處理』我的事)。

    另外,這些討論中有人提到EQ的部份,的確、我認識一些玩音響的人,都說EQ會

    劣化音質,但事實上是這樣嗎!或許這個台灣早期從事音響業的人,對於聲學、電路不了解

    有些關係,我看很多人在調整EQ上,碰到在測量曲線後,如果發現5KHz附近的頻段有個波

    谷,就會看到多數人把5KHz的Gain值往上調的,這也不能說他不對,而是不夠全面,

    原因就在於器材本身都有一定的動態範圍在,如果在一般的狀況下這樣的調整是夠快,

    而且方便,系統音量不會有變化,但是如果一般聆聽就已在Headroom中,那很快

    這種調整很快就會頂到屋頂了,這種調整是沒有考慮到音樂是有動態的一種調整,

    正確的調整應該是如果5K附近有波谷,那麼5K附近的全部不動,然後把其它的頻段

    的聲音調到跟5K一樣高,這樣波谷就不見了,或許有人調整EQ算破壞原有器材的聲音,

    但我的認知是比較傾向,因為環境的關係,造成我器材上有些缺陷,我只是還原器材

    原有的聲音。

    以上言論為個人觀點,提供各位在思考上有不同的參考方向,也歡迎提出指正。

  4.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arsound For This Useful Post:


  5. #1624
    註冊日期
    2009-11-06
    文章
    88
    Thanks
    0
    Thanked 59 Times in 3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小弟曾經問過曾在國立大學內研究聲學的朋友以及其指導教授,

    尚不知有任何方法可以量化人耳聽覺的主觀感受?

    當然學海無崖, 不知道並不代表不存在,

    但是小弟這幾年敢說逛遍國內外兩聲道重播的討論網站, 討論劇院的網站, 討論錄音後製工程的網站,

    也未曾聽過有人有這樣的宣稱, 其中不乏在這些業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是否請網兄指點一條明路? 一篇論文足以.

    小弟野夫一名, 但才高八斗的朋友不少,

    小弟看不懂, 一定有人看得懂,

    還望網兄指點.

    交大白教授、台科大劉教授..??

    他們可能沒有接觸過汽車音響競賽,所以可能不知道,汽車音響競賽有量化標準,

    但不是用儀器測還是用人耳聽,這套標準在Peerless單體製造廠-超聲Tymphany

    (或些有些人家中的系統就是他們代工的。),被拿來作雷達圖評價用。

  6.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arsound For This Useful Post:


  7. #1625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arsound 查看文章
    抱歉中間沒時間看,不知道有聊到什麼

    不過,發表一下我的看法,我是一個比較奇特的人,我是從評論員走到設計端的人,

    從只用聽到用測的人,所有一些認知跟大家或許不同,可以供大家另一下面思考一下。

    首先,有沒有標準的測試方法-有-而且還有法規規範,大家可以上網找一下,

    大陸定的法規,高保真扬声器系统最低性能要求及测量方法-這是參考IEC國際電工協會

    IEC-60581的法規規範。

    為什麼我會舉這個法規,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法規非常的寬鬆而且也有經過無

    數的聲學專家透過聆聽、測試而訂定出來的,在頻響上他要求以1/3 dB/Oct倍頻程的測試

    數據即可(根據聲學理論及實驗結果,1/6 dB/Oct或1/12 dB/Oct或更細的波峰及波谷常

    人無法判斷),並在量測結果中100HZ-8k上必須在以1K的音壓為基準下都需要在±4dB之

    內,並在80Hz及12.5K為±8dB,如果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在法規定義上你是連Hi-FI都稱不

    上更不用說是Hi-End。

    也由於我有作過評論的角色,我也很清楚音響的變化很多是儀器無法解釋的,例如

    第六元素這種東西,初期我個人心中的評價是沒有幫助,但我的前女友是個不了解音響器

    材的人,卻很清楚的告訴我,我有昇級音響系統,因為音場、定位都變得更清楚了(當然他

    不知道什麼是音場跟定位,他只說布蘭詩歌的人跟人之間聽起來就比之前的系統站的更開

    了),我在他說完之後有比較用心去聽,這說明一件事,心理是會影響聽覺的,並且只要有

    人給你暗示或許你就會改變你的想法。

    那麼,這跟測試有什麼關係?有,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今天你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

    你去聽一套音響,業務只需要有技巧的給你暗示,你就會覺得那一套音響很棒、好聽,

    這就像X森、摸X台一樣,明明就沒有那麼好,經過他一說,你就覺得的他很好就下手買

    產品一樣,那生產音響還測試幹嗎,只要有聲音就不難聽就可以賣了不是嗎。

    音響測量是最基本的,因為他可以告訴你那有缺陷,發燒友害怕測量是因為怕你

    打破他心中對這套音響的期望,怕你跟他說這沒有那麼好,這就像你交了個女朋友,有

    一天突然來了個朋友跟你說,你女朋友以前作過特種行業,你能接受嗎。這也像明明

    女朋友長得漂亮,身材又好,你到處跟人說,女朋友是天生麗質,結果你的醫生朋友跟

    你說,他全身都整過,我想那時面子都沒了。

    音響業有些事就像皇后的貞操一樣,是說不得的,也不能檢視,誰去碰算誰倒楣,

    (我就有碰過寫完評論後,就有代理商要找人『處理』我的事)。

    另外,這些討論中有人提到EQ的部份,的確、我認識一些玩音響的人,都說EQ會

    劣化音質,但事實上是這樣嗎!或許這個台灣早期從事音響業的人,對於聲學、電路不了解

    有些關係,我看很多人在調整EQ上,碰到在測量曲線後,如果發現5KHz附近的頻段有個波

    谷,就會看到多數人把5KHz的Gain值往上調的,這也不能說他不對,而是不夠全面,

    原因就在於器材本身都有一定的動態範圍在,如果在一般的狀況下這樣的調整是夠快,

    而且方便,系統音量不會有變化,但是如果一般聆聽就已在Headroom中,那很快

    這種調整很快就會頂到屋頂了,這種調整是沒有考慮到音樂是有動態的一種調整,

    正確的調整應該是如果5K附近有波谷,那麼5K附近的全部不動,然後把其它的頻段

    的聲音調到跟5K一樣高,這樣波谷就不見了,或許有人調整EQ算破壞原有器材的聲音,

    但我的認知是比較傾向,因為環境的關係,造成我器材上有些缺陷,我只是還原器材

    原有的聲音。

    以上言論為個人觀點,提供各位在思考上有不同的參考方向,也歡迎提出指正。
    指正.?
    難得見到真誠且實際體會/率真的發文..
    本來在下一開始詳讀時..發現語意/用字有小誤而想提出故標示顏色...後來覺得~無必要也..
    本討論串之意..測量應該指的是較為偏專業取向的..貼近 本站 HiEnd嘛..一點不過份.
    結果中間..成了等化或EQ使用論戰..而失焦.可惜呀!

    有的發文網兄.曾久居主流媒體要津..卻根本的否定之..:O.合理嗎.
    也有的網友..以為自家居家一般空間-就剛好渾然天成..標準到可以評斷錄音?確與否..可能嗎..|-)

    想一想..
    音響器材~由設計/生產/測試/修正/上市..那一個環節不使用各種測量.?
    錄製-再生-重播..各種軟體~相對的過程中..用到測量/輔助/修正-也是很正常的..
    軟體要賣.要符合市場或僅供小眾..也是精密計算過的..
    這時代要誤打誤撞而一砲大紅..還有可能嗎?..時代考驗呢..
    尤其在..Hi End界..

    既然前端-前前端.各種相關物件都有相關測量了..

    為何進入用家~實際用實際聽..不能測量勒?空間已經滿分表現.?..想想合理嗎..:o

  8.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9. #1626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arsound 查看文章

    那麼,這跟測試有什麼關係?有,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今天你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

    你去聽一套音響,業務只需要有技巧的給你暗示,你就會覺得那一套音響很棒、好聽,

    這就像X森、摸X台一樣,明明就沒有那麼好,經過他一說,你就覺得的他很好就下手買

    產品一樣,那生產音響還測試幹嗎,只要有聲音就不難聽就可以賣了不是嗎。

    音響測量是最基本的,因為他可以告訴你那有缺陷,發燒友害怕測量是因為怕你

    打破他心中對這套音響的期望,怕你跟他說這沒有那麼好,這就像你交了個女朋友,有

    一天突然來了個朋友跟你說,你女朋友以前作過特種行業,你能接受嗎。這也像明明

    女朋友長得漂亮,身材又好,你到處跟人說,女朋友是天生麗質,結果你的醫生朋友跟

    你說,他全身都整過,我想那時面子都沒了。

    音響業有些事就像皇后的貞操一樣,是說不得的,也不能檢視,誰去碰算誰倒楣,

    (我就有碰過寫完評論後,就有代理商要找人『處理』我的事)。

    另外,這些討論中有人提到EQ的部份,的確、我認識一些玩音響的人,都說EQ會

    劣化音質,但事實上是這樣嗎!或許這個台灣早期從事音響業的人,對於聲學、電路不了解

    有些關係,我看很多人在調整EQ上,碰到在測量曲線後,如果發現5KHz附近的頻段有個波

    谷,就會看到多數人把5KHz的Gain值往上調的,這也不能說他不對,而是不夠全面,

    原因就在於器材本身都有一定的動態範圍在,如果在一般的狀況下這樣的調整是夠快,

    而且方便,系統音量不會有變化,但是如果一般聆聽就已在Headroom中,那很快

    這種調整很快就會頂到屋頂了,這種調整是沒有考慮到音樂是有動態的一種調整,

    正確的調整應該是如果5K附近有波谷,那麼5K附近的全部不動,然後把其它的頻段

    的聲音調到跟5K一樣高,這樣波谷就不見了,或許有人調整EQ算破壞原有器材的聲音,

    但我的認知是比較傾向,因為環境的關係,造成我器材上有些缺陷,我只是還原器材

    原有的聲音。

    以上言論為個人觀點,提供各位在思考上有不同的參考方向,也歡迎提出指正。

    發燒友害怕測量?

    發燒友害怕測量之後無法作為啦..


    eq 如果這麼好用,就每人買一台就好了..

    eq 很久以前的前級就有了,想想看,怎麼現在反而沒了?:^)

  10.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1627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我指的是如何把透明, 高貴, 有彈性這些主觀量感用數據來表示, 當然我們不知道不代表沒有, 但是要連結專業與燒友之間的"語言"是要有方法有橋梁的. 各說各話永遠也不會有交集. 或許兩者都對, 或許兩者都不對, 總之, 沒有意義.

    以用家的角度, 要量不量都無所謂, 重點是該用開放的心態對待對聲音有正面幫助的方法, 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請各位大大多多分享方法心得就是~~~

  12.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13. #1628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恕刪]
    eq 如果這麼好用,就每人買一台就好了..

    eq 很久以前的前級就有了,想想看,怎麼現在反而沒了?:^)
    “好用”的結果是導致有些人“誤用”,然後把“誤用”的結果歸究於東西不好。

    很久以前的前級幾乎都有附唱頭放大,想想看,怎麼現在反而大都沒有了?:o:o

    很久以前的前級都有左右平衡的調整,想想看,怎麼現在反而大都沒有了?:o:o

    現在的前級主要是賣給發燒友;從70年代起的那些發燒雜誌那個不說線路越簡單越好(我沒說線路簡單不好),廠家投其所好,左右音量平衡也拿走了,EQ當然也不能倖存囉!唱頭放大少人用,當然砍!少了這些線路,廠商的成本也降低了,更好!

    現在的數位EQ比30~40年前的EQ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更別提當年EQ用的上下滑動的可變電阻的品質。

  14.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15. #1629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好用”的結果是導致有些人“誤用”,然後把“誤用”的結果歸究於東西不好。

    很久以前的前級幾乎都有附唱頭放大,想想看,怎麼現在反而大都沒有了?:o:o

    很久以前的前級都有左右平衡的調整,想想看,怎麼現在反而大都沒有了?:o:o

    現在的前級主要是賣給發燒友;從70年代起的那些發燒雜誌那個不說線路越簡單越好(我沒說線路簡單不好),廠家投其所好,左右音量平衡也拿走了,EQ當然也不能倖存囉!唱頭放大少人用,當然砍!少了這些線路,廠商的成本也降低了,更好!

    現在的數位EQ比30~40年前的EQ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更別提當年EQ用的上下滑動的可變電阻的品質。

    現在的數位EQ比30~40年前的EQ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這我不確定,

    幾個好友試過,沒人說加入更好.

    高價數位EQ,我就不清楚了,

    不過高價難聽倒不太可能.


    “好用”的結果是導致有些人“誤用”,然後把“誤用”的結果歸究於東西不好。

    好用怎會誤用?

    根本就不好用..:^)|-)|(|-

  16. #1630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現在的前級主要是賣給發燒友;從70年代起的那些發燒雜誌那個不說線路越簡單越好(我沒說線路簡單不好),廠家投其所好,左右音量平衡也拿走了,EQ當然也不能倖存囉!唱頭放大少人用,當然砍!少了這些線路,廠商的成本也降低了,更好!
    我倒認為這是對的..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