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07-09, 09:48 PM
#141
不認真........去罰站
 作者: chsiang
-
-
2011-07-10, 08:22 PM
#142
 作者: drkao
---恕刪與整理編排
使用線性電源供應CPU 及SSD, 硬碟
ATX 還是得使用交換電源
是降電壓降頻率的超頻
把會動的元件移出機殼
另外作避震
所有風扇移除
OS 採用VISTA
它是有缺陷的多工OS
缺陷是影音部份會太過獨占資源
剛好符合我們的需求
在灌之前
先將安裝光碟經VLITE 濃縮成另一張安裝光碟
所以這OS 無法上網
也沒有任何無用軟體
也有自行開發軟體用來關閉開機用的軟體
也更改FOOBARS
自行開發軟體寫出記憶體的虛擬碟
把該檔案夾的檔案先複製到記憶體的虛擬碟
再丟到FOOBAR 或SAMPLITUDE
把sata 線包起來
把音效卡包起來
都是p900 熬夜利用儀器測試如何包
在主機板震盪晶片上貼密技
首先BIOS 內
需要把不需要的關掉
主機板從790am2 到790am3 到h55 再回790am3
到現在890
改裝記憶體??
韓國人出了一部優化的電腦了
不好意思,現在才對drkao的分享做回應,我把drkao的心得分享,稍微整理一下(我調整原文的編排)
硬體
1.對電腦電源的優化=>類比與交換式電源)
主機板=>CPU供電
其他元件=>SSD與硬碟
2.減少主機板上電源的負載=>CPU降工作頻率與電壓
3.減少電腦所產生的噪音
主機板=>風扇(或其他元件)
其他元件=>風扇,震動元件抑震
4.減少雜訊或抑制=>包SATA線、音效卡,貼東西在震盪晶片上…
軟體
1.選擇適合的作業系統=>Win, Linux..
2.減少(優化)作業系統的負載(效率)=>減少不需要的軟體,優化系統本身
3.音樂播放軟體的選擇與優化=>Jplay,Goldwave, Samplitude, foobar…..
4.減少檔案傳輸的路徑=>記憶體當虛擬磁碟
其他(有不確定影響的)=>關閉BIOS內不需要的裝置
大絕招,整個換掉=>790am2到790am3到h55再回790am3到現在890
以上是這次整理分類的結果,相較於Jplay的背景,可以看到Jplay與軟體區比較相關,但也有部份可控制到硬體區
而上述幾點,感覺硬體部分,好像還有東西可動?? :P
另外,從列出的項目裡,可看到需要多少不同的專業景,才能就各項做更深入的分析與討論,最起碼就有軟體與硬體兩大區塊了,哈哈!
歡迎有相關背景的人,能做更深入的討論:)
其中有幾個地方,我有些好奇,還請drkao解答
改裝記憶體這部份,是只換散熱片、貼東西、還是….
而包SATA線,貼東西在震盪晶片上,請問聽感上的進步明顯嗎?
儀器測試<=這是指測EMI的儀器嗎?
換CPU,換主機板,換記憶體(這是我個人的推測,因為平台換了),有特別的考量嗎?
關於韓國人的那台,我之前有些誤解了… 我以為電腦是指主機板搭配CPU與記憶體的單獨組合,沒想到是指Music Server
就drkao之前做過的調整,請問drkao有試過Goldwave或Jplay嗎? 我蠻好奇這兩套軟體(畢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相較於花精神優化過硬/ 軟體的平台上,有更好的表現嗎?:P
再次謝謝drkao的不吝分享:)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07080722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7-10, 11:05 PM
#143
 作者: 07080722
不好意思,現在才對drkao 的分享做回應,我把drkao 的心得分享,稍微整理一下( 我調整原文的編排)
硬體
1.對電腦電源的優化=> 類比與交換式電源)
主機板=>CPU 供電
其他元件=>SSD 與硬碟
2.減少主機板上電源的負載=>CPU 降工作頻率與電壓
3.減少電腦所產生的噪音
主機板=> 風扇( 或其他元件)
其他元件=> 風扇,震動元件抑震
4.減少雜訊或抑制=> 包SATA 線、音效卡,貼東西在震盪晶片上…
軟體
1.選擇適合的作業系統=>Win, Linux..
2.減少( 優化) 作業系統的負載( 效率)=> 減少不需要的軟體,優化系統本身
3.音樂播放軟體的選擇與優化=>Jplay,Goldwave, Samplitude, foobar…..
4.減少檔案傳輸的路徑=> 記憶體當虛擬磁碟
其他( 有不確定影響的)=> 關閉BIOS 內不需要的裝置
大絕招,整個換掉=>790am2 到790am3 到h55 再回790am3 到現在890
以上是這次整理分類的結果,相較於Jplay 的背景,可以看到Jplay 與軟體區比較相關,但也有部份可控制到硬體區
而上述幾點,感覺硬體部分,好像還有東西可動?? :P
另外,從列出的項目裡,可看到需要多少不同的專業景,才能就各項做更深入的分析與討論,最起碼就有軟體與硬體兩大區塊了,哈哈!
歡迎有相關背景的人,能做更深入的討論:)
其中有幾個地方,我有些好奇,還請drkao 解答
改裝記憶體這部份,是只換散熱片、貼東西、還是….
而包SATA 線,貼東西在震盪晶片上,請問聽感上的進步明顯嗎?
儀器測試<= 這是指測EMI 的儀器嗎?
換CPU ,換主機板,換記憶體( 這是我個人的推測,因為平台換了) ,有特別的考量嗎?
關於韓國人的那台,我之前有些誤解了… 我以為電腦是指主機板搭配CPU 與記憶體的單獨組合,沒想到是指Music Server
就drkao 之前做過的調整,請問drkao 有試過Goldwave 或Jplay 嗎? 我蠻好奇這兩套軟體(畢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相較於花精神優化過硬/ 軟體的平台上,有更好的表現嗎?:P
再次謝謝drkao 的不吝分享:)
改記憶體不是我會的
只是享受結果
好像是將上面的顆粒重新挑過再整合
以符合降壓的目的
包SATA線,貼東西在震盪晶片上
在某次網聚有做實驗給在場的人聽
大家都有聽到改善
不過當然是小幅度的改善
儀器測試我就不知了
是P900測的
換CPU,換主機板,換記憶體都是為了聲音
體質愈好愈可以降更多電壓
關於韓國人的那台也的確是一部電腦阿
更像一部NAS
也跟我們的CAT作的事一樣
輸出PCM
至於JPLAY我們沒試
因為我們播放的方式
是利用非常簡單的DOS路徑
自動將檔案送到RAM
再送到FOOBAR或SAMPLITUDE
而這些軟體越簡單越好
所以我們未來可能會試試JPLAY
而GOLDWAVE倒是與SAMPLITUDE差不多
好像舊版SAMPLITUDE還略勝一籌
這好像與PSYCHO兄的感受不同
您可以到MYAV上爬一下文
所有的秘密都在上面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hreadid=349951
今天音悅店長JACKAL帶了一部ANTELOP CLOCK來試
感覺非常超值
以只有約G03一半的價格
卻有近G03的表現
最近獲得大突破後
JACKAL是第一位客人
不知有沒有電到他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rka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7-10, 11:08 PM
#144
-
-
2011-07-22, 04:30 PM
#145
今天去音響展, 發現個小玩意兒, 很有趣.
回來 google 了一下, 發現下面這個網頁也有提到 '它': Rotel RDD-06, 很不幸, 研發廠商還是稱它為 DAC.   
2011 TAA音響展 room 870
http://www.audionet.com.tw/doc/view/sn/4791
網頁中最下面那張照片是這小東西的正面.
台灣廠商的音響產品, 也許稱不上是 Hi-End; 從資訊產品的角度來看, 也沒有什麼創新的連接介面技術. 問現場展示人員技術資料也一問三不知. 只說即將上市, 預計二萬多台幣.
據稱,
- 所有六個 input 介面都支援 24/192k. Windows (當然) 要裝 driver.
- 後端有個 USB B type 接口, 可接電腦, 大概是非同步 USB 吧. (現場展示人員不知)
- 前端有個 USB A type 接口, 可支援藍芽裝置 (如圖), 用 iTunes 可直接 play.
最有趣的是, 隨機附上一個卡片大小的遙控器, 而其用途只有一樣.
現場展示人員表示, 前端 USB 可直接插上隨身碟, 內存 "數位音樂檔案", 就可用遙控器直接 Select Input & Play/FF/BK/Stop/Pause. 至於支援哪些檔案格式, 就又不詳了. :(
不用等兩年, 我所說的極端情況就已出現在 DAC 上了. 它夠不夠得上 Hi-End, 及到底可支援哪些格式, 都不是本文的重點, 我看到的是趨勢. 此 DAC 若可直接 Play 16/44.1k, ......, 24/192k 的完整WAV音樂檔案, 對我而言, 就是表示, 在不久的將來, 大費周章地去進行電腦的優化, 可能就是永遠的過去式了.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LSP000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7-22, 08:48 PM
#146
剛才找資料時又發現一台能播放USB隨身碟內高解析度數位音樂檔案的 DAC - Naim DAC.
這台夠 Hi-End, 還可支援 32/768k, 當然訂價也不低.
這台有點歷史了, 真不知廠商停滯不前的原因何在??? 是不是因為小弟是新手, 孤陋寡聞, 錯過了什麼?
真希望小葉大大指點一下迷津.
-
-
2011-07-22, 10:08 PM
#147
今天也認真去一間間逛,目的是聽聽DAC,
Playback, Emmlabs, Chord還有Weiss Medea+都不錯

其他的寫在這裡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1...g-post_22.html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7-23, 10:34 AM
#148
與MSB的第一次邂逅
昨晚有點睡不著
這dac真是害人
我們有使用幾種接法
首先當然是用我的cat及音效卡輸出pcm用平衡入MSB
再來用我的CAT及USB入MSB
最後用他們帶的MACBOOK及USB入MSB
最佳表現是我的cat及音效卡輸出pcm用平衡入MSB
這以P900說法已經勝過我的黑膠
當然我是當事人絕對否認此說法
其次則是我的CAT及USB入MSB
那這部份的確稍微輸前者
而差距真的很小
而我的CAT及USB入MSB勝出MACBOOK及USB入MSB
就比較多
就我的黑膠系統在上週已經作一些調整
事實上我的數位系統仍是輸黑膠一些的
而昨天我的cat及音效卡輸出pcm用平衡入MSB
這狀態是與我的黑膠平分秋色
大家要記得是平分秋色歐
別再跟我說我黑膠輸了
翻臉歐
除了MSB非常類比的聲音之外
所有音響的表現都極度優異
最令人髮指是MSB的中頻
怎麼這樣滑且厚
完全不扎的聲音
又可以有非常多的細節及兩端延伸
對於數位流而言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產品
因為它的USB的成就
以昨天最差的MACBOOK及USB入MSB
就已經很厲害
我不禁要說
如果還未進入數位流世界的人
現在時候到了
還未開始搞CAT的人也甭忙了
用NOTEBOOK接MSB就夠厲害
預計在8/6及/13要辦的活動
我會去商借MSB最便宜的兩部DAC
讓與會人員嘗個鮮
這是極端值得推薦的機器
轉載自MYAV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eadid=20446061
-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kao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2-01-03, 02:31 PM
#149
恩 高醫師何時還會有聚會阿??上次沒跟到真得很可惜 有機會一定要到府上拜訪一下.
-
-
2012-01-07, 06:54 PM
#150
 作者: drkao
自從開始使用黑膠後
全力在ebay上買唱片
於是逐漸冷落家中Mark Levinson 30+31
終於將它讓給更須要它的人
自己用一台陸製sacd
後來開始注意數位流
與多位朋友請益
決定購入Linn Akurate DS
當時還是使用Notebook播放
在網路上跟martinon吵起來
於是p900自告奮勇前往martinon家中一探究竟
證實了rip的重要性
才認識p900及martinon, alc, lwc等好友
首先由alc發起
照p900的概念
組了我與alc的cat
並且由jlee出面幫我求黃先生作了一部線性電源
這cat及線性電源的確讓我的Linn Akurate DS實力大進
但是我仍十分懷念ML 30+31
而黑膠仍遠勝數位流
根據P900的指導
我換掉了Linn Akurate DS
改為利用RME AES音效卡輸出PCM
進入BERKELEY AUDIO ALPHA
這時才開始有HI-END的感覺
我仍懷念ML 30+31
而黑膠仍大勝數位流
不過我要稱讚一下BERKELEY AUDIO ALPHA這DA
它並完全不是數位流器材
因為它沒有USB, 1394或網路輸入
但它可解24/192以下的規格
它真的是非常非常物超所值
p900還將它改機
並增設clock in
此時實力可以撼動我現在的d05+g03
後來在再換成現在的Esoteric D05+G03X
此時它的聲音應該可以說有進入hi-end殿堂
偶爾我仍懷念ML 30+31
而黑膠仍勝數位流
在這整個過程中
p900仍不斷完善cat
主機板從790am2到790am3到h55再回790am3
到現在890
os以window vista為基礎
不知已經被重灌幾次
每次p900要求要我重灌並給我ghost檔
我都很高興
把sata線包起來
把音效卡包起來
都是p900熬夜利用儀器測試如何包
在主機板震盪晶片上貼密技
改記憶體
還有任何一項bios的更動
都經由p900的反覆試驗並聆聽
現在最後的版本
讓我一直換片來聽
不斷的驚喜
現在我不再懷念ml30+31
因為數位流完全超越了
alc是我們當中最鐵齒死硬的黑膠流
也終於鬆口
提及終於可以把黑膠放棄
其實現在應該是非常非常逼近黑膠
這兩週真是讓人興奮
不斷有新的驚奇出現
常有原來這張cd是這樣
現在的聲音是我聽過的數位系統最厲害的
從前一直對dcs感到好奇及喜愛
可當時聽dcs是在我同學耳醫那裡
可卻也明顯聽出dcs不如他的黑膠
現在我的數位逼近黑膠
甚至某些特性勝過黑膠
只是我的黑膠可能不如耳醫的
也不禁讓我想像如果我把d05換成dcs scarlatti會好成怎樣
如果有網兄想體驗並指導
歡迎光臨寒舍
Drkao,你好,我是大陆的。我在myav,看那篇打造hiend htpc后。经过千辛万苦才把amd890.140,等配件买到,声音好的不得了。大陆这边myav网站现在上不去了。麻烦你能不能把890gpa的bios传给我,不胜感激。谢谢。邮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按f12载入对吧?bios挡案要先放在那里了?
另外ghost版本的vista sp1并不能用vlite瘦身.不知道高医生有没有好的建议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