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投票結果: 您的音響室做過測量嗎?
- 投票者
- 154. 您不可以參加此投票
-
做過很多次 (3次以上)
-
做過1~3次
-
目前沒做過,以後想要做
-
沒做過,暫時也沒想要做
-
2011-01-24, 08:54 AM
#1001
不過,
數據還是有基本的意義,
例如一對喇叭以難推著稱,
選購擴大機時, 不論是晶體機還是管機,
自然一開始會先排除瓦數太低的.....
-
-
2011-01-24, 08:57 AM
#1002
頂級的時裝秀,應該是說設計師針對麻豆量身打造後,要麻豆再ㄍ一ㄣ出想要的感覺......
-
-
2011-01-24, 08:59 AM
#1003
我自己是虛心認為,
單強調量測, 或是單強調用耳,
對任何階段的燒友都是危險的,
兩者並用, 擷取各家之長, 也是很好的參考,
既然用耳比較"主觀", 是否各位大大多討論一些量測的方法?
不要數據量到了, 但是不知道正確性, 以及如何應用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2011-01-24, 09:01 AM
#1004
 作者: 小葉
訂製合身的機會比較高,不是嗎?
何必在意例外剛好情況
事情不能老是靠運氣或是不斷盲目尋找吧
現在有幾個人訂製衣服呢?
難道大家都在靠運氣或是不斷盲目尋找衣服呢? :o
-
-
2011-01-24, 09:01 AM
#1005
 作者: kevintran
我想我們又繞回來了. :O:O:o:o
您說的這些要求“聲音要活生、音色要真實、細節要豐富.“,是每個人(或是大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認知嗎?我的細節豐富有沒有可能是您的”刮耳,不耐聽“呢?
您今天聽了一對”聲音活生“的喇叭;過了兩年,您聽到另一對喇叭也”聲音活生“的喇叭. 您可以毫不猶疑的說,”A比B活生20%“? 您吃過一道菜,兩年後吃同一道菜,廚師稍微多加點鹽,多加兩把香菜,您可以毫不猶疑的說,”今天這道菜比兩年前的菜鹹“?
我知道,我沒那個能耐.
就算我們今天為您量身定作了一套測量的規格,完整地告訴您,您喜歡的聽感可以用這些數據表示. 這套數據對別人有什麼意義呢?如果,過兩年,您的音響口味換了,這套數據有什麼意義呢?
我也沒能耐可辨別菜餚中的某些微小差異。一道菜之所以好吃,甜鹹程度像是頻率響應,差一點點沒有差很多;而差太多了的話,味覺絕對會變,那個不必儀器分析也可以分辨出來8)。
菜好吃與否,真正重要的是能否把食材本身的好味道引出來。比如說,用香草莢跟香草香精作的甜點,味道一定是前者較芬芳多變。要煮番茄醬汁時,「用什麼番茄」比起「用九顆還用十一顆」這種數據要來得重要些。對吃稍微有心得的人吃過新鮮、當令食材加上好技術成就的握壽司後,應當不會說連鎖迴轉壽司也有一樣的味道。
這個道理跟音響一樣。線路越簡單、訊號越精純,我們可以聽到越多「原來的好味道」。聽過挖掘出越多唱片中真相的音響系統後,音響迷們不會想回頭去聽那些平板的聲音。
-
-
2011-01-24, 09:01 AM
#1006
就像汽車的馬力與扭力一樣很有參考作用
如擴大機
瓦數
A類B類....
電流
阻抗應付能力
...
 作者: chsiang
不過,
數據還是有基本的意義,
例如一對喇叭以難推著稱,
選購擴大機時, 不論是晶體機還是管機,
自然一開始會先排除瓦數太低的.....
-
-
2011-01-24, 09:03 AM
#1007
 作者: 小葉
頂級的時裝秀,應該是說設計師針對麻豆量身打造後,要麻豆再ㄍ一ㄣ出想要的感覺......
好像也並非量身訂做....
不過我覺得那也不是重點拉.....
好看的鞋都很難穿比較是我想表達的......
好像離題了!?
-
-
2011-01-24, 09:04 AM
#1008
想要跟劉sir一樣已嘗盡人間美味,不用注意基礎能力的人是不多的 8)
 作者: martin
我也沒能耐可辨別菜餚中的某些微小差異。一道菜之所以好吃,甜鹹程度像是頻率響應,差一點點沒有差很多;而差太多了的話,味覺絕對會變,那個不必儀器分析也可以分辨出來8)。
菜好吃與否,真正重要的是能否把食材本身的好味道引出來。比如說,用香草莢跟香草香精作的甜點,味道一定是前者較芬芳多變。要煮番茄醬汁時,「用什麼番茄」比起「用九顆還用十一顆」這種數據要來得重要些。對吃稍微有心得的人吃過新鮮、當令食材加上好技術成就的握壽司後,應當不會說連鎖迴轉壽司也有一樣的味道。
這個道理跟音響一樣。線路越簡單、訊號越精純,我們可以聽到越多「原來的好味道」。聽過挖掘出越多唱片中真相的音響系統後,音響迷們不會想回頭去聽那些平板的聲音。
-
-
2011-01-24, 09:05 AM
#1009
何不好看又好穿,這才是消費者要的最高境界呀 :*
 作者: chsiang
好像也並非量身訂做....
不過我覺得那也不是重點拉.....
好看的鞋都很難穿比較是我想表達的......
好像離題了!?
-
-
2011-01-24, 09:07 AM
#1010
yes....這就是有具體的作法..
耳朵調的人舉例自己怎麼調
用儀器調的人舉例自己怎麼調
當然我是兩者都要啦.....我前面講過 50 50.........
不過有些人認為自己完全不用儀器啦,有夠厲害 
 作者: chsiang
我自己是虛心認為,
單強調量測, 或是單強調用耳,
對任何階段的燒友都是危險的,
兩者並用, 擷取各家之長, 也是很好的參考,
既然用耳比較"主觀", 是否各位大大多討論一些量測的方法?
不要數據量到了, 但是不知道正確性, 以及如何應用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