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chsiang
何大,量測看起來是time domain的量測,軟體如何操作我不知道,但是也許是建立一曲訊號相同但是卻反相的音樂。然後按照反射音來來臨的時間做"能量衰減後的疊加"。
這樣的修正應是振輻的修正,
音樂本身的time domain 並沒有改變.
-
-
Drunkenlife兄,
我有一點不明白. 從您的解釋,DRC的作用是在time domain作出反射波的反相波,使聆聽者在皇帝位“幾乎”可以只聽到直接音(因為間接音都被抵消掉了). 這樣說,對嗎?
那麼,從這個角度看,DRC的最終目的是要完全消除間接音. 當然,這是無法達成的,但DRC的目的是想辦法趨近這個極致,對嗎?那麼,我可不可以說DRC的最終目標是在不完美的空間中製造一個“無響室”(完全沒有間接音,只有直接音)?
可是,在無響室聽音樂並不是最好的環境啊!
-
-
 作者: hojuiyang111
這樣的修正應是振輻的修正,
音樂本身的time domain 並沒有改變.
假設第一秒的音樂的反射音(假設-3db)會在第1.3秒的時候到達人耳。則軟體會在第1.3秒的時候加入與第一秒音樂反相且-3db的音樂來抵銷這反射音。而這段用來抵銷反射音的音樂是在第1.3秒的時候才加進去的,不是事先加的。
這樣的減法應該是signal processing,發生在digital domain。也就是發生在DAC前。
不知道這樣對嗎??(sweat)(sweat)(sweat)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hsi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chsiang
假設第一秒的音樂的反射音(假設-3db)會在第1.3秒的時候到達人耳。則軟體會在第1.3秒的時候加入與第一秒音樂反相且-3db的音樂來抵銷這反射音。而這段用來抵銷反射音的音樂是在第1.3秒的時候才加進去的,不是事先加的。
這樣的減法應該是signal processing,發生在digital domain。也就是發生在DAC前。
不知道這樣對嗎??(sweat)(sweat)(sweat)
所以它抵消的是間接音? :o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hojuiyang111
所以它抵消的是間接音?  :o
從Drunkenlife兄的描述應是這樣沒錯......
-
-
 作者: hojuiyang111
在音樂中加上與那些反射音反相的訊號,便能在在二者同時抵達聆聽位置時對消?
反射音是有時間的差別,理論上是不會有對消的現象.
也不會有完全相同頻率作對消.
眼前不就有產品了,環境噪音消除耳機不就是?
另一方面,駐波,不就是直接音與間接音交疊作用的效應?
在駐波的節點,不正是對消?
 作者: hojuiyang111
空間迴盪音的感覺來自不當殘響或駐波/echo,
適當的處理就 OK,
舉個例子,某張CD收錄的是在某個空間中錄音,戴著耳機,你可以聽出聲音在那空間迴盪,據以得知那空間大致樣貌。
當這CD經由音響在一般聆聽室中播放出來,原本CD上記錄的錄音空間中的迴盪,又再疊上該聆聽室的空間迴盪音,這,好嗎?
反問,聆聽室空間迴盪音對傳真的重播CD上的紀錄,會是件好事?
 作者: hojuiyang111
開闊的空間中, 聽得出來一個人說話時的立體感及定位?
怎麼會聽不出來?
隨便到路邊,閉上眼睛,行人來來往往,難道聽不出他們走動的聲音,說話的聲音的所在位置?聽不出他們發出的聲音是有血有肉的人真實發出的聲音?而不是音響重播的聲音?
 作者: hojuiyang111
或有空間的問題,立體感及定位是不佳的.
相反的,沒有反射音,聲音可能會平面化而乾澀.
耳機的聲音平面嗎?乾澀嗎?
當有一堆間接音出現,也就是空間反射音,我們可以用鏡像原理來想像,
每個反射音,等同於有個虛擬的喇叭在該鏡像的虛像位置發聲,而且,發出的聲音與直接音有時間差,並且振幅與相位頻率響應都有差異,
當這麼一堆虛擬喇叭與真的喇叭同時發聲,聽到的會是?一堆疊在一起的聲音...
結果我們可以想見,首先便是音像變大了,正如camera的焦距沒調好一般,
這樣的聲音會有立體感?想想焦距沒調好是否有景深?
 作者: hojuiyang111
難道我們不希望喇叭發出來的聲音如同耳機般清晰透明嗎?
調得好,
喇叭發出來的聲音會清晰透明且會有立體感和美感.
這所謂的調,不正是盡量減少空間效應?
喇叭為何要拉離牆面?一次反射點為何要搞吸音與擴散?
 作者: AndyChu
不大可能喔,用的修正軟體或EQ,品牌有自己的聲音,什麼造成聲音的不同,什麼造成品牌的味道,也不外乎您所說的強弱音、厚度、頻寬,這些一但被修......能維持音色、音質、味道嗎?
任何外加,當然會加入一些影響,要說完全沒負作用那根本就不可能~
但正如同CD製作過程那一堆DSP處理,為何還是要用?優大於劣,就值得採用
器材的特色,就說最準的擴大機吧,頂級的擴大機,一測,數據同樣的漂亮,但聽起來,就是不同,
這測試,用的是單純的訊號,而非如音樂般的複雜訊號,我們很難知道複雜的訊號輸入擴大機後,加上喇叭的負載變化,擴大機的輸出會有何變化
同樣的,DRC用的也是單純的訊號,測試所得也是系統在簡單大訊號時(同時代表失真不高時)的結果,據以計算出inverse impulse response,
當複雜訊號時,系統的impulse respone想必不同,但正如同擴大機測試般,我們實在沒辦法處理這狀況。
因此,倘若抓二隻頂級擴大機來系統中取DRC用的impulse respone,所得會是幾乎相同,校正後的結果用這二隻擴大機來聽,還是能明確的聽出二者的差異啊~
 作者: AndyChu
要不要採用還是要修正後的聽感跟原本的來比較決定的。
每個軟體都有他想修正的值,不同的軟體也有自己聲音的,加上他後,也會有喜不喜歡的問題,不過更加'正確'的音場、定位是肯定的。
沒錯!
該出門跟葉sir去借人家的空間玩囉~
晚點再繼續聊吧...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
兩台擴大機套用後的那種差異就跟沒套用時本來的差異...是不一樣了......
如同兩個人(擴大機)本來長的就不同,拿某個人的照片叫同一個整形醫師整容(DRC),整完容兩個人還是長得不一樣(校正後擴大機的表現).............前後都有差異,不過這個差異已經不是設計師的原意了。
反正免費,想試試看後再討論,看了網站好像很麻煩的樣子
-
-
 作者: drunkenlife
眼前不就有產品了,環境噪音消除耳機不就是?
另一方面,駐波,不就是直接音與間接音交疊作用的效應?
在駐波的節點,不正是對消?
舉個例子,某張CD收錄的是在某個空間中錄音,戴著耳機,你可以聽出聲音在那空間迴盪,據以得知那空間大致樣貌。
當這CD經由音響在一般聆聽室中播放出來,原本CD上記錄的錄音空間中的迴盪,又再疊上該聆聽室的空間迴盪音,這,好嗎?
反問,聆聽室空間迴盪音對傳真的重播CD上的紀錄,會是件好事?
怎麼會聽不出來?
隨便到路邊,閉上眼睛,行人來來往往,難道聽不出他們走動的聲音,說話的聲音的所在位置?聽不出他們發出的聲音是有血有肉的人真實發出的聲音?而不是音響重播的聲音?
耳機的聲音平面嗎?乾澀嗎?
當有一堆間接音出現,也就是空間反射音,我們可以用鏡像原理來想像,
每個反射音,等同於有個虛擬的喇叭在該鏡像的虛像位置發聲,而且,發出的聲音與直接音有時間差,並且振幅與相位頻率響應都有差異,
當這麼一堆虛擬喇叭與真的喇叭同時發聲,聽到的會是?一堆疊在一起的聲音...
結果我們可以想見,首先便是音像變大了,正如camera的焦距沒調好一般,
這樣的聲音會有立體感?想想焦距沒調好是否有景深?
這所謂的調,不正是盡量減少空間效應?
喇叭為何要拉離牆面?一次反射點為何要搞吸音與擴散?
環境噪音消除耳機,它多半是消除較簡單重覆的頻率.
駐波 是直接音與間接音交疊作用的效應,
但並不是所有的頻率均會產生駐波,
如何選定頻率作對消而不損失訊息呢?
且如何避免機器本身的音染?
這是燒友的疑慮吧?
錄音是大學問,我不清楚,
有現場錄音,有錄音室錄音,
但播放時,
事實上現場錄音有時並不比錄音室差.
耳機的聲音平面嗎?乾澀嗎?
耳機的聲音是平面的,立體感較差,但包圍感很好.
現場沒有間接音嗎?
音樂廳造價幾十億? why?
調,不正是盡量減少空間效應?
那就用無響室就好了?
一次反射點為何要搞吸音與擴散?
適當的減少空間效應才是對的.
-
-
 作者: AndyChu
反正免費,想試試看後再討論,看了網站好像很麻煩的樣子
說麻煩其實不會,架起機器到完成初步測量,約半小時以內
重要的的是測量後對圖表的解讀,以及選定DRC做動的範圍及程度
比較麻煩的是空間內雜物的堆積(大小及位置)都可能影響測量結果,如果是非專用空間,校正值可能會因東西位置變動需要較多調整.能自己量和調整的當然沒差,如果要商品化的話會麻煩一點,因為可能不是店家來測一次就搞定
-
-
2010-10-07, 03:27 PM
#100
 作者: jagdzaku
說麻煩其實不會,架起機器到完成初步測量,約半小時以內
重要的的是測量後對圖表的解讀,以及選定DRC做動的範圍及程度
比較麻煩的是空間內雜物的堆積(大小及位置)都可能影響測量結果,如果是非專用空間,校正值可能會因東西位置變動需要較多調整.能自己量和調整的當然沒差,如果要商品化的話會麻煩一點,因為可能不是店家來測一次就搞定
商業化的東西早已存在 Tact and Lyngdorf 這兩家的東西就是.......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