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開專版,就在這裡討論啦!
我先丟個炸彈::P :P
一直以來,蕾菲布在 FY/SOLSTICE 的錄音常成為音響的超級照妖鏡,它是專殺音響的唱片,只要音響有一點問題就立刻擺爛。
按 imp(林主惟啦) 的說法,最殺音響的第一名是德布西那張,佛瑞第二。但是我升級音響後,赫然發現最殺音響的應該是貝多芬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
理由是,我使用 ortofon 105 系統,每張蕾菲布都輕鬆通過,最多只是覺得佛瑞與德布西的『音色』有點不正常,所以當時同意imp的分類。
但是升級成 PEL 後,好玩了。按imp說法,貝多芬鋼琴奏鳴曲賣得最好,但是比起其他張,這張貝多芬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詮釋』非常緊張而雕飾,無法像其他張一樣享受純粹鋼琴音響之美,怎麼可能因此喜歡蕾菲布?
imp 使用 300b 推 KANTOR 後,我聽到這張貝多芬裡有以前在 ORTOFON 105 聽不到動態變化,而且『音質很美』,所以我又重新聽這張。但是我的 KANTOR 沒有 RUN 開,聽了聽得還是『很緊張』,只好安慰自己『一定是300B的美聲修飾.....』...
現在 RUN 開了,才知道這張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專殺音響唱片! :O:O:O
蕾菲布面對貝多芬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採用『最暴烈的音色』來詮釋她的貝多芬。相對於其他張蕾菲布,這張貝多芬的『最強奏』一定故意奏出『金屬破裂感』,這一向是吉利爾斯這種俄派鋼琴奏的專長,沒想到蕾菲布也會使用。
就是這種可怕的『金屬破裂感』,在我的 ORTOFON 105 只聽到『很緊張』、不舒服的演奏,當時誤判是詮釋的問題。現在 pel kantor run 開了,才發現這張貝多芬中,鋼琴的『巨大感』,甚至比那張 Chemin的《漢馬克拉維》還要巨大、震起來還要更爽......![]()
如果沒有感受到這張唱片中,『鋼琴的巨大感』可比 Chemin的《漢馬克拉維》或任何鋼琴唱片錄音,那很可能是音響又被唱片殺了....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