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共435頁 第一第一 ... 9101112132161111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01 到 110 共計 4343 條
  1. #101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Jenling Chang 查看文章
    自小到老不走大道,自創自喜。因此音響好友常对我的玩法,不知如何開口,特此说明切勿见怪,江山會改本性如此,不敢说奇門怪招,關了門自有一塊小天地,自得其樂也,難得有此机缘 自我理念,有時自觉幼稚 肺腑之言。吸收學習。音響之道 人生之道8)

    Jenling Chang 兄:

    玩音響首重趣味,

    若能玩出自己的天地,滿意自己的聲音.

    似乎並不一定要有什麼規則.

    小弟也不過是分享自己的經驗,希望大家少走冤枉路.:P

  2. #102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arrisonlin 查看文章
    駐波 個人是以半圓紅木柱放在牆角,視看低音單體離地多高 擺放多高的高度.當然低音在喇叭的最上方是不適用此方法.
    有些不是駐波問題而是淤積問題.

    請教一下 harrisonlin 兄.

    小弟不明白什麼是淤積問題 ?

    方便說明一下嗎? Thanks

  3. #103
    註冊日期
    2007-05-05
    文章
    648
    Thanks
    15
    Thanked 160 Times in 6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請教一下 harrisonlin 兄.

    小弟不明白什麼是淤積問題 ?

    方便說明一下嗎? Thanks
    低音能量出來散不掉那是能量淤積出現,往往空間不是木頭過多吸住低頻散不掉.
    另一個則是音響系統問題,這問題牽扯到所有音響問題.簡單說明假如鼓的下潛是35,最後喇叭出來是60,35-59的聲音就會在60出現,這就是能量淤積,往往有些人以為是駐波.
    功成何必在我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之日
    離開之時

  4. #104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1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artin 查看文章
    我個人認為並不是愛不愛亂搞的問題,而是50年代根本沒有混音後製的技術,就連史老「狂想曲」那張也沒辦法後製,Living Stereo系列最多只有三隻麥克風、三軌母帶混成兩軌。
    多軌錄音與後製技術很晚才出道,而蔚為流行就更晚了。
    當然,因為無法亂搞所以比較自然這點我是贊成的,大多的mono古典錄音就是少了立體聲的單點錄音嘛。音域平衡的系統聽好的Mono錄音很享受。
    多謝 martin 網友的指教!

    我對史老「狂想曲」之LP的聽感,是發現『樂器發聲不能迷漫在整個音響空間』(被框住)、『在鑑聽式的音響系統,第一小提琴貼著喇叭發聲』,如果這種唱片是三隻麥克風,再以三軌母帶混成兩軌;那必定三隻麥克風彼此距離非常大、而且三轉二時二個聲道的音量是時時變動的(這是後製),才會造成這張LP的聽感如此接近多麥克風後製混音的聽感。真相是否如此我沒有資料可以證明,不知那個高手可以找出相關資訊?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聽感』,因為這種唱片給我的聽感是很奇怪的...:)

    引用 作者: steven041612 查看文章
    在我自己的系統放出來的海飛茲,雖然可以聽出他的運弓技巧..
    但是感覺上卻非常地冷(也有人說硬),聽到最後要開暖氣那種:)
    海飛茲的『LP』聽起來會很冷,一定是音響系統有問題;前面很多網友都提出極佳見解,我就不必添足了

    但是你說的是『CD』吧!那問題就大條了,因為海費茲的CD本身被我列入唱片公司自干墮落的最佳明證:大家都說海費茲冷峻,所以CD製作時『故意修飾音色而產生冷峻感』;如果聽這種CD而不冷的,那極可能是音響系統本身有美聲加料傾向...:P

    我在 michaelwmwang 家播放 CASCAVELLE 出版的 193X 海費茲 MONO錄音,這麼老的錄音,CD製作沒有亂來,聲音一點都不冷;而且我有一大堆海費茲CBS的老版位CD,每一張的音質比起 CASCAVELLE 都是扭曲的。由此看來,steven041612 你也許優先得考慮這些CD本身音樂訊號就是有問題的。

    引用 作者: musk 查看文章
    大多數人所謂的"好聽"其實相當容易達成,至於要達到psycho所謂的好聽,我只能說 "保證TMD搞死人!"
    但是要搞死 musk 應該很不容易,一定要想辦法搞....

    引用 作者: harrisonlin 查看文章
    低音能量出來散不掉那是能量淤積出現,往往空間不是木頭過多吸住低頻散不掉.
    另一個則是音響系統問題,這問題牽扯到所有音響問題.簡單說明假如鼓的下潛是35,最後喇叭出來是60,35-59的聲音就會在60出現,這就是能量淤積,往往有些人以為是駐波.
    我第一次聽到『能量淤積』這名詞,我是把 harrisonlin 形容的這種情況稱為:喇叭(或其他器材)把60HZ以下濾掉並增增加60HZ的音量,請問『能量淤積』這詞是通用的還是 harrisonlin 大大發明的?如果是後者,又要向 harrisonlin 借用了....


    看到主角 hojuiyang111 為了一個線材問題就辛辛苦苦地重新搬動、配置音響室,這真是科學級的發燒達人啊!軟體派也要如此加油!...(clap)(clap)(clap)

  5. #105
    註冊日期
    2007-05-05
    文章
    648
    Thanks
    15
    Thanked 160 Times in 6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我第一次聽到『能量淤積』這名詞,我是把 harrisonlin 形容的這種情況稱為:喇叭(或其他器材)把60HZ以下濾掉並增增加60HZ的音量,請問『能量淤積』這詞是通用的還是 harrisonlin 大大發明的?如果是後者,又要向 harrisonlin 借用了....
    意思是一樣,些許差異解釋不同.
    訊號本身不會濾掉而是集中於60.因為聽出來是很大能量,只是看多少,訊號越多能量越大,只是看哪些個環節影響到.
    音場低音就是糊啊!混亂!亂跑!影響整體聲音.許多人根本不了解,當然聽不出問題點,以為這是駐波.
    舉個實例:有位好友去一位網路上很知名的樂友家聽,以前那位樂友說自個有駐波,那時從圖片我就說喇叭後牆是落地
    窗怎麼可能有駐波,低音都流掉了怎麼可能.朋友聽回來後描述說沒有低音問題,因為那位樂友沒低音,所以當然沒有駐波啦!那產生更多的問題 低音的所有東西跑哪去了?消失了嗎?是機器 線材 墊材 空間 電源問題?最後想一想沒有低音 那音場不是看到飄啊飄啊!
    能量淤積是個人解釋啦!是不是通用我也不知.
    補充:不要叫我大大,這不是平常人的我 所受的起,3Q.
    功成何必在我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之日
    離開之時

  6. #106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看到主角 hojuiyang111 為了一個線材問題就辛辛苦苦地重新搬動、配置音響室,這真是科學級的發燒達人啊!軟體派也要如此加油!...(clap)(clap)(clap)

    這次入手線材,原本以為是搭配不良,

    後發現是系統有臭蟲,

    才會大費周張的辛苦調整.



    有時入手新東西,就是檢視系統的機會.

    小弟多半甘之如飴,

    所謂"有了新聲音,才能有好聲音.

    處理好了,多半又要跳一級了. "8)

  7. #107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arrisonlin 查看文章
    意思是一樣,些許差異解釋不同.
    訊號本身不會濾掉而是集中於60.因為聽出來是很大能量,只是看多少,訊號越多能量越大,只是看哪些個環節影響到.
    音場低音就是糊啊!混亂!亂跑!影響整體聲音.許多人根本不了解,當然聽不出問題點,以為這是駐波.
    舉個實例:有位好友去一位網路上很知名的樂友家聽,以前那位樂友說自個有駐波,那時從圖片我就說喇叭後牆是落地
    窗怎麼可能有駐波,低音都流掉了怎麼可能.朋友聽回來後描述說沒有低音問題,因為那位樂友沒低音,所以當然沒有駐波啦!那產生更多的問題 低音的所有東西跑哪去了?消失了嗎?是機器 線材 墊材 空間 電源問題?最後想一想沒有低音 那音場不是看到飄啊飄啊!
    能量淤積是個人解釋啦!是不是通用我也不知.
    補充:不要叫我大大,這不是平常人的我 所受的起,3Q.
    還是不太明白 harrisonlin 兄所言,

    不過大慨明白是音波的相互干擾?

  8. #108
    註冊日期
    2007-05-05
    文章
    648
    Thanks
    15
    Thanked 160 Times in 6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還是不太明白 harrisonlin 兄所言,

    不過大慨明白是音波的相互干擾?
    最簡單是60以下能量,全部由60出現,所以淤積.而有駐波.所以要盡力避免使用吃2端的墊材或音響架.
    我最多只會這樣解釋,看的懂就看的懂,看不懂就看不懂,我只能說抱歉啦!
    功成何必在我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之日
    離開之時

  9. #109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1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arrisonlin 查看文章
    最後想一想沒有低音 那音場不是看到飄啊飄啊!
    我在猜,harrisonlin兄所謂的『飄』,會不會是指聲音的『結實感』,或者說是『厚度』(這又是一個極容易雞同鴨講的形容詞)。

    我來試著用唱片來定義這個『能量淤積』問題,同時用 LP 與 CD 來定義:

    聽LP的發燒友應該都有卡拉絲的《卡門》吧?這張可是超級發燒錄音,只要放第一張唱片的第一首之前面,就要注意了:

    第一、這一段的低音大鼓節奏是全曲中低頻最沈之處。

    第二、如果『能量淤積』高於150HZ(數據是大概推測,沒有實證),將聽不到這個最沈的低音。
    廉價的全音域、修飾過度的音響系統、新出版的CD...通通是這個問題。

    第三、如果『能量淤積』高於120HZ(數據是大概推測,沒有實證),會把低音大鼓聽成『低音大砲』。衝擊感很強可能很爽,但是會累而且不耐聽。

    第四、如果『能量淤積』高於80HZ(數據是大概推測,沒有實證),同時兼有衝擊感與超低頻的撫摸感,己經可以好好聽音樂了。但是不會有『超低頻的擴散效果』(定義請參考『從音響科學的調整到古典音樂美感的經歷(長篇連載) 』)。

    第五、『能量淤積』減到最低,就會有『超低頻的擴散效果』了。

    我先說第五點的嚴苛要求:

    1、當然要有專屬音響室與頂級音響。

    2、若是LP,當然一定要首刻版,再版與重刻版完全不行。還有,至今沒有聽過任何一顆低於10萬元(至少要 ORTOFON SPU85 或 MC7500) 之價位的唱頭可以沈到這麼低而不會『能量淤積』,。

    3、若是CD,請放棄這一張唱片改用我推薦的新CD;因為實在太難買到第一版CD,買得到之價格也可以買更多好CD了。而只要不是老德版,超低頻效果就通通鐵定消失。

    最後,我的中壢音響室『當然』無法達到第五點,雖然有老德版、音響還可以,但是音響室不夠『長』,這張CD的超低頻不夠多,所以『能量潰散』了....(sweat) (sweat)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這次入手線材,原本以為是搭配不良,
    後發現是系統有臭蟲,
    才會大費周張的辛苦調整.
    有時入手新東西,就是檢視系統的機會.
    小弟多半甘之如飴,
    所謂"有了新聲音,才能有好聲音.
    處理好了,多半又要跳一級了. "8)
    恭喜何大!(clap)(clap)

    雖然我的音響系統比起何大很普通,但是也常常遇到這種情況:一但找到系統臭蟲,最小都一定得重新擺位,然後天翻地覆.....

  10. #110
    註冊日期
    2007-07-06
    文章
    3,191
    Thanks
    346
    Thanked 827 Times in 41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我在猜,harrisonlin兄所謂的『飄』,會不會是指聲音的『結實感』,或者說是『厚度』(這又是一個極容易雞同鴨講的形容詞)。

    我來試著用唱片來定義這個『能量淤積』問題,同時用 LP 與 CD 來定義:

    聽LP的發燒友應該都有卡拉絲的《卡門》吧?這張可是超級發燒錄音,只要放第一張唱片的第一首之前面,就要注意了:

    第一、這一段的低音大鼓節奏是全曲中低頻最沈之處。

    第二、如果『能量淤積』高於150HZ(數據是大概推測,沒有實證),將聽不到這個最沈的低音。
    廉價的全音域、修飾過度的音響系統、新出版的CD...通通是這個問題。

    第三、如果『能量淤積』高於120HZ(數據是大概推測,沒有實證),會把低音大鼓聽成『低音大砲』。衝擊感很強可能很爽,但是會累而且不耐聽。

    第四、如果『能量淤積』高於80HZ(數據是大概推測,沒有實證),同時兼有衝擊感與超低頻的撫摸感,己經可以好好聽音樂了。但是不會有『超低頻的擴散效果』(定義請參考『從音響科學的調整到古典音樂美感的經歷(長篇連載) 』)。

    第五、『能量淤積』減到最低,就會有『超低頻的擴散效果』了。

    我先說第五點的嚴苛要求:

    1、當然要有專屬音響室與頂級音響。

    2、若是LP,當然一定要首刻版,再版與重刻版完全不行。還有,至今沒有聽過任何一顆低於10萬元(至少要 ORTOFON SPU85 或 MC7500) 之價位的唱頭可以沈到這麼低而不會『能量淤積』,。

    3、若是CD,請放棄這一張唱片改用我推薦的新CD;因為實在太難買到第一版CD,買得到之價格也可以買更多好CD了。而只要不是老德版,超低頻效果就通通鐵定消失。

    最後,我的中壢音響室『當然』無法達到第五點,雖然有老德版、音響還可以,但是音響室不夠『長』,這張CD的超低頻不夠多,所以『能量潰散』了....(sweat) (sweat)



    恭喜何大!(clap)(clap)

    雖然我的音響系統比起何大很普通,但是也常常遇到這種情況:一但找到系統臭蟲,最小都一定得重新擺位,然後天翻地覆.....
    哇哈哈哈哈! 這討論串我是越看越爽!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