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michaelwmwang
我在家聽了2, 喝掉2Corona, 心得是, 我覺得大家花在Hi-end 的努力是值的尊敬的, 你用的參考軟體可作為”校調參考標準? 用這張參考軟體所調出來的擺位及音色, 用在其他唱片或CD也可以正確承現音樂原貌嗎? 為甚麼我有此疑問?

這牽涉到我很喜歡的一張Linda Ronsdalt Nelson Riddle合作的爵士老歌選輯,

By michaelwmwang
1996年在美國買到2張一套的CD, 後來發現他是由What’s New, Lush Life For Sentimental Reason三張LP專輯組成,LP後就努力找這專輯的LP. 我很愛Linda這個南方村姑的這個專輯, LPDoug SaxMastering, 就把他當成喇叭花唱片好了, 實際上也發燒的很, 香港發燒友極力推薦. What’s New很好找, 歌很好聽, 也不貴400-600間吧, 看版位及片況.我有4張不同壓版. Lush LifeFor Sentimenal Reason就不好找了, 我只找到一張Lush Life, 還好是NMGate fold. For Sentimental reason還沒找到.


By michaelwmwang
我的What’s New3個版, 有加版1st label(左邊), 美版(右邊)及德版(1st label). 這次在家卯起來聽其差異, 發現加版1stLabel的聲音和其它2版差異很大, 加版Linda唱第一首What’s New時中氣十足, 共鳴點在頭部, 飽滿, 溫暖且帶有點Linda唱歌時特有的鼻音,美版較接近CD的聲音, 較硬, 且聽起來像用喉嚨唱歌, 德版, 也是很溫暖ㄚ, 但對不起, 它像是重覆Copy的類比帶, -所以溫暖,同一張唱片不同版位的LP聲音都有此不同, 校調時該以那個版位做標準呢?就算沒有版位之分, 那張唱片的錄音可正確表現樂器擺位, 及樂器音色而不是在後製時有加味精調過呢?

有人會用音響論談的測試片測試各不同瀕譜的正弦波的音量大小看是否有峰值或凹陷, 但........測出來後校調及擺位不會顧此失比彼嗎?也許買一台Accuphase DG38是最快的方法, 但錄唱片的人, 將音色調味了怎麼辦? 看來也沒法解決每張唱片都要正確撥放的目地.

若一張唱片調出的擺位及音色無法代表其他唱片也會好聽, 那該用甚樣的心態去玩Hi End? 你想當器材的奴隸(用硬體搞軟體), 或奴隸你的器材(用軟體搞硬體)? 若有錢, 那當然可用最好的硬體加最好的軟體相互搞來搞去(大家看到這段文字時想要怎麼想都可以!), 若是像我只能壓軟體邊的(硬體太貴), 我的結論是

1. 請買一件樂器, 熟悉他的音色,作為音響調整音色時參考, 我家有1台鋼琴,1把胡琴, 5把吉他, 其時對正確音色的認識及校調系統還滿有用的.
2. 在硬體方面就做差不多先生(或懶人先生)就好, 因為做Mr. Precision的代價很貴. 倒是了解Hi-End廠調音的作法後想一想那些發揮DIY精神就可達到8成效果,才不會勞民傷材. 能盡情欣賞音樂.基本上我的硬體邏輯還是

盡力了解所有問題之可能變因,從中推敲符合科學原理之解決方法,進而化繁為簡, 找出正確之主要方向並奉行不渝

對我而言硬體變因簡單的有

甲、空間vs喇叭size. 你有完美的聲學空間避免特定頻段的峰值和凹陷, 讓喇叭盡情的歌唱嗎? 沒有的話,
i. 就把空間搞一點, 這總容易吧!
ii. 買小一點的喇叭, 讓他盡情的用力唱, 目前所大部份的前級在訊號輸入端就做衰減控制音量, 器材的S/N比只會隨著訊號的減弱而減少, 因為後端器材雜訊不會隨音量減低而減低( 除非像最近Ayre KX-RAccuphase的主動型音量控制). 喇叭不用力唱, 龍困淺灘, 再怎麼神勇也沒用

乙、電源很重要, 所得的C/P值可以很高, 用粗的太平洋電纜拉專線(5.5mm for 30A breaker就很好了 ) 換大銅片的電源插座, 後級直插(音響怎麼寫用字就無法高雅, 奇怪?), 就很好了ㄚ, 但有多少人沒花1-2千台幣換掉你那爛爛的National插座? 你花了大錢買大功率後級, V = I *R的簡單定理沒確實執行, 後級會餓死吧, 你還怪他不出力? 又要馬兒肥又要馬兒不吃草, 沒這回事吧!8)8)

丙、 努力花在避震和化震的C/P值也很高, 我看最近Ayre出的MX-RKX-R前後級, 以鋁合金用CNC挖出可容納線路Layout的最小機殼空間, 讓我覺得Charles Hansen是真的用對的方法作Hi-End器材, 一來變壓器鎖在只有一面有接縫的機殼上避免震動劣化音質,二來將縮小零件容納空間避免產生共振腔, 但前後級訂價就要2百萬大洋(其實大部份的成本都在機殼,但方向是對的), 將軍又還沒給我五百萬, 我那有錢買? 所以我就還是用他家的老V1後級拿空心磚來避震及化震, 便宜吧!但怎麼減少機箱多餘空間所形成的共震腔(大家都喜歡大件的怪獸器材, 但很多裡面都空空的)的劣化音質? 打開機箱不就得了, 如果你不閒醜及怕灰塵. 我就看過一個前輩把他的Mark Levison器材蓋子全打開. 我呢? 沒這麼極端, 且閒醜, 不過我的Mono唱頭是便宜的Grado, 五千多大洋而已, 但我對他的塑膠唱殼很感冒, 且又用銅片做蓋子罩起來, 形成一個劣化聲音的共震腔,我二話不說, 把銅片罩撬開拿掉, 聲音只能用海闊天空來形容,

Grado開腸破肚圖

By michaelwmwang

怕攪壞? 別怕, Grado頭不貴, 且我只用唱頭的一聲道, 12RCA插分出2訊號, 為啥要這樣? 想一下, 唱頭在音軌的內側及外側, 內外圈轉速及唱針受力一定不可能一樣. 所讀出的Mono左右訊號一定不樣, 所以用一邊訊號再以12 RCA頭就可分出2端一模一樣的訊號, 才是正確的Mono, 不是嗎? 有趣吧! 前輩教的!!:o我看古人用一隻Altec A7Mono, 但我的Avalon單體不大, 2隻唱出Phaethon Mono聽起來還是好聽些.

丁、 器材搭配? 買西裝吧! 其實電路及喇叭設計幾十年來變化都不大, 還是在避震及類比調音上做功夫,不是嗎? 原廠花心思搭配的, 就用吧!經銷商建議的, 那你的基本功要紮實, 知道誰是有專業的經銷商, 才能對不同品牌作好的搭配. 2007年才接觸LP( 又措詞不雅, 3歲女兒第一次跟我說, 爸爸, 你的LP要收好喔!頓時我家所有客人臉上都出現3條白線).之前有幾年都在玩Video ( 我的最早一本HiVi128), 我很多朋友的投影機及劇院都是我幫他们調的, 賣的人只管賣, 接出來有訊號就好, 看他们們極力推銷Full HDVideo只接Composite端子或S端子簡直昏倒, 沒接HDMI就算了, 連色差都沒接. 更不用說畫面調整, 畫面比例16:94: 3沒相對應, 畫面是扁的, Pixel用到Thru模式只用到中間部份, 更不用說了解NTSC/PAL, CIE色座標,Gamma及白色曲線對應圖, 畫面菲林感, 重量感及層次感的調整. HiVi有出標準畫面校驗光碟為啥不了解一下拿來用呢? 所以多找前輩請校, 雜誌技術理論多少讀一下,才不會花錢當冤大頭.

戊、 線材, 哈哈!神話最多, 把線切開, 還不是銅, , 或銅銀混攪, 加上一堆空心管避震, PAD用油避震, , 有創意, Siltech45度銅銀混絞, 有道理, Cardas用高純度銅線, Golden Reference有暈黃效果, 但用太多就很暈, 很黃, Audioquest用電池做Bias, 號稱可不用Run線就可達到晶體排列一致的效果, 嘿嘿, 好像要一直線才較有效, NBS我也用, 雖然理論保密, 但好像用灌水銀做接頭的焊劑. 不管如何, 只要廠商用純度高的金屬, 並考慮線徑大小在電流量及電容值間取捨避免高頻劣化, 做好避震包覆, 在通惰性氣體的IR Reflow爐焊接頭避免氧化就好了, 另外我覺得越訊號微弱的前端器材對線越敏感, 所以我在唱盤-Phono Stage-前級間也用了Audio Quest Sky及獵豹(通通改到72V DBS) , Why? 不好意思, 想用好一點的線在前端, 但只有AudioQuest的線夠軟能放到Thorens TD 521的盤內插到SME 3012RRCA輸出端拉出來, 我的Cardas Neutrel ReferenceSiltech G5 SQ88都太硬或端子太粗太大( 對不起, 我真的不是故意這樣用詞, 但找不到個更文雅的字ㄋㄟ). DIY能在做些甚麼? 就請您用釣魚線將線材都吊起來吧! 像新竹Venture,他就是這樣, 標準達人做法. 另外不要把線繞成圈圈形成磁場, 這也是大家常用的方法


己、源訊是我覺得一定要好的. 我相同的系統, 沒換Studer A727前覺的聲音很爛, 且用錄音室系統聲音中性, 調LP入門時可以做很好的參考, A727很老了, 我知道, 不能昇頻,是的, 但昇頻我覺得是改變聲音,不叫改善聲音, 但他可能是CD少數可以改變音色的方法, 我以前玩Viedo, 480iDVD升到1080i/p, 老實說, 沒有比較好, 因為不會無中生有嘛!而且經過i/p昇頻轉換,是較圓滑, 但色彩的力度較差, 我的松浦亞彌DVD看起來較沒活力歐!(被發現我是怪叔叔了!). DCS我想沒幾人捨的買,LP, 算是窮人的DCS! (如果你沒像我掉入版位的陷井中)


如果克服以上會讓你掉入硬體痛苦的心魔, 那就可以面對軟體這另一隻心魔了………………..好累,有空再寫吧!可能大家看了覺得沒有亮晶晶的超級器材的文章有點無聊, 不好意思, 其實小弟只是想分享我從音響硬體到音樂軟體被荼毒的過程, 希望能有讓Hi-End這隻心魔(不管軟體或硬體)影響的樂友们能早日擺脫他, 享受音樂之美.硬體寫了, 接下來大概會寫一下這幾天聽很多LPCD的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