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跑去 michaelwmwang 家玩了幾個小時,回家累癱了,現在才有力氣寫寫心得...



michaelwmwang 的音響空間是相當妥協的:沒有專屬音響室、放客廳而且不能自由擺位、線材也沒有空間可以妥善處理,都是相當大的缺點。不過,我衷心佩服 michaelwmwang 是一個非常科學的音響玩家:在有限制的環境下,儘可能尋找到可充分享受音樂之美的音響道路,多次嘗試而把各家優點通通匯聚起來。

michaelwmwang 主要訊源是 LP,明明是我很不喜歡的軟盤,他硬是調整成硬盤的聽感;唱臂使用了很多人的秘招,最後留下幾個調整空間來適應不同的LP;其他的LP器材就請michaelwmwang自己講了,我什麼都不知道,只會評論『聲音』..:P

CD唱機是 hcf1689 黃老大的 STUDER A727,這可太好了,這台CD的聲音我相當熟悉,可以好好檢視 michaelwmwang 的音響系統播放 CD 時有沒有亂搞...

一開始我們先放蕾菲布LP與CD,這真是完全錯誤的決定。因為早上10點好像是 michaelwmwang 家電源品質最爛的時候,遇到這種挑音響的唱片錄音完全慘不忍睹!(sweat) 於是,要先確認 michaelwmwang 家的音響是不是跟我頻率不合的『美聲音響』,當然把我最狠的幾張專殺音響之唱片拿出來伺候。

先放這張葛休侯《杜普雷管風琴作品》FYCD 020 1975年之錄音:


結果完全通過!不錯嘛,這麼糟糕的音響擺位,大概是 STUDER A727 => Ayre前後級 => Avalon 本身的速度感與動態足夠,沒有被砍。

再來是這張專殺音場的 TIMPANI 皮爾奈:


結果當然完蛋,左側牆大量反射高頻,結果把最左側的短笛定位到中間偏左,把偏左側的長笛定位到最左側;第一小提琴因為涵蓋頻段較廣與樂器數量夠多,定位仍然正確地在左側。這下子我可學到了:不可以使用合奏小提琴來進行音場定位的調整!

如此一來我就可以猜到這張專殺高頻的唱片鐵死無疑了:SPIETH 演奏庫普蘭大鍵琴:


本來我以為這張唱片直接專殺高頻動態被壓縮的音響系統,michaelwmwang 的高頻很正沒有壓縮,但是擺位不良高頻反射不當,結果這張的唱片實在難聽到爆。

經過這些測試,整套音響系統是動態無壓縮的『硬派音響』,可惜無專屬音響室所以大型編制的管弦樂表現不足;沒關係,至少在音質上的討論,這對我而言是正確可區辨『音色藝術』的優良系統,可以好好再玩下去不會討論失焦了。

※    ※    ※    ※

玩到這時候,電源供應突然變好(聽出來的),這下子可以好好聽音樂了。

michaelwmwang 是一個科學化的音響家,這可能跟他待過錄音室有關;所以我提出的錄音現象他都可以輕易聽出來,但是『音』的層次外還有『樂』的主觀層次:可能因為音響系統的先天限制,讓 michaelwmwang 調整音響時,特別重視小編制、獨奏或協奏曲中的獨奏部份,這跟我現在重視大編制、合奏與小場面及大場面之對比當然很不一樣;但是相同的音樂喜好,照樣可以得到非常多音樂音響的樂趣。

我當然先好好欺負聽LP的一族,方法很簡單:現代錄音藝術的HI-FI特性一定遠勝老錄音嘛!如果 michaelwmwang 是那種喜歡聽加料音響的,這一點可能會雞同鴨講;但是 michaelwmwang 學過樂器待過錄音室,夠不夠 HI-FI 是一翻兩瞪眼的現象,當然可以好好斯負他了...:P

音質這麼鑑聽級的音響系統,當然要把新天新地最可怕的錄音藝術拿出來欺負:

要聽鋼琴,當然先來 FY/SOLSTICE 這張 Chemin 之 Fazioli名琴演奏《漢馬克拉維》,快絕版囉!


看到 michaelwmwang 驚訝的表情讓我爽死了,再來一張更可怕的普朗克之雙鋼琴:RAES父子

介紹請參考: http://blog.roodo.com/stsd/archives/5891043.html

前一張是錄進稍許空間殘響的錄音,後一張則是極端不錄進空間殘響的錄音;不知道是不是 michaelwmwang 的擺位接近『近場聆聽』,所以 FY/SOLSTICE 這種強調聲音的直接感之錄音藝術得到驚天動地的發揮,鋼琴的重量感直接震得全身發麻,下場當然是有人被勸敗要買 CD 了...

要下的毒當然也包括小提琴,當然請 Tosi 出馬:


結果當然是真實感極佳的小提琴,而且論到音質,michaelwmwang 的音響系統真的不錯,這張錄音所有小提琴應該有的美聲、換弦、轉弓、破聲與G弦獨奏的緊張感一應俱全,而且不會有太過衝擊的勞累感。為什麼音場定位不頂級卻可以產生這麼高的音質水準(包括鋼琴與小提琴都一樣)?只能慢慢再研究了。

聽完後我當然向 michaelwmwang 提出挑戰:他的所有 LP 有那張的『錄音藝術之HI-FI特性』可以比得上這幾張的?當然只好雙手一攤,LP 承載的是老大師的詮釋與藝術。

可是我要下的毒不只如此,我還要下MONO錄音老大師的毒:


這套CD夠狠的是:直接把193x年代,技巧正處於巔峰的海費茲與富蘭奇斯卡第對於超難度的拉威爾《吉普賽人》進行pk,結果嘛!....從音色藝術的立場,一開始的小提琴無伴奏獨奏樂段,G弦獨奏之後出現多弦獨奏:有時是雙弦八度合奏,這時當然要讓兩弦融合成一個聲部。有時是一弦獨奏另一弦伴奏,這時當然要讓多弦合奏聽起來是多個聲部。這種明確區分多聲部與單聲部的演奏水準,一下子就讓我們聽出來差很多....好狠的CD!

撇開演奏者PK不談,michaelwmwang 音響系統的『音質』能力再次通過嚴苛考驗。這種193X的老錄音本身音質很普通,但是動態層次非常完整。因此音響系統只要沒有修飾全頻段之動態,這種30年代的MONO爛錄音就會呈現出如臨現場的完美演奏。一般非頂級音響系統,如果為了好聽,常常得犧牲動態層次;而完全保留動態層次的窮人級HI-FI音響如 PEL 低價位喇叭,又恐怕聲音太直接而令有些人不適。在 michaelwmwang 的系統,完美無缺地表現出30年代老錄音完整的動態層次,又能呈現令人舒服的音質,我真要給最高禮贊!而且後果當然是又有人被勸敗一套九張高價版的CD了!...

※    ※    ※    ※

CD 的毒下完了,換 michaelwmwang 下 LP 的毒。michaelwmwang 的毒又狠又可怕,一張又一張首版的唱片放來聽,每一張都比我狠心買下的蕾菲布還貴....#$^&#%&(%^%.....

有趣的是 michaelwmwang 的音響是硬派的,他喜歡的演奏詮釋卻是軟派的密爾斯坦。我對密爾斯坦的演奏評價超級高,但是密爾斯坦的錄音都讓我昏倒;有原版LP當然要貪心通通吃下去了...:P

CAPITOL 的 LP 與 EMI ENGLISH 的 LP 那一個好?乍聽之下當然是無雜音而且較為細膩的 EMI ENGLISH 比較好。但是 michaelwmwang 喜歡 CAPITOL,我也清楚聽到 CAPITOL 的錄音中音響細節比較多比較高傳真;雖然音質較粗,但是音樂的表情豐富太多了。要我選,我也會選 CAPITOL。

michaelwmwang 知道我喜歡 EMI FRANCE的錄音,放了一張法國製造的 EMI唱片;可是我一聽曲目就知道那不是 EMI FRANCE,密爾斯坦與 Fistoulari 指揮愛樂管弦樂團演奏的聖桑第三小提琴協奏曲,我聽的是新版的爛CD,明顯感覺是 EMI ENGLISH的錄音,因為 ORTF 的錄音有其特色。michaelwmwang 的硬派 HI-FI 音響清楚呈現了這是 EMI ENGLISH 的錄音,比起爛CD實在好聽好幾千萬倍。沒辦法,比起這些亂搞的CD,LP永遠大勝CD。

我隨及放一張標準的 EMI FRANCE 錄音之 LP:


沒錯,這就是頂級 EMI FRANCE 錄音可怕之處,即使是很便宜的版位再加上音場擺位不頂級,音場的深度仍然破後牆而出,呈現出完美的演奏空間。所以後來播放昂貴的『英國版』富蘭梭瓦之拉威爾左手鋼協,很明顯在音場空間是輸給貨真價實的 EMI FRANCE的。我並不認為凡是 EMI FRANCE就都是好的,只是我個人主觀的音樂美學與音響科學比較偏好 EMI FRANCE;而且即使是 EMI FRANCE,英國出版好像也會造成聲音有點不一樣...:P

※    ※    ※    ※

最後來個終極測試:完全相同的母帶(約60年代之錄音?)與相同出版年代、公司的LP與CD究極對決:


先放 LP,當然聽到了最HI-FI的LP,錄音藝術頂極且製作不亂來,就是可以聽到 HI-FI 遠遠幹掉 CD 的好LP。可是一放 CD,糟糕了要吵架..... michaelwmwang 特別重視小編制、獨奏或協奏曲中的獨奏部份,我重視大編制、合奏與小場面及大場面之對比,所以這張唱片合奏時,我對於LP不能清楚呈現合奏樂器的多聲部效果非常不爽;但獨奏小提琴出現時,michaelwmwang 徹底嘲笑我對於獨奏小提琴質感之真實性完全啞口無言.....

為什麼CD合奏不會亂而LP會?獨奏時LP如此誇張地好而CD實在很數位?其實整個LP的聆聽過程中,michaelwmwang 一直呈現他的音響科學精神:他深知對於不同的LP唱片都有微小的調整可能,在沒有多臂多頭的先天限制下(氣管炎),他隨時根據聽到的不夠平衡之聲音,當場微調出平衡的LP美聲。因此,他深信經過徹底對於本LP播放時的調整,合奏就不會輸給CD,獨奏當然一定遠遠幹掉CD。但是這有一個嚴重缺點,就是聽其他LP又要調整一次......我得說我實在徹底佩服這麼科學精神的音響玩家,我不喜歡隨便批評這麼累幹麻?因為玩音響本身就是累,怕累就不如連音響都不要買最不累。當然要我這麼玩我就可以自我選擇不這麼玩,因為我這種玩版本比較的不能這樣玩...:)

當天可以說每換一張LP,michaelwmwang 就會調整一次 VTA、針壓或GAIN;一次約10-20秒,但是聲音就是會天差地遠地改善。雖然這種玩法可能會隨著對音樂的要求不同而有主觀限制,但終究是令人佩服的『玩音響』。到這種藝術層次,當然LP會贏CD了;可是如果調整的水準沒有這麼高、又願意如此科學化地玩音響,那就得再考慮了...:)

寫到這裡累死我了!當天還有很多很多,包括電源變好後聽了蕾菲布的感動,這就以後再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