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共44頁 第一第一 ... 23313233343543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321 到 330 共計 432 條
  1. #321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0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een 查看文章
    這張也有一點殺音響,我用電腦喇叭聽時,可能因為少了某些細節,加上中頻被過度突出,聽到的是很強烈的敲擊音,月光都變陽光了XD(不過同時也很驚訝99歲的老奶奶彈琴可以這麼有力)
    在比較正確的系統聽時,就覺得柔美多了

    我對樂理一竅不通,不懂什麼是「在長音符中若有若無地加上細微的同名反覆音」,請問教授可以指點一下在幾分幾秒時可比較明顯聽到這樣的效果嗎?
    好心得!....

    「在長音符中若有若無地加上細微的同名反覆音」<= 我還以為這樣寫就能讓大家看懂了.....

    從月光00:00一開始:右手高音部,第一個音是低音,第二個音是高音,第三個音是次高音,這是本曲主旋律的基本音型,以上看不看得懂?

    OK,上述第二個最高音,99歲的Colette Maze老奶奶同時使用鋼琴抖音技巧,也可能指法上有觸鍵,總之「聽起來」第二個高音是噹噹兩聲而非樂譜上只有一聲。據此,後面相同的音型「第一個音是低音,第二個音是高音,第三個音是次高音」,幾乎第二個音都是噹噹兩聲;這種聲音極度雕琢產生的美感,就算是現場也從來沒有聽過!所以擁有好錄音與好音響的同好們,是可以真正達到「音響超越現場」的最高境界的.....

  2.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3. #322
    註冊日期
    2017-01-17
    文章
    373
    Thanks
    670
    Thanked 395 Times in 21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好心得!....

    「在長音符中若有若無地加上細微的同名反覆音」<= 我還以為這樣寫就能讓大家看懂了.....
    真是不好意思,我相信在這討論區的人絕大多數都看得懂,是我音樂知識太貧乏了Orz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從月光00:00一開始:右手高音部,第一個音是低音,第二個音是高音,第三個音是次高音,這是本曲主旋律的基本音型,以上看不看得懂?

    OK,上述第二個最高音,99歲的Colette Maze老奶奶同時使用鋼琴抖音技巧,也可能指法上有觸鍵,總之「聽起來」第二個高音是噹噹兩聲而非樂譜上只有一聲。據此,後面相同的音型「第一個音是低音,第二個音是高音,第三個音是次高音」,幾乎第二個音都是噹噹兩聲;這種聲音極度雕琢產生的美感,就算是現場也從來沒有聽過!所以擁有好錄音與好音響的同好們,是可以真正達到「音響超越現場」的最高境界的.....

    原來如此!
    所以老奶奶的月"光"會有明暗強弱的變化就是這樣來的嘍!
    我有另外兩張德布西的CD,其中的月光也很美,但感覺像是在看平面照片,月光不會動
    但老奶奶版給人的感覺像是在看影片,月光會有細微的明暗變化動態感,很有趣的體驗!

  4. #32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0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een 查看文章
    真是不好意思,我相信在這討論區的人絕大多數都看得懂,是我音樂知識太貧乏了Orz
    別妄自菲薄喔!應該是你比較追根究底,這是非常正確的科學精神,應用在古典音樂欣賞這更容易有豐富收獲....

    引用 作者: Deen 查看文章
    原來如此!
    所以老奶奶的月"光"會有明暗強弱的變化就是這樣來的嘍!
    我有另外兩張德布西的CD,其中的月光也很美,但感覺像是在看平面照片,月光不會動
    但老奶奶版給人的感覺像是在看影片,月光會有細微的明暗變化動態感,很有趣的體驗!
    這段文字表現佳!!要使用鋼琴來表現光影變換的感覺,在技術上唯有使用鋼琴抖音技巧才可能表現地痛快淋漓;然而很奇怪的是,在唱市場中似乎只有法國鋼琴家或深受法國影響的鋼琴家才會注重這一塊,所以如果你也被這種鋼琴美聲中毒了,那就會跟我一樣只有法國且女性的鋼琴家才能入耳......

  5.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6. #324
    註冊日期
    2013-09-19
    文章
    48
    Thanks
    31
    Thanked 30 Times in 15 Posts

    預設

    教授最近貼文太少了,有空還是要關心一下這個討論串,別讓粉絲等太久......Orz.

  7.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alvin Tsai For This Useful Post:


  8. #325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0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alvin Tsai 查看文章
    教授最近貼文太少了,有空還是要關心一下這個討論串,別讓粉絲等太久......Orz.
    好啦!先等我搬完家再說......

  9. #326
    註冊日期
    2017-01-17
    文章
    373
    Thanks
    670
    Thanked 395 Times in 21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透過批判蕭邦而成就蕭邦的精彩唱片


      古典音樂作曲家的作品當然可以批判,這也是提升欣賞能力並且免於隨波逐流的最好方法。這張唱片正是體現這個重要的音樂欣賞能力,被拿來開刀的是蕭邦。

      蕭邦的管弦樂作曲技巧是公認爛到爆,偏偏兩首鋼琴協奏曲都是精彩曲目;我記得第一號首演前就有高手代為修訂過管弦樂部份?可惜仍然是不合格的作品。如果把鋼琴協奏曲當成『管弦樂伴奏的鋼琴獨奏曲』,那麼還可以忍受這首音樂。然而早在貝多芬就發展出鋼琴與管弦樂是相互支持的二重奏技巧了,蕭邦這樣的作品明顯是『退步』,更何況是在追求進步的法國古典音樂圈?

      批判的方法很多,最好的方法當然是改寫;但是改寫過就不是蕭邦了,偏偏又沒有拉威爾這神級的高手幫忙改寫;於是這首音樂只能當成鋼琴獨奏曲隨便欣賞了。

      聽到這張唱片,出現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批判道路:



      為什麼要把鋼琴協奏曲改編成室內樂?我欣賞的結論就是:這就是批判蕭邦不會寫管弦樂嘛!既然無法正確表現出管弦樂的豐富色彩,不如退一步轉成室內樂來享受獨奏樂器的『質感』,這就可以躲避管弦樂色彩不豐富的問題了。結果,在極優異的錄音下,這張唱片變成『最好聽的音樂』!己經遠比原始的管弦樂版更令我喜愛了。

      這張唱片把Pleyel鋼琴的質感錄製傳神不說,當成室內樂的每隻樂器之發聲特性都是一清二楚、質地驚人。原本嫌管弦樂真沒水準,轉成室內樂居然就出現豐富的音樂旨趣了?尤其是慢板樂章;原始的管弦樂伴奏完全是災難加無聊到爆!就算請出偉大的巴黎拉慕魯樂團來伴奏,還是無聊到令人想哭。改編成室內樂後,單憑弦樂長音的質感就可以令人爽快無比了;再伴隨著『輕柔』的Pleyel鋼琴聲,這是目前為聽到最美妙的音樂質感了!

      想到這個點子的音樂家(製作人?)一定是靈光一閃的超級天才,讓一首嚴重缺陷的樂曲就此起死回升。猜想這一定是源自對音樂毫不情地批判,才能得到如此創見的豐富成果。同樣的,我常調要使用真正的科學精神來欣賞古典音樂,也是希望得到相同的豐富音樂旨趣。

    (END)
    目前我音樂史看到史特拉汶斯基,突然想到或許這張唱片的靈感是來自於史氏第二時期的創作

    史氏在一次大戰期間,受限於各國經濟垮台,難以演出大型作品,只好寫作如《士兵的故事》這類的小編制作品,其主要的編排方式是從各樂器組中選取兩件運用:弦樂組有小提琴、低音提琴;木管組有豎笛、低音管;銅管組有小號、伸縮喇叭;另外還有少量的打擊樂器,等於是把交響樂團濃縮成室內樂

    蕭邦這張唱片的主導者,可能就是一方面覺得蕭邦的管弦樂不好,另一方面又剛好想到史特拉汶斯基曾經這樣做過,於是就把蕭邦的管弦樂也濃縮了

    另外音樂史書中還有寫到,史特拉汶斯基的小編制作品,除了受大戰影響,另一方面也有受到彼時正興起的爵士樂影響,有意思。

  10.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een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327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een 查看文章
    目前我音樂史看到史特拉汶斯基,突然想到或許這張唱片的靈感是來自於史氏第二時期的創作

    史氏在一次大戰期間,受限於各國經濟垮台,難以演出大型作品,只好寫作如《士兵的故事》這類的小編制作品,其主要的編排方式是從各樂器組中選取兩件運用:弦樂組有小提琴、低音提琴;木管組有豎笛、低音管;銅管組有小號、伸縮喇叭;另外還有少量的打擊樂器,等於是把交響樂團濃縮成室內樂

    蕭邦這張唱片的主導者,可能就是一方面覺得蕭邦的管弦樂不好,另一方面又剛好想到史特拉汶斯基曾經這樣做過,於是就把蕭邦的管弦樂也濃縮了

    另外音樂史書中還有寫到,史特拉汶斯基的小編制作品,除了受大戰影響,另一方面也有受到彼時正興起的爵士樂影響,有意思。

    我不確定這張CD錄音的靈感是從哪兒來的。不過,一首樂曲(特別是管弦樂曲)的譜有幾種不同樂器配置的版本很早就有了。在演奏錄音還沒發明的年代,作曲家的收入除了演奏會,教學,以及貴族資助之外,就是樂曲出版商給的版權金。在商言商,同一個樂曲,出版商當然是能多出幾個版本,越好賣。根據CD的解說,蕭邦的這首鋼琴協奏曲,除了管弦樂版外,還有雙鋼琴版,以及鋼琴加弦樂四重奏版。最後的那個版本已經失傳了,這個演奏版本好像是重建的。

    以您舉的Stravinsky為例,他的火鳥就有鋼琴版(新天新地有賣);他的春之祭有雙鋼琴版(我有唱片)。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也是先出了鋼琴版,再變出別的版本來的。

  12.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13. #328
    註冊日期
    2017-01-17
    文章
    373
    Thanks
    670
    Thanked 395 Times in 21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在商言商,同一個樂曲,出版商當然是能多出幾個版本,越好賣。根據CD的解說,蕭邦的這首鋼琴協奏曲,除了管弦樂版外,還有雙鋼琴版,以及鋼琴加弦樂四重奏版。最後的那個版本已經失傳了,這個演奏版本好像是重建的。
    讓我想像起出版商對蕭邦說:「大濕,大家都說您這個管弦樂版不好,讓我很不好賣,您可不可以再出些室內樂版啊?」

  14. #329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呵呵!不是這樣啦!
    要找個管弦樂團演奏曲子很麻煩,這些縮小編制的樂譜就很適合小型音樂會或是幾個朋友在家裡自娛. 當然就比賣管弦樂譜好賣了.

  15.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16. #330
    註冊日期
    2017-01-17
    文章
    373
    Thanks
    670
    Thanked 395 Times in 21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呵呵!不是這樣啦!
    要找個管弦樂團演奏曲子很麻煩,這些縮小編制的樂譜就很適合小型音樂會或是幾個朋友在家裡自娛. 當然就比賣管弦樂譜好賣了.
    哈哈,那是我胡亂自行腦補,開開玩笑,您別當真


    說到時代環境(尤其是戰爭)對藝術家的影響,我今天剛好看到林風眠的紀錄片,影片中提到林風眠在二戰期間,由於繪畫用料奇缺,無法創作大型油畫,只能把手邊有的各類紙張與顏料,分成一小張一小張,孜孜不倦地作畫,一天所畫數量甚至高達8、90張,且形成風格獨具的"風眠體"。

    另外最近Box推薦我聽梅湘的「時間之盡頭」四重奏,此曲的由來,也是二戰期間,梅湘被關在納粹集中營,剛好集中營內各有一位小提琴家、豎笛家和大提琴家,加上他自己彈鋼琴,於是他便以這四樣樂器寫了這首四重奏,並在集中營裡首演。

    這些藝術家在艱困環境下,仍創作不輟、自強不息,其精神真是令人感佩

    一時有感而發,不知不覺離題了

  17.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een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