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共44頁 第一第一 ... 21293031323341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301 到 310 共計 432 條
  1. #301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啊?這麼極緻的舒伯特,你居然現在才買到?也就是現在才『聽到』囉?未免走寶太嚴重了......

    本來我還有點懷疑是不是我難得聽到頂級的古鋼琴錄音而偏好這套唱片,結果第五期電子雜誌那張 Skoda同樣以古鋼琴演奏舒伯特,當場讓我知道這位 Colladant 有多麼偉大了!應該可以相信熟悉正確錄音的耳朵,對樂器演奏水準的判斷也會很客觀.....
    唉!我又不住台灣,那能常常去店裡逛呢?
    Paul Badura-Skoka的古鋼琴Schubert我買了第一輯。老實說,我還沒聽出來我喜歡或不喜歡。他在Arcana的Schubert鋼琴奏鳴曲全輯已經出來了,我還在考慮要不要買(全套並不算貴)。

    我不知道是琴本身還是什麼別的原因?Badura-Skoda的版本並不能一下就讓我想聚精會神的聽。我還有一張他彈古鋼琴的黑膠唱片(曲目忘了),也有同樣的情況。

    可是,我有他和Jean Fournier以及Antonio Janigro演奏的布拉姆斯和舒波特的鋼琴三重奏(Westminster)(好幾張黑膠),那幾張的演奏都很讓我著迷。雖然是單聲道的錄音,但是細膩的演奏和音色還是很容易就聽出來。

    這就是為什麼我還不想放棄Badura-Skoda的原因。

  2.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3. #30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有誰聽過真正的歌劇《卡門》?


    這麼偉大的演奏、這麼正確的錄音、這麼真正聽到歌劇精緻水準的唱片,竟然淪落到對折殺出?這是怎麼回事?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70924
    比才:卡門 / 喬琪歐、阿藍尼亞、漢普森、茵瓦穆蘭、普拉松(指揮) 法國圖魯士國會大廈國立管弦樂團 (3CD)
    Bizet: Carmen / Angela Gheorghiu (3CD)

    這是2002的錄音,雖然極緻水準略輸給ZZT 2006年代、輸一截給 TIMPANI 2011最新錄音,但是保住了 EMI 的招牌,把 NAXOS遠遠拋過一邊去,主要就是聲音質感實在相差太多,這是為何我在簽名檔討論串會懷疑質感變差可能是數位轉錄太隨便之故。

    也是透過這個錄音,才發現演奏水準真的如科學般在進步的。隨便找單一角色,或許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比這張唱片強的;但是『全部角色』包括所有樂器聲部都『符合正確』的水準,那就真的只有這套唱片了!也不知道是不是錄音太傳真造成的聽感?

    總之,只有這套唱片,才能聽到《卡門》的重點不是只有歌唱,他的管弦樂水準更是驚人地完美!在這套唱片中,我輕易聽到樂團的樂器聲部與人聲如何交互淡出淡入,相互競奏又合作而產生無比的音樂美感。原先以卡拉絲那套EMI的卡門為演錄雙絕,但是跟這套相比,不是錄音輸地遠遠一截,連演奏水準都高了大大一截;雖然以卡拉絲的詮釋功力會讓很多人喜愛,但是這首歌劇不是只有卡門、其他角色每個都『非常』重要,只聽到卡門的聲部,可能連入門的水準都不到。

    這正是映證我認識林主惟、玩音響以來越來越傾向的觀念:古典音樂的演奏是『科學』,新的一定勝過舊的,只要是不能詮釋的高難度演奏技巧之音樂,那麼新唱片一定遠遠大勝舊唱片。

    全力推薦這套唱片,剛剛看了一下博客萊,咦?回到原價了?但是還是全力推薦喔!保證把LP玩家花好幾萬元的原版黑膠踼到外太空去.....聽數位音樂才是幸福的,因為符合科學進步精神的好錄音與好演奏,只有出CD....

  4.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5. #30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我這次在MY-HIEND電子雜誌發表的新文章,會貼近這個討論串的主旨,先貼根據的三張唱片出來,尤其是第三張台灣根本沒有進幾張來賣(誰都知道一定賣不好),但是如果想知道我到底在寫什麼的。。。。。。

    題目是:

    從正確錄音感受現代古典音樂的意義:
     音樂只是手段,音響才是目的



    簡單劇透如下:

    從拉威爾的《展覽會之畫》走向『音色藝術』


    廠牌:Zig Zag Territoires (ZZT) / 編號:ZZT343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莫索斯基 展覽會之畫、拉威爾 鵝媽媽組曲


    在易沙意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聽到心意傳達


    廠牌:Zig Zag Territoires (ZZT) / 編號:ZZT342 (2CD) / 試聽一 / 試聽二 / 試聽三
    易沙意 全本小提琴奏鳴曲、雙小提琴奏鳴曲


    打死我也從來沒聽說過有這麼好聽的現代古典音樂


    廠牌:SOLSTICE / 編號:SOCD300 /

    結語:單純就是『好聽』的現代古典音樂饗宴

      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可以用『單純的好聽』來形容現代古典音樂,這都是因為學會了從『音樂只是手段,音響才是目的!』來進行古典音樂欣賞。慢慢的,聲音本身就會告訴我各種先前看不到的真相。

    (END)

  6.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7. #304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呵呵呵!三張命中兩張/套(Ysaye是兩張一套)。昨天老婆幫我去郵局領回包裹。先就聽Ysaye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一號。我沒聽過這個曲子,但是心中一直浮現巴哈無伴奏小提琴的影子。那是意外嗎?

  8. #305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上個禮拜花了幾天的時間,把展覽會之畫從鋼琴版聽到管弦樂版。


    鋼琴版:聽了Richter的錄音室版(LP)和 Frascone (CD)。我個人比較喜歡Frascone版,鋼琴錄的好很多。也因此很多演奏上細緻的變化也被紀錄下來。
    管弦樂版:
    1. 先聽Telarc的發燒片,Mazzel指揮Cleveland交響樂團。很久沒聽這個版本,以前聽完的感覺是:好像沒比聽鋼琴版更有趣,Ravel為什麼要花力氣去改編呢?現在的感覺也還是差不多。聽的時候一直想把隨便一張鋼琴版拿來聽就好了。
    2. Knussen指揮Cleveland交響樂團(這真是巧合)的Stokowski改編的管弦樂版。這個聽起來就有趣多了。Stokowski的改編戲劇性很強,和Ravel的改編的味道很不一樣。讓人好像可以把音樂視覺化。很值得一聽。順便一提,這張DG的錄音恨不錯,個人覺得比Telarc的那張還好。
    3. Krivine指揮盧森堡交響樂團:同樣是Ravel改編的管弦樂版,這個聽起來就能感受到Ravel不是只是把原曲的旋律拿來重新唱一遍而已。樂器獨奏和合奏造成的音效,讓我感覺到這是一個“不同”的曲子。比原曲更有趣,聽的時候完全不會讓我想到原來的鋼琴版。可能因為是大型管絃樂團多麥克風錄音的結果,畫面有點奇怪(我不知道怎麼描述)。但是,這並不影響聆聽的感動。
    4. Immerseel指揮Anima Eterna Brugge:可能因為樂團編制小一點,樂器聲音的質感和錄音場所的空間感很協調。重點是聽這個版本很容易就聽出來,Ravel想要表現的是什麼。每個樂器演奏的細微變化都很容易就聽到(卻不會有過分對焦的感覺),讓我覺得:啊!這個就對了!

    PS:Immerseel的版本還有另一個組曲 Ma Me're L'Oye,這個真的好聽。讓我聯想到Ravel的歌劇(兒童的魔法?)。就算是您展覽會之畫的版本太多聽膩了,光是為了聽這個組曲就值得再掏錢買這張CD。

  9.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10. #306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我先聽完了Ysaye的那套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才去讀Psycho的評論。
    這套曲目是Ysaye在幾個禮拜裡就寫出來了。所以,我聽這些樂曲的時候,感覺它們多少有些關聯性。聽第一首的時候,很明顯的Ysaye幾乎完全籠罩在巴哈無伴奏小提琴組曲的影子下面,巴哈音樂的片段不停的出現。到了第二首,巴哈的影子就越來越淡(我甚至覺得第一個樂章幾乎就是Ysaye極力的想把巴哈從腦海裡推出去)。到了第三首(題獻給安耐斯可),聽到的是現代曲風和民謠(讓我想到安耐斯可寫的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

    Psycho的解說和我的聽感並不完全一致。當然,對小提琴演奏的技巧(我是一竅不通)或是樂理(我還是一樣的一竅不通),Psycho是遠遠勝過我。我尊敬他的看法;不過,我並不同意他的看法。第三號的炫技和exotic的曲風(曲子也短),拿來當安可曲,我覺得很適合。第二首不但長,情緒的變化也大(特別是第一和第四樂章),對演奏者和對聽眾都是很大的考驗。

  11.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12. #307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恕刪]
    PS:Immerseel的版本還有另一個組曲 Ma Me're L'Oye,這個真的好聽。讓我聯想到Ravel的歌劇(兒童的魔法?)。就算是您展覽會之畫的版本太多聽膩了,光是為了聽這個組曲就值得再掏錢買這張CD。
    寫得太好了!....... 此外,Krivine指揮盧森堡交響樂團那張是 ZZT 最爛的錄音團隊.....

    這張CD裡的鵝媽媽組曲(Ma Me're L'Oye)是原典版或說最初版。後來拉威爾又添加了前奏、多一曲、間奏....而成為較常見的鵝媽媽組曲另一版本。兩個版本略有不同,但是都一樣好聽到爆,拉威爾萬歲!....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我先聽完了Ysaye的那套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才去讀Psycho的評論。
    這套曲目是Ysaye在幾個禮拜裡就寫出來了。所以,我聽這些樂曲的時候,感覺它們多少有些關聯性。聽第一首的時候,很明顯的Ysaye幾乎完全籠罩在巴哈無伴奏小提琴組曲的影子下面,巴哈音樂的片段不停的出現。到了第二首,巴哈的影子就越來越淡(我甚至覺得第一個樂章幾乎就是Ysaye極力的想把巴哈從腦海裡推出去)。到了第三首(題獻給安耐斯可),聽到的是現代曲風和民謠(讓我想到安耐斯可寫的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

    Psycho的解說和我的聽感並不完全一致。當然,對小提琴演奏的技巧(我是一竅不通)或是樂理(我還是一樣的一竅不通),Psycho是遠遠勝過我。我尊敬他的看法;不過,我並不同意他的看法。第三號的炫技和exotic的曲風(曲子也短),拿來當安可曲,我覺得很適合。第二首不但長,情緒的變化也大(特別是第一和第四樂章),對演奏者和對聽眾都是很大的考驗。
    要反駁我的看法那需要寫得這樣客氣的?我有這麼可怕嗎?.....

    這套唱片我的解說比較是從『樂』的角度,主觀性最強,所以聽感不同是非正常的......所以我才喜歡談『音』的角度,一翻兩瞪眼.....

    不過這套無伴奏小提琴的錄音水準真是會嚇死人!今天跑到新竹店家rendzaw放毒,他一聽到第二號無伴奏的第一樂章,馬上下訂一定要買這套唱片..... 所以談『音』就太容易客觀了....

  13. #308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呵呵!這套Ysaye好幾個月前就和Box訂了,就等他進口。我非常喜歡Tedi Papavrami的演奏,幾乎他所有的ZZT錄音我都買了(也聽了)。

  14. #309
    註冊日期
    2013-09-19
    文章
    48
    Thanks
    31
    Thanked 30 Times in 15 Posts

    預設

    Psycho教授推薦的卡門,觀眾有信心。昨晚看到,立馬下訂單。上網看了其他對這張CD的介紹,原來當年比才是用法國喜歌劇的形式創作卡門,所以是說一段,唱一段,不是用宣敘調。後來,比才死後,為配合維也納的演出形態,才由Ernest Guiraud改編對白部分為宣敘調,也成為後來流行的<卡門>演出型式。我是覺得宣敘調過於做作,沒有必要。直接以對白呈現,比較符合卡門一劇的寫實風格,更有緊張感。不過,據說有些歌劇演員法語非其母語,擔心說法語演出表現不理想,所以用宣敘調演唱。卡門是偉大的作品,連尼采都大為推崇。莫札特的<魔笛>音樂雖然超凡,但劇本實在不知所云,不如<卡門>劇本與音樂都是傑作。再加上比才此劇超越當時的水準,卡門首演後反應不佳,使比才大受打擊,幾個月後就過世,更令人感到人生與藝術的悲劇性。

  15.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alvin Tsai For This Useful Post:


  16. #310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天啊!第一次聽到真正的德布西!!

    天啊!第一次聽到真正的德布西!!


    使用正確音響欣賞正確錄音,永遠有享受不完的驚喜;小時候自學過鋼琴,勉強試彈過德布西最通俗的《月光》,當然把她的音符背得滾瓜爛熟。沒想到,聽到這麼正確的演奏,原來我從來沒有聽到真正的《月光》!

    先引用新天新地的介紹:
    http://www.stsd99.com/phpBB3/viewtopic.php?f=6&t=2417


    廠牌:CONTINUO / 編號:FM1401 / 試聽一 / 試聽二
    99歲的Colette Maze演奏德布西

    這張唱片的背面比正面精彩!
    因為背面寫著Colette Maze是出生於1914年的法國女鋼琴家,
    在1935到1940年就讀於巴黎高等音樂學院,受教於柯爾托。
    再繼續往下看,會發現,這張唱片錄於2013年,也就是說:
    這位比老奶奶級還老的奶奶,在99歲時演奏錄音。
    但聽起來,完全沒有技巧退化的感覺,彈奏精準卻恰恰好地運用了彈性速度,
    特別是在《兒童天地》鋼琴組曲呈現出的爵士感。

    Maze可能是最後一個直接繼承柯爾托鋼琴演奏風格的鋼琴家了:
    這一系的鋼琴家相當注重樂曲的想像力與敏銳的感覺。
    錄音品質非常好,完全展現出Maze的控制力跟音色變化。
    欣賞這張唱片務必使用好一點的音響!到不是她多麼殺音響,而是她太美了!!美到令人心醉,非得使用最好的音響來揭開她的面紗,否則覺得唐突佳人。至於到底要用多好的音響?學無止境..........

    柯爾托的演奏也許同樣迷人,但是錄音水準有限,再怎麼正確轉錄,永遠聽不到真正的柯爾托,只能知道他比很多鋼琴家偉大太多;到了蕾菲布,錄音夠正確了,鋼琴音色也錄製成功;但是要接近百分之百完美的音色捕捉,1980年代的錄音還是能力有限;所以蕾菲布的錄音在沒有聽到這張唱片之前,還會覺得很美;聽過這張唱片後,蕾菲布的唱片只剩下很正確、很真實、要加一點想像才會『美』了。

    錄音越進步,只要演奏家的水準到頂,就會得到前所未有的美感!沒有聽過這張唱片,完全無法想像德布西的音樂可以單純地美到令人心醉而心碎,完全沈迷陷其中無法自拔;聽個唱片如同吸到嗎啡(想像的),這麼美好的經驗人生還能幾回?

    首推第一軌就是《月光》,絕對沒有聽過這麼美的月光,簡直是不可能的存在,太美了!她不是忠實準確的總譜,甚至在長音符中若有若無地加上細微的同名反覆音來畫龍點睛;這務必要在半夜幽靜下好好享受,真的會中毒!

    再來就是《兒童天地》,讓人興奮到發狂的音色饗宴;如果說《月光》是與唯一的親密愛人相依相伴,《兒童天地》就是滿樓紅袖招了,噓,別讓我老婆聽到.....

    可惜這張唱好像搶光了喔!...........

    (end)

  17.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