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176 條

查看主題

  1. #11
    註冊日期
    2007-10-23
    文章
    884
    Thanks
    3,152
    Thanked 3,785 Times in 77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很好,我們終於要在『音樂』觀點打架了,摩拳擦掌準備好....... 說誇張一點別擔心!

    我怎麼覺得上述的音樂經歷非常清楚明白啊?就是你比較從音樂『喚起情感共鳴』的角度去『享受』音樂啊!這個是我沒有遇到STSD之前最善長的角度,3B2T與五大後期理論都是我世界首創的.......

    依你謙和與內斂的人格特質,本來就不可能會喜歡貝多芬,那是適合我這種人的音樂。巴哈真的只有神聖性與超越性的情感,從情感角度入真的是只有『廣義教徒』才會熱愛了。

    至於:蕭邦和拉赫曼尼諾夫,再來是德布西、拉威爾,後來才是柴可夫斯基。在這階段停留一兩年之後,突然開始瘋狂的愛上史特拉文斯基、普羅高菲夫、馬勒、以及蕭士塔高維契。...........你敢聽我分析嗎?我會不小心把你心理的深層意識都分析出來喔!.....
    哈哈,不好意思,小弟獻醜了。
    接受教授的分析,是小弟無上的榮幸啊..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當習慣了這種人生百態後,返璞歸真而回到莫札特(音樂!)的單純與無邪,這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了!.....
    不過我忍不住想虧 Richter + Britten 明明是非常不純淨、加料過多的莫札特,聽莫札特你偏偏又要加上一點柴可夫斯基,真是的.......
    小弟個人認為,除非像是馬勒等作曲家,在總譜上有詳細註明表情詮釋,其他的演出,都是作曲家+演奏者的共同創作,很難說出哪位演奏者加料或是扭曲了作曲家的原意。

    小弟知道您覺得Richter不夠優,但小弟就是愛Richter。
    沒辦法,這是最原始的觸動,是無法解釋的。
    此篇文章於 2017-11-04 06:59 PM 被 bchsieh 編輯。

  2.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