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共377頁 第一第一 ... 715161718192767117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61 到 170 共計 3768 條
  1. #161
    註冊日期
    2007-07-29
    文章
    4,235
    Thanks
    1,107
    Thanked 902 Times in 43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michael99 說對了!....

    其實以我自己的經驗,這張唱片欣賞起來真的很累,只有在當時員林黃醫師老大家是唯一讓我覺得『正確』而且『好聽』的經驗。

    也因為我到目前還是無法正確解析這兩張唱片的音響現象究竟為何,也不知道到底是錄音太誇張還是音響等級不夠,所以很少提它們....

    michael99 還提到『但是並非每個人都喜歡這種詮釋方式』,這又說對了!....:)
    怎麼都是說 我說對了:O
    不知情的還以為我倆再說雙簧咧:|

    音樂與音響 還是要兩頭並進啦
    不可單單只投資一邊啦8)

    若是音響系統有提升,音樂的表現會讓你有不同的體驗啦

  2. #16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usk 查看文章
    對於演奏詮釋的方式沒意見,但對於錄音.........:|
    musk 的系統可以聽到這張唱片的優缺點?這就太令我驚喜了!可以餵我吃胡蘿蔔了吧!我很想快快去聆聽一套音響系是可以呈現這兩張唱片的錄音真相的!....:o :o

  3. #16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ichael99 查看文章
    怎麼都是說 我說對了:O
    不知情的還以為我倆再說雙簧咧:|

    音樂與音響 還是要兩頭並進啦
    不可單單只投資一邊啦8)

    若是音響系統有提升,音樂的表現會讓你有不同的體驗啦
    因為你真的說對了嘛!....

    tosi 那張的確引起的好惡兩極會特別強烈,我自己也沒有徹底毫無保留地推薦,等著有更頂級的音響系統來解決我心中的疑惑....

    至於音響當然一定要跟音樂齊頭並進,這是切身之痛。只是現在錢被老婆管地緊緊的,要我賣掉唱片換音響又賣不下手,只能一步一步慢慢來....:P :P

  4. #164
    註冊日期
    2007-07-29
    文章
    4,235
    Thanks
    1,107
    Thanked 902 Times in 43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因為你真的說對了嘛!....

    tosi 那張的確引起的好惡兩極會特別強烈,我自己也沒有徹底毫無保留地推薦,等著有更頂級的音響系統來解決我心中的疑惑....

    至於音響當然一定要跟音樂齊頭並進,這是切身之痛。只是現在錢被老婆管地緊緊的,要我賣掉唱片換音響又賣不下手,只能一步一步慢慢來....:P :P
    慢慢來弄系統,這是大家都在努力的啦
    因為每個人的系統,自己每天在相處,都知道都還差一點點
    可是這差一點點,就夠煩人的啦,就粉有的搞了

    沒有音響系統是絕對完美的,只能在妥協中達到目前階段中的完美8)

  5. #165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ichael99 查看文章
    慢慢來弄系統,這是大家都在努力的啦
    因為每個人的系統,自己每天在相處,都知道都還差一點點
    可是這差一點點,就夠煩人的啦,就粉有的搞了

    沒有音響系統是絕對完美的,只能在妥協中達到目前階段中的完美8)
    所以我跟你一樣仰慕 musk 大大,每次都看到他在『可是這差一點點,就夠煩人的啦,就粉有的搞了....』,然後都這個理由不讓我去朝聖(:P)。現在又好像說他的系統可以聽出 tosi 錄音的一些情況,我更心癢難搔了,討厭啦!...

  6. #166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usk 查看文章
    有沒有高手來指正我以下聽感的?musk 請出手啦!....

    上面這張唱片第二軌從 2:40 開始,音色實在太過於複雜,我沒有能力肯定我的解析是正確的,更糟的是根本買不到總譜...$^$&%....(sweat)

    我以中壢音響室聽起來,因為音場前後深度與左右寬度的定位極佳,所以我聽起來是:

    小提琴聲部減少發聲樂器隻數,造成『小場面』效果,以高把位呈現主題。

    長笛以低音域,再加上單簧管,產生獨特音色調味。

    而關於超低頻的輕敲,林主惟先生在自己的新天新地網站有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分辨『大鼓』與『定音鼓』的真實錄音,請參考:
    http://he.cycu.edu.tw/discuz_forum/v...ead.php?tid=49
    『正確的大鼓聲響是,第一撞擊聲產生於樂團後方(通常擺放在正中央),是一團而不是一點,但規模並不特別龐大(請見下圖,大鼓雖然體積巨大,但在整個管弦樂團中比例還是有限,不可能發出半個管弦樂團般的聲響),接下來有逐次減弱的幾波空氣震動,同時間樂團兩側與後方的反射音也加進來,從而形成大鼓獨特的聲響。』

    依我中壢音響室的呈現,這一段低頻節奏有三種樂器:定音鼓偏左,大鼓正後,低音大提琴撥弦在右。

    2:40一開始小場面的小提琴出現的同時,就敲下第一聲定音鼓,再敲第二聲定音鼓時加上低音大提琴撥弦;2:44 時,出現大鼓、定音鼓與低音大提琴的超低頻合奏音色,就像林主惟說的『有逐次減弱的幾波空氣震動』。

    其中肯定 2:44 超級低得不能再低的低頻敲擊聲,應該是大鼓無誤;這個低的低頻為什麼能成功定位在正中央後方?我就不知道了...

    歡迎音響同好相互討論求進步!:) :)

  7. #167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依我中壢音響室的呈現,這一段低頻節奏有三種樂器:定音鼓偏左,大鼓正後,低音大提琴撥弦在右。

    2:40一開始小場面的小提琴出現的同時,就敲下第一聲定音鼓,再敲第二聲定音鼓時加上低音大提琴撥弦;2:44 時,出現大鼓、定音鼓與低音大提琴的超低頻合奏音色,就像林主惟說的『有逐次減弱的幾波空氣震動』。

    其中肯定 2:44 超級低得不能再低的低頻敲擊聲,應該是大鼓無誤;這個低的低頻為什麼能成功定位在正中央後方?我就不知道了...
    引用 作者: Erick 查看文章
    我聽到的 定音鼓跟低音大提琴撥弦位置跟你聽的一樣,但是大鼓是中間有點偏右。
    看來 7504/7506 系列要比 MDZ600 好上一截喔。
    我在中壢使用sony MD Z-600 耳機,鑑聽效果太差;現在在新竹使用 SONY MDR-76506,可以與 Erick 再深入交流一下...:)

    7506/7504 應該非常明顯比 Z-600 好了一大截,鑑聽音樂的清晰度相差太多;從鑑聽音樂的立場,7506 實在太超值了。

    但是我個人感受 7506 仍然無法產生鑑聽級的三D音場,7504沒聽過不知如何。在我的經驗中與前文所示,深度層次不夠的音場,會把遠處中央偏右(左)的樂器定位,拉到極度偏右(或左)邊。

    使用中壢音響室,的確有一點點感覺最低頻的大鼓是正中略略偏右而來;但是定位極遠(極深),到底是略略偏右還是正中就不敢很肯定。今天用 7506 一聽,果然,超低頻大鼓『相當偏右,更右邊才是低音大提琴撥弦』。然而,因為音場深度不足,所以明顯沒有中壢音響室那種:

    『中央(可能略偏左)極遠處傳來一聲極低頻大鼓,由點而面擴散到整個音樂三D空間。』

    7506 只能聽到『右邊偏中』處有一聲極低頻的大鼓,聽不到大鼓聲在音樂空間的擴散。這我想是音場深度空間之重要性的一個例證....:o :o

    為此我再使用新竹音響室鑑定這一段音樂。新竹音響室的深度空間甚至比中壢還強,但是左右定位則相差很多,剛好跟耳機完全相反的音場特性。

    結果,三個低頻樂器,通通被定位在右邊,根本沒有耳機的正確性。

    但是,大鼓一敲,極低頻的擴散性一清二楚,從右邊直接迎面而來充滿整個音樂空間...8) 8)

    因此我個人的結論是:

    要分辨音樂中的單一線條(包括任何表演者的感情),手提音響甚至MP3都很夠用。
    要分辨音樂中的多聲部線條,就需要頻寛好一點的音響;美聲音響系統或鑑聽音響系統皆可。

    要分辨音樂中的音色藝術,真的一定要用鑑聽式的;其中最低價位的選擇就是 SONY MDR-7506 加任何爛訊源!...(clap)(clap)(clap)

    不過,如果要求『極低頻的音色藝術』、如臨現場的三D音樂空間,還是得花大錢搞音響...:) :)

  8. #168
    註冊日期
    2007-05-26
    文章
    49
    Thanks
    105
    Thanked 9 Times in 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但是我個人感受 7506 仍然無法產生鑑聽級的三D音場,7504沒聽過不知如何。在我的經驗中與前文所示,深度層次不夠的音場,會把遠處中央偏右(左)的樂器定位,拉到極度偏右(或左)邊。
    我的 7504 也沒有音場的深度,只有靠著大小聲以及不同的殘響感來勉強分辨前後。我猜想這是耳機 (直接音) 的限制吧,畢竟 (我認為啦) 音場深度是要靠空間中各頻段到處反射的結果來重組出來,所以喇叭的擺位影響極大。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不過,如果要求『極低頻的音色藝術』、如臨現場的三D音樂空間,還是得花大錢搞音響...:) :)
    完全同意!而且音響本身之外還要加上空間。這點我有深深的體會。現在我回到家裡了,把那張紅色的 CD 拿出來用家裡的系統來聽,哇咧感覺全不見了!:(

    我的系統很簡單,當然完全比不上各位大大,但應該還勉強算的上 OK 啦 (CEC TL51XZ + ECI-3 + Spendor G502),但是全部擺在電視櫃上然後塞進一個深 60 cm 高 120 cm 寬 90 cm 類似櫃子的密閉空間裡。簡單的音樂如 jazz 還有一點前後左右的分別,但是複雜的管絃樂就沒辦法囉,當場給他全部混在一起!

    看來以後要聽管弦樂的話,就得用耳機了。:)

  9. #169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Erick 查看文章
    我的系統很簡單,當然完全比不上各位大大,但應該還勉強算的上 OK 啦 (CEC TL51XZ + ECI-3 + Spendor G502),但是全部擺在電視櫃上然後塞進一個深 60 cm 高 120 cm 寬 90 cm 類似櫃子的密閉空間裡。簡單的音樂如 jazz 還有一點前後左右的分別,但是複雜的管絃樂就沒辦法囉,當場給他全部混在一起!

    看來以後要聽管弦樂的話,就得用耳機了。:)
    上網查了一下,Erick 這套系統比我的新竹音響室好非常多,所以我猜應該是『擺位』造成的結果。在家訪區分享討論串可知,如果擺位不能得到最佳化,聽管弦樂真的非常吃虧!尤其是越錄進三D深度訊息的唱片,越慘....

    不過,我還是對 SONY MDR-7506 對管弦樂的鑑聽效果非常滿意,加上更好的訊源應該會更可怕,無怪 Erick 大大竟可以根據耳機而得到音色藝術的深度旨趣了。以後要好好思考另一條貼近錄音藝術的便宜音響之路...

  10. #170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多聲道與雙聲道的音樂音響體驗

    多聲道與雙聲道的音樂音響體驗

      我以前從來不知道有 DTS CD這種東西,直到新天新地唱片行的林主惟先生引進相關的唱片,才見識到另一種音響效果提升的解決方案。這種唱片來自 BNL/SYRIUS,一張唱片的價格卻同時給一張 5.1 聲道的 DTS CD與 2.0 聲道的傳統CD,足以直接比較出這種錄音理念的藝術成果。



      看唱片內頁說明,錄音師 Neveu 原始錄音就是使用五隻麥克風,推測他應該是使用五隻麥克風滅少加料而直接錄成五音軌;也就是說,音樂的原始資料就是五聲道,而不是玩電影特效那種『人工加料再後製』的五聲道(市面上的多聲道SACD恐怕多半是後製的)。常看我音響調整與音樂美學的文章之讀者,應該能理解減少後製的唱片是我非常重視的音樂美學。於是,我使用 SYR 141387 這張唱片進行體驗,它的第一首就是最著名的巴哈 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以藝術為目標的錄音理念,5.1 DTS絕對不是追求廉價的聲音包圍感,而是貨真價實地呈現出一個教堂中管風琴應有的『神聖空間』。

      我用來看電影的 5.1 聲道是:Pioneer DV-676a → 同軸線 → SONY STR-DE898 AV擴大機 → 5聲道皆是 ORTOFON 105,重低音是 KLH ASW10,總共 8000 + 10000 + 15000 X 3 + 5000 約 7 萬元左右。



      首先使用房間裡調整良好的第二代參考系統(除訊源是頂級的改裝CD PLAYER外,後端與5.1差不多)播放 2.0 CD,聽起來與其他 BNL/SYRIUS 唱片皆差不多:錄音稍有一點點修飾美化,對音響系統要求不像 FY/SOLSTICS 與 TIMPANI 那麼嚴苛。於是到 5.1 音響系統播放 5.1 DTS CD,愣住了,2.0 CD 的『音質』(沒錯!你絕對沒看錯!)居然被 5.1 DTS CD 贏過一截........

      『音場』當然更不用比了,Neveu 完全從音樂藝術的立場去進行 5 隻麥克風的錄音,使用 5.1 播放 DTS CD 完全沒有什麼『包圍感』,只覺得眼前一台深度、寬度兼俱的管風琴,呈現出與百萬音響玩家辛辛苦苦調整出來的『神聖空間』一樣的音響美感。不但音質更好,而且清清楚楚可以聽到:音符從低到高,發聲點也隨之由右到左;不同的音色代表使用了不同的音栓,發聲管會來自不同的空間位置;兩隻後環繞似乎沒有聲音,只覺得眼前有一間大教堂,管風琴的聲音層層圍繞直上天際。

      這那是什麼電影特效?明明就是最標準的兩聲道音場;只是兩聲道音響玩家調整地要死要活,使用 5.1 DTS CD 就可以得到同樣的效果了。真的是很驚奇的體驗,沒想到錄音藝術的深厚眼光下,5.1 聲道也能變成提高音質與音場的快速入門利器。這會是古典音樂唱片的另一種可能嗎?

      於是,把這個體驗移到高水準的音響玩家進行再次確認,當然請員林黃醫師幫忙了。他調整的 5.1 系統與 2.0系統共用前置喇叭,播放電影音效還算非常正確,但是播放歌劇 DVD的 5.1音軌時,音質完全比不上同張DVD的2.0音軌。究其實,歌劇 DVD的原始錄音,並不是使用5隻麥克風的思維來錄音。除了包圍感之外,5.1音軌在播放歌劇時幾無優點。

      但是這種情況到了 NEVEU 的 DTS CD 就完全改觀了。NEVEU 是貨真價實的五隻麥克風錄音,每個聲道都是現場拾音,並不是人工混音出來的。像上述歌劇DVD,中央聲道如果拔掉,很可能左右聲道幾乎沒有男女主角的歌聲。而 NEVEU 的 DTS CD,每個聲道都可視為該錄音點的單隻麥克風錄音;產生的詭異結果,是音質得到加成的效果,照樣發生 5.1 DTS CD 在『音質』上贏過 2.0 CD 的美感經驗。

      林主惟先生曾猜測 5.1 音質勝過 2.0 是音場變好的錯覺,在此例可以證明不見得如此。因為黃大哥的後聲道是標準的 THX 擺位,也就是後聲道放在聽者坐位之後,這跟 NEVEU 要求的音箱位置是不一致的。所以當天播放時音場有些問題:後聲道導致聆樂者被管風琴包起來,這當然是不正確的音場。所以,當天 5.1 DTS CD 音質大敗 2.0 的體驗,並不見得是來自音場變好的錯覺。只能說,NEVEU 可能找到一種提升音質的重撥型式。

      我後來沒有追蹤這個議題,是因為投資在頂級 2.0 的花費己經無法再投資一套 5.1;再者,雖然說 BNL/SYRIUS 是最不挑剔音響的錄音藝術,但也因此在最頂級的音響系統中,我會比較喜歡 FY/SOLSTICS 與 TIMPANI;如果這兩家唱片公司也來個 5.1 DTS CD,我就得投降乖乖再升級一套 5.1 的純音樂播放系統了。

      很多音響玩家都察覺到多聲道播放的優點,但是依我個人的音樂體驗,聆聽古典音樂需要的不是電影特效的聲音空間,而是如臨現場的『神聖空間』;而且如果音場正確,音質應該得更正確。反之,電影特效的多聲道,常常是音場有包圍感但是音質變得不正確,這就不是我喜好的音響路線了。於是,如果多聲道播放原始錄音本身就是『加料混音』,那麼多聲道播放的結果只會加重『不夠真實』的人工聽感而己。可能玩家會覺得很美,但不是我這杯茶。因此,透過 BNL/SYRIUS 這家減少加料的錄音理念,呈現出多聲道播放卻能符合真實音樂美感的音響體驗。

    (END)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