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共377頁 第一第一 ... 56106146154155156157158166206256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551 到 1,560 共計 3768 條
  1. #1551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這裡的讀者應該都看過小葉一頭栽下去的偉大試驗了吧?
    【專文】 體驗母帶真實之美:MY-HIEND、i-PK首張發燒專輯上市前發表會
    而我的完整評論文章如下:
    http://blog.chinatimes.com/psycho/ar...25/613686.html
    小葉又一個偉大的錄音示範,證明了『不加料』觀念,可以超越了業餘與專業的限制: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請大家聽聽這首曲目在系統的音像位置
    這是我們第2次錄音的作品,試聽重點

    1. 感受一下不加料的錄音是什麼樣,您一定會有所感覺
    2. 聆聽鋼琴、人聲與沙沙蛋的位置與比例,會非常清楚
    3. 猜猜是在怎麼樣的空間

    Fly me to the moon (24/88.2 母帶 Wav檔,只有片段)
    http://www.filesonic.com/file/371329741
    進入後選右下方的slow download,上方會開始倒數計時,數入認證數字後就可下載
    檔案解壓密碼為:MY-HIEND
    我只使用一萬八千元的音響系統,就可以聽到小葉這張『更』精彩絕倫的『不加料錄音』有以下重點:

    第一、先談音樂。我是只聽古典音樂的,對流行音樂不喜歡;但是聽到這種如臨現場的流行音樂,我當場就迷住了......==> 好錄音加上好音響可以超越音樂的視野!!

    第二、從我往音響方向看:鋼琴(其實不是,先賣個關子)在右手邊,深度位於最後方;人聲在中間偏左,略前方;沙沙蛋在最前方,連『搖的動作』導致發聲位置不同之軌跡都可以聽出來。

    第三、sound stage 高度與 sound field 通通是最頂級的,絕大多古典音樂唱片不分cd或lp都遠遠不是對手。雖然從『定位』來說是定位在兩個喇叭之間,但是sound field遠遠迷漫到兩個喇叭之外甚遠。

    現在考考這裡的網友們:那台樂器是鋼琴嗎?還是什麼怪東東?這是『音色的分辨力』...:)

    再者,那個人聲主唱,與『對著麥克風』主唱有何不同?這可以幫助分辨何謂『拉EQ』的現象。

    最後還是要強調:只要使用一萬八千元的音響系統就可以聽出來了....:)

  2. #1552
    scs 訪客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小葉又一個偉大的錄音示範,證明了『不加料』觀念,可以超越了業餘與專業的限制:


    我只使用一萬八千元的音響系統,就可以聽到小葉這張『更』精彩絕倫的『不加料錄音』有以下重點:

    第一、先談音樂。我是只聽古典音樂的,對流行音樂不喜歡;但是聽到這種如臨現場的流行音樂,我當場就迷住了......==> 好錄音加上好音響可以超越音樂的視野!!

    第二、從我往音響方向看:鋼琴(其實不是,先賣個關子)在右手邊,深度位於最後方;人聲在中間偏左,略前方;沙沙蛋在最前方,連『搖的動作』導致發聲位置不同之軌跡都可以聽出來。

    第三、sound stage 高度與 sound field 通通是最頂級的,絕大多古典音樂唱片不分cd或lp都遠遠不是對手。雖然從『定位』來說是定位在兩個喇叭之間,但是sound field遠遠迷漫到兩個喇叭之外甚遠。

    現在考考這裡的網友們:那台樂器是鋼琴嗎?還是什麼怪東東?這是『音色的分辨力』...:)

    再者,那個人聲主唱,與『對著麥克風』主唱有何不同?這可以幫助分辨何謂『拉EQ』的現象。

    最後還是要強調:只要使用一萬八千元的音響系統就可以聽出來了....:)

    以前要放給你聽你只顧著要殺人家的音響,聽錄音好的jazz或是流行音樂音響是給你殺到了不過爽也爽到了........

  3. #155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scs 查看文章
    以前要放給你聽你只顧著要殺人家的音響,聽錄音好的jazz或是流行音樂音響是給你殺到了不過爽也爽到了........
    等一下,你們那有小葉該錄音那種等級的不加料 jazz唱片?都是一個樂器一隻麥克風收錄的吧?這種唱片再怎麼發燒都嚇不倒我!.....

  4.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5. #1554
    scs 訪客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等一下,你們那有小葉該錄音那種等級的不加料 jazz唱片?都是一個樂器一隻麥克風收錄的吧?這種唱片再怎麼發燒都嚇不倒我!.....

    爵士當舖早期薄片版LP,不是後面重製加料版的跟XRCD版或是厚片重刻LP,1976年瑞典小酒館現場錄音,裡面除了樂器聲之外還有桌椅碗盤的碰撞聲,人的交談聲跟掌聲,跟錄音室一樂器一支麥克風的的完全不一樣,你當然不會被嚇到不過爽度保證超過EMI法國版,在輕針壓加持下來踢館只要放這張個個目瞪口呆..............(clap)(clap)(clap)

  6.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scs For This Useful Post:


  7. #1555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scs 查看文章
    爵士當舖早期薄片版LP,不是後面重製加料版的跟XRCD版或是厚片重刻LP,1976年瑞典小酒館現場錄音,裡面除了樂器聲之外還有桌椅碗盤的碰撞聲,人的交談聲跟掌聲,跟錄音室一樂器一支麥克風的的完全不一樣,你當然不會被嚇到不過爽度保證超過EMI法國版,在輕針壓加持下來踢館只要放這張個個目瞪口呆..............(clap)(clap)(clap)
    先給你加分,但是下次把這張 LP 拿來,讓我檢驗你有沒有分辨『錄音加料與否』的能力.......如果被我抓到.....

  8. #1556
    scs 訪客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先給你加分,但是下次把這張 LP 拿來,讓我檢驗你有沒有分辨『錄音加料與否』的能力.......如果被我抓到.....

    我不知有沒有加料搞不好是錯誤版,奇怪的是錯誤20年一堆人推?1996以後的不知是正確版還是加料版?我把厚薄LP,CD都拿去給鑑定好了,xrcd 跟XACD我沒有.........

    http://musicalsound.com.tw/cd/jazz/prcd-7778.htm

  9. #1557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小葉又一個偉大的錄音示範,證明了『不加料』觀念,可以超越了業餘與專業的限制:
    我得把有些討論搬回來這裡,才能好好分享了....:)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第一秒與第二秒我好像聽到背景有狗叫聲? 握握兩聲
    所謂的鋼琴聲應該是keyboard取樣鋼琴彈出來的聲音....Korg maybe? 瞎猜的
    位置在右手邊, 但是應該不深, 我猜離主唱身後50cm左右!?
    搖鈴應該是主唱拿在自己手上搖的, 高度在胸前吧? 從我的方向看過去應該是放在左手邊
    搖晃的幅度不大, 主要都是由上往下搖......
    聲音蠻乾淨的本來想猜是錄音室裡的作品? 或許是多麥克風錄的? 但是總覺得聽到狗叫聲.....
    我們還是回到純粹聽感的分享吧!..... 犯錯沒關係,從犯錯中才能得到進步....:)

    http://www.my-hiend.com/leoyeh/2011a...emoon16441.zip

    把上面這個小葉為 chsiang 特別服務的 44.1 檔下載回去聽,並且與 chsiang 的聽感映證一下:

    一、我也聽到第一秒與第二秒我好像聽到背景有狗叫聲,定位在我面向音響的右手邊;不過我猜是桌子移動或器材移動聲。

    二、小葉這個44.1檔大有問題!!....8) 我再次胡猜一下:我猜小葉是使用原始錄音轉成88.2檔,再使用這個88.2檔轉成 44.1檔並且大幅增加音量。當然可能猜錯!但是我為什麼這麼猜呢?因為44.1檔的『相位失真』非常嚴重。

    我的 88.2檔應該是最原始版,音量極小;電子鋼琴前奏後第一聲沙沙鈴,很明顯從我面向音響的左手邊移到中間,這是我所謂『能聽到沙沙鈴的軌跡』之一。但是在 44.1檔,沙沙鈴被定在中間偏左一點,軌跡不見了。

    這是明顯的證據,證明 44.1 比 88.2加料嚴重才會造成這種明顯的相位失真現象,所以我才會如上猜測.....

    而且我現在的usb dac只能吃 48k,所以 88.2 還是軟體降頻後播出,居然相位失真還優於 44.1!可見那個44.1有多麼糟糕了,太不公平了啦!....:P :P

    至於 44.1 明顯高頻的正確性輸給 88.2 甚多,有了上述的混淆變項,我就不知道倒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了。

    第三、錄音空間......我沒辦法猜啦!因為我人聲歌曲聆聽的經驗實在太少了,只能確定錄音空間很小.....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討論這個比較有趣:)

    我是用44.1的檔案燒成CD撥放,

    鋼琴前奏蠻有力的, 很明顯可以聽到某個頻率以下從鋼琴形體的某個方向來, 某個頻率以上從另一個方向來(方向我忘了),

    但是我感覺出鋼琴的形體不大, 而且發聲位置好像高在主唱的腰部上去一點, 最後我聽鋼琴位置的深度並不深, 因此判斷, 如此形體大小如此音量, 應該不會是真的鋼琴, 而且琴音左右分離的狀況也不太像真實狀況

    另外一開始的前奏好像低頻有點高起:O 但或許是我空間有問題(sweat)

    沙沙鈴位置雖不像psycho大提到的有從左到中的軌跡, 但是可以感覺到些微的前後與上下的變化, 跟人在搖的感覺到是頗接近......


    88.2K的檔案我無法聽, 沒辦法比較其中的差異

    該不會我平常聽音響都是在自High被發現了吧
    但是我感覺出鋼琴的形體不大, <== 這個我特別認同!個人猜測這是HI-FI性能很重要的特性,因為形體感(例如人聲的嘴型大小)正是加料錄音最容易造成的虛假聽感。chsiang 的音響不錯啊!

    可是這一點就有問題了:沙沙鈴位置雖不像psycho大提到的有從左到中的軌跡 <== 該不會是 chsiang 的 usb dac 實在太爛了?....:P

  10. #1558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再來是我看不大懂 kevintran 這一篇,必需好好討論交流一下: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簡單的說,sound stage是一個定性的描述. 像前面很多網友在描述小葉的試聽檔,鋼琴在那裡,人聲在那裡等等. 但是,沒有人(或是應該說,正常人)能說“鋼琴在麥克風前2.5公尺的地方發出85dB的聲壓.“ 所以,sound stage是定性的描述 一個用聲音再生的系統所製造出來的幻象. 這個sound stage可能因為系統,空間,甚至描述者的不同而不同.

    sound field則是可以測量的一個概念. 當您敲了一下音叉,我在離您一公尺處拿個音壓計可以量得一個數值. 如果換了另一個人用同樣的力氣去敲,我在同樣的地方應該會量到一樣的數值. 這和重力場(gravity field)的概念是一樣的. 您在離海平面一樣高的地方,不管您在台北或是台南,您量到的體重是一樣的.
    結論:sound stage是一個定性,主觀的描述. sound field是一個可以客觀測量的一個概念.

    問題:為什麼台灣燒友會把音場(sound field)和聲音舞台(sound stage)搞混?

    回答:我想,台灣過往的一些音響刊物應該要負點責任. 不管是TAS,Stereophile,或是現在的很多英文發燒音響網站,都是用sound stage,沒有人用sound field. 是前人翻錯?還是誤用?這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我們以後不要再用錯誤的用語. 不然過了幾十年,我們的下一代還用同樣錯誤的用語就不好了. 大家共勉之.
    kevintran 這篇的後半部我百分之百贊成,科學與事實都是自我反省與成長的起點;2008我剛加入時就在看我文章的網友一定發現到,我原先也是誤把sound stage當成『音場』;經過 yeh向大哥與音響駭客同好們指正後,從此開始區分聲音舞台與音場兩件事。

    但是 kevintran 你的前半對音場 sound field 的定義我看不懂:每個字是看得懂,但是依你的定義,具體落實在音響聽感的特性是什麼?這套音響的音場表現很佳,是說它聽起來應該如何?這裡我就想不懂了......

    我自己對『音場』的體認是:聲音迷漫在聆聽空間的感覺。多麥克風錄音如DG的卡拉揚,聲音無呿向上下迷漫,感覺聽起來好是是透過細縫去看卡拉揚,所以我稱之為音場高度被壓縮。

    DECCA的錄音,聲音小時,聲音只有迷漫在樂器定位點四周一點點;聲音一大聲,聲音就會迷漫甚至長長一棒子投射到耳朵旁的空間裡;這分明是加料過度導致『見鬼了!』,真實世界不管大聲小聲,音場的大小是類似的,形狀更應該是完全一樣。

    美國的錄音 CBS、RCA或 MECURRY 的音場表現一般比較好,但是多麥克風勢必造成每個樂器發聲時都會被『框住』:第一小提琴與中提琴的音場壁壘分明絕無交集。這仍然是違反自然的見到鬼現象。

    OK,以上是我對音場的體認,請 kevintran 用力批了.... 在這裡我們完全不談學理與文字定義,只談『具體聽感』....:)

  11. #1559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其實這正是我思緒亂的地方!

    像是我認為~同一個現場,用一組以上的錄音,那每一組錄音要說正確或不正確?
    它們都是存在於同一現場的啊!

    .......................|(|-
    remo 這篇我也是看不懂......

    同一個現場當然可以有好幾組錄音,問題是只有極少數的錄音才是夠正確的啊!

    就好像音樂廳有上千個位子,但是只有極少數的位子才是真正好聲的位置,甚至還會隨著當天的曲目或編製而有變動。

    所以同一個現場的好幾組錄音,更可以談正不正確哩!

    至於如何判斷那個錄音好,非常簡單:越像現場的聲音,就越是好錄音。錄音當然可能只是現場打了七折,但是任何有經驗的人都可以正確判斷出打了六折或三折的次等錄音,因為他們選擇的錄音位置不夠正確。像小葉的錄音我雖然大力推崇,但是的確也可以輕易聽出麥克風架設位置不夠正確導致錄音水準並沒有徹底登峰造極的遺憾。

    若說你打爵士鼓,因此覺得不同錄音的鼓聲水準不同、有的鼓聲好人聲就會差.......這是我猜測你的思緒亂之處,是不是呢?

    爵士樂我不懂,但是依我欣賞法國古典音樂中打擊樂器或樂器種類複雜的音樂時,只要是錄音正確,就會讓我對『所有的樂器聲』都迷得要起肖,因此問題又是發生在心理學層次了:

    正因為你很懂某個樂器,所以會對該樂器的聲音放大鏡級的檢驗,所以面對錄音只比現場打九折的好錄音,你會很在乎該樂器被打了折;相對的錄音偏差只有爵士鼓錄得不錯的打五折錄音,你就會『原諒』不在乎的樂器被打了五折,只在乎你喜歡的樂器剛好只打了九五折。

    我寫評論文章常常只強調要聽到什麼音色效果,這當然是錯的!... 真正聽音樂或聽音響,要聽的是『音色的平衡』:小提琴好聽、鋼琴不可以變難聽,人聲好聽、吉他不能變成棉線;只是這樣子寫評論文章太累死人了!!為了方便舉例我才會只談某一種樂器的效果。

    而現場正是如此:只要是好座位,音色一定是平衡的,絕對不會聽不到銅管或打擊樂太大聲;只要有那個座位會不容易聽到某種樂器,不必懷疑那就是不好的座位!所以我才會批評國家音樂廳二樓根本不能聽小提琴協奏曲,因為我真的遇到『看得到小提琴、聽不到小提琴』的現象過。

    『音色的平衡』又是一個超高難度的音響或音樂之判準,這部份我也想不出什麼簡易的方法可以論述清楚.....

  12. #1560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Psycho大,您說的還是“sound stage”的描述。因為您說的都是“定性”的。可是,您說的完全無法測量. 您描述的是錄音經過再生系統在您的空間中得到的“幻像”。

    “sound field”是可以測量的. 您的喇叭發出85dB的訊號,到您的座位時可能剩下82dB。 這是量的出來而且可以重覆的量出同一個值。就像量體重一樣,只要您離地心的距離一樣,在台北,在新竹,您的體重都是一樣的(重力場嘛!)。

    那sound field和sound stage有什麼關係呢?如果您要把您聽到的”幻像“和,比方說房間頻響,連起來的時候,才會有關係。當然,我不是說您聽到的與實際經驗不符的原因是房間的頻響,只是打個比方。

    如果您嫌sound stage不夠描述三度空間,因為好像只描述了舞台,但沒描述舞台到聽眾間的這段空間。那也許我們可以說”sound space“ (音間:O:O:O?)?:O:O

    場/”field"這個字,太容易引起誤解。必也正名乎?

  13.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