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共249頁 第一第一 ... 3383123131132133134135143183233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321 到 1,330 共計 3769 條

混合查看

  1. #1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6
    Thanks
    3,520
    Thanked 5,500 Times in 1,854 Posts

    預設 《音樂分立》舒伯特鋼琴作品的全新典範 Laure Colladant:再一次科學與人文的交會

    又是整理一篇相關文章......

    《音樂分立》舒伯特鋼琴作品的全新典範 Laure Colladant:再一次科學與人文的交會

      從我開始嚴謹研究古典音樂開始,便一直熱愛舒伯特。老實說,舒伯特的作曲技巧真的大有問題,重覆冗長而無聊至極的段落真的不少;記得在約1980年代看到一個古典音樂作曲家的『排行榜』,舒伯特就被列到第九名去。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年鮮人提及的 D.946 現在變成知名曲目,或許舒伯特被當成某種德奧音樂而安上了音樂之外的美名?但是,即使我一直熱愛且推薦舒伯特,我仍深知他的作曲技巧缺陷一定會成為嚴重阻礙;因此躲避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強調『詮釋』,讓演奏家幫舒伯特講更多的話,再讓欣賞者去投射個人喜好。

      但是我這種方法遇到問題極大的 D.894 第一樂章還是爆了.....這個樂章是長到令人厭煩的幻想風,尤其是一開始呈現的第一主題,不斷地囉嗦、囉嗦、囉嗦......好不容易出現非常好聽的第二主題後,天啊!又給我回到無聊到爆的第一主題,還給我放在發展部加倍厭煩!至此我決定永遠跳過這個樂章,直接從第二樂章開始欣賞。強烈建議舒伯特鋼琴曲的同好,絕對不要聽這個樂章;否則搞壞了胃口,舒伯特在此奏鳴曲第三樂章TRIO中段的表現就聽不到了 ── 而這個中段是我個人最熱愛的古典音樂天使,連貝多芬OP.126 NO.4的中段都比不上。

      時光荏苒,學會了法國古典音樂的至高水準後,建立了『音、樂分立』的美學立場,同時進行人文的音樂欣賞與科學的音響發燒;每次音樂與音響的交會,都是再一次科學與人文的相互提升。具有這種科學與人文並行的素養下,我欣賞到這套舒伯特鋼琴曲的全新錄音,天啊!我聽到真正的舒伯特了!!

      請先看看新天新地唱片行林主惟先生對這套唱片的觀點,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

      第一次聽見Laure Colladant的古鋼琴演奏,像是觸電了一般,驚訝、並且與古鋼琴陷入愛河,你瞧,具象與抽象的都有了!
      我是說真的,那是舒伯特的兩首晚期奏鳴曲960與894,它們原本是屬於維也納式古鋼琴的樂曲,但現代鋼琴從表象上放大了浪漫,無可救藥的讓吃慣重鹹耳朵回不去古鋼琴。然而,在Laure Colladant的演奏中,我感受到更強烈的情感,不只是來自於抽象的詮釋,更來自於古鋼琴的響聲。
      我突然感到更親近舒伯特,更了解他對聲音的想法,和他用聲音表達情感的方式。另一方面,Laure Colladant的演奏很美,彷彿愛情讓人著迷。這就是那張舒伯特...


    廠牌:INTEGRAL / 編號:INT221229 / 試聽一 / 試聽二
      早在從音樂欣賞角度切入法國鋼琴演奏技巧時,就發現法國鋼琴家對『音色營造』的能力讓舒伯特出現頂級的演奏水準;其中讓我折服不己的就是蕾菲布的偉大演奏典範,這部份請參考:《從蕾菲布演奏的舒伯特 D.960 審視『音色營造』的藝術旨趣》。然而受限於當時的音響科學水準與錄音工程水準,即使世界最頂尖的 Solstice/Fy 錄音師也只能考量現實而使用史坦威鋼琴而非普萊耶鋼琴;因此縱使蕾菲布的演奏再頂級,她仍然無法讓我們聽到舒伯特作品裡『真正的音』,最多只能聽到『真正的樂』與『足夠的音』。這當然不妨礙我至今仍然堅信蕾菲布的演奏與詮釋是『世界第一!』,然而『音』不夠完整就是科學的缺憾,當然也是古典音欣賞的缺憾。所以,我還是沒有聽到真正的舒伯特,當然還是繼續覺得 D.894第一樂章是垃圾。

      而上述這套唱片,由於錄音與音響科學的雙重進步(可能演奏技巧也有進步),讓舒伯特時代的古鋼琴之真正聲音終於可以『正確地』錄下來,並且『夠正確地』重播出來。之前一直疑惑:為什麼舒伯特的鋼琴曲目遠比其他器樂曲目更喜歡『濫用』平凡無奇的反覆音型來伴奏、構成旋律線?聽到這個版本才知道:原來這種在現代鋼琴會無聊到爆的平凡聲音,在正確錄音與正確的古鋼琴演奏下,發出了有如大鍵琴般的『彈跳感』,也會出現可能是琴身不夠堅固而出現的各種異常共鳴,於是讓這種『反覆音』出現多彩多姿的音色變化,自然而然與旋律線或伴奏形成美妙的對比。沒有聽過這個版本,我打死都不知道舒伯特的反覆音應該透過這樣來欣賞的!

      我從來不知道『古鋼琴』可以聽到這麼多樣的音色變化,它不再是『古樂器』,而是直接讓現代人的耳朵重新經歷當時浪漫主義的精神;相對而言,現代鋼琴演奏的舒伯特固然很美、卻因為音色太過於單一而蒼白無力,直接導致嚴重缺乏足夠的人性情感;原來舒伯特的浪漫主義精神不必用詮釋來表現,只要單純地回歸古鋼琴的正確演奏就可以自然出現了。

      這種全新演奏典範讓本唱片的 D.960 與 D.894 都成為絕世名盤;拿我過去一向最討厭的 D.894之第一樂章為例吧!0:00-0:13 以第一種音色呈現無聊到爆的第一主題,結果,慢慢拖的音符之間,因為古鋼琴本身延音的變化而被填滿了,一聽就被吸引住了。0:14-0:25 繼續延續無聊的第一主題,但不知是否古鋼琴音域的先天特性?還是古鋼琴也有音栓?或者是演奏技巧太驚人?總之基本音質音色完全改變了!簡直像換了一台鋼琴一樣。

      以這兩種最基本的音色差異相比,成為喚起情緒的主要工具。我們會聽到原本是冗長地單調旋律,至此成為兩個聲音不斷地對話;再加上延音的音色變化,無聊到爆的第一主題變得豐富無比,讓我終於聽得下去了!原本我聽這音樂一向直接跳掉第一樂章,現在我終於願意從第一樂章開始聆聽了;舒伯特的正確音樂,只能從正確的錄音與音響去尋得。

      D.894 音樂中最偉大的明珠,是第三樂章的中段(TRIO)從 02:00開始;不但是我私人列為舒伯特所有作品中最美麗的樂思,可能也是全部古典音樂最美妙的樂念。而在這個版本中,這個美麗樂思原來不是用鋼琴演奏的,而是同時使用鋼琴、古鋼琴、揚琴、豎琴、吉他、大鍵琴......共同演奏出來的;在正確錄音的古鋼琴演奏中,這個樂思出現了『樂』之外精彩的音色全貌,令人懷疑舒伯特完是針對當時古鋼琴的缺陷與特色而蓄意設計這種音符;也就是說,舒伯特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加精心設計『音』的表現,可惜我直到現在才終於了解。

      最麻煩的是回到科學層面。

      我得再次強調,『正確錄音』不是市面上的發燒錄音(那是加料錄音!),所以它的最具體特性就是『殺音響』!在『不加料的音響』下,就算使用全套一萬八仟元的音響系統,我還可以聽出兩台古鋼琴都具有五六種以上明顯的音色變化;如果是加料音響,無論價位多麼高不可攀,都可能會把古鋼琴播放成壞掉的鋼琴。所以從科學與人文深度對話的立場,我在此提供儘可能客觀科學的『音響判準』;如果你的音響通不過,很可能就無法全面理解我上述對重新認識舒伯特的喜悅。

      這個『音色的正確性』之音響判準是音響科學最嚴苛的標準,個人認為只要通過這種等級的標準,音響就是現場,音樂就是音響,無論什麼價位的音響都可以讓我們真正欣賞到古典音樂的全貌。

      請下載以下兩個音樂範例,分別是舒伯特 D.894 與 D.960:

    D.894: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894-4-1.wav
    D.960: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960.wav

      OK,請詳細比較兩個音樂範例之聽感,從『音色的正確性』你會經驗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這是舒伯特時代作曲家使用的『古鋼琴』,與現代鋼琴有完全不同的音質,而且高音非常清晰,聽不聽得出來?
    第二、這兩個音樂範例,分別是兩台基本音色音質完全不同的古鋼琴,能不能分辨出來?
    第三、這兩台不同的古鋼琴,發音各有什麼特色?應該非常明確到隨便一聽就立刻能分辨出來。
    第四、因為是『古鋼琴』,所以有琴身結構先天的缺陷(否則為什麼被淘汱?性能不足嘛!);這種缺陷反應在特定幾個頻率會有『不正常的琴音共鳴』,這正表示古鋼琴的琴身結構剛性不足。
      OK,第一台古鋼琴的錯誤共鳴是那個音?第二台古鋼琴的錯誤共鳴是那個音?請注意,不是要你聽出絕對音程,只要能說出幾分幾秒的那幾個音有特殊共鳴就夠了。

      當然讀者可能完全能聽出來,只是無法說清楚講明白而己;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重點還是在於:音色的欣賞能力。

      於是我們再一次得到科學與人文交會的喜悅,真正聽到了舒伯特、更加了解舒伯特的精緻;也再一次深刻地了解,古典音樂原本就代表著科學與人文的並行,只是我們能不能真正擺脫錯誤的成見而己。

    (END)

  2. #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6
    Thanks
    3,520
    Thanked 5,500 Times in 1,854 Posts

    預設

    有沒有同好對高價『電競耳機』的聽感?

    會有這個怪想法,是因為電競耳機標榜三D定位最佳,而『三D定位最佳』這點卻是我認為正確音響最重要的基本性能,隨便查一下網路資料,前提是『不使用USB』,兩聲道而不是5.1,價位高一點,例如這個:

    http://tw.myblog.yahoo.com/ss5207304...=269&l=f&fid=7
    SteelSeries 7H 頂級專業電競遊戲耳機 特價=4280

    下手測試當白老鼠前,不知道有沒有燒友己經有經驗的請分享!.....:o

  3. #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6
    Thanks
    3,520
    Thanked 5,500 Times in 1,854 Posts

    預設

    其實不必寫得那麼長篇大論,多多來此地分享心得才好玩!....

    近日看 PTT BBS 的音響板或耳機板,有一位 Dopin網友描述的 ATH-TAD400耳機(才2200元)之聲音特質,簡直是為了滿足這個討論串的HI-FI需求而設計的,不知道有沒有其他網友有相同的心得?並且通過上述的舒伯特古鋼琴測試?如果通過,我會一次衝兩隻!...

  4. #4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6
    Thanks
    3,520
    Thanked 5,500 Times in 1,854 Posts

    預設 《音樂分立》兩歲小孩『對聲音尊敬』的啟示

    《音樂分立》兩歲小孩『對聲音尊敬』的啟示

    雖然整理了一些舊文章內容,但是還有很多內容是全新的喔!.....:o :o

      人生四十才得子,家庭生活又偏向男主內女主外,照顧可愛的小孩常常累得半死。幸好上帝垂憐,讓這個小鬼先天熱愛音樂與音響;只要能父子一起共享正確錄音與正確音響的美好音樂,生活的辛苦也算可以撐下去了。在這樣子的親子共享音樂生活中,卻讓這個一歲半的可愛小鬼啟示了我『對聲音尊敬』的重要觀念,值得大書特書。


      話說我家小鬼就是愛聽浦朗克雙鋼琴協奏曲,而且只要使用五十萬元級的正確音響播放,無論正在做何事都一定會瘋狂趕過來欣賞,有影片為證:一歲半小孩欣賞音樂與音響的有趣影片分享。也就是說,白天陪他玩要聽第一樂章,晚上哄睡覺要聽第二樂章;使用五十萬頂級音響只要重覆兩次就滿足,使用一萬八千元入門級音響至少要重覆四次才願意入睡,使用錯誤音響播放連理都不理我.....長久下來,天啊!我受不了浦朗克了!!

      試試看我最愛的拉威爾、換個口味好不好?即使用到了貴死人的 EMI FRANCE第一版CD(富蘭梭瓦與克路易坦)、還不錯的現代錄音、天下第一演奏典範蕾菲布,還是不理我!一定要浦朗克......當我快要被浦朗克逼瘋之前,感謝ZZT這家錄音最正確的唱片公司這張拉威爾的唱片,終於有演奏與錄音皆是最頂級的左手鋼琴協奏曲之版本了!我的小鬼終於可以讓我換換口味喘一口氣了嗎?


      結果,才一歲半的小鬼馬上對這張唱片中毒!!現在就是天天拉威爾、隨時拉威爾;幸好我瘋狂崇拜拉威爾,應該可以撐很久的時間了。

      有趣的是,我先前用了一堆水準略次於 ZZT一點的頂級錄音唱片:EMI FRANCE、蕾菲布的INA錄音、Harmonia Mundi......甚至是 CYPRES極頂級的錄音,通通沒有用!當一歲半小鬼的耳朵己經習慣 ZZT 這種等級的聲音後,他直接拒絕了不夠高傳真的聲『音』,轉而開始延伸『樂』的層次:凡是浦朗克雙鋼琴協奏曲的唱片通通願意當成玩伴或搖籃曲,不要使用加料離譜的唱片大廠就行了。同樣的曲目,使用五十萬音響播放DECCA的錄音,理都不理我;使一萬八千元的入門音響播放ZZT,立刻安靜下來。一歲半小鬼固然能辨認他喜歡的音『樂』,但是他也有辨法辦認他喜歡的『音』,就是我所堅持的、『音響就是現場』的聲音,而且比我還挑剔呢!

      EMI FRANCE 有浦朗克自己演奏的版本,同時也是頂級老錄音;而 SOLSTICE/FY 有一張近代頂級的雙鋼琴唱片,卻是沒有管弦樂團的版本。我們常認為小孩子喜歡熱鬧的音『樂』,那麼一歲半小鬼會選擇 EMI FRANCE老錄音嗎?答案是,他直接了當地選擇SOLSTICE/FY;因為 2006的頂級現代錄音絕對是1960年代永遠比不上的水準,『音』的水準差異如此巨大之下,一歲半小鬼重視的是『音』,不是『樂』。

      乍看之下,小鬼好像只欣賞他習慣的音樂?的確有這種可能,因為他喜歡浦朗克這首音樂,連帶就願意偶爾換成浦朗克的大鍵琴協奏曲;這是『樂』的層次,浦朗克兩首音樂作品的確有部份相通之處,讓一歲半小鬼可以從『樂』去延伸。但是,這是因為有ZZT最頂級的錄音才辦得到!浦朗克另一首只有一台鋼琴的鋼琴協奏曲也是我的最愛,因為沒有ZZT這種最頂級的錄音,小鬼還是不理我。

      同樣的,如何讓小鬼轉換音樂、陪我一起欣賞拉威爾呢?幸好有ZZT這張拉威爾,其中的左手鋼琴協奏曲不只是目前為止錄音天下第一,連演奏水準也是天下第一!或許有些美好時代的傳奇現場演奏可能贏過它,問題是這首音樂最豐富的『音色藝術』只有最頂級的錄音才能捕捉、最高難度的演奏技巧也只有最先進的鋼琴演奏訓練才能完美無缺。請聽這段試聽檔,單一左手進行多聲部的音色營造能力,我至今沒有聽過比這個更正確的版本(因為太長了壓縮成FLAC檔)。

      我百試不能成功的拉威爾,只要使用 ZZT,當場就成功了。小鬼雖然偏愛中段的詼諧曲風並跟著手舞足蹈,但是也願意耐心地從一開始的慢板樂章安靜地等到中段。這證明了小鬼不只是挑音樂,他還會挑錄音、挑最高傳真的錄音,而且連 EMI FRANCE與 ZZT這樣子的差距他都不放過。


      透過極端正確的『音』之啟發,小鬼也被開啟了拉威爾的大門;雖然至今沒有像 ZZT一樣頂級的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可是小鬼因著 ZZT的左手鋼琴協奏曲,突然就喜歡上先前不理我的蕾菲布與富蘭梭瓦,現在快兩歲時最重要的搖籃曲,就是蕾菲布的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之第二樂章。蕾菲布的鋼琴演奏是天下第一,連兩歲的小鬼都聽得出來;但是,要先幫他排除掉 197X年錄音不夠頂級的缺憾;只要先用 ZZT喚起對拉威爾音樂的喜愛後,再欣賞蕾菲布就非常容易了。

    --------------------------------------------------------------------------------

      這個有趣的生活體驗下來,明顯發現:小孩子的耳朵真的最沒受到污染。他們不必像大人們還要忍受缺陷、甚至扭曲聽感而成為偽裝的古典音樂迷或錯誤音響的玩家;他們更不必學會大人世界虛偽的妥協遊戲,連 EMI FRANCE與 ZZT的錄音水準差距都不肯忍耐。相較之下,我們大人的耳朵簡直是走向毒化:發明越多理由去解釋為什麼必需接受扭曲的聲音,結果就是耳朵被毒化地更嚴重。兩歲小孩子啟示了我們這些大人:『對聲音尊敬』。

      例如說:『聲音聽爽就好』,這就是不尊敬聲音;『爽』只是個人的主觀,爽就好當然就是要『聲音』必需屈從在『大人的主觀』之下,當然不尊敬聲音。再例如說,『聲音要有XX質感』,這更是嚴重地不尊敬聲音;憑什麼『聲音』一定要讓你覺得有質感?超高把位的小提琴就是要讓你覺得像殺雞不行嗎?......依此類推,凡是認為『聲音要有XX感、我就是喜歡XX聲音』的,大概都會被兩歲的小孩子笑話了。

      換句話說,也許我等大人們得放棄很多觀念,重新學會『對聲音尊敬』。我們得誠實承認一直沒有謙卑地讓聲音本身說話,就加上太多自己的主觀去污染聲音本身的意義。當然了,對於嚴重缺乏現場的正確演奏經驗之台灣社會,不容易找到高水準的『聲音本身』;但是科學的進步下,能夠與現場水準相提並論的正確聲音越來越平民化,需要的只是像兩歲小孩一樣不受污染的真實聽感而己。

      正因為『對聲音尊敬』,直接讓聲音本身說話;所以我追求『音、樂分立』,避免『樂』的主觀喜好污染『音』本身;也追求『音響就是現場』,讓聲音的感受永遠朝向『正確的聲音』、而不是『我喜歡的聲音』。最後我們便發現,這就只是最簡單的科學態度而己;而己完全不必講大道理,因為連兩歲的小孩子都能正確表現出來。

      兩歲小孩子能教導我們大人的道理,真的很多!

    (END)

  5. The Following 8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6. #5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6
    Thanks
    3,520
    Thanked 5,500 Times in 1,85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音樂分立》兩歲小孩『對聲音尊敬』的啟示
    真的真的要尊敬兩歲小孩不受污染的音樂欣賞能力!!實在太高明了......

    話說我為了 NSO的《春之祭》,事先在家做功課;問題是CD沒有買到該曲目的正確錄音,LP的NONECH版雖然夠正確、但是遇到CAT還是只能滾一邊去。但是無論我怎麼處理,就算請出蒙都與巴黎音樂院樂團....DECAA的轉錄就是通不過兩歲小孩的耳朵、每聽必定哭鬧:『不要!不要!!不要......』

    幾天前心血來潮查了一下NAXOS有沒有法國團的該曲目錄音?結果查到有比利時廣播電視愛樂樂團的版本,且錄於比利時。這當然就可能是CYPRES級的好錄音,我賭了!網上訂購!

    昨天收到了,故意在兩歲小孩前播放:他先聽到『又是討厭的那首音樂....』正要扁嘴....結果木管實在吹得太好、錄得又漂亮無比,當場讓兩歲小孩子怔住了......

    隨後,害小孩必定哭鬧的粗野節奏出現;小鬼居然開心地隨著跳起舞來,一二三四、再來一次......

    這完全說明了,之前兩歲小鬼討厭《春之祭》的唯一理由,就是『聲音太爛!』;蒙都與巴黎音樂院樂團的經典演奏當然不可能爛,所以,又是錄音與轉錄惹得禍!!只有不受污染的兩歲小孩才是最誠實的.....

    P.S. 不過這張唱片很奇怪,超低頻『嚴重不足』;稀奇的是超低頻細節還是很清楚,但是量感少得太誇張,害我的落地型PEL變成小書架ORTOFON 105了!第一次遇到這種變態聽感,我根本不知道是錄音有問題還是轉錄有問題....:P

  7.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8. #6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6
    Thanks
    3,520
    Thanked 5,500 Times in 1,85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真的真的要尊敬兩歲小孩不受污染的音樂欣賞能力!!實在太高明了......
    [恕刪]
    這完全說明了,之前兩歲小鬼討厭《春之祭》的唯一理由,就是『聲音太爛!』;蒙都與巴黎音樂院樂團的經典演奏當然不可能爛,所以,又是錄音與轉錄惹得禍!!只有不受污染的兩歲小孩才是最誠實的.....
    前幾天因為太忙,偏偏兩歲小鬼又急著要聽《春之祭》(每聽粗野節奏就會快樂地跳起舞來),手忙腳亂之下只好隨便丟一張阿巴多與倫敦愛樂的春之祭,快轉到那一段...........
    ..............
    ...............
    小孩子愣住了......這是啥音樂?
    ...............
    ..............
    .............
    這是快樂的跳舞音樂嗎?
    ..........
    ...........
    ..........
    這不是肯達雞,喔,不!這不是《春之祭》!這不是《春之祭》!...開始哭鬧了........
    ........#$%&*%&(*^&()^&............

    我沒有說阿巴多指揮地不好,但是DG這個錄音也鳥得太離譜了吧?連兩歲小鬼都聽不下去.........害我手忙腳亂地趕快換成NAXOS的比利時廣播樂團......OK!這是肯達雞,開始跳舞........

    錯誤錄音就是錯誤錄音,連兩歲小鬼都聽得出來......:)

  9. #7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6
    Thanks
    3,520
    Thanked 5,500 Times in 1,85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真的真的要尊敬兩歲小孩不受污染的音樂欣賞能力!!實在太高明了......
    [恕刪]
    隨後,害小孩必定哭鬧的粗野節奏出現;小鬼居然開心地隨著跳起舞來,一二三四、再來一次......
    看看兩歲小鬼的聲音辨別力有多麼強吧!只有接近正確錄音與非正確演奏的 比利時樂團、指揮與錄音,他才會開心地跳舞,切換成阿巴多與倫敦愛樂的DG爛錄音與問題演奏,看到他不爽的表情了沒?再切回比利時樂團,繼續跳舞......

    聽音樂與玩音響的大人們,為什麼兩歲的小孩子就可以如此不受污染?

    此篇文章於 2012-05-01 12:28 AM 被 psycho 編輯。

  10.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8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6
    Thanks
    3,520
    Thanked 5,500 Times in 1,854 Posts

  12. #9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6
    Thanks
    3,520
    Thanked 5,500 Times in 1,85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看看兩歲小鬼的聲音辨別力有多麼強吧!只有接近正確錄音與非正確演奏的 比利時樂團、指揮與錄音,他才會開心地跳舞,切換成阿巴多與倫敦愛樂的DG爛錄音與問題演奏,看到他不爽的表情了沒?再切回比利時樂團,繼續跳舞......

    聽音樂與玩音響的大人們,為什麼兩歲的小孩子就可以如此不受污染?

    以下我的學生自己寫的評論:

    .......以現在的古典樂為例子,現在社會最崇尚的是包裝過後柏林愛樂樂團,這些音樂經過包裝之後跟媒體的行銷過後,看似世界級的水準的發行量,看似全球樂團的首席,但如果真正仔細聽過會發現,其實發現這個人人耳熟能詳,包攏整個古典樂市場的CD其實是個屁,老師以他兩歲小孩為例,(我有上網查過發現老師的小來跟老師好像喔~)如果就以老師所說,拿一片柏林愛樂所演奏的曲子跟一片雖然名不經傳,但卻是老師仔細挑選過的經典,兩首曲子一模一樣,但仔細一聽就發現,那個被稱作是世界級水準,壟罩整個古典樂的柏林所演奏出來的曲子,其實是非常刺耳,(高中時是吹管樂的,指揮告訴我們一個好的樂團應該是要把每個樂器的聲音發揮出來,但卻又協調的在一起,陪襯樂器要怎麼襯托主要旋律,才能讓整個聲音聽起來是要有彈性……之類的)但我卻聽到老師放給小孩聽的第二首,有些音樂是呈現刺耳,不協調的聲音,不適非常悅耳但如果我是一般人,在沒有把兩首曲子放在一起比較,通常都會隨著大眾的浪潮購買最大宗的樂團。
    這位學生只是犯了一個錯,我可沒有說影片中的第二個是柏林愛樂,不過也是一個欠批的『據說是』世界級樂團:倫敦交響樂團啦!

    其實也許演奏不是這麼一無是處,真正的問題在錄音,尤其是發行CD時為了迎合大眾口味而進行的後製加料。聽LP的人不會有這麼昏倒的感覺,因為LP比較沒有這麼亂來。

  13.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4. #10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6
    Thanks
    3,520
    Thanked 5,500 Times in 1,854 Posts

    預設 3/23 NSO 的 鼓動‧春之祭 之簡單評論

    3/23 NSO 的 鼓動‧春之祭 之簡單評論

      昨天聽完了這一場,聽到最後有點惋惜,後續再談;比較麻煩的是這場音樂會出現了一些『低失誤』,容易被發現;但是很多『高成就』就難以被發現,真的要論述清楚有點太辛苦了.....:P

      上半場第一首音樂是多爾曼:《香料、香水、毒素!》雙擊樂協奏曲,這首音樂的作曲技巧是非常紮實的古典音樂背景,雖然聽起來可能融合了爵士與搖滾的時代精神、無調性的現代作曲法,但是使用欣賞拉威爾左手鋼琴協奏曲的態度來對這首音樂就可以聽出妙處了。

      原本對NSO有點擔心他們負荷不了《春之祭》的演奏難度,聽完這首開場曲我就放心啦!銅管的聲音強弱調配自如,木管色彩更是鮮明無比,NSO在呂紹嘉的帶領下『更進化』一大截了!這時跟我一起去聽的月童(陳韻琳)卻說:樂團還沒有熱起來,比起上次精彩的巴爾托克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還不夠『野』。我知道樂團演奏中,第一曲往往是熱身用的;好吧!繼續聽看看第二曲。

      第二曲是安倍圭子《稜鏡狂想曲》,作曲技巧似乎比上一曲簡單一點,但是月童真的說對了!在這首音樂,樂團熱起來,聲音放得更開了。這時我特別注意到呂紹嘉還是比較偏向『線條營造』的指揮家,不同的樂句或樂段之銜接,他往往強調非常強烈的表情變化。月童與呂紹嘉直接通信討論時,認為他與福特萬格勒相比較:福特萬格勒比較像詩,呂紹嘉比較像戲劇。這點我也甚為同意。

      中場休息時,我猜這次的《春之祭》應該會精彩發燒到嚇死音響的地步吧?

      下半場第一曲是梅湘《被遺忘的奉獻》,月童為了這個錯誤的搭配罵到現在。梅湘該曲目是年輕時期的名作,但是樂風的走向不說,以音響效果而言,聽起來是樂團太駕輕就熟了 ── 尤其是曲末最後的弦樂團獨奏,會發現樂手們輕輕鬆鬆就做出絕妙的音色質感。這雖然代表NSO的弦樂群己經是超一流的水準,可是,驕兵必敗.......

      月童認為《被遺忘的奉獻》的曲風無法銜接好《春之祭》,害她一開始腦袋一直轉不過來法認真欣賞。而我從驕兵必敗的角度,的確看到NSO這次表演的幾個大問題、小問題。

      第一,呂紹嘉非常重視戲劇性,所以一開始的低音管極高音獨奏,樂手極端誇大旋律線的表情,結果卻損失了音色美,讓該旋律線幾個被誇大表情的音符是不夠『美』的;這對於戲劇化的《春之祭》當然不是缺點,但是對於音色表現的《春之祭》則是缺失。連帶的,第一次出現大鼓時,不知是緊張還是蓄意,大鼓可能敲到太邊緣的的位置,結果出現的是混雜高頻破裂聲的低頻大鼓聲,就音色營造立場還是不合格。幸好後面的演奏中,大鼓就沒有再出現這種音色了。

      第二,長號首席出現第一次明確可聽到的放砲,對比先前三曲的精彩表現,我不禁覺得『驕兵必敗』.....

      第三,不知是樂手的體力問題,還是樂手跟不上指揮激烈的表情變化要求。從《春之祭》下半部〈獻祭〉開始,銅管樂器群開始有跟不上指揮的現象,包含一次嚴重的掉拍!幸好樂手與指揮都夠強而救回來。而木管的聲音開始出現無法穿透弦樂與銅管的問題,只要三者大合奏,木管就很容易被蓋掉。總而言之,到了下半部〈獻祭〉,真的讓人覺得『樂團累掛了』,明明前三首音樂有精彩表現的樂團,怎麼會出現有點上氣不接下氣的情況?箇中原因當然無法儘知,但是真的讓人覺得:是不是太累了?

      不過請注意,雖然有上述嚴格的審視,但是整體演奏效果還是超強!好吧你覺得下半部〈獻祭〉的失誤干擾聽感,那請回到上半部的〈大地的禮讚〉。法國號與小號絕對是精彩的表演,尤其是小號的弱奏音色之穩定度;其實整首音樂大概就是狂操銅管,所以演奏完畢後呂紹嘉才會請銅管樂手們站起來接受表揚。

      以這個精彩的〈大地的禮讚〉來說,如果你是『序列式處理』:只注意單一樂器的演奏是否完美,那你一定聽不出NSO強在那裡!你會說:可是樂器演奏正確不是很基本嗎?問題是你聽到的是『後製混音』的唱片,樂器演奏錯了可以重錄一段再混進去,他們的所有樂器是『同時間演奏』的嗎?

      不被『後製混音』『不同時間演奏』所騙,就得學習『平行式處理』:同時注意多種樂器,並且注意多種樂器融合起來的音色效果。我會如此強烈反對『錯誤錄音』,理由也非常簡單:就是我聽不到弦樂與木管的混合效果嘛!學習『平行式處理』,《春之祭》是很好的工具。《春之祭》常常突顯單一樂器的獨特音色,但同時也會讓它融入其他樂器變成合奏音色。因此,當聽到某個樂器聲音鮮明出現時,能不能聽到它不是一下子全沒了、而是融入其他樂器聲中、才慢慢消失?這就是『平行式處理』的欣賞能力了。

    (現在比較麻煩的是範例.....所以此稿未完,還在等找到什麼例子比較好說明。)

      根據以上標準,目前沒有任何《春之祭》的唱片可以比得上這次現場演奏。唯一錄音最佳的偏偏只買得到LP,CD雖有國外出版但是完全找不到。而這次現場演奏所飆出來的音量.....我坐三樓的前排正中間(從前數第三排,第6排第1號)都被震得全身發麻,這才知道音響可能要開兩倍大聲才比得上現場的『音量』。

      雖然有『累了』的缺失,不過從這次聽起來,我明年應該會買套票、月月去聽NSO了;水準夠的樂團、超一流的指揮高手再加上現場,還是會比正確音響與正確錄音有不一樣的『爽』.....

    (END)

  15.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