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共377頁 第一第一 ... 2878118126127128129130138178228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271 到 1,280 共計 3768 條
  1. #1271
    註冊日期
    2007-05-16
    文章
    720
    Thanks
    180
    Thanked 152 Times in 11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口病相憐!....

    沒搬動前,我還以為音場一定會死得最慘;沒想到搬完調整後,我才發現死得最慘的是音色;怪不得要學鑑聽的人通通得使用耳機,似乎空間不良的情況下,音色的正確性是極難達到的....(sweat)



    但少看到不對稱擺位的實例說.....應該要讓大多數發燒友知道這件事!....

    照片?都是露雞雞的,要先問他願不願意..... 只有這張照片可以說明為何我沒有時間貼文章:


    天啊!怎麼總是有擦不完的大便??
    在多幾個來增產報國
    CALL:0932-377626黃先生



    新竹市光復路2段882號6F~1

  2. #127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0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我家小孩從出生就聽古典音樂睡覺 (flex),到現在(大的15歲,小的10歲)還是一樣。[恕刪]
    我家小鬼慘了!他才50天,己被我慣壞到,我老爸房間裡的三十萬元級音響不削聽、會哭鬧,一定要到客廳聽六十萬級音響才會安靜;救命啊!.....:O

    引用 作者: rendzaw 查看文章
    在多幾個來增產報國
    一個就要死人了,再來一個我就要賣音響了!.....|-) |-)

    ==========================

    剛剛在 Andy 討論串談到一個『空氣感』問題: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我想抽象點用氛圍來形容比較恰當
    [恕刪]
    贊成使用『氛圍』或Andy文中的『空氣感』,『包圍感』這一詞我完全看不懂!.... 乍看這個形容詞,我還真的以是電影特效的感覺。

    但是我百分之百贊成Andy的文字描述: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我是覺得任何錄音都應該要有空氣感(包圍感),這是當時錄音空間空氣的共振

    有如置身在一個安靜的空間不是也能'聽到'空氣嗎? 類似耳鳴,這種空氣的共振應當都會錄進,除非刻意消除,當系統能夠播放出足夠的訊息量,都應該聽得到有如空間轉換的感覺,能不能正確的重播這種空氣感是另外一回事,但都應該要有。
    很多人都親眼看到過我可以在幾十張唱片,盲目測試直接猜中這張唱片是那一個廠牌的那一種錄音方式,其實這不過是『空氣感』的簡單應用而己.....:o :o Andy 說得太好了,『除非刻意消除』,這個就可以區分 EMI FRANCE 與其他;『空氣感』有邊界框燿,別懷疑,一定是DECCA;『空氣感』不見了,對的,就是DG的4D錄音;『空氣感』的頻寛與『樂器聲』的頻寬不一致,這一定是CBS或RCA。當然還有一大堆判斷方法,一時說不完......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一味的包圍,這個應該是系統 ' 反相 ' 了吧!!!
    [恕刪]
    Andy 又精確說到一個重要現象了!.... 我本來正要說,包圍感常常是反相的錯覺;我己經在『很多』LP玩家發現很多人都把『反相』當成『包圍感』與『氣氛』了,因為LP唱片出現左右聲道、反相、甚至一下子正相一下子反相.....的情況特別嚴重!我才不過買了一千張LP,有這種問題的到有個四十多張;就算是聽人家的ED1,有問題也是不少......

    更糟的是LP系統因為相位特別正確、遠比CD正確,所以更不容易發現相位的問題。

    所以使用CD重播系統來理解『空氣感』,比較不容易走錯路。當然了,LP高手(當然絕對不是我)不在此限......

    再者,我得補充『空氣感』有一個同等重要的因素:『喇叭的仰角』。

    因為空氣感牽涉到『相位正確』,調整喇叭的TOE-IN與TOE-OUT只是整左右方向的相位(這是我的想像,可能學理錯誤!!!),如果要得到最佳相位正確,必需透過調整『喇叭的仰角』來得到上下方向的相位正確(這個學理仍然可能是錯的!),如此才可以得到三度空間層層分明、甚至三D通通破牆而出的空氣感.... 當然必需正確錄音才可行,LP與CD通通一樣...:)

    等一下再來貼我的喇叭之仰角調整照片,當然是使用水平儀;結果就是在我的爛客廳,照樣可以得到『三D通通破牆而出的空氣感』.... 當然是使用讓 rendzaw新竹幫下巴徹底掉下來的那幾張LP與CD....8)

  3. #1273
    註冊日期
    2008-09-19
    文章
    80
    Thanks
    4
    Thanked 11 Times in 9 Posts

    預設

    我的空間剛好也是不對稱,改天來換個擺位看看。
    myav的masa兄好像說過,低音單體與天花板、側牆及背牆皆不等距低音才能平順輸出,psycho兄要不要試看看等距會如何。

  4. #1274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如果有網友願意花點力氣讀英文,我薦議您到Stereophile的網站讀一些喇叭的評薦. 請多花點時間讀John Atkinson作的那些量測. 特別是像vertical response family 和 lateral response family 的圖. 我個人從這些量測學到了很多東西. 這也是我其他的音響雜誌都不續訂,但Stereophile卻一直留著.

  5. #1275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用功的人..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如果有網友願意花點力氣讀英文,我薦議您到Stereophile的網站讀一些喇叭的評薦. 請多花點時間讀John Atkinson作的那些量測. 特別是像vertical response family 和 lateral response family 的圖. 我個人從這些量測學到了很多東西. 這也是我其他的音響雜誌都不續訂,但Stereophile卻一直留著.
    知識就是力量..了不起!:)

  6. #1276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因為空氣感牽涉到『相位正確』,調整喇叭的TOE-IN與TOE-OUT只是整左右方向的相位(這是我的想像,可能學理錯誤!!!),如果要得到最佳相位正確,必需透過調整『喇叭的仰角』來得到上下方向的相位正確(這個學理仍然可能是錯的!),如此才可以得到三度空間層層分明、甚至三D通通破牆而出的空氣感.... 當然必需正確錄音才可行,LP與CD通通一樣...:)

    等一下再來貼我的喇叭之仰角調整照片,當然是使用水平儀;結果就是在我的爛客廳,照樣可以得到『三D通通破牆而出的空氣感』.... 當然是使用讓 rendzaw新竹幫下巴徹底掉下來的那幾張LP與CD....8)
    Psycho大,您調仰角,toe-in/toe-out其實主要是在調您的喇叭投射在您聆樂的位置的“整體頻響”(aggregated frequency response). 因為您以前聽的距離較遠,(一次)反射也少,所以不需要特別調。您現在的客廳裡,反射的面太多又太近(喇叭後牆,電視,漂亮的沙發後面,地上)。利用仰角,俯角,horizontal 的擺位,可以減少這些反射的影響。
    像我這種懶人,如果要調俯/仰角,我會先試著坐高,坐低些(看耳朵和高音單體的角度關係)。 喇叭單體一般說來在軸上(on-axis)的頻響和off-axis的頻響有時差蠻多的(不管是水平面或是垂直面)。很多時候,相對於高音單體的俯/仰角決定的sound stage 的深度。有興趣的網友,不妨試試看,不花力氣,更不花錢。

  7. #1277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0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本文源自:《希望的主題與對本站的建議 》

    引用 作者: john925 查看文章
    [恕刪]
    文中還提到某大學作的調查,發現聽隨身聽習慣的人,竟然會認為「資訊量少」的音樂是比較好聽的...:O[恕刪]
    我發誓我的『正確錄音』、『正確音響』與『正確演奏』理論不是抄這間某大學的,他們應該也不是抄我的,所以是客觀事實造成雄所見略同.....

    所以我再三強調,我所謂的『正確』就是『資訊量高』;就好像高級紅酒或高級咖啡,才不會只有紅酒味或咖啡味!一定是同時有一大堆花香、果香、酸甜苦辛甘澀......越複雜的餘韻綿延,越是高級紅酒或是高級咖啡。越是削減資訊量的音響、錄音與演奏,越應該大膽去批判他們是『不正確的』!.....:)

    當然這就好像品酒品咖啡也需要習一樣,品音樂也是要學習。我曾經以為顧爾德的巴哈是『高明的詮釋』(增加詮釋的資訊量),現在則學會他是『序列式演奏』(減小聲音本身的資訊量)。這是入門古典音樂、甚至老手最容易犯的錯誤:把特異詮釋當成資訊量。

    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著迷小提琴手甘乃迪的?以前DG除了捧紅波哥雷維奇外,同時還力捧一個同樣作風的URGOWSKI,當年還強力要求《古典音樂雜誌》要寫好話,可惜在本人毫不客氣的筆下.....:P :P :P 以古鑑今,『把特異詮釋當成資訊量』正是愛樂友與發燒友最應注意的陷阱。

    對了,發燒友『把特異詮釋當成資訊量』的謬誤,就是追求『真空管味』、『LP味』、『溫暖』、『高貴』.....這些有特色的聲音。除了最昂貴、單件破百萬的器材外,我還真的到處證明:『有味道的器材一定削減高頻或低頻』這個鐵律....:)

  8. #1278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4
    Thanks
    3,511
    Thanked 5,490 Times in 1,85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erci 查看文章
    我的空間剛好也是不對稱,改天來換個擺位看看。
    myav的masa兄好像說過,低音單體與天花板、側牆及背牆皆不等距低音才能平順輸出,psycho兄要不要試看看等距會如何。
    多謝 Merci 分享!... 但是『低音單體與背牆不等距』我可絕對不敢... 應該是我的喇叭高低音同一隻,所以如果低音單體與背牆不等距,那麼『高音單體』與背牆也會不等距,而這個可是音場深度是否正確的致命殺手.....可惜 Masa 沒來這裡,不能跟他好好討教.....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如果有網友願意花點力氣讀英文,我薦議您到Stereophile的網站讀一些喇叭的評薦. [恕刪].
    我是英文白痴,幫我整理一下post出來?謝謝謝謝謝謝謝....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恕刪]像我這種懶人,如果要調俯/仰角,我會先試著坐高,坐低些(看耳朵和高音單體的角度關係)。[恕刪]
    前面看著我贊成,看到這句話我卻被嚇到....:P 我的體驗是,『調整喇叭的仰俯角』與『座位高低』完全是兩件事耶!學理我不會掰,但是體驗是差十萬八千里!座位高低只會影響聲音舞台的形體,『調整喇叭的仰俯角』才會影響空氣感;我們講是是同一種感覺嗎?.....

  9. #1279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Psycho大對顧爾德的評論正是我在比較了幾個版本的巴哈後的感覺。

    其實,我在聽卡拉揚的馬勒第五也有類似的感覺。那種減法的詮釋,對我來說是低訊息量。如果正確的馬勒詮釋是那樣,馬勒何必花那麼大力氣來設計那麼多不同的聲部,樂器製造的效果?

    這也是我讀完Dr.Kao在音樂廳那串文裡發表的文章後的疑問。如果作曲家不想要我們聽到各個聲部(或樂器)個別的聲音,那他們何必那麼辛苦的設計那些特殊的段落呢?那種混在一起的聲音真的是他們要的嗎?如果是,那很多樂段可以寫的更容易些啊!

    當我聽到古樂團(historically informed performance)演奏的很多樂曲(少了很多顫音,樂團人數也少很多),我個人覺得我似乎聽到了原曲的真面貌。原來這些樂曲是那麼有活力,那麼有變化。到底誰是對的?我的耳朵告訴我的和很多音樂評論剛好相反......:(

    我的音樂素養差Dr.Kao不可以道里計,但我實在不能認同他的論點。:|

  10. #1280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59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要看細節也不要忘了看全貌......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