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共377頁 第一第一 ... 2969777879808189129179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781 到 790 共計 3768 條
  1. #781
    註冊日期
    2007-05-16
    文章
    720
    Thanks
    180
    Thanked 152 Times in 111 Posts

    預設

    爵士樂......Life感:)
    CALL:0932-377626黃先生



    新竹市光復路2段882號6F~1

  2. #782
    註冊日期
    2008-08-11
    文章
    23
    Thanks
    2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預設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爵士樂錄音方式與大編制音樂不同,是爵士樂著重於細膩細節的捕捉,樂器演奏的活生感!而大編制音樂則在於空間、氣勢的呈現,給人親臨現場的感受!


    而爵士樂的這種錄音方式,我想是在於為了表現音樂!爵士樂有許多是藉由細膩的演奏技巧,來帶出音樂的feel,那自然必定要近距離收音,而近距離收音勢必沒能將環境、空間一併收進來!

    不過兩種錄音方式如果交換一下,可能爵士樂就變得soso,而古典樂可能會音場變得相當混亂!(sweat)


    所以由種種因素來看,就如我先前就提過的,爵士樂〈包括相同錄音方式的各種流行音樂〉,要達到psycho兄在這裡所說的“正確”,會是很困難的事!

    但我想對錄音理念的改變,現在的錄音要找“完全的”正確性可能不容易,但如果去各部分開聆聽,會發現聲音是更保留“原色”了,即便需要因整體融合而有增益或降低,仍可以感受到聲響本來的樣子!:o


    而bluelounge兄所說的因錄音模式〈指的應該是音樂製作上的意思吧:o〉而使得樂手無法發揮厲害的一面........

    其實我想這應該也與一般流行音樂製作的理念一樣!


    我聽流行音樂很久,所以我很早就發現,同一首歌在現場表演與唱片中的樣子、感覺會不一樣的!
    現場表演,是一種“表演”,可以更豐富,更炫技!
    但唱片,是一種音樂的闡釋、演繹,要求的是一種雋永的感覺!

    舉個例,可能常會覺得有時有些唱片出口水歌,但總很少有能超越首版的,大家聽來聽去,唱來唱去,還是第一次的最喜歡!:o

    所以把表演中的豐富拿來放進唱片,對聆聽者會變成一種壓力!當然以爵士樂來說這可能是原本就該有的,但唱片製作的理念仍在,讓唱片裡的音樂穠纖合度,成為一種standard!而且唱片再怎麼放它就是死的,就算錄進再多的“即興、隨性”的爵士樂元素,聽久了也會變成“公式”!讓即興、隨性能在現場表演中不經意的就來上一段,才是爵士樂令人驚喜而贊歎之處:o

    再次推薦給bluelounge兄~黃瑞豐40周年爵士樂紀念專輯,雖然它裡面的曲式就如我上述,也可以說是相當淺簡,但輕鬆有餘沒有壓力!至於在錄音技術上看bluelounge兄有無聽出端倪!:o
    1. 關於錄音方面個人觀點是這樣子的:
    爵士樂大多是小編制,所以錄音細膩程度也應以其他類型音樂的小編制來比較。

    古典的小編制與爵士樂的小編制,個人是認為古典錄出來成果的勝出。
    至於古典大樂團與爵士大樂團,那就更不用多說了,光在空間感、器樂位置等,爵士
    錄音方面沒特別講究。

    Remo兄所講的"爵士樂注重細節",那是因為爵士樂的錄音方式有一大部分是採取分房
    錄音,例如鋼琴一間房、貝斯一間、鼓一間,然後由錄音室把三個音訊整合起來,雖然
    各樂器的細節都有出來,不會互相干擾,但事實上樂器的位置與場地的空間都是後製出
    來的,聽久了就是感覺不自然。
    還有另一種較花錢而且費工的錄音模式就是,集中所以樂器在同一錄音室或演奏廳進行
    錄製,像Remo兄所推薦的黃瑞豐40周年就是採用此一方式在KHS演奏廳錄製。 雖然
    無前項不自然的缺點,但是很少能錄到同時兼顧整體錄音與個別器樂細節呈現的程度。
    這也是為何我上面推薦那二張國外現場錄音的原因。

    2. 聽音樂的態度,就決定那個音樂對其的意義:
    個人覺得要窺見爵士樂真正的價值,即興創意的部份是不可忽略的。
    如果爵士的價值只在甜度夠、有氣氛、有牛筋味與其音響性,那麼聆聽的本質上就與流
    行音樂或輕音樂相差無幾了,無需另立一個爵士樂,不過在商業大廠的眼中,爵士樂的
    炒作靠得就是這麼回事,例如Diana Krall, Norah Jones等,用文案廣告把他們捧得
    猶似不可一世的天后,但骨子裡彈琴與歌唱技巧卻是如此淺薄。(Diana Krall甚至還曾
    在葛來美頒獎現場直接被hip hop天后的Badu在即興方面K.O.)
    再者,我曾在這兒聊過,即興不是隨興,一整串連續音堆或幾個不合諧音其實都在樂手
    個人的盤算中,而且符合曲子設定的遊戲規則,只是一般樂迷並沒有人會認真到拿個譜
    面去逐一解析其美妙的過關招式,那算是樂手該做的功課。 樂迷只需聆聽唱片中樂手
    於開始所演奏的一小段原版,再對照著第二、第三回的即興版就可得到莫大的樂趣。

    至於Remo兄提到的,把表演中的豐富拿來放進唱片,會對聆聽者會變成一種壓力,而
    且聽久了也會變成一種公式。 我是覺得沒那麼嚴重,因為被爵士樂手資源回收再利用
    的曲子太多了,我反倒覺得聽來太簡單、沒壓力的爵士,買數百張與買一張的收獲相同
    ,不如買十張即興較多的來比較風格,也較不會聽膩。


    P.S.: 原曲,對爵士樂迷來說,只是拿來了解跟比較現代各樂手風格與程度的"介面"罷 了,因為在即興的過程中,如果有人照著原曲吹或是吹來吹去就是那一兩招,那就太遜了。

  3. #783
    註冊日期
    2008-08-11
    文章
    23
    Thanks
    2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預設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再次推薦給bluelounge兄~黃瑞豐40周年爵士樂紀念專輯,雖然它裡面的曲式就如我上述,也可以說是相當淺簡,但輕鬆有餘沒有壓力!至於在錄音技術上看bluelounge兄有無聽出端倪!:o

    關於黃瑞豐那張,我印象中版上有幾位大大有參與該錄音方面的顧問,問他們應該會得到比較正確的答案。 而就音樂內容來說,不是我的菜。

    另外,剛在YOUTUBE上找到DK & Badu當年的表演,再看一次仍覺得DK的表現和她在專輯
    中一樣Boring,死死的照譜面唱。 反倒是G. Benson與Badu 搶走了所有的風采,而Badu似乎也有點向DK嗆聲的感覺,是怎樣? 有白巧克力情結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w8unhPYEWw

  4. #784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嗯!看來bluelounge兄對爵士樂的欣賞,有更高的層次!:o

    其實對我來說爵士樂也並非我的菜!:P〈這麼說可能要對不起黃老師了(sweat)〉

    古典的小編制與爵士樂的小編制,我想在錄音上還是不一樣,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於我上面提到的,是在音樂本身!音樂才是被表現、被表演的主體,怎麼演奏、怎麼錄音都是一種遷就!
    就好比說黃老師唱片,雖可以說在錄音上有向古典樂的方式看齊,但其實原來的方式依然有用,不知bluelounge兄有沒有這張唱片,可以聽聽看看是在哪兒?我想裡面能符合bluelounge兄那種“現場感”要求的,應該只有一樣樂器!:o

    黃老師這張唱片我最近沒有聽,也聽沒幾次,但我想可以請bluelounge兄到黃老師的部落格看一下我與他的一些對話,應該可以驗證我的一些聽感,也可以了解我在其他一些方面的想法,以及黃老師身為演奏者的角度的想法:o



    可能我會比較以一種演奏者的角度來聆聽,所以會與bluelounge兄看法有所不同,不過我想bluelounge兄如果可以的話,挑一首您比較喜歡的曲子,聽得滾瓜爛熟,聽到可以不用放cd,也可以將它在腦中完整的播放出來,或許在高層次之餘〈演奏〉,會有更深層次的體會〈音樂〉!:o


    至於這DK & Badu,我都不熟:P,我想DK應該就是彈鋼琴那位吧!如果是,那可能bluelounge兄有些不公平喔!8)

  5. #785
    註冊日期
    2008-08-11
    文章
    23
    Thanks
    2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預設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嗯!看來bluelounge兄對爵士樂的欣賞,有更高的層次!:o

    其實對我來說爵士樂也並非我的菜!:P〈這麼說可能要對不起黃老師了(sweat)〉

    古典的小編制與爵士樂的小編制,我想在錄音上還是不一樣,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於我上面提到的,是在音樂本身!音樂才是被表現、被表演的主體,怎麼演奏、怎麼錄音都是一種遷就!
    就好比說黃老師唱片,雖可以說在錄音上有向古典樂的方式看齊,但其實原來的方式依然有用,不知bluelounge兄有沒有這張唱片,可以聽聽看看是在哪兒?我想裡面能符合bluelounge兄那種“現場感”要求的,應該只有一樣樂器!:o

    黃老師這張唱片我最近沒有聽,也聽沒幾次,但我想可以請bluelounge兄到黃老師的部落格看一下我與他的一些對話,應該可以驗證我的一些聽感,也可以了解我在其他一些方面的想法,以及黃老師身為演奏者的角度的想法:o

    可能我會比較以一種演奏者的角度來聆聽,所以會與bluelounge兄看法有所不同,不過我想bluelounge兄如果可以的話,挑一首您比較喜歡的曲子,聽得滾瓜爛熟,聽到可以不用放cd,也可以將它在腦中完整的播放出來,或許在高層次之餘〈演奏〉,會有更深層次的體會〈音樂〉!:o


    至於這DK & Badu,我都不熟:P,我想DK應該就是彈鋼琴那位吧!如果是,那可能bluelounge兄有些不公平喔!8)
    黃老師與其他SIDEMAN,包括他本次新專輯中收錄曲中的幾位作曲家的現場,我已聆聽過數次,所以大方向與個人近期的演奏風格掌握並不難。 這張CD我是在友人家聆聽,音樂內容的確是比過去更為成熟,錄製品質也有長足的進步,只不過對我這個常聽Live Jazz的人而言,並沒有在內容中聽到驚喜罷了。

    另外,我個人覺得角色還是要清楚,聽眾無需站在演奏家的角度來聆聽,而應該從了解爵士樂的基礎語言,去了解樂手們在音樂裡做什麼動作。 如上面所提的Diana Krall 與 Badu所共同演出的 I can give you anything but love 一曲,Badu時有時無的來點藍調,對照DK從頭到尾死死的照原譜面唱,誰表現比較搶耳,應該很容易區分,我的標準應該沒有不公平吧? :P

  6. #786
    註冊日期
    2008-08-11
    文章
    23
    Thanks
    2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預設

    今天順便告知 Psycho兄,為了藉由音響科學的調整從而達到古典&爵士美感的體驗,Opera我決定衝了~

  7. #787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bluelounge 查看文章
    黃老師與其他SIDEMAN,包括他本次新專輯中收錄曲中的幾位作曲家的現場,我已聆聽過數次,所以大方向與個人近期的演奏風格掌握並不難。 這張CD我是在友人家聆聽,音樂內容的確是比過去更為成熟,錄製品質也有長足的進步,只不過對我這個常聽Live Jazz的人而言,並沒有在內容中聽到驚喜罷了。

    另外,我個人覺得角色還是要清楚,聽眾無需站在演奏家的角度來聆聽,而應該從了解爵士樂的基礎語言,去了解樂手們在音樂裡做什麼動作。 如上面所提的Diana Krall 與 Badu所共同演出的 I can give you anything but love 一曲,Badu時有時無的來點藍調,對照DK從頭到尾死死的照原譜面唱,誰表現比較搶耳,應該很容易區分,我的標準應該沒有不公平吧? :P
    呵呵呵!我想........ 我還是說~不公平!:P

    其實理由很簡單喔!:^)

    我想將其兩位的角色互換,說不定 Badu會搞得一團亂喔!:o

    這也是說~如果能體會一點演奏者的角度~之所在了!
    有這個觀點,您會發現到更多,感受到更多,體認到更多!:o

    對了,關於黃老師的唱片,看您所說的,雖說我知道裡面整體內容鐵定是不合您意,但似乎也看到您陷入.....是迷思?還是迷失?:o :P

    看來您可能將來會錯失很多......(sweat)

  8. #788
    註冊日期
    2008-09-05
    文章
    123
    Thanks
    15
    Thanked 15 Times in 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呵呵呵!我想........ 我還是說~不公平!:P

    其實理由很簡單喔!:^)

    我想將其兩位的角色互換,說不定 Badu會搞得一團亂喔!:o

    這也是說~如果能體會一點演奏者的角度~之所在了!
    有這個觀點,您會發現到更多,感受到更多,體認到更多!:o

    對了,關於黃老師的唱片,看您所說的,雖說我知道裡面整體內容鐵定是不合您意,但似乎也看到您陷入.....是迷思?還是迷失?:o :P

    看來您可能將來會錯失很多......(sweat)
    我想, bluelounge兄這種Jazz聽多的, 對太安全的Jazz 絕對是興趣缺缺..

    我個人很喜歡Erykah Badu, 覺得她是少數在現在很商業化的Hip-Hop/RB市場上少數能保有自己風格的.. 雖然她的CD都後製的亂七八糟, 只適合在床頭音響上聽.. 比較起來, Diana Krall 則是越來越商業化了..

    不過,就算旁邊的人脫稿演出, leader也有辦法Jam回去這才是Jazz的功力啊!

  9. #789
    註冊日期
    2008-08-11
    文章
    23
    Thanks
    2
    Thanked 1 Time in 1 Post

    預設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呵呵呵!我想........ 我還是說~不公平!:P

    其實理由很簡單喔!:^)

    我想將其兩位的角色互換,說不定 Badu會搞得一團亂喔!:o

    這也是說~如果能體會一點演奏者的角度~之所在了!
    有這個觀點,您會發現到更多,感受到更多,體認到更多!:o

    對了,關於黃老師的唱片,看您所說的,雖說我知道裡面整體內容鐵定是不合您意,但似乎也看到您陷入.....是迷思?還是迷失?:o :P

    看來您可能將來會錯失很多......(sweat)
    我不了解有什麼迷思、迷失或錯失,對我而言,黃瑞豐這張專輯都是國內知名度很高的樂手所參與的作品,音樂一直都是讓人聽了就明瞭(Happy)的爵士路線,而錄音也的確比過去進步許多。 但錄音部份,我已經提過了,版上有人比我更有資格講這次的錄音。 只是我不了解Remo兄為何對這麼易懂的作品覺得有需要去了解演奏者觀點? 除非,您才剛開始聆聽他們?

    再說,演奏者的觀點? 演奏者的角度? 這個要問音樂家本人?
    像這種第一手資訊,應該是業內人士近身採訪才可能取得到的資訊。

    就像我指出BADU唱爵士也很厲害一樣,我是用聽去了解並猜測她可能有爵士底子,
    至於BADU本人對爵士樂的觀點,我不可能知道,同樣的,我也不可能知道DK為何自impluse時期後DK的鋼琴即興愈來愈少,口水歌愈來愈多。 不過Remo兄所提的角色
    互換,倒是很有創意,看看我有生之年會不會見到這樣的組合,再來報告。

    我不是個對演奏者觀點或角度毫無興趣的人,只是我不了解花時間在這上面對聽音樂和解析這件事而言,有任何助益。 第一: 演奏者的觀點與角度是會變的,像MILES DAVIS只做一次KIND OF BLUE就變心了,沒有繼續錄這個概念,而像JOHN COLTRANE ,HERBIE HANCOCK, ROY HARGROVE, CHICK COREA 等更多樂手更是如此,與其追逐會變的觀點,愛樂者反倒不如先把基礎的爵士語彙做個了解,這樣樂手再怎麼變也不會聽的語言不通。 第二: 好的音樂家就如同演員,演內心戲的時候,不必請旁白在旁邊替觀眾解釋他正在演什麼,觀眾直接看演技與肢體動作就明瞭了。 所以如果一個音樂家在演出後還需要向聽眾多加解釋自己的觀點,那這個音樂可能不是"過於有深度",不然就是"不夠好"。

    我覺得抱著"演奏者觀點"來聽音樂,就好比"翻書考試",一點聽音樂的樂趣與驚喜也沒有,遠遠比不上自己聆聽分析,事後再翻資料印証的樂趣。

    最後,如果Remo兄仍覺得樂手觀點很重要的話,再討論下去我看也沒有交集。
    但請容我最後也來一個爵士樂手對爵士樂演奏的觀點吧!

    Charlie Parker said: "Music is your own experience, your thoughts, your wisdom. If you don't live it, it won't come out of your horn. "

  10. #790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bluelounge 查看文章
    我不了解有什麼迷思、迷失或錯失,對我而言,黃瑞豐這張專輯都是國內知名度很高的樂手所參與的作品,音樂一直都是讓人聽了就明瞭(Happy)的爵士路線,而錄音也的確比過去進步許多。 但錄音部份,我已經提過了,版上有人比我更有資格講這次的錄音。 只是我不了解Remo兄為何對這麼易懂的作品覺得有需要去了解演奏者觀點? 除非,您才剛開始聆聽他們?

    再說,演奏者的觀點? 演奏者的角度? 這個要問音樂家本人?
    像這種第一手資訊,應該是業內人士近身採訪才可能取得到的資訊。

    就像我指出BADU唱爵士也很厲害一樣,我是用聽去了解並猜測她可能有爵士底子,
    至於BADU本人對爵士樂的觀點,我不可能知道,同樣的,我也不可能知道DK為何自impluse時期後DK的鋼琴即興愈來愈少,口水歌愈來愈多。 不過Remo兄所提的角色
    互換,倒是很有創意,看看我有生之年會不會見到這樣的組合,再來報告。

    我不是個對演奏者觀點或角度毫無興趣的人,只是我不了解花時間在這上面對聽音樂和解析這件事而言,有任何助益。 第一: 演奏者的觀點與角度是會變的,像MILES DAVIS只做一次KIND OF BLUE就變心了,沒有繼續錄這個概念,而像JOHN COLTRANE ,HERBIE HANCOCK, ROY HARGROVE, CHICK COREA 等更多樂手更是如此,與其追逐會變的觀點,愛樂者反倒不如先把基礎的爵士語彙做個了解,這樣樂手再怎麼變也不會聽的語言不通。 第二: 好的音樂家就如同演員,演內心戲的時候,不必請旁白在旁邊替觀眾解釋他正在演什麼,觀眾直接看演技與肢體動作就明瞭了。 所以如果一個音樂家在演出後還需要向聽眾多加解釋自己的觀點,那這個音樂可能不是"過於有深度",不然就是"不夠好"。

    我覺得抱著"演奏者觀點"來聽音樂,就好比"翻書考試",一點聽音樂的樂趣與驚喜也沒有,遠遠比不上自己聆聽分析,事後再翻資料印証的樂趣。

    最後,如果Remo兄仍覺得樂手觀點很重要的話,再討論下去我看也沒有交集。
    但請容我最後也來一個爵士樂手對爵士樂演奏的觀點吧!

    Charlie Parker said: "Music is your own experience, your thoughts, your wisdom. If you don't live it, it won't come out of your horn. "
    呵!我聽黃老師可久了!:o

    會跟您說從演奏者的角度去感受,當然不是隨便說說,而是.....或許算是一種編奏的經驗吧!

    爵士樂的樂器雖不多,但每一部都有各自的發揮,那都蘊含著他個人對樂曲情感的表達,進而展現在演奏上,而且是在一些小細節上!那些小細節,可能對一般人來說不過是樂曲的行進,也或許很簡單〈可能是一些段落的簡單,也可能是整體上的簡單〉,但對一些人來說,卻是一個“眉角”,給人一種會心的感受,對我來說那才是~套bluelounge兄所說的~厲害!

    而所謂的簡單,是原生的簡單?還是歷經千山萬水後,懂得內斂且抓住重點鑲嵌進去的簡單?!:o

    的確我也早知道我們會沒交集,that`s ok!:)

    或許我是希望bluelounge兄能對同樣一首音樂,能有更深的感觸!:o

    對了,Charlie Parker 這句話說得很、很、很正確,而我的意思,就是讓自己去match到樂手演奏的心思,甚至是音樂想要表達的蘊涵,那種感動,是難以言喻的!:o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