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共377頁 第一第一 ... 93143183191192193194195203243293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921 到 1,930 共計 3768 條
  1. #1921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Hi-end本來就是技術創新的溫床,這個市場有人買單....

    家用網路媒體播放不就已經制定好了嗎?

    當然要妥協很簡單,當燒友的要求跟一般人一樣就很容易制定了。

    引用 作者: LSP000 查看文章
    其實這也不需要什麼技術背景, 只是簡單的電腦使用者經驗而已, 就看您有沒有定下心來想想看.

    換個方式, 用大家可能都有的經驗再解釋一次我期待的 DAC 該有的樣貌, 您就知道 Hi-End 廠商有多搞笑了.

    用大家都熟悉的 "印表機" 加以說明最貼切了.
    - 現有絕大部份 DAC (也許是全部) 的運作方式, 就像是最早期的點陣式印表機, 電腦送出一行字, 它就列印一行字. 不管是用什麼介面連接至電腦, 也不管是要裝色帶或是墨水匣,它都只是行列式的打印; 也沒見過什麼印表機控制程式可以和印表機直接打交道, 因為無此必要.
    - 我殷切期盼的 DAC, 就像是雷射印表機, 電腦送出 <End of Page>指令, 它就會把 buffer 中暫存的頁面資料列印出來. 不管是用什麼介面連接至電腦, 也不管是要裝單色還是彩色碳粉匣,它都只是頁印式的打印; 印表機控制程式也成為必備品, 可以和印表機直接打交道.

    為什麼我們的 DAC 就不能等電腦送出 <End of Track> 指令, 再進行 DA 轉換, 開始唱歌呢? 為什麼我們的電腦不能有專屬的控制台介面, 與DAC直接打交道呢? 只因為沒有一個像 HP 的廠商跳出來訂立標準, 領導風潮嗎? 是技術不夠, 還是削凱子削慣了, 怕賺得不夠.

    也許這就是 Jitter 造成影響的根源.


    這有很難很高深嗎? 我從 Bladelius USB DAC 上看到了影子, Bladelius 專屬的 DAC Control Panel 開始出現在工具選單的小圖示中了, 雖然功能還很陽春, 但我相信不久的將來, Bladelius 應該就會有我期待的東西上市了.

    我要的不多,
    - 電腦只要能送出 RAW type 的數位音樂檔案 (比如說 WAV 檔好了) 給 DAC 的 buffer, 有人堅持要循序存放及讀取才好聲也成, DAC 收到<End of Track> 指令就開始唱歌.
    - 電腦上的DAC控制介面只要能empty buffer, 再不然 DAC 上有個小按鈕可以empty buffer也成.
    一切都跟使用雷射印表機一樣容易, 這樣就夠了.


    PS. 我不覺得在電腦上進行的無損壓縮檔案(FLAC, APE, ALAC,....)與WAV檔案間的數學轉換也會影響聲音, 因為我是IT人. 我從不期待我的薪水在薪資資料壓縮/儲存/拋轉/傳遞/讀取的過程中, 會被系統誤判, 而在後面多加一個零.

  2. #1922
    註冊日期
    2007-05-16
    文章
    720
    Thanks
    180
    Thanked 152 Times in 11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soongsc 查看文章
    玩品味走LP玩傳真走數位
    走老聲是如此,走HI-FI他更傳真歐,
    CALL:0932-377626黃先生



    新竹市光復路2段882號6F~1

  3. #192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看到psycho兄也開始完全的數位化,我是覺得有種落寞感...:S
    莫哭,莫哭......科學總是會無情地淘汱......:P :P

    引用 作者: LSP000 查看文章
    [恕刪]
    LSP000 這兩篇我很喜歡,只有對自己的觀念深入了解的人,才可以寫得這麼清楚明白....

    不過我有點不懂這兩篇文章跟買不買JPLAY怎麼會扯上關係?看了LSP000的文章會因此不買JPLAY?那他的未免想歪嚴重,因為 LSP000 提出的理想DAC根本不存在,也應該永遠不可能存在,否則我何必辛辛苦苦地推廣『音響科學的客觀性』理念....:P

    我認為 LSP000 這兩篇文章的確是談到音響硬體上的重要方向,但是『如果』買音響的消費者『多數是』喜歡染色的聲音,那保證會有一萬個理由可以證明LSP000這種理想DAC是『沒味道的』、『人文性不足的』......所以我才會說LSP000這種理想DAC極可能永遠不會存在。

    但是我要補充一下:LSP000 對『無損壓縮檔案與WAV檔案間的數學轉換不應該影響聲音』這一點批評有一點盲點。從理論上來說當然LSP000是對的,但是從實際聽感來說,我一定可以AB TEST盲目測試正在播放的是APE還是WAV;那麼,你要優先相信硬體?還是優先相信聽感?....:) 當然了,正是因為沒有理想DAC,才會造成APE與WAV的電腦播放效果相差極大!我正在測試 JPLAY 播放 APE 與 WAV有沒有差異,理論上應該可以讓聽感差異減小....:P

    P.S. 上述 APE 只是 無損壓縮檔案 的簡稱而己,網路打字懶嘛!.....

  4. #1924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我個人覺得 CD 轉盤終於面臨最嚴峻的挑戰了,就是這個 JPLAY:
    【新品消息】 JPLAY 撥放軟體
    【團購開放登記】JPLAY 撥放軟體
    第二階段測試: JPLAY 可以直接把 CD轉盤踢到一邊去嗎?

    我使用 AUSU U80V + WINDOWS 7 64BIT + JPLAY軟體 => 電腦USB線 => 伽利略USB HUB帶1A供電 => T-LAB GT-1 USB線 =>兩萬元級 rendzaw CDROM USB DAC => ESPRIT STRUCTURE 4 訊號線 進行個測試。

    之所以使用兩萬元級 rendzaw CDROM USB DAC 測試,最主要是這台機器本身有CDROM可以當成最爛的轉盤基礎,再比它爛的轉盤都可以去填海;再來是它有數位『輸入』可以當成純DAC,剛好可以測試我的 PHILIPS CD50中的改裝 CDM4 唱頭有多大的實力;最後是它有 PCM2706 的 USB 輸入,可以當成同步 USB 的標準。

    先前簡單測試過 JPLAY2.1 + rendzaw CDROM USB DAC,聽感只是與PHILIPS CD50不相上下而己。這次用到 ESPRIT STRUCTURE 4 訊號線 與 JPLAY 3.0 並且調整最佳化後重新測試一次,天啊!......................

    結果如下:12345就是聲音正確性的排名。

    1、JPLAY H模式 => USB => rendzaw CDROM USB DAC。
    2、PHILIPS CD50 之 CDM4 => 數位輸出 => rendzaw CDROM USB DAC。
    3、GOLDWAVE => USB => rendzaw CDROM USB DAC。
    4、CDROM 直接播放。
    5、FOOBAR2000 => USB => rendzaw CDROM USB DAC。

    太令人驚訝了!連 PCM2706這種低階USB晶片,都可以因為JPLAY 3.0而脫胎換骨,CD轉盤還要怎麼混啊!...... :O :O

    由上述測試也明顯可以看出,電腦訊源有多麼挑剔『播放軟體』;一般人沒有發現電腦訊源的真正實力,也許就是因為大家都在用FOOBAR或更糟糕的 ITUNES、MEDIA PLAYER.......:P

    再來要測試 TE7022L 這顆低階USB晶片....:)

  5. #1925
    註冊日期
    2010-06-02
    文章
    356
    Thanks
    341
    Thanked 312 Times in 13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

    但是我要補充一下:LSP000 對『無損壓縮檔案與WAV檔案間的數學轉換不應該影響聲音』這一點批評有一點盲點。從理論上來說當然LSP000是對的,但是從實際聽感來說,我一定可以AB TEST盲目測試正在播放的是APE還是WAV;那麼,你要優先相信硬體?還是優先相信聽感?....:) 當然了,正是因為沒有理想DAC,才會造成APE與WAV的電腦播放效果相差極大!我正在測試 JPLAY 播放 APE 與 WAV有沒有差異,理論上應該可以讓聽感差異減小....:P
    psycho 兄誤會了. 我指得是 把APE解壓縮回WAV這個運算是可以得到完全一樣的原始WAV檔案的這件事, 就和GoldWave的工作方式一樣. 而不是直接播放APE一定會和直接播放WAV一樣. 有這麼多前輩信誓旦旦 (包括psycho大您老) 指證他們聽得出不一樣, 我一點也不會懷疑.

    PS, JPLAY本來不是不支援 APE 格式嗎? 進步得真快. :o

  6. #1926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LSP000 查看文章
    PS, JPLAY本來不是不支援 APE 格式嗎? 進步得真快. :o
    我害你誤會大了!..........(sweat) (sweat)

    上述 APE 只是 無損壓縮檔案 的簡稱而己,網路打字懶嘛!.....

  7. #1927
    註冊日期
    2010-06-02
    文章
    356
    Thanks
    341
    Thanked 312 Times in 13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
    我認為 LSP000 這兩篇文章的確是談到音響硬體上的重要方向,但是『如果』買音響的消費者『多數是』喜歡染色的聲音,那保證會有一萬個理由可以證明LSP000這種理想DAC是『沒味道的』、『人文性不足的』......所以我才會說LSP000這種理想DAC極可能永遠不會存在。
    ......
    不會的, 因為 Hi-End 廠商出 DAC
    - 法國廠商可以賦予它浪漫的法國味
    - 德國廠商可以賦予它理性的德國味
    - 美國廠商可以賦予它粗獷的美國味

    - 台灣廠商則可以賦予它鄉土的台味, 國語歌曲咬字一律變為台灣國語. (開玩笑的 )

  8. #1928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LSP000 查看文章
    1. 數位音樂檔案
     小葉在 "為什麼要換高解析檔案撥放機或解碼器?" 這篇專欄文章裏面已經闡釋得很清楚了. 在 Apple 以其一貫的魅力, 獨力成功改造了音樂發行與下載的大環境之後, 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唱片公司錄製 "原始音樂母帶" 所用的 "高解析數位音樂檔案" 才是發燒友不得不追求的正解. 原因很簡單, 數位化必須取樣, 取樣就會失真, 後製/傳遞/再生 過程中若再失真或加料, 離原音只會愈來愈遠.
     音樂CD 只是種發行音樂檔案的載體, 是時代的過渡產物. RIP 只是為緬懷過去而不得不的行為, (就像有位好友有段時間一直在掃描他數以萬計的底片/幻燈片進電腦建檔保存一樣.) 但很不幸, 再怎麼好的 RIP 也還是不夠發燒, 因為 CD 早已無可救藥地從 "原始音樂母帶數位檔案" 降轉而再次大失真.
     新手沒包袱, 佔優勢, 所以, 簡單搞定!
    看看iTunes music store開張幾年了?如今上面的CD quality音樂比重如何?iTunes music store開張的地區佔總人口數?
    漫漫長路啊...
    引用 作者: LSP000 查看文章
    我想要的 DAC 是將電腦中 JPLAY 所保留的連續主記憶體, 以及JPLAY 本身, 完全移至 DAC 中, 並能接受電腦遠端控制的 trully Hi-End DAC.
    可惜這種 DAC 好像市面上還沒看見, 搞不定, 只好跟大家一起打轉.
    遠端控制這點嘛...應該有不少了,Chord有Bluetooth的,Linn有Ethernet的,Orpheus也出了幾乎所有介面都能跑的
    Apple的Airport express跑WiFi及Ethernet,被HD Micromega及La Rosita拿來改,

    引用 作者: LSP000 查看文章
    DAC 才是數位訊源 Hi-End 與否的靈魂.
    沒錯!
    引用 作者: LSP000 查看文章
    個人認為, 極致的數位訊源會是
    - 音樂製作者發行 "原始音樂母帶數位檔案"
    或許可以想想...24bits動態有多大?家用喇叭的動態又有多大呢?
    別說24bits,CD的16bits就有96dB的動態範圍
    家用喇叭能發出100dBc不劇烈失真的有幾對?又有幾人的家中能容納?
    居家空間的背景噪音值是多少?
    單是唱Bolero,一開始聽的清楚,到最後不用轉低音量的系統大概沒多少...

    倒是較高的sampling rate使用上應該沒啥問題...
    引用 作者: LSP000 查看文章

    - DAC buffer 中的檔案完全與 "原始音樂母帶數位檔案" 一致
    其實這點根本不是問題啊...資料一直都正確
    引用 作者: LSP000 查看文章
    為什麼我們的 DAC 就不能等電腦送出 <End of Track> 指令, 再進行 DA 轉換, 開始唱歌呢?
    ....
    也許這就是 Jitter 造成影響的根源.
    擺那麼大的buffer,運作產生的電磁與電源雜訊,也會造成高jitter啊?
    由buffer取資料出來再生的clock若是不穩,還是jitter很高啊?若電源很爛,jitter照樣很高啊?若layout太差,crosstalk也會造成jitter很高啊?

    根源還是老樣子,最後驅動DAC的數位訊號的jitter夠低,無論前面是啥東西
    async USB足矣~
    引用 作者: LSP000 查看文章
    我不覺得在電腦上進行的無損壓縮檔案(FLAC, APE, ALAC,....)與WAV檔案間的數學轉換也會影響聲音, 因為我是IT人. 我從不期待我的薪水在薪資資料壓縮/儲存/拋轉/傳遞/讀取的過程中, 會被系統誤判, 而在後面多加一個零.
    簡單的驗證法,取幾隻同款的flash drive,全都format成全空的狀態,
    將各種不同的壓縮方式解開的檔案個別存入一隻flash drive,
    再用同一套系統,插入同一個USB port唱這幾隻flash drive

    對照組是我和io8277及fantasy0312及另外三位玩過的,
    用同一隻PC接同一隻Ayre QB9,唱CD與檔案,唱CD第一個track與最後一個track,聽來都不同,
    為何?
    在懷疑數位資料是否都相同之際,或許也該懷疑數位資料被轉換成類比訊號時,其工作環境是否都相同?
    電源都一樣穩定?電磁雜訊都一樣穩定?

  9. #1929
    註冊日期
    2010-06-02
    文章
    356
    Thanks
    341
    Thanked 312 Times in 13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runkenlife 查看文章
    ......
    擺那麼大的buffer,運作產生的電磁與電源雜訊,也會造成高jitter啊?
    由buffer取資料出來再生的clock若是不穩,還是jitter很高啊?若電源很爛,jitter照樣很高啊?若layout太差,crosstalk也會造成jitter很高啊?

    根源還是老樣子,最後驅動DAC的數位訊號的jitter夠低,無論前面是啥東西
    async USB足矣~
    DAC 內部的事, 自然應當由想賣銀子的廠商搞定. 不然 Hi-End 個什麼東東.
    這兒要杜的悠悠之口, 是DAC前端到DAC之間各環節所曾被論及的 jitter.
    其實還不僅僅是 jitter, 是every tiny thing.

    引用 作者: drunkenlife 查看文章
    簡單的驗證法,取幾隻同款的flash drive,全都format成全空的狀態,
    將各種不同的壓縮方式解開的檔案個別存入一隻flash drive,
    再用同一套系統,插入同一個USB port唱這幾隻flash drive

    對照組是我和io8277及fantasy0312及另外三位玩過的,
    用同一隻PC接同一隻Ayre QB9,唱CD與檔案,唱CD第一個track與最後一個track,聽來都不同,
    為何?
    在懷疑數位資料是否都相同之際,或許也該懷疑數位資料被轉換成類比訊號時,其工作環境是否都相同?
    電源都一樣穩定?電磁雜訊都一樣穩定?
    嘻嘻....此乃吾弦外之音. 不明說, 以免得罪人.

  10. #1930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LSP000 查看文章
    DAC 內部的事, 自然應當由想賣銀子的廠商搞定. 不然 Hi-End 個什麼東東.
    這兒要杜的悠悠之口, 是DAC前端到DAC之間各環節所曾被論及的 jitter.
    倘若是jitter不會沿襲前端而來的架構,例如async USB,那麼只要關注最後數位轉類比的位置
    因此,buffer多大不是重點,只要不掉資料就夠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