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3768 條

查看主題

  1. #11
    註冊日期
    2017-04-09
    文章
    60
    Thanks
    173
    Thanked 288 Times in 5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900733 查看文章
    關於喇叭,小弟有點認同arnoldonomics兄的猜測。

    之前有分享過一張小弟Orfeo jubile在聆聽室的room response,
    bchsieh兄也建議可能聆聽高度低於原廠設計的聆聽高度,
    所以小弟有試試看坐高一點的room response量起來如何

    [恕刪]

    可以看到3k-5k都有個凹槽,
    調高聆聽位置有好點但還是有凹,推測就是原廠設計了。
    但聽感上小弟還是覺得原聆聽位置比較自然,
    高位置的聲音亮一些(也可能是位置調高後比較不好坐,心理影響了聽感)
    總之,小弟就維持原座位,把眼睛遮起來假裝那個凹洞違背實際情況

    arnoldonomics兄在美國的那部分啊?
    小弟在Hartford, CT,八月搬去Boston,
    arnoldonomics兄有在附近的話可以交流一下!
    沒記錯的話kevintran兄在Washington DC,
    離小弟有點遠 :(
    謝謝k900733兄回覆,小弟之後在北加州,疫情後歡迎大家來玩~
    明年也說不定可以在AXPONA 或是 RMAF 辦個小版聚~

    BTW,小弟覺得這個room response還算漂亮,沒有太多不正常的起伏,至於3K~5K的凹陷(好像也說不上很嚴重)說不定真是偏好古典樂的調音方法~ (小弟猜5~7K錯好多)
    電腦當訊源的話,說不定可以找個EQ玩玩看,看看手動補償3K~5K的頻率響應後,聽起來如何XDD

    找了一下資料,歐美常被推薦拿來聽古典的Vienna Acoustics的喇叭也是在這範圍有凹陷
    傳送門


    引用 作者: bchsieh 查看文章
    LCT 和 wavelet.. Mmm.. 以前在念傅氏光學的時候曾經見過一面,但是跟他們一點都不熟,都還給老師啦,哈哈哈..
    不過小弟印象中,LCT和wavelet只有辦法分析頻率在時域上的變化,但沒有辦法分析相位變化。
    bchsieh兄您好,相位應該算是frequency domain 的一部分,是複數表示的一部分~
    單獨分析相位變化感覺有點奇怪? 雖然複數能表示的相位差只到 2π 就是 (話說這個 pi 長得不好lol)

    小弟和LCT、Wavelet也不太熟,屬於有用過但還是不認識的情況QAQ 是推測time-frequency representation 可以捕捉到時域上的失真才舉這兩個例子。

    不過Wavelet轉換後,相位問題應該是看得到的才對..........
    不對,好像想太複雜了。是大部分計算時只取複數的amplitude 才會出問題,和原訊號比較時計算複數之間的距離才對。 這樣只要是2-tone、multitone 之類的就可以自定義一個損失函數~

    bchsieh兄居然修過傅氏光學<(_ _)> 那就是很硬核的物理、光學、光電背景了 小弟當年修過近代物理後就決定以後決不碰物理相關的領域的說


    引用 作者: bchsieh 查看文章
    [恕刪]

    memoryless transfer function 就是無記憶系統內的輸出入訊號之間的傳遞函數。

    在論文裡,Geddes一開始的確是假設transfer function為memory less,無頻率相關性。
    但Geddes在論文後段也有說明,在現實世界裡,transfer function是有頻率相關性的,
    所以事實上在不同頻率時,Gm也會不同。

    這點,在測量Nano DAC的Gm時,也有發現頻率越低,Gm越大。
    期待bchsieh兄之後驗證電供等等對於Gm的影響了。

    不過小弟不會說transfer function有頻率相關性,實際情況恐怕是transfer function不能假設為memory less。 不過loss function/metric 怎麼算最有效有時候也很玄學就是。

    另外,bchsieh兄覺得 T(x(t)) = Ax(t) + B(dx/dt) + C(d^2 x(t)/dt^2) 算不算 memoryless呢

    ---
    整理一下,
    x: input
    y: output
    Transfer function: T(x) , y = T(x)

    沒有非線性失真,
    T(x) = Ax, A is a constant. (A不叫常數項啦
    ---


    引用 作者: bchsieh 查看文章
    這點和教授對不同濾波的聽感不謀而合呢。
    教授也說soft濾波一定是有問題的。
    不過,如果Nano DAC是介於3和4之間,又為什麼加上好的電供之後,聲音又可以被教授接受呢?
    畢竟就算換了電供,濾波也不可能會有變化~~

    小弟個人是偏好沒有pre-ringing,沒有aliasing的short delay (minimum phase) sharp cut-off。
    但換了電供,Noise、THD、IMD都會有變化
    尤其各種奇怪的高頻noise~
    考慮教授DAC後面有管機,高頻noise可能會產生各種IMD映射到20KHz 以內呢。


    引用 作者: bchsieh 查看文章
    小弟查了一下,ESS 出現在「THD vs. 輸出大小」和 「IMD vs. 輸出大小」的Hump,很多人說其實是聽不出來的...
    雖然這些失真還是越低越好,但這又回到原始的問題:到底對音響而言,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測量指標?

    基本上公版只是拿來給後端廠商參考用的,最主要的是能夠穩定運作,而不是達到最高效能。
    所以嚴格來說,並不算是設計錯誤啦。
    AKM自己也有在application note裡面提到,這個地方的電容值非常重要,會影響低頻表現 (ps.這個是明顯聽得出來的)。
    更何況,這個不只會發生在AKM的DAC晶片上,所有的DAC晶片都會有一樣的問題,
    就連其他不同功能的晶片也是一樣,像是LT3042/LT3045也有類似的狀況。
    所以,這個應該不能算是設計錯誤,而是設計/成本上的取捨。
    EES Hump聽不聽得到小弟持保留態度,畢竟ASR上也是一堆人主張SINAD超過 100dB就聽不出差異
    但顯然不是這麼一回事~

    公版是參考用沒錯,但出現ESS Hump就真的是有問題了,ASR主事者Amir猜測是晶片設計上的瑕疵~ 小弟的猜測是晶片輸出遇到某些情況時,或錯誤啟動/關閉一些晶片內部的feedback機制。不過適當的設計可以避開ess hump,雖然工程師們表示無法理解原因XDD

    ------
    btw, 小弟剛好翻到一篇講錄音音場的心得,分享給大家~
    傳送門
    ------

  2.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rnoldonomics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