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頁,共377頁 第一第一 ... 181231271279280281282283291331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2,801 到 2,810 共計 3768 條
  1. #2801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我覺得,演奏能力除了影響對樂曲的演繹表達,也影響了樂器音色的表現!

    跟隨psycho兄學習,從正確的聲音去投入古典音樂懷抱(聽到了好聽的樂器聲音而喜歡起古典樂),這在音響上如此,沒想到也出現在真實樂器的體驗上!

    最近我又回管樂隊,當然不是吹,是打!
    不過荒廢好一段日子,手腳都生疏了,鼓點都有些頓了...

    不過隊裡有些之前進來底子不錯的小號新血,這次有機會好好聽一下,我一聽,馬上感覺到我嘴角忍不住地上揚,因為我都忘了他吹的曲段是甚麼,而是那小號的聲響有fu!是聲音本身有fu,來讓我感動的,也算是我在隊上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聲音!

    這讓人更體認到psycho兄一直追求正確聲響的理念,因為平平這樣的吹奏,那fu從何而來?真的讓人覺得微妙,那許多真人演奏的錄音,又花錢又花時間又費心費力的錄音,到最後是好是壞、是被流傳收藏還是成了不值一提白作工?而音響對好的錄音,是原貌呈現(指的是唱片原貌非現場原貌)讓人喜愛,還是加油添醋而誤殺忠良?..........

  2.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remo For This Useful Post:


  3. #280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remo 查看文章
    我覺得,演奏能力除了影響對樂曲的演繹表達,也影響了樂器音色的表現!
    [恕刪]
    不過隊裡有些之前進來底子不錯的小號新血,這次有機會好好聽一下,我一聽,馬上感覺到我嘴角忍不住地上揚,因為我都忘了他吹的曲段是甚麼,而是那小號的聲響有fu!是聲音本身有fu,來讓我感動的,也算是我在隊上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聲音!
    [恕刪]
    這個回應也讓我非常有fu,完全命中我要談論的重點了耶!.....

    最近因為我的三歲小鬼喜歡看鋼琴演奏,我要把他導入欣賞管弦樂的演奏,所以去 youtude 找適合的範例,結果找到頂級精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JTUUKAdZDU

    The Symphony Orchestra of the Liszt School Of Music (Conductor: Prof. Nicolás Pasquet) plays Maurice Ravels Piano concerto for the left hand, which he composed 1929 for austrian pianist Paul Wittgenstein who lost his right arm during WW I. On the piano Hélène Tysman (29) who finishes her final exam at the Liszt School with this concert.

    The concert took place at the Neue Weimarhalle on December 8th, 2011
    Hélène Tysman 這位鋼琴家在這首拉威爾左手鋼琴協奏曲表現的超強!不過其他YOUTUDE上的表現不見得很成功。而樂團則是合奏音色能力弱了一截,但是該聽到的樂譜內容通通聽得到,只是合奏起來沒有太好聽。而以 1080P YOUTUDE影片中的音軌大概是 151 kbp,應該相當於 160k 的 mp3;結果錄音效果可的是極緻無比呢!我使用 Avidemux 程式把 1080p mp4 的音軌抓成 wav檔,透過頂級的jplay雙CAT,音響效果隨便也可以及得上前五名。說真的,原始錄音的好壞己經越來越重要,正確旳錄音就算用MP3都可以剁掉不正確錄音的母帶。

    正因為樂團本身不算頂級,但是忠於原譜而沒有亂搞。因此在拉威爾原曲要求每種樂器都要上台獨奏表演的嚴苛情境下,可以輕易聽出那個樂器有fu而個樂器沒有fu,連我的三歲小鬼都聽得出來!我一個個教他這是什麼樂器,有fu的他就背起來,沒fu的他連學都懶得學..... 當然了,無法要求合奏效果,這個樂團的確達不到這個標準。

    富蘭梭瓦與克路易坦的同曲目錄音無論第一版cd或lp都是萬元級超高價商品,不過嘛!我的三歲小鬼明確比較喜歡這個不要錢的mp4....

    我當然明確可以聽出來克路易坦與巴黎音樂院樂團的演奏實力贏過這個mp4遠遠一大截,可惜這不是耳朵告訴我的,而是大腦的解釋與猜測推論給我知道了;三歲小鬼沒有這麼多心思,聲音本身hifi與否最重要,結果.......

    詢問耳朵自己,連 mp3 都可以贏過大師名盤....

    當然這是做弊,因為拉威爾的音樂是『不能詮釋的音樂』,所以演奏技巧、錄音水準遠遠比大師詮釋還要重要太多,才會出現這種現場....

  4.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5. #2803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這個回應也讓我非常有fu,完全命中我要談論的重點了耶!.....

    最近因為我的三歲小鬼喜歡看鋼琴演奏,我要把他導入欣賞管弦樂的演奏,所以去 youtude 找適合的範例,結果找到頂級精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JTUUKAdZDU
    都彈到流血了!

    本來一開啟psycho兄的連結,發現20分鐘之久,想說聽一下有鋼琴的部份就好,沒想到又是聲音把我扣住了,我還只是用一對直徑4.5公分的小電腦喇叭聽而已,我是單純從聲音,跟一些音符串起來的樂句感受來聽的,不明白樂曲本身想表達什麼,但有讓我感動到!

  6.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remo For This Useful Post:


  7. #2804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最新一期 MY-HIEND 電子雜誌出刊了,附上我新文章的最後一段,想必是很多網友會嚇了一跳、越是資深古典音樂愛好者應該越會嚇一跳.....

    =============================

    (前文落落長,但是要批評以下文章內容之前一定要先看前文!)

      很多樂友常見的嚴重錯誤觀念,就是誤以為古典音樂是『古代的流行音樂』;這個觀念是嚴重違反歷史事實的,莫札特絕非當時的流行音樂,寧可說是當時的『典雅音樂』。音樂並不是說故事,否則只要文學與戲劇就夠了何必音樂?而流行音樂反映的是時代的風土人情,莫札特時代的平民怎麼可能有機會聽到他的音樂?比較合理的說法傾向,古典音樂是在某種學問與知識的規範下,為了追求聲音本身的『聽感』(本文因篇幅所限只談『美感』)而建構出來的音樂。原先只會使用七聲音階,所以依此建構原始的古典音樂;再來學會了十二平均律,然後有巴哈;再來規範了各種嚴謹架構的曲式,然後有海頓與莫札特;為了表現充沛的人性情感開始使用不協和音程與誇張的調性變化,然後有貝多芬與浪漫派古典音樂;為了表現更多音樂的戲劇性內容,開始有華格納的調性革命;然後發現違反七聲音階的東方音樂,出現德布西而走向現代古典音樂……這些音樂家描述過完全相同的劇情,也表現過完全相同的個人心靈世界,但是使用的音樂型式則相差甚多,聽起來的直接感受是天差地遠的。

      因此古典音樂在美妙的聲音外附加的作曲家內心意圖,反而不是古典音樂的特色,而是任何藝術領域通通必然產生的特色,在這種角度下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是完全相同的。加上了某種學問與知識的規範之下產生追求聲音聽感的古典音樂,才與流行音樂或其他藝術領域徹底地劃分出來。

      這種對聲音本身聽感的追尋,我稱之為『典雅』;這當然不是精確的用詞,但是以本篇文章使用的古典音樂範例而言,能不能聽出『典雅』成為是否有意義的關鍵。透過『分辨樂器音色』的音樂欣賞方法,排除劇情內容的干擾,得到聲音的純粹美感,這就是古典音樂的『典雅』層面,不管它的劇情是輕鬆還是沈重,它必定都是典雅的。

      同時,它也讓我們發現古典音樂『史』是有意義的。古典音樂做為一門專業學術級的知識,我多次強調過它是理性、客觀而普遍的。也就是說,越現代的作曲家,其『作曲技巧』永遠絕對性地勝過老一輩作曲家;我當然也熱愛老一輩的庫普蘭、巴哈與莫札特,但是那是『作曲技巧』之外的創作靈感或心靈世界等等難以客觀描述的主觀感受。古典音樂的作曲技巧一直在進步,真正的欣賞家當然會輕易地發現這種客觀現象,從而發現法朗克的作曲技巧遠勝貝多芬,而浦朗克的作曲技巧又遠勝法朗克。主觀上喜歡那一位作曲家當然還是有意義的,但是分辨出作曲技巧的演變才是客觀的。讀者若知道我一再強調『音、樂分立』來達得普遍客觀化的音樂素養,就會知道這種『作曲技巧』的辨識就是『音、樂分立』的基礎。如何能辨識『作曲技巧』?從前述音樂欣賞會的經驗看來,『分辨樂器音色』的欣賞方法顯然是有效的。

      因而,我們真的可以非常輕鬆地欣賞古典音樂;只要這個『輕鬆』是真正有意義的輕鬆,透過比較簡單與複雜、透過分辨輕鬆與沈重,最後我們還是可以開啟古典音樂真正的大門。

    (END)

  8.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9. #2805
    註冊日期
    2008-05-26
    文章
    756
    Thanks
    410
    Thanked 174 Times in 100 Posts

    預設

    得到聲音的純粹美感...

    我覺得這是讓音樂回歸於人類原始感官感受的欣賞方式,不需要太多對古典音樂的學識,就能從自天生的感官,從音符、樂音去感受到作曲者想表達的意念,而不是從外加的字詞或說法,來導引聽者的感受...

  10. #2806
    註冊日期
    2013-09-19
    文章
    48
    Thanks
    31
    Thanked 30 Times in 15 Posts

    預設

    請教Psycho大一個問題。
    拜讀您在2010年5月24日的貼文(127頁)
    我家客廳很像您新竹家中的格局,左邊有牆,右邊則是開放空間,因此音場向左邊偏移。
    看了您上面幾年前貼文,採用不對稱擺位解決。
    請問後來有沒有改用其他方式處理?利弊得失,效果如何?
    不好意思,因為沒有搜尋到其他解決方式,所以直接請教您。
    如果您已在其他貼文上說明,也煩請告知連結。感激不盡!

  11.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Calvin Tsai For This Useful Post:


  12. #2807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alvin Tsai 查看文章
    請教Psycho大一個問題。
    拜讀您在2010年5月24日的貼文(127頁)
    我家客廳很像您新竹家中的格局,左邊有牆,右邊則是開放空間,因此音場向左邊偏移。
    看了您上面幾年前貼文,採用不對稱擺位解決。
    請問後來有沒有改用其他方式處理?利弊得失,效果如何?
    [恕刪]
    不必這麼客氣啦!......

    沒錯,只要使用不對稱擺法就可以了;當然,這個方法有以下限制:

    1、耳力可能要很好,因為喇叭要向內轉還是向外轉、拉出或後移多少距離.....幾乎沒有原則可言,只能不斷地嘗試。

    我是使用『音場(舞台)測試擺位法』,在本討論串前幾篇文章。

    2、喇叭離後牆或側牆一定要夠遠!如果不能離60公分以上,擺位法『幾乎無藥可救』。

    3、也許我習慣聽正確錄音,所以才會覺得我的方法有救。

    4、我平常是把喇叭推近牆,免得遭受小鬼的毒手;要聽音樂再拉出來......一推一拉之間,己經『被迫』訓練出一分鐘內找到最正確擺位的習慣;不過,當然只限於我自己非常熟悉的音響與環境。

    5、真的去玩,擺位法真的可以避免很多空間缺陷(太嚴重的空間缺限當然還是沒救),不敢跟最最極緻的音響空間比,但是要得到『音響就是現場』的爽快效果是輕而易舉的....

  13.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4. #2808
    註冊日期
    2013-09-19
    文章
    48
    Thanks
    31
    Thanked 30 Times in 15 Posts

    預設

    感謝Psycho大的快速解答!
    要來仔細研讀一下您的『音場(舞台)測試擺位法』!

  15. #2809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法國的國立樂團演奏的法國古典音樂之經典曲目

    法國的國立樂團演奏的法國古典音樂之經典曲目


    己經主息的主惟一生致力推廣古典音樂的『真正面貌』,從而開啟了很多愛樂友對比、法、真正的德國,甚至是世界音樂的全新視野,再一次的,先致上最大的敬意!

    不過,主惟可能還是太小看了古典音樂市場偏差幅度;依我估計,十五年來的古典音樂愛好者,對於德布西、拉威爾甚至聖桑、法蘭克、佛瑞的認識可能就是錯誤的了!原因也很簡單:沒有正確的演奏、沒有正確的錄音!雖然有些60、70年代的好錄音,但是古典音樂做為一門科學式的知識,不只70前的錄音永遠比不上2000之後,甚至樂團的合奏水準也可能與時俱進、舊不如新!!當然了,我們都知道被法國文化部亂搞的巴黎樂團或ORTF被指揮帶壞了,然而其他比較沒有被亂搞的法國樂團呢?

    說到這裡我就搞不懂:莫非 TIMPANI、FY/SOLSTICE.....也跟我一樣顧人怨,否則怎麼總是找不到法國的國立樂團來合作法國古典音樂的經典曲目?聽了這些新天新地店裡的正確錄音唱片,造成的失衡結果就是覺得皮爾奈、克拉斯、甚至勒梅隆....都比德布西與拉威爾更偉大;沒辦法,聲音是這樣告訴我的耳朵的。非得等到這些正確唱片終於出版了德布西與拉威爾,我才能真正從耳朵聽出來:他們真的是經典!

    也就是說,沒有使用正確音響播放這些正確唱片,基本上我是絕對不相信有誰能憑空認為德布西與拉威爾有什麼偉大的,那絕對不是聽出來的,而是死背教科書編出來的.....

    然而新天新地的廠牌對於這些經典品目的錄音,真的很有限;更糟的是,盧森堡愛樂.....跟法國國立樂團相比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到目前為止,ZZT在2002的那張拉威爾、TIMPANI 2011的德布西,大概就是僅有的演錄雙絕唱片了。所以我們至今沒有聽過真正的展覽會之畫、小丑的晨歌、達芬尼與克羅伊....佩利亞與梅麗桑.......

    前陣子突然又想起這個問題,上網找一找有沒有法國的國立樂團錄了經典曲目;於是『又』買下一堆 Naxos:

    DEBUSSY: Orchestral Works, Vol.1、2、7 / Jun Markl (conductor) Lyon National Orchestra
    RAVEL: Daphnis et Chloe, Sheherazade, Ouverture de feerie / Jun Markl(conductor) Lyon National Orchestra, Leipzig MDR Radio Choi
    RAVEL: Orchestral Works, Vol. 1 / Leonard Slatkin (Conductor), Orchestre National de Lyon

    今天在新竹音響系統好好聽了這些唱片,簡單結論如下:

    1、當然錄音新一定遠勝舊,比60、70的 EMI FRANCE強一截,但是遇到新天新地的廠牌當然就是慘敗。可能因為新竹音響性能又提高了,這次明確發現,NAXOS的錄音之HI-FI性能雖然非常強,但是聲音質感非常爛!令人懷疑是不是便宜製作下對『數位檔』過於亂搞所造成的結果?Debussy那幾張唱片甚至還有明確的『以動態壓縮來後製』的聽感,快要讓我抓狂了。

    不過,比起一般人接觸的古典音樂大廠或發燒片,這些naxos都是絕對勝利的....

    2、談到演奏,唉......我就是喜歡法國的國立樂團;雖然里昂樂團沒有巴黎味道,不過其正統法國味還是更適合德布西與拉威爾,而且特色差異是非常明顯的。為什麼沒有 timpani唱片公司與他們的錄音問世呢?再貴我也會買!

    這些指揮是誰我當然一概不認識,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更高性能的錄音讓我更容易聽到指揮與樂團的技巧?總之,單單以演奏技巧而論,60、70年代的 emi frace唱片可能會輸。也就是說,沒有當年的第一版cd或原版LP的新樂友,一點都不必擔心,聽這些『更正確』的新演奏、新唱片,一定足夠真正深刻地理解拉威爾與德布西。

    3、相對於德布西,拉威爾的演錄都勝過一截,也不知道是不是錄音年代更晚之故....

    總之:對於這些經典曲目,沒聽過好唱片的,應該要開開眼界,然後就可以試試看新天新地的那些唱片是多麼更加可怕!... 而對於新天新地的同好,這些唱片可以彌補一些『沒有法國的國立樂團』之缺憾,順便讓我們知道我們一直都在聽多麼『高貴』的聲音,比音響的差距還要大太多了.....

  16.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7. #2810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先問一下Psycho,第三張您聽的覺得如何?Leonard Slatkin是一位美國指揮,曾經帶過St. Louis交響樂團和華府的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他好像還和林昭亮合作過幾張唱片。

    我好奇的是---對樂曲演奏來說,是指揮影響較多?還是樂團本身?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