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頁,共377頁 第一第一 ... 266316356364365366367368376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3,651 到 3,660 共計 3768 條
  1. #3651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大過年的,怎麼有人跟我當年一樣『拼命、用力』學習古典音樂的?......

    引用 作者: yuntree 查看文章
    看到這篇舊文章當中的一段讓我想吐槽,是小睡神的那張唱片的段落。
    https://psycho-schu.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html
    紅色是我標示出來吐槽的兩句。

    1.只有演奏技巧中的合奏效果略略比不上 HORTUS的天下第一巴黎帕度魯樂團
    [恕刪]
    但講有錄音以來天下第一,那就我可不同意了。別比美好時代,光比被美好時代天團當小孩打的克路易坦那時代,HORTUS帕度魯就要陷入苦戰了。比方說,微笑之地,1970年代頂級錄音的拉慕魯天團。我不會認為帕度魯天團可以電飛這時的拉慕魯天團。
    這個很好護衛:因為1960前的天團需要很強的腦補能力,不能算正常的資料。而你舉的1970年之拉慕魯天團 的確勝過 HORTUS的帕度魯樂團,但是1970的錄音還是不夠高傳真,弦樂合奏的美感仍然部份得依賴腦補,不像 HORTUS的帕度魯樂團是完全不必腦補就能宜接聽出來的。你不覺得很重要,是因為你的腦補能力己經太超凡入聖了......

    引用 作者: yuntree 查看文章
    2.演奏水準又世界第二強
    同樣道理,連天團都不是哪來世界第二強。
    這個是用詞故意模糊.... 我的原意是比不上『世界第一級』的樂團,而是『世界第二級』的樂團,簡稱『世界第二強』.....

    引用 作者: yuntree 查看文章
    3.我必須說我一開始也被教授這文章給誤導了,想說小睡神被教授吹成這樣,應該很厲害吧。結果第一次去的時候,教授一開始就播小睡
    [恕刪]
    另外一個原因我猜啦,可能真的能略過錄音差距跟音響差距,直接辨識樂團水準高低的人不是主流,多數人是沒辦法分得出來的。以至於教授寫文章的時候,為避免無謂的爭議只好寫得很保守。
    就是這個原因啦!要直接辨識樂團水準高低,不只是音樂素養,還得要像樣的音響素養。你腦補能力己經遠勝現在的我,所以會覺得很容易分辨;而我現在很依賴音響之真正的重現樂團聲音之性能,所以腦補能力己經退化......

    其實這還要說到昨天來聽中壢音響室的 tetsuka,天天說他沒有古典音樂素養,結果玩音響玩到對鋼琴演奏水準的辨認能力己經是世界第二的等級了!(世界第一當然是box與我這一級.... )

    當天我一直要讓他與Higuma見識我的中壢音響室重播鋼琴有麼正確,一直播放SOCD308賽伐克鋼琴曲與TIMPANI克哈斯;結果聽著聽著,tetsuka突然說:中壢音響室的細節不足,好像從家裡的4k降級成 1080p.....

    我當然大驚失色!!己經是世界第一的數位播放系統,那有可能在最重要的細節量輸給其他系統??所以立刻抓住 tetsuka,使用各種方法拼命測試,想知道他所謂的『細節不足』是不是無法理解我的音響系統太hi-fi......結果測試了半天都得到『細節不足』的答案,只好放棄了,視為音響取向的價值觀不同...........

    結果播放蕾菲布的錄音,馬上!tetsuka說:『細節不足』的問題不見了!!好像比自己的系統有更豐富的細節!?what is?蕾菲布的錄音之hi-fi是遠遠輸給SOCD308賽伐克鋼琴曲與TIMPANI克哈斯耶!?

    這下子我才明白了:因為我的中壢音響室太高傳真,把SOCD308賽伐克鋼琴曲與TIMPANI克哈斯之演奏家,鋼琴『按鍵音色』的缺失暴露地非常明顯!跟蕾菲布一比,就會覺得SOCD308賽伐克演奏地不自然,TIMPANI克哈斯按鍵音色太過單調。所以暴露了演奏技巧的缺失,被感受成『細節不足』。其實是『演奏技巧不足』...........

    所以音響玩著玩著,聽到形同現場的中壢音響室,tetsuka成為世界第二的鋼琴演奏評鑑高手!!.....

    要能聽出SOCD308賽伐克鋼琴曲與TIMPANI克哈斯之演奏缺失,這可不是什麼簡單的音樂素養喔!全台灣有沒有50個人有這種程度我都很懷疑.......有這麼厲害的古典音樂素養之高手,說他聽不懂古典音樂?你們相信嗎?......

    除了 yuntree 這種拼命學習古典音樂而成為高手的人外,也有另一種人像tetsuka一樣:只要追求真正高傳真的音響,就會莫名奇妙成為世界最頂尖的古典音樂高手....

    (END)

  2.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3. #3652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7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untree 查看文章
    因為我們從音響聽到的「聲音」至少包括幾種要素:音樂本身、演奏、錄音、音響。
    出來的「聲音」是這些要素的「總和」。以至於,我們聽到的到底是哪個,有時候是第一次聽聽不出來的。

    有時候以為「聲音好」,其實是錄音好,覺得很還原現場。
    而有時候是演奏實力很好。

    2A.Paris Dances Diaghilev 1 Petrouchka
    https://youtu.be/puXo9wRJR2c

    歌劇院天團,實力就是天團級的。但明顯錄音比較舊。

    2B.Stravinsky: Petrouchka (version 1947) - K.Yamada & l'Orchestre Philharmonique de Monte-Carlo
    https://youtu.be/WWJDx4ldtw4

    一樣是強團。但錄音絕對好過上面這個,這個落差就比較大了。
    今天一時的心血來潮回頭聽錄音好的強團的這首,只聽我最喜歡的段落,分別如下。
    2A 22:10 - 24:25
    2B 21:46 - 24:16

    主要講聽2B的現象,
    因為我知道強團的這個錄音極好,已經屬於世界第二級的那種。

    1.我的「天團生理反應」在當我聽到非天團的時候,我就開始「索然無味」起來。就算這首我很喜歡。
    2.同時,我也因為這個錄音極好而聽到很多細節的那種臨場感,因而感動到「頭皮發麻」。

    所以,我聽著2B的這個段落,感到「索然無味」,同時卻又「頭皮發麻」。真是有趣,竟然可以相反的反應同時出現。而這也就代表著古典樂本身的複雜性。所謂的「聲音」雖然出來是一個,裡頭卻是多個面向的總和。

  4.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5. #365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在ptt的耳機板上看到 MOMO 的 X2HR大跳水,好奇下花 28XX元買了這隻耳機,剛好
    它的耳機線是 3.5轉3.5,非常容易測試不同線材,然後就得到一點心得分享如下。[恕刪]
    真糟糕!要推翻這一篇對 X2HR的超值推薦了!!被我害到而買的網友(包括追蹤過來的學生,你啦!),準備再花一筆錢。

    原先大力推薦X2HR,的確是因為它原本就是萬元級耳機,雖然調音理念與我天差地遠,但後天可以換線救回來;再加上超級好推,隨便就可以得到『相對正確一點的聲音』,所以符合上述條件的同好,仍然沒有買錯,請放心.....

    而且在這種很窮很窮的音響系統上,X2HR萬元級耳機的『音質』是顯而易見的!全套不必七仟元就有這種『HI-FI性能』與『音質』,仍然是最佳推薦:PC(不算錢)=> USB 3.2 GEN2 HUB => 樂之邦MU3 => REAL-CABLE => X2HR。

    但是過年有空,想買一隻封閉式耳機給臭小鬼玩電腦,基於支持國產買了 【Yo-tronics】耳機 YTH-880 MONITOR,這家有N種不同型號,基於偏好鑑聽又要封閉式,才買 MONITOR型號。而真正買的原因,是因為 TOPPING A50S有 4.4平衡,想聽聽看耳機上的平衡是怎麼回事,所以又買了原廠的升級平衡線:

    【Yo-tronics】封閉式 Hi-Res 頭戴音樂耳機(YTH-880 MONITOR):2900-500 =2400元。
    【Yo-tronics】單晶銅鍍銀 4.4耳機升級線 平衡線 OFC 鍍銀線(YTA-C414):3375元。

    買回當然先RUN個200個小時再說,是用單端原廠線RUN的。RUN完後以單端線與 X2HR一比,輸得好慘........音色與我記憶中的SONY 7506幾乎一樣,高頻明亮、音樂細節多到爆、音質難聽到炸掉........

    換成 4.4平衡線,的確有大幅改善!但是,還是輸 X2HR一截,連被淘汰的 奧地利產 K601 都可以贏,只好摸摸鼻子送給臭小鬼玩電腦(只有單端).....

    過了幾天,突然想到:換成4.4的確有『被推開』的感覺,原先的單端線,聽克哈斯的鋼琴協奏曲大聲合奏時,音質爛到爆炸,相對的聽小睡神反而可以比起上 X2HR!?難道是擴大機不夠力??

    TOPPING A50S 這台耳擴我可沒有推薦,只是隨手用一用。原先是接明緯 MSP-200-12V,想到上述理由,把它換成 COSEL 1500W 12V,這下子外部電源大提升!!

    原先是家用插座 110V=>低級3C延長線還插了一堆垃圾=>最簡易電源隔離=>法規PDU與電源線=>msp-200=>便宜dc線。
    改善成control pc的220v電源方案 => 原來的外接硬碟電供 COSEL 1500W 12V => real-cable純銀同軸線改dc線。

    最大的差別是MSP200改成COSEL 1500,還有『電源隔離』升一級。因為不使用外接硬碟,所以讀取SSD內的音樂檔。

    結果發生天翻地覆地大轉變!!!上述升級,對X2HR的改善只有一截,而對 YTH-880 MONITOR+4.4 的改善完全是從地獄到天堂!!音質上完全證明了 X2HR在升級耳擴後暴露嚴重加料的問題,而HI-FI性能更是完全碾壓!!

    也就是說,你的耳擴越糟,X2HR越正確、越好聽;耳擴一升級,YTH-880 MONITOR+4.4 就會麻雀變鳳凰了。

    原廠4.4 當然不是REAL-CABLE線,如果想辦法升級這一段影響巨大的線材,例如使用 4.4 轉 雙3.5母 轉接頭,再加上兩條REAL-CABLE 3.5線,會不會更可怕?

    所以,只要買到正確的耳擴(手上己經沒有樂之邦HP11不知道夠不夠力),就會發生YTH-880 MONITOR+4.4大翻轉的故事,也成為最值的推薦了!只是它明顯比X2HR要難伺候太多了.......

    這下子我對該廠牌的平板耳機充滿興趣!!不過同價位下 HIFIMAN SUDARA一樣瘋狂超值,這下子要查查看那一個值得投資了...

    (END)

  6.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7. #3654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7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教授,一個小問題問一下。因為我沒有作曲的辨識能力,所以是用猜的。
    我感覺這首好像適合拿來測試合奏能力?但我不知道明確的原因。
    因為感覺這首不會到很難才對。
    我猜可能這首裡頭有些在線條與音色比重分配的關係?

    Russian Easter Festival Overture, Op. 36
    https://youtu.be/liHAb0Ir8i8

  8.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9. #3655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untree 查看文章
    教授,一個小問題問一下。因為我沒有作曲的辨識能力,所以是用猜的。
    我感覺這首好像適合拿來測試合奏能力?但我不知道明確的原因。
    因為感覺這首不會到很難才對。
    我猜可能這首裡頭有些在線條與音色比重分配的關係?
    Russian Easter Festival Overture, Op. 36
    https://youtu.be/liHAb0Ir8i8
    聽起來的確是比較早的法國古典音樂之作曲水準無誤!......

    法國古典音樂作曲家從何時開始『合奏能力』的作曲技巧特優?這個我很難指出來,至少從白遼士開始就明顯比其他國家更勝一籌,連真正當時的『流行音樂』之奧芬巴哈也是明顯在合奏能力上略略贏過華格納這個正經作曲的。而俄國當時走向社會現代化,唯一想學的就是『高貴的歐洲文化』,而當時這個名詞的定義就是法國文化全等於高貴的歐洲文化,所以俄羅斯的作曲家大量學習法國之作曲技巧,這很容易聽出來。

    你舉的這首音樂是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的作品,這首音樂的作曲技巧很明顯『調性』還是很古典的,所以不像德布西之後那麼誇張的調性對比,跟他的弟子──就是你最愛的史特拉汶斯基比起來也是比較『古典』。

    當然他做為俄羅斯的風格是無可取代的經典。

    因此你認為『好像適合拿來測試合奏能力』,應該是『單純發現它的作曲技巧比較簡單』的原因;在我聽來,也是覺得可以直接默寫出他的原始總譜這樣簡單;史拉汶斯基我就沒輒了....

  10.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3656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7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這個很好護衛:因為1960前的天團需要很強的腦補能力,不能算正常的資料。而你舉的1970年之拉慕魯天團 的確勝過 HORTUS的帕度魯樂團,但是1970的錄音還是不夠高傳真,弦樂合奏的美感仍然部份得依賴腦補,不像 HORTUS的帕度魯樂團是完全不必腦補就能宜接聽出來的。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第二、1940左右之後,獨奏比合奏值錢。

    所以1930的槳團錄音,木管與銅管都是當時世界第一流的超級高手!!相反的現在的槳團,永遠是次級的演奏家才進入樂團。這樣子對『認真、極度專注』聽音樂的人,很容易發現現在的法國樂團:弦樂 >>>木、銅,整個樂團發生『正確性不平衡』的超高難度音響效果問題!
    第二次去教授那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大概就是知道這個「1930的管弦樂團的管樂器是真正的一流高手的『客觀事實』」,因為這個,解答了我之前的一些疑問。因為,根據我所看到的文章裡頭,教授根本沒提過這件事...我個人懷疑教授是在藏招...開玩笑的。認真講的話其實還是一樣的問題,略過音響差距跟錄音差距直接聽到演奏實力差距的人太少了。所以教授大概覺得寫這個沒人看得懂(因為聽不出來)。連最基礎的「聽到法式合奏的平行式處理能力」都是個不低的門檻了。

    而在看到這件事之後,我有種「啊哈~」的茅塞頓開的感覺。因為這解釋了我的幾個疑問,那些疑問不再需要一堆話來形容,就是簡單一句話就解決了:近代天團的管樂器實力一落千丈,實力太差了。
    例如第一個,我聽Dukas的魔法師學徒,我覺得奇怪的一點是鋼琴寫出那麼精緻的作品的人,怎麼管弦樂作品會無聊到讓我記不起來,我聽得可是(已改名的)ORTF跟巴黎管弦樂團兩個近代天團。直到我聽到Timpani的拉慕魯天團的版本之後翻轉,我才覺得「這首挺有趣的」。

    第二個,我以前並不知道這個事實,而又剛好,我又聽到「力道」這件事也是一代不如一代。因此我誤判成「實力大幅滑落只是因為演奏者沒有賣力演奏」。然而我就覺得奇怪,拼命演奏跟偷懶怎麼可能可以差這麼多?頂級選手放水也都可以虐菜,但近代天團跟美好時代比起來,就是這種差距。
    對我來講,我很少聽近代天團。(當然,只論聲音好聽的話,天團都算好聽了。)對我來說,近代天團是我覺得「爛到我不愛聽」,這個可能跟「正確性不平衡」有關。但當時我不知道這個事實,還好我有問出這個答案,不然我猜教授不會講

    所以哪裡是我的及格線,大概就是1960上下。錄音最好的是微笑之地的1970時期拉慕魯天團,其餘的錄音都更早期。理論上,我是挑最強的。像鵝媽媽第三首,聽過Timpani的拉慕魯天團,我就沒再聽克路易坦指揮OSCC的版本。
    換句話說我個人認定的「正常的天團」是處於1960這個尷尬的位置,也就是教授所稱的需要很強的腦補能力的這個區間。因為這代表不是每個人可以感受到「正常的天團」,我說的正常是「正確性相對平衡」的這種正常。舉個例子做對照,同一首曲子,我選克路易坦的版本。當然原因也是一樣:2010的管樂差太多了。

    克路易坦指揮ORTF。1954年。
    Symphony in C Major, WD 33: I. Allegro vivo
    https://youtu.be/SuCyFUT_Il4

    Paavo Järvi/Orchestre de Paris。2010年。
    Symphony in C: Allegro-vivo
    https://youtu.be/6yqxNOVHJGo


    同樣的道理讓我我今天想到了聖桑。我很早的時候聽過改名後的ORTF(改成法國國家管弦樂團)近代錄音某首交響曲。當時我的感想就是「無感」。談不上好聽,也談不上難聽,我當時是猜說這個人作曲應該很厲害,但就這樣了。我本來還以為是我對這個人無感。聖桑是我準備開始聽古典樂的時候,總要找個作曲家起頭,而我不可能從「樂」入門,我沒那麼多時間從頭研究,所以我一定從「音」入門,因此我看教授的部落格中提到了聖桑與拉威爾,教授把這兩個吹的飛天的樣子。我才去聽看看聖桑的。結果聖桑無感,我想說:慘了,沒東西聽不成?這樣是要怎麼起步?還好,拉威爾的波麗露聽得下,而且時間不算很長。我才挑了這首開始鑽研。

    而直到今天我想起了「正確性」這件事,我突然有個問號:說不定我聽不下聖桑是因為近代天團的正確性不平衡?如果是講究「音」的話,很可能包括「正確性平衡」也要有才行?
    換句話說,就如同Dukas的魔法師學徒一樣?「要管樂強到一定程度我才聽得到那首音樂」。
    於是去把美好時代的翻出來,看科隆內天團的唱片裡頭有聖桑鋼琴協奏曲,聽看看。這是我第一次聽這首。
    這一聽,感覺挺好聽的,總好過無感。而且鋼琴既然我聽得下去,那應該也是很強的那種。去查了之後,原來是達黑(Jeanne Marie Darré)。看樣子我的猜測似乎是對的。
    於是再找美好時代的聖桑,這個youtube有,Timpani的拉慕魯天團

    Le rouet d'Omphale, Op. 31
    https://youtu.be/O3tsDumue5U

    這首我也覺得有趣。
    恩,所以,可以說第二次去的收穫又多了一件事:我終於聽得下聖桑。

  12.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13. #3657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7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不要寫的太囉唆所以只簡單講重點。
    因為上一篇文章提到我終於聽得下聖桑,而且我覺得我好像挺喜歡的。
    加上我有印象說Darré曾經彈過聖桑的五首鋼琴協奏曲(後來查是來自新天新地的介紹),
    所以上youtube找其他的幾首鋼琴協奏曲。

    我聽的鋼琴協奏曲4號版本不是這個,這個是5號。我只有聽4號跟5號。
    貼Erato的版本,希望沒加料。
    1957年ORTF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OL...RY_RxRN9m0o6tM

    在「客觀模式」底下聽過一次,4號跟5號真的是音樂的色彩非常的絢麗。遠遠超過2號的感覺。
    教授文章說4號跟5號最精彩我完全同意。真的是非常好聽,音的方面的。光就這點,聖桑也成了我非常喜歡的作曲家了。

    但對我來說,我只能說非常遺憾,竟然只是1957年的ORTF,而不是美好時代的天團。
    對我個人而言,真想搥地板:為何沒有美好時代的錄音?她當時不是彈了全部五首嗎?竟然只有一首2號的錄音而已.......
    聖桑的鋼琴協奏曲似乎是個非常嚴格的曲目,加上在知道了「只有193X時代的管樂器是世界一流」這個客觀事實(在那之前,我只有感受到天團總體實力的大幅落差)之後,1957年的ORTF我似乎是聽不下去了。
    那種感覺就是當我感受到「音樂的美好」的時候,「管樂器差了一截」就出來攪局。所以變成一種互斥的感受。
    我猜,我現在聽聖桑的鋼琴協奏曲對於「正確性的平衡」有要求?也許是因為聖桑的作曲難度極高,連這個都要有吧?

    現在只能聽5號的第二首,我猜大概是管樂器比較少,可以逃避一下這個問題。
    以及個人主觀的喜好,我可能挺喜歡這首的鋼琴(或樂團)旋律。

  14.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15. #3658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7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教授,這張唱片的錄音怎麼這個好。是經過後製嗎?還有這部影片中的樂團是早期的ORTF,還是近代的香榭麗舍管弦樂團。

    A. Charlin版本
    Capricio espagnol, Op. 34, Alborada Variazioni Scena e canto gitano Fandango asturiano
    https://youtu.be/7gjBa6qO-P4

    我聽感上這是個中期年代的天團,不太像近代的天團。但錄音聽起來簡直像近代的。所以讓我很疑惑。
    到底是中期天團的ORTF,還是近代的香榭麗舍管弦樂團?
    我原先一無所知,所以用了谷狗一樣一樣找。

    1.A. Charlin這名稱有出現在新天新地裡頭。
    http://www.stsd99.com/phpBB3/viewtop...896d835#p14627
    這一個裡頭有段話有提到
    再不,A. Charlin有張俄羅斯五人組的管弦樂,那是拿來秀sound stage的利器。
    2.然後從唱片名稱找到比較完整的網頁
    https://www.radiotimescds.com/classi...s_5_Russes.htm
    從年代看起來是中期的ORTF。

    3.從指揮家加上樂團名稱在youtube上面找到了這部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nwI9YtaPTU

    如果兩者一樣,那就會是1958年的ORTF(實質上,名稱是香榭麗舍管弦樂團)。不過A. Charlin的錄音跟3.的比起來聽起來也差太多。
    此篇文章於 2022-02-20 11:17 AM 被 yuntree 編輯。

  16.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17. #3659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untree 查看文章
    教授,這張唱片的錄音怎麼這個好。是經過後製嗎?還有這部影片中的樂團是早期的ORTF,還是近代的香榭麗舍管弦樂團。
    A. Charlin版本
    Capricio espagnol, Op. 34, Alborada Variazioni Scena e canto gitano Fandango asturiano
    https://youtu.be/7gjBa6qO-P4
    [恕刪]那就會是1958年的ORTF(實質上,名稱是香榭麗舍管弦樂團)。不過A. Charlin的錄音跟3.的比起來聽起來也差太多。
    A. Charlin唱片公司就是專門出版 A. Charlin這位傳奇級的錄音師之錄音的唱片公司,大約都在1950-60上下,所以你聽到的應該就是1958年的ORTF(實質上,名稱是香榭麗舍管弦樂團)沒錯!而我先前說現代管弦樂團的那個 PHI唱片公司之香榭麗舍管弦樂團與完全不同,是全新組成的。

    至於195X的錄音,在我全套三十萬元以前的音響系統,的確會覺得與現代錄音相差不遠!當然到了現在的百萬系統,差距就拉開了。

    而當時的演奏的確有很多『天團』,這一點就是你的專長啦!......

  18.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9. #3660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7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教授,在你的舊文章當中看到了這個女鋼琴家。Monique de la Bruchollerie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392#post222392

    上去youtube找了她的聖桑(因為我看曲目似乎只有聖桑我聽得下),與她的同門(根據新天新地的資料)達黑(Jeanne-Marie Darré)對照一下。
    若先聽錄音的話,Monique de la Bruchollerie是1965年,感覺與Jeanne-Marie Darré的1957年進步許多。
    如果比聖桑OP.111,感覺上達黑小贏比較多。如果比聖桑五號鋼琴協奏曲第二首,就兩者相差無幾。但是在我個人喜好的地方上似乎出現了「詮釋」的差異?我以前因為知道自己是個外行人,所以我刻意地不去碰「詮釋」這一塊領域。所以我想說我應該聽不出來「詮釋」的差異的。
    在五號鋼琴協奏曲第二首裡頭,我個人偏好達黑的版本。其關鍵之處在於裡頭有一段(06:40 - 07:22),我聽起來達黑的版本很有禪味,很東方。尤其是07:03這裡的那幾個鋼琴聲,我還以為我聽到中國樂器,那音階就像中國撥弦樂器會有的音階。相較之下,Monique de la Bruchollerie(07:18 - 08:01)的那一個段落就沒那麼東方,聽起來是偏西方的。但那本來就是西方古典樂,所以這沒有什麼問題。只不過是我主觀的喜好,我覺得在西方古典樂聽到這麼有禪味的音樂很有趣。
    因此問問看教授,我的聽感是否正確。又或者這是錄音差距的問題?

    Monique de la Bruchollerie + ORTF, 1965
    https://youtu.be/Jju1wSNLTIQ

    Jeanne-Marie Darré + ORTF, 1957
    https://youtu.be/6WH2HNjXzrI

    回到那篇舊文章的主題的話,這位Monique de la Bruchollerie也確實是一等一的那種鋼琴家。她是排的上我心目中有史以來前十名的那種。

  20.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