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壢音響室如下:
LP 的調整約略告一段落,重新復習先前的聽感有沒有被打槍....
現在 CD PLAYER 與 LP 相比(當然是使用相同錄音),反而是 LP 多一點骨少一些肉;簡而言之,LP 完全走向 HI-FI 性能。不過 CD 在昨天大幅升級,把 TDA 1541A 升級成 TDA 1541單皇冠。羅啟良老大是一點都沒有把握會有升級效果,純粹是玩玩看。結果出乎我意料之外地差很多:就是差在『骨』極小幅進步的情況下,肉明顯變多。結果 CD 又升了一級,CD + ORTOFNO 8N 線的 HI-FI 性能又追得上 LP + ESPRIT STRUCTURE 4 了。
還有,LP的超低頻之音色與空間層次感,一直都無法追得上CD;這真是令我大為驚訝;下次要拿我的無敵改裝CD去電 rendzaw 與 scs,到時要好好測試這個變項....
所以我還是與之前意見相同:便宜的HI-FI,CD最超值;願意花錢走 HI-END,而且追憶六十年代的黃金錄音,可以試 LP;那一個真的比較好?等我花了一千萬元玩遍頂級音響之後再說....:P CD 與 LP 之比較完全不重要,真正最重要的是『錄音』。
重新把先前被打槍的貝多芬 LP 拿出來:
上面這張是大花陳賣我的,看起來好像跟下面這張差不多:
價格差了兩倍,聲音差真多!應該是『版位』的差異。如果喜歡這種英式風格的轉錄,大花陳那裡雖然較貴,但是專業有價,如果我愛英國版一定強烈推薦大家去大花陳那裡買,免得像我一樣為了找出版位原則而買了一大堆驗試用的LP....
問題是從我的錄音藝術觀點,我仍然強烈覺得英國轉錄真的是加料失真。
上面這張是好樂團、好指揮,聽起來也是絕妙演奏。問題是錄音與版位都嚴重失真,聽起來比192X的MONO錄音還要難過,嚴重干擾音樂欣賞歷程。仔細一看,英國版....#$&^$^(.....(sweat)
這張是超級指揮約夫姆,阿姆斯特丹樂團也不錯,但是遇到PHILIPS這種音色完全不正確的錄音.....;(
最後還是乖乖聽 EMI FRANCE 錄音,就算是略有點缺陷的日本版也遠遠贏過英國風格:
撿到一張超級鋼琴家的 LP,Clidat(又是女的!法國的男人真是沒三小路用!)演奏李斯特。錄音不錯,演奏技巧直接把當紅的季弗拉(男的)打下台,可能海德席克都未必是對手。
CASSIOPEE 廠牌裡演奏極佳的 Eva OSINSKA(又是女的!),聽說是美女:
同時比較 LP 與 CD:蕭邦的圓舞曲集
LP 的聲音比 CD 瘦一些(!?不懂),但是表情比較細膩,小聲轉大聲或是大聲轉小聲會從容一點。但是鋼琴的最低鍵一敲下去,LP真的很吃虧。
拉威爾的三重奏之慢板樂章,一直出現最低的DO音,32.7 HZ,我的系統聽起來跟真的鋼琴相差無己。或者說,整首音樂的低音之『音質徹底保持一致』,所以通過測試。為此我一直等著新天新地能開始賣錄音超棒的本樂曲,昨天一去,終於賣了!![]()
上圖的 LP 是現由上揚代理的 CALLIOPE 之日本版,這張LP錄音太令我驚嘆了,等著拿來玩任何發燒友的LP系統....:o 曲目為拉威爾的《吉普賽人》、鋼琴三重奏與小提琴奏鳴曲。
由上到下,由右到左,分別是: EMI 的拉威爾室內樂集、PRAGA的拉威爾室內樂集(無這首鋼琴三重奏真可惜)、ERATO、最新出版的 Fuga Libra 與 Tosi。
Fuga Libra( fl ) 是比利時廠牌,演奏與錄音雙絕。但是稍稍有點比不上 SOLSTICE/Fy 與 TIMPANI,主要在『聚焦』的清晰度與能量感。不過只輸一點點,所以比起 EMI FRANCE 當然還是強之多多。
音樂的演奏水準我後再詳論,先談錄音。唯有正確的錄音才可以把最低的DO音 32.7 HZ 錄得完美無缺,充分展現一台大鋼琴整個琴身隨著超低頻共鳴。上述多張 LP 與 CD 相比,正是我所以感嘆『鋼琴的最低鍵一敲下去,LP真的很吃虧』的主因;隨時等著好好驗證這個問題....:)
我們玩音響可以強調大動態大對比,相對的,小動態細膩表現絕對不是『小聲聽而細節清楚』那麼簡單!只要把這首三重奏的慢板樂團從頭到尾聽完,看看聽到了小提變化多少音色、大提琴變化多少音色、琴變化多少音色.....再聽聽有沒有從大聲到小聲都有一台明確的大鋼琴橫陳在後(琴鍵郥是縱置),稍大的一隻大提琴在右,稍小的一隻小提琴在右。OK,這才配叫做『微動態很清晰』。要通過這種微動態判準,我看又要掀起腥風血雨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