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結果從 1 到 10 共計 3829 條

混合查看

  1. #1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6
    Thanks
    3,756
    Thanked 5,948 Times in 1,989 Posts

    預設

    今天又去了新天新地,除了買一堆『CD』外,主要是聽聽看『RUN開』的 AUDIOMAT OPERA 推 PEL ALEGRIA,糟糕了...........

    (圖片後補)

    先前一直覺得我的中壢音響室好過新天新地,自己猜想可能五坪的空間表現勝過三十坪。結果今天聽到『完全RUN開的 AUDIOMAT OPERA』,才知道他X的我還是差個十萬八千里.....;( ;(

    有去聽過的網友請注意:現在可以公布一個小秘密了,那就是,其實我一直有告訴主惟,低音推不出來、高音有削減,當時以為 AUDIOMAT OPERA 根本推不動 PEL ALEGRIA。主惟偷偷稱贊我的耳朵果然厲害,大家都說好,只有我說有問題,偏偏他也聽出有問題......:P

    於是與法國原廠溝通多次,原廠保證絕對是輸出變壓器沒有 RUN開;這下子耐心一等,真的 RUN 開了,今天去聽,哇!我太嫉妒 bluelounge 了!約三十萬絕對值得!

    但是真空管機還是有點令人討厭,剛開機時,聲音實在不怎麼樣。等到熱機後(約一個小時),才進入最佳狀態。播放的還是殺人放火最可怕的雍根管風琴交響曲,相對之下,原來我的中壢音響室仍然不夠清晰、有點亂......;(

    再來是 Tosi 的拉威爾小提琴奏鳴曲,依我與 musk 店訪時的千萬音響系統進行聽感比較:千萬還是贏百萬,音象明晰一些,大聲轉小聲的反應平順一些。但是以現在我能力所勉強能及的系統,這一套就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名了。

    推薦對我的『錄音藝術』理論有興趣的發燒友去『現在的』新天新地試聽,請注意,一定要聽 AUDIOMAT OPERA 推落地的 PEL ALEGRIA,而且一定要先熱機一個小時後再聽.....

  2. #2
    註冊日期
    2009-06-21
    文章
    34
    Thanks
    1
    Thanked 13 Times in 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今天又去了新天新地,除了買一堆『CD』外,主要是聽聽看『RUN開』的 AUDIOMAT OPERA 推 PEL ALEGRIA,糟糕了...........

    (圖片後補)

    先前一直覺得我的中壢音響室好過新天新地,自己猜想可能五坪的空間表現勝過三十坪。結果今天聽到『完全RUN開的 AUDIOMAT OPERA』,才知道他X的我還是差個十萬八千里.....;( ;(

    有去聽過的網友請注意:現在可以公布一個小秘密了,那就是,其實我一直有告訴主惟,低音推不出來、高音有削減,當時以為 AUDIOMAT OPERA 根本推不動 PEL ALEGRIA。主惟偷偷稱贊我的耳朵果然厲害,大家都說好,只有我說有問題,偏偏他也聽出有問題......:P

    於是與法國原廠溝通多次,原廠保證絕對是輸出變壓器沒有 RUN開;這下子耐心一等,真的 RUN 開了,今天去聽,哇!我太嫉妒 bluelounge 了!約三十萬絕對值得!

    …中略……

    推薦對我的『錄音藝術』理論有興趣的發燒友去『現在的』新天新地試聽,請注意,一定要聽 AUDIOMAT OPERA 推落地的 PEL ALEGRIA,而且一定要先熱機一個小時後再聽.....
    大家好,我是新天新地林主惟。我來更正補充一些資訊。

    AUDIOMAT OPERA 與 PEL ALEGRIA 的搭配,一開始是相當不錯的,但隨著ALEGRIA逐漸熟化,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小問題,其中最令我在意的是抖動的問題,在許多方面,包括喇叭本身、空間以及全頻段在大動態大音壓時的抖動感,我很直覺的認為這個問題是喇叭、空間與搭配上的缺陷所導致。(不過大家別想得太嚴重,實際上大部分人都沒感覺到,而且還相當滿意這時的聲音表現)

    我先詢問了PEL先生,他的答覆是「喇叭未RUN開」以及「擴大機推不動」,告知擴大機是AUDIOMAT OPERA,他表示此搭配是沒有問題的。

    詢問AUDIOMAT所得到的答覆一樣,OPERA驅動ALEGRIA沒有任何問題。而討論另一件有關變壓器的問題時,AUDIOMAT向我特別強調了他們所使用的變壓器「非常高級,需要一些時間」。
    其實這類管機的變壓器都需要長時間的熟化,這也就是管機越聽越好聽的原因,但變壓器的熟化與前述聲音問題無關,這點是必須澄清的。

    其實諸如抖動等問題並不只存在於OPERA與ALEGRIA的搭配,而是店裡所有的組合都有,只是在最大系統上更為明顯罷了,我作了一些空間的處理,但並不積極,原因是我直覺的以為這問題的根本出在器材本身。我在一年多內同時使用了五部擴大機與四對喇叭,頻繁的更換、搭配、測試,並沒有真的讓某組合較長時間的穩定發聲,尤其是AUDIOMAT這類純管機。

    所以我使用了「穩定」這一詞彙,來描述目前的聲音表現狀況,跟之前有著相當程度的性格與性能上的差異。我認為這需要從整體來觀看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

    聲音走向上的搭配性是可以憑藉著對音樂的敏感與直覺來認定的。推力等性能上的搭配性則需要更長時間的搭配測試。

    許多人說我從JMR跳到PEL,是捨音樂性就音響性,他們並不清楚所聽見的JMR OFFRANDE組合已經在我家裡唱了好幾年,同樣的,我必須給這些組合一些時間,也請各位將之當作一個過程而非結論。(這是通則,試聽音響不應該一次定生死,如果店家不會給壓力,那就多去幾次吧)

  3. #3
    註冊日期
    2009-06-21
    文章
    34
    Thanks
    1
    Thanked 13 Times in 3 Posts

    預設 所謂「EMI FRANCE的錄音」與「新天新地的錄音」,有什麼不同?

    我想,所謂新天新地的錄音,是指新天新地所代理的法國廠牌的錄音吧。
    那麼,這兩者是相同的。

    EMI FRANCE也有現代錄音,而新天新地的法國廠牌也有老錄音,都是法國錄音,觀念與執行方式都在相同傳統之下,只是出版公司不同罷了。

    拿A.CHARLIN這個廠牌來說吧,夏蘭先生錄了一輩子的音,一部份賣給了EMI,另一部份以他自己的名字為廠牌出版,同樣都是五、六○年代錄音,有什麼不同?

    BNL的老闆從六○年代就開始錄音,SOLSTICE的老闆也在七○年之前就開始錄音,他們的錄音又該算是老錄音還是新錄音?

    李帕第死的時候只有33歲,他算是大師還是新銳?算老輩還是新輩?李帕第去世的時候,樂菲碧是52歲,她在80歲之後所做的數位錄音又算什麼?大家在樂菲碧的錄音裡感受不到老輩的韻味,卻在李帕第的錄音裡緬懷「老大師遺音」,這是錄音的問題嗎?

    2008.11.5林主惟

  4. #4
    註冊日期
    2009-06-21
    文章
    34
    Thanks
    1
    Thanked 13 Times in 3 Posts

    預設

    ORTF並不是錄音的真理,ORTF只是錄音的一種方式。ORTF是最早的制式雙麥克風錄音形式,由法國廣播局所開發出來,故以法國廣播局的縮寫ORTF來命名。

    ORTF是法國主流錄音的一種方式,但重點在理念,而不是形式。

    法國錄音風格的主流是什麼?
    一言以蔽之,就是-演奏現場即是音樂資訊的全部。不多也不少,所以,相信現場、尊重現場、記錄現場。

    為了這個目的,各種錄音方式被開發出來,ORTF是一個普遍運用的方式,另外還有夏蘭先生所發明的傀儡頭等等,從這些基礎上在開發出各式各樣的變化。

    總的說起來,法國主流錄音方式重視事前的各種擺置與測試,錄音完成即為成品,盡可能不加以後製,而英美與北歐的主流則傾向在錄音完成之後,以後製技術來雕塑出其所認知的聲音美學。

    2008.11.12 林主惟

  5. #5
    註冊日期
    2009-06-21
    文章
    34
    Thanks
    1
    Thanked 13 Times in 3 Posts

    預設

    對我來說,「法式錄音」是相應於「英美式錄音」而生的。

    英美式錄音,這個講法之所以成立,在於這是一個「基於現場不完善的審美前提而輔以錄音與後製技術所造就的理想狀態」,重點在必須「作些什麼」去達到「理想狀態」。

    法式錄音何以僅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於它「以現場為理想狀態」,所以重點在「最好什麼都不作」以求盡可能保留「理想狀態」。

    SOLSTICE是這種想法最極端的執行者:Francois Carbou喜歡採取ORTF方式錄音(但並不是唯一的方式),他通常花上許多時間,慎重決定麥克風的擺放位置,然後是演奏開始的拾音。錄音母帶僅經由最 基本的數位化程序就進入CD製程。所以對SOLSTICE來說,它們沒有「作些什麼」去塑造出「SOLSTICE之聲」,如果有所謂「SOLSTICE之 聲」存在,那是因為它們儘可能的「不作什麼」。

    2009.5.27 林主惟

  6. #6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6
    Thanks
    3,756
    Thanked 5,948 Times in 1,989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scs 查看文章
    CDP要過黃大那關不容易,晶片只是5534,studer740被巴假的還是聲音比較差那台,1541a系列的我有三台,CD960改到一半................
    我的改裝 cd player 直接剁掉 PHILIPS LH1000 過,放馬過來我什麼都不怕...

    CD960 不要改了,雷射頭太貴不值得修啦!...:o

    引用 作者: jackey7755k 查看文章
    (恕刪)
    psycho 兄: 將 CDP放在LP 的左邊那些"肉"阿"骨"阿"表現不知會不會更不同。您追求的最高訊息量也試試把CDP的衣服(上蓋)八了。:P:P:*
    jackey7755k 說是我原先的擺法,結果LP被CD打得體無完膚,推測是唱頭放大器位置不當==> 我現在才學會唱頭放大器沒有哼聲是小事,唱頭放大器對振動之敏感,放在不同地方聲音都不一樣,煩死人了!...

    引用 作者: stsd 查看文章
    [恕刪]ORTF是法國主流錄音的一種方式,但重點在理念,而不是形式。

    法國錄音風格的主流是什麼?
    一言以蔽之,就是-演奏現場即是音樂資訊的全部。不多也不少,所以,相信現場、尊重現場、記錄現場。[恕刪]
    沒錯,後來我們陸續發現那幾個錄音天下第一的廠牌,還是會使用『輔助麥克風』,所以還是有使用多麥克風與混音。但是奇怪的是:其他錄音使用混音我一下子就聽得出來,法式混音打死我也聽不出來(除非太爛)......

    樂器演奏技巧天下第一,導致對樂團合奏能力的重視,再導致很多『唱片小廠』對原音重現的偏好,然後又導致很多『音響小廠』對音響性的科學性能強調而得到真正的音樂性;從這裡我看到一個音響發燒友與愛樂者可行的一條學習之路....

    還有,stsd 你如果上來這裡了,麻煩處理一下網友們對唱片訂購需要的相關問題,我會建議你到廠商區去開個新天新地的音響與唱片區....

  7. #7
    scs 訪客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我的改裝 cd player 直接剁掉 PHILIPS LH1000 過,放馬過來我什麼都不怕...

    CD960 不要改了,雷射頭太貴不值得修啦!...:o



    jackey7755k 說是我原先的擺法,結果LP被CD打得體無完膚,推測是唱頭放大器位置不當==> 我現在才學會唱頭放大器沒有哼聲是小事,唱頭放大器對振動之敏感,放在不同地方聲音都不一樣,煩死人了!...



    沒錯,後來我們陸續發現那幾個錄音天下第一的廠牌,還是會使用『輔助麥克風』,所以還是有使用多麥克風與混音。但是奇怪的是:其他錄音使用混音我一下子就聽得出來,法式混音打死我也聽不出來(除非太爛)......

    樂器演奏技巧天下第一,導致對樂團合奏能力的重視,再導致很多『唱片小廠』對原音重現的偏好,然後又導致很多『音響小廠』對音響性的科學性能強調而得到真正的音樂性;從這裡我看到一個音響發燒友與愛樂者可行的一條學習之路....

    還有,stsd 你如果上來這裡了,麻煩處理一下網友們對唱片訂購需要的相關問題,我會建議你到廠商區去開個新天新地的音響與唱片區....

    我的cd960頭好壯壯拿來玩玩而已大不了改回來,不要小看黃大那個市面上沒有的東東試了就知道

  8. #8
    jackey7755k 訪客

    預設

    [QUOTE=psycho;53172]我的改裝 cd player 直接剁掉 PHILIPS LH1000 過,放馬過來我什麼都不怕...


    真的....不簡單...:*
    那把她放在架子裡太愧對他了!姿色少了好幾分耶!:P:)

  9. #9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6
    Thanks
    3,756
    Thanked 5,948 Times in 1,989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scs 查看文章
    我的cd960頭好壯壯拿來玩玩而已大不了改回來,不要小看黃大那個市面上沒有的東東試了就知道
    找時間來真槍實彈對戰一番....

    引用 作者: jackey7755k 查看文章
    真的....不簡單...:*
    那把她放在架子裡太愧對他了!姿色少了好幾分耶!:P:)
    唉!我這種軟體發燒度遠遠過硬體發燒度的,再談到更精密的音響調整會丟人現眼啦!什麼細節都沒有做好、又笨又懶......

    現在暫時要回來瘋軟體,為什麼呢?調整LP令人挫折...:( 再怎麼學會密技、到處找高手學習,就是比不過人家一個真正的『轉錄高手』出版的唱片....(sweat)



    當初聽到了右手第二張cd,對馬克維奇與巴黎拉慕魯樂團的貝多芬如此天下無敵的演奏驚為天人,更因此瘋狂愛上罕為人知卻遠勝《合唱》交響曲的 op.124 序曲。隨及知道 DG 的馬克維奇便宜大全集有收錄這一首,買回來後被超低價唱片的躁感與不夠正確(比大花版好一截)的轉錄氣瘋了。轉向 LP,也是為了找到這首音樂的正確轉錄。

    後來找到左手邊的英國版DG子牌之LP,比DG大全集好很多!以為從此安心了,結果該死的新天新地那個可怕的 Archipel Records 給我出了右上這一張『更正確的轉錄』,也就是這一張:



    一放之下,完了完了,什麼LP、什麼MC、什麼超低針壓密技通通沒路用,『正確的轉錄』就是一棒狠狠打死原先『轉錄製作不佳』的DG LP 與 CD。也就是說,同一份母帶,即使原始母帶是DG錄的,DG轉錄成LP的;問題是他們的『轉錄』能力就是遠輸給現代錄音藝術高手,結果版權結束五十年後,『高手轉錄』的CD,遠遠遠遠把原始轉錄的LP踩在腳底。我的LP怎麼調整通通沒救,『轉錄正確』就是一棒子活活打死。

    也就是說,等到版權到期,這些『轉錄高手』轉錄的EMI FRANCE,保證遠遠打死我現在辛苦幫大家尋找出來 EMI FRANCE LP;天啊!除非你們跟我一樣無法耐心等待10年,否則我這些 LP 知識過了 10 年(原始錄音的版權到期),恐怕就通通是一文不值的垃圾了....;( ;(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