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沒發表在此過的舊文章,當時LP玩得不精不敢發表,現在玩LP玩出一些心得,發現以前的觀點似乎還算可以,所貼出來與大家交流了....
LP 與 CD 的『聽覺心理』差異
因為自己組了一套LP,隨及親身體驗到 LP 與 CD 的『聽覺心理』差異是如此明顯,沒有親身體驗的鑑聽式聆聽者很容易被迷惑,所以值得寫出來。
過去我看法是:『便宜鑑聽的CD,HI-END享受的LP。』,CD 非常容易做到信號正確,LP 卻往往得花上較高價位與較高調整方法才能真正的信號正確。什麼叫做信號正確?從認知心理學的『信號發覺論』,可以知道人類運思的心理基礎就是『暫態』:暫態(反應速度)越佳,信號偵測越清楚。
雖然我體驗到『極低針壓密技』可以讓五萬元的LP系統表現出無以倫匹的信號正確性,但是比起CD只要花一萬元,還是有一段差距。
但是,為什麼音響玩家往往公認便宜的LP就可以在『音質』上贏過CD?
經過自己的實證後,確認這是一種『聽覺心理』的問題:因為LP系統『信號不夠正確』產生失真的美聲,『相位失真低』而鑑聽到真實的空間。
一、『信號不夠正確』產生失真的美聲:
很多人都說 LP 系統高頻無上限而CD只能到22K,這是標準的嚴重錯誤!LP雖高頻無上限,但讀取方式的機械誤差往往早就蓋掉正確的訊號了,因為暫態反應完全跟不上唱頭本身的頻寬,高頻細節被吃得一乾二淨。
於是在 HI-FI性能不足的LP系統中,高頻是利用調音去加料的,直接造成的聽感就是:聽這種 LP的人,除非受過CD訓練,否則非常難正確分辨演奏家的實力;因要分辨演奏家的實力一定需要正確的高頻。
我的間接證據很簡單:比起CD唱片,LP唱片保存更多偉大的演奏家與藝術級錄音,結果在LP玩家之間,反而錯誤錄音與冒牌演奏家更加流行。相對的,追求HI-FI性能的LP玩家如超低針壓派,反而一下就可以辨認出真正實力的演奏與正確的錄音藝術。可見在一般HI-FI性能不足的LP玩家中,訊號不夠正確對他們的聽感影響是很大的。
在我的音響系統中,正確無誤的呈現非頂級的LP系統高頻是『加料的』之事實,造成很多偉大的錄音之高頻特性被吃掉。當然了,在羅啟良老大家與另一個同好家中,以二十萬以上等級的LP系統鑑聽,這種高頻不正確的缺陷就小非常非常多。果然玩LP就是要花大錢......幸好超低針壓派把門鑑降低非常多。
一般市面上『好聽』的CD往往就是高頻加料,放棄CD最大的優點,當然比不上LP。而且,如果音響系統本身的高頻鑑聽性就是很差,這個現象當然無法發現。我原先曾經多次誤判 LP贏過 CD,最後不是發現 PEL KANTOR 還沒 RUN開,就是發現大機水準不夠推不動這麼正確的音樂訊號。
但是,這還不夠解釋為什麼我自己在 PEL KANTOR 己經 RUN 開後還會多次錯誤判斷,這得看第二點。
二、『相位失真低』鑑聽到真實的空間:
CD 的訊號無論是數位上的JITTER或D/A後的低通,通通有相位失真的問題。偏偏 LP 不會有這種問題,於是對於我這種非常強調音響系統必需如臨現場的人,出現一種判斷上的心理偏差....
LP 的優勢是『聲音的進行感』,這是我很難文字描述的:試想喇叭離你三公尺,而你的空間定位可以製造深達四公尺的音場。如果是CD,你會覺得音樂是從四公尺的位置『發聲』;如果是LP,你覺得音樂從四公尺的位置向你『迎面襲來』。這是我私人對LP的調整是否登峰造極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準,也是我認為CD永遠比不上LP的穩輸事實。這段舊文章是我多年前的聽感描 述,現在知道這是相位失真極低的訊源造成的現象。
我偏差的是:我誤把這種現象當成『高頻正確』<== 這真的是大錯特錯,後來以正常針壓重聽每一張同錄音的LP與CD,都發現LP的高頻比CD『少』很多,偏偏『聲音的進行感』的現象還是存在;害我先前誤以為我的LP系統之高頻沒問題.....
這種現象有一種嚴重誤判,就是『中頻突出』會強烈突顯這個優點;你會覺得LP比CD活生、包圍 、充滿在空間;但是往往是中頻突出的假象。滿足於這種聲音也沒什麼不好,但是中頻突出造成高頻不正確的LP系統,如上所述至少就會傷害音樂欣賞的旨趣。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注意到LP的高頻不夠正確,那麼很可能像我一樣,只注意到『聲音的進行感』產生的音響空間感與訊號的能量感,就很容易誤判LP與CD的比較結果了。
只要LP調校甚佳,如果音響系統無法正確鑑聽高頻,或者聽者忘了注意此事實,那麼LP的『相位失真低』優點將會明顯大勝CD,造成LP的訊息量感贏過CD、空間感贏過CD、音質贏過CD......其實,只要音響系統的高頻是正確的、母帶錄音的高頻也是正確的,就會發現CD的高頻正確性遠勝 LP。
當然,非常多CD為了製造LP聽感而主動修飾高頻,造成這種CD的高頻正確性遠低於LP,這是後天因素。還有,我會被超低針壓派說服,就是因為他們的確找到一條『增強LP的暫態反應』之高頻正確之路。
三、結語:還是一樣:『便宜鑑聽的CD,HI-END享受的LP。』
上述情況在LP調整高手加上高價LP系統,可能不見得如此,若是五十萬甚至百萬的LP與CD互K會如何,以後再說。但是對於常見LP系統,若是僅滿足於這種LP的『好聽』,其實要小心喪失辨認正確的聲音訊號的能力,當然直接影響到音樂的素養。
所以從音樂欣賞的立場,如果音響有預算上限,欣賞音樂為主而不是玩音響為主的人,最便宜的預算 CD就非常夠用了(當然還是得要使用訊號正確的CD!),非LP不可就得努力防止相關問題了。
若是預算無上限,而且懂得如何讓LP的暫態追上CD,那麼LP先天相位失真永遠低於CD的事實就會令人難以選擇。我是選擇兩者並存啦!
當然還是要收集 EMI FRANCE 與其他唱片廠牌之真正高手的LP,理由很簡單,因為舊錄音的 CD 版常常『亂來』或程度不足。像 A.CHARLIN 或 FY 這些錄音藝術高手,出版的 CD 之正確性與 LP 一樣高級,不會出現 CD版『亂來』而造成 LP版比 CD版正確的悽慘下場。而絕大多數市面上的LP時代之CD唱片,真的是亂搞亂來,導致 CD版與 LP版相比完全是垃圾,為了聽到約夫姆、華爾特、吉利爾斯、肯普夫、塞爾金、葛魯米歐、謝霖的真正聲音,只好聽LP。當然了,如果有真正的高手發行CD版的聲音沒有亂搞,當然就不必費事搞LP了。
EMI FRANCE 真是個難題,它們的 CD版除非是真正高手的出版,否則往往沒有LP的正確。相對的,CD品質與LP品質一樣強的 A.CHARLIN 或 FY,就沒有這種問題。
換句話說,唱片、錄音還是決定一切。錄音本身正不正確,遠勝LP與CD的差異;唱片出版有沒有亂搞,還是遠勝LP與CD的差異。不管CD的高頻多正確,沒有亂搞的老LP就是比亂搞的新CD好太多,亂搞的LP當然也會遠比不上舊版沒亂搞的CD。最後,最新的錄音藝術唱片,在錄音藝術上當然贏過一切。
很早就知道或預期 LP 與 CD 之爭的答案應如上述了,只是沒有實證不能太早講。現在實證差不多如此,等到我有錢讓LP系統與CD系統到頂了,再來實證看看『高價位的LP與CD之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