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wei123wei123
似乎已經不能走回頭路拉,試問PSYCO的喇叭可以再加重低音嗎,
我個人是認為任何喇叭都『可以』加上『合宜的重低音』,不過,這個『合宜的重低音』可能要價是主喇叭的三、四倍價格以上...
-
-
為了找聖桑的小提琴奏鳴曲,找了半天無意間找到這張『據說』是發燒片的唱片:

唱片介紹說(引述自網路):
Audiofon 的老闆 Peter McGrath 親自錄音,小提琴甜美富有光澤,鋼琴珠圓玉潤,古典錄音的極致典範!
Audiofon 的錄音一向標榜在堂音豐富的錄音場地中收音, 錄音過程中絕對不加任何的電子設備,以最忠實且不減損現場氣氛的方式,將音樂中的感動與演出時的細緻紋理完整地紀錄下來。
紅色的字體嘛!.....8) 8)
同樣的耳朵,且先別談『正確』這個有爭議的字詞;『錄音過程中絕對不加任何的電子設備』這句話客觀上總應該是代表『這張唱片絕對不是兩套錄音系統分開錄小提琴與鋼琴、再進行混音』的意思吧?但是,我相信聽得出來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P :P
-
-
psycho兄你好
我很喜歡李斯特和帕格尼尼的"鐘"
不知道有沒有推薦的CD呢?
-
-
 作者: psycho
為了找聖桑的小提琴奏鳴曲,找了半天無意間找到這張『據說』是發燒片的唱片:
唱片介紹說(引述自網路):
紅色的字體嘛!.....8) 8)
同樣的耳朵,且先別談『正確』這個有爭議的字詞;『錄音過程中絕對不加任何的電子設備』這句話客觀上總應該是代表『這張唱片絕對不是兩套錄音系統分開錄小提琴與鋼琴、再進行混音』的意思吧?但是,我相信聽得出來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P :P
我想他指的是“錄音”,並不代表後製...:P
-
-
-
-
這些珍貴的資料 讓我對於音有更深沉的瞭解
獲益良多..
-
-
-
-
最近聽了不少Ciccolini的錄音(EMI的Debussy,Cascavelle的Chopin和Schumann)。我越來越喜歡這位鋼琴家(以前就有他在EMI上的Satie)。他真的很厲害。
-
-
-
-
『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LP 的唱片鎮?
『錄音藝術之鑑識音響法』:LP 的唱片鎮?
借了一組還算高級的LP唱片鎮回家,目的是對付中間凸起的變形LP,結果....在錄音藝術的下,唱片鎮的問題『非常大』??
第一是吃掉泛音。使用唱片鎮,乍聽下背景的確變黑、變清晰,旋律線條也更明顯。但使用錄音藝術來鑑識,一下就測出這是『吃掉泛音』的現象。方法很簡單:
1、全頻段加料的 EMI ENGLANG 與 DECCA 唱片:使用唱片鎮 全面勝過 不使用。
2、中頻段加料的 RCA 與 CBS 唱片:使用唱片鎮 中頻勝過 不使用,但是超高頻與超低頻被削弱。
3、全頻不加料但是錄音不夠好的早DG大花版:使用唱片鎮 明顯輸給 不使用,聲音變乾、變瘦。
4、全頻不加料而且錄音絕佳的 EMI FRANCE:使用唱片鎮 不但乾、瘦到爆,而且明顯聽出第二個嚴重問題。
第二是共振加料。就是上述第4個測試,明顯聽出有某個頻段凸起,造成大提琴與中提琴的聲音變得『鮮明』。用在錄音不好的LP可能加分,但是用在老DG 與 EMI FRANCE 都是嚴重扣分。
結論就是,又是一個我不會用到的音響器材.... 不過,早就被 rendzaw 與 scs 教導過唱片鎮無用論,沒想到親身體驗的結果是糟糕透頂....:P 希望有機會可以測試到沒有上述兩大致命缺陷的唱片鎮....:)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