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共255頁 第一第一 ... 2634353637384686136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351 到 360 共計 3829 條

混合查看

  1. #1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8
    Thanks
    3,756
    Thanked 5,953 Times in 1,99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wei123wei123 查看文章
    若是以玩家的角度來看這些唱片,每家唱片公司的唱片焦距似乎有些不同,
    因此造成了認定的差距,這似乎是比較客觀的感受,
    而音響不能通過那些唱片的緣故,
    往往是因為參考唱片沒有那麼一致
    忘了回應這一篇..... :P

    基本上我比較傾向音響是自然科學、客觀科學,其實,從我的專業認知心理學與類神經網路的訓練,再加上現象學的哲學基礎,我連宗教、愛情、藝術喜好....也傾向認為是客觀科學,只是要努力找出正確的方法論而己.......這是閒話...

    因為音響是客觀科學,因此現象上可能有:音響器材參考某種唱片、或者某國人對音樂的主觀喜好各自不同;但是我第一次見識到這些『錄音藝術』,卻是來自丹麥ortofon與日本ortofon,或者說是來自極少聽古典音樂、只聽國語流行歌曲的羅啟良。也就是文化背景相差這麼多的人,對性能的要求居然是幾乎一致的,這正證實了客觀音響科學的存在。

    我比較傾向是:我推薦的這些唱片,會把音響科學的真實面目毫不客氣地暴露出來;一般唱片也可以暴露這些問題,但是極難發現問題出在音響科學,往往容易被曲解成個人主觀喜好的不同。

    所以並不是法國器材就很安全,其實我拿 ortofon 105 第一個剁掉的就是法國極著名的喇叭,孫大哥家被剁掉的是法國極著名的擴大機。無寧說,越是能讓多元觀點的小廠生存的社會,越容易找到滿足嚴苛科學的科學產品。如果台灣能成為一個允許音響科學多元發展的科學社會,那麼要找到高性能的音響器材就太簡單了。

    只是,你知我知,我們的社會是非常一元論的,表現在科學領域只會更嚴重。且看隔壁網站那些專司吐槽族,有沒有發現:他們永遠只敢吐槽非主流觀點,於是造成吐槽者往往就是流行廣告的間接代言人,媚俗不堪的打手;最後,任何非主流觀點都是該死的、騙錢的、打廣告的,唯獨透過廣告與媒體而獨大的音響廠牌永遠是不被批判的;這不就是一元化最悲慘的表現?

  2. #2
    註冊日期
    2007-07-29
    文章
    4,235
    Thanks
    1,107
    Thanked 902 Times in 437 Posts

    預設

    感謝Andy的解釋

    主要是想表達:若音響可以以科學方法來衡量,那就一切都以數據來評斷了
    把音響器材數據表攤出來,兩相比較後,規格好的那一個搬回家就可以啦
    這樣不就沒事了,這樣應該就會有天瀨般聲音啦:O:O

    音響通常都是搬回家以後,問題才開始啦8)
    要不然,幹麻一堆人都在換器材:O

    聽音樂啦,不要聽音響啦

  3. #3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84
    Thanked 2,974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michael99 查看文章
    感謝Andy的解釋

    主要是想表達:若音響可以以科學方法來衡量,那就一切都以數據來評斷了
    把音響器材數據表攤出來,兩相比較後,規格好的那一個搬回家就可以啦
    這樣不就沒事了,這樣應該就會有天瀨般聲音啦:O:O

    音響通常都是搬回家以後,問題才開始啦8)
    要不然,幹麻一堆人都在換器材:O

    聽音樂啦,不要聽音響啦
    請您先別生氣。我相信我沒有說比音響只要比數據就好。我也沒說音響買回家就沒事了。

    我說的是如果一種“密技”如果真的有用,我相信一定有一種科學方法可以證明它真的有用(比方說避震)。從而找出理論的根據並找出適當的測量方式。如果一種“密技”或是產品的有用輿否廠商不願或是不能解釋。他只告訴你,試試就知道了!如果聽不出來,那一定是您的音響級數不够!還聽不出來,您的耳朵該檢查了!還是聽不出來?喔,一個不够啦!多買幾個一定有用!

    請問這和路邊攤賣的狗皮膏藥有什麼兩樣呢?如果您不會去路邊攤買藥回家吃,那您花錢去買個”密技“難道您不會想知道它真的有用還是只是騙錢呢?:):)

  4. #4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這就是大家說的,在用一些工具幫助改善聲音時,要先訓練自己分辨好壞的能力,並不是盲目加的,有時科學的解釋再多,聽起來也不像那回事。:)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請您先別生氣。我相信我沒有說比音響只要比數據就好。我也沒說音響買回家就沒事了。

    我說的是如果一種“密技”如果真的有用,我相信一定有一種科學方法可以證明它真的有用(比方說避震)。從而找出理論的根據並找出適當的測量方式。如果一種“密技”或是產品的有用輿否廠商不願或是不能解釋。他只告訴你,試試就知道了!如果聽不出來,那一定是您的音響級數不够!還聽不出來,您的耳朵該檢查了!還是聽不出來?喔,一個不够啦!多買幾個一定有用!

    請問這和路邊攤賣的狗皮膏藥有什麼兩樣呢?如果您不會去路邊攤買藥回家吃,那您花錢去買個”密技“難道您不會想知道它真的有用還是只是騙錢呢?:):)

  5. #5
    註冊日期
    2007-07-29
    文章
    4,235
    Thanks
    1,107
    Thanked 902 Times in 43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請您先別生氣。我相信我沒有說比音響只要比數據就好。我也沒說音響買回家就沒事了。

    我說的是如果一種“密技”如果真的有用,我相信一定有一種科學方法可以證明它真的有用(比方說避震)。從而找出理論的根據並找出適當的測量方式。如果一種“密技”或是產品的有用輿否廠商不願或是不能解釋。他只告訴你,試試就知道了!如果聽不出來,那一定是您的音響級數不够!還聽不出來,您的耳朵該檢查了!還是聽不出來?喔,一個不够啦!多買幾個一定有用!

    請問這和路邊攤賣的狗皮膏藥有什麼兩樣呢?如果您不會去路邊攤買藥回家吃,那您花錢去買個”密技“難道您不會想知道它真的有用還是只是騙錢呢?:):)
    沒生氣啦
    可能例子舉的不好,用到密技讓人誤會吧
    不過音響系統倒是有許多無法科學解釋的現象

    反正現在都使耳聽為憑啦!接到自己系統,實際驗證,才知好壞啦

  6. #6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8
    Thanks
    3,756
    Thanked 5,953 Times in 1,991 Posts

    預設

    我是在聽音樂啊!有誰以為我沒有在聽音樂的?難道那些貝多芬弦樂四重奏的文章不是聽音樂?...:)

    只是,我認為對音響效果進行科學式的追根究底,對於音樂欣賞有非常重要的幫助;所以我一頭栽進音響科學的嚴苛要求,目的是應用在音樂欣賞的進階體會。我想,kevintran 應該也是跟我看到相同的事...

  7. #7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8,87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耳聽為憑也不是絕對
    因為每個人的耳力、功力都不同
    科學化的驗證好處在於某些方面找出客觀標準
    如細節,明明有的卻不見
    如定位:明明一前一後,在左在右
    如極高極低的再生能力

  8. #8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698
    Thanks
    3,756
    Thanked 5,953 Times in 1,99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耳聽為憑也不是絕對
    因為每個人的耳力、功力都不同
    科學化的驗證好處在於某些方面找出客觀標準
    如細節,明明有的卻不見
    如定位:明明一前一後,在左在右
    如極高極低的再生能力
    科學化也有不好,這幾天為了驗證 LP 的播放果拼命操 LP,結果....嗚嗚......LP 轉盤操壞了!.....;( ;(

    現在要徵求:誰願意借我一個二手的 LP 轉盤?預告下次:誰願意借我一隻二手的LP唱臂?....

    整個過程我最佩服自己的是:以我手賤的程度,那顆 MC2000 居然沒有被我撞壞....:P :P

  9. #9
    註冊日期
    2008-04-16
    文章
    84
    Thanks
    41
    Thanked 9 Times in 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耳聽為憑也不是絕對
    因為每個人的耳力、功力都不同
    科學化的驗證好處在於某些方面找出客觀標準
    如細節,明明有的卻不見
    如定位:明明一前一後,在左在右
    如極高極低的再生能力
    所以,要將音響調整冠上科學二字,是有很大的挑戰性的。

    五個人聽,四個人沒聽到,有一個人聽到。是用民主制度認定沒這聲音呢?還是聽到的這一位是大師(非指Psycho:P)呢?:):):)

    而且,就算都聽到了,每個人的表述方式、判斷標準都不同,語言文字也未必就容易溝通清楚。

    個人覺得,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影響聲音的變數太多,而單一音響迷能聽過的樣本數太少。統計上,不構成有效。

    要討論一套音響的聲音容易,要論斷某一廠牌的產品「都」如何如何很難。「我聽過的這廠牌都這樣」只是個人經驗分享,並不是科學化的論述。因為所有的聆聽經驗加起來可能只聽過不到十次,每次不到半小時,而且空間、搭配也都不一樣,如何能夠鐵口直斷?

  10. #10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8,873
    Thanks
    7,666
    Thanked 20,857 Times in 9,319 Posts

    預設

    可以完全科學,那麼音響就不會這麼多花樣了

    不過並非完全都不能科學,有些部份是可以的,而且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部份:P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