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共2頁 第一第一 12
顯示結果從 11 到 18 共計 18 條
  1. #11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至於進行中的電源改善,則是二隻擴大機都改吃220V,每條電源線前面都加上一隻獨立的隔離變壓器,因為那後級有二條電源線,因此總計用1.2KVA x2 + 250VA x2;

    前端的電源線用上粗大的8mm平方電纜,真是瘋狂...

    插座盒也是自製鋁合金,還鏡面處理到光可鑑人啊~

    組裝完成

  2. #12
    註冊日期
    2010-07-13
    文章
    16
    Thanks
    0
    Thanked 15 Times in 8 Posts

    預設

    前面有提到磁浮墊事宜
    是的,它在本系統的清析度中扮演絕對的角色
    phono系統是微訊號放大,因放大倍率非常高,所以雜訊容易也被放大
    就連移步走動的腳步,都被當訊號從喇叭反映出來,那怕地上鋪有厚地毯!
    同理,地表的微動是隨時且連續的,它是地球自轉、重型車、建物共震、…等各項外力的加成,務必要想辦法隔離,無法除之也要減其量!
    簡易的方法是找彈性體,彈簧、軟式網球、硬式網球、…(隨你找,方便就好)3顆、4顆你決定
    技巧:1.在它外圍套一節略低的套管,讓彈性體略高出套管
    2.套管,去五金行找塑膠水管,口徑略大於彈性體者,買零並請代裁剪,百元內搞定。
    3.裝飾:要美觀,套管外噴漆
    4.重點是套管還有防傾作用


    聆樂愉快

  3.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b508591sam For This Useful Post:


  4. #13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5. #14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6. #15
    註冊日期
    2010-07-13
    文章
    16
    Thanks
    0
    Thanked 15 Times in 8 Posts

    預設

    橡皮筋那有甚麼祕技
    雕虫小技
    整理如次,請指教

    唱臂可調參數多,但比較常動的是針壓與vta,並且兩者有連帶關係,調其一會影響另一方,調整時要兩方兼顧,其他調整項目幾乎可以獨立,所以先不談其他,就僅上述兩者而言,就已經讓很多想加入的或初進入者對lp造成困擾,一般樂友怎可能有超級耳力,分辨所謂的絕對vta?耳力不如的在下,運用簡易的方法,以漸進法獲得較佳的vat與針壓設定。
    想法是:先fix一個變數--vta,先讓它固定在水平,只變動針壓,讓針壓調到一個滿意的約略值後,此時vta會因針壓變動,而隨即變動,所以再回來將其調回水平,完成一個循環。再進入下一個縮小針壓變動的循環,此時因vta變動,先前的針壓又要再調,…,如此一個循環,一個循環的漸進之,最後調到你要的調整值。
    好煩!
    不!
    善用橡皮筋!
    一條橡皮筋約0.4g,剪4節,每節約0.1g
    Golding 1042唱頭為例:廠規建議針壓值範圍是1.5g~2.0g
    首先調針壓為下限1.5g,並將唱臂調成水平
    在針尖上方唱頭蓋上,放10.1g的橡皮筋,以耳檢驗,聲音是否會比前者好聽?(一般應該會比較好,請多聽些時間,再確認)
    如果答案是,會!
    再加放10.1g的橡皮筋,再聽!趨向好聽?不好聽?
    好聽的話就再加放10.1g的橡皮筋,直到感覺不好聽的趨勢出現為止。假設此時唱頭蓋上有30.1g的橡皮筋,此時拿掉10.1g的橡皮筋,留20.1g的橡皮筋在上方,量此時針壓應該在1.6~1.7之間,記下值,拿掉20.1g的橡皮筋,調整配重鎚至剛才的記下值。
    接下來將唱臂調回水平(針壓加重,唱臂會被連帶壓低),應該是會向要調高的方向調整。(這是第一個循環)
    下一個循環
    首先將0.1g的橡皮筋,以剪刀對剪,成為10.05g的橡皮筋,依上個循環的方式,重復在唱頭蓋加1節?2節?3節?…,0.05g的橡皮筋,直到感覺不好聽的趨勢出現為止。拿掉1節,其餘在上,量此時針壓,記下值,拿掉所有的橡皮筋,調整配重鎚至剛才的記下值。
    接下來將唱臂調回水平,應該是會向要調高的方向調整。(這是第二個循環)
    再一個循環,再將0.05g的橡皮筋,以剪刀對剪,成為10.025g的橡皮筋,…
    再一個循環橡皮筋會是約0.0125g0.006g、…,越剪越輕,代表針壓改變範圍越來越小,到甚麼程度?就看你的耳力與龜毛而定囉!網站上有人稱耳力分辨可到千萬?百萬?分之一g針壓變化呢!

    聆賞愉快!

  7.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b508591sam For This Useful Post:


  8. #16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runkenlife 查看文章
    再來談談上回River去時出的考題, River也是LP大行家( http://records2ear.blogspot.com/2012/03/river.html ),曾開過二手唱片行,
    那天他一招一招出,請Sam唱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不同唱片公司的錄音,
    我依稀記得包括DG、Philips、鋼琴、弦樂四重奏、交響樂、歌劇(之前聽過人聲、Jazz、小提琴、鼓)
    這考題到底是啥意義嘛,應該請River解釋...
    Sam也真厲害,竟然一關關過,最後那歌劇有多難,大家應該都有概念...
    這...主考官River能不能說明一下這些考題的意義啊?

  9. #17
    註冊日期
    2011-04-16
    文章
    138
    Thanks
    66
    Thanked 182 Times in 7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runkenlife 查看文章
    這...主考官River能不能說明一下這些考題的意義啊?
    沒有啦 只是Sam放的唱片我大部分都沒有 所以請Sam放一些DG, Philips的片子給我聽而已
    最後歌劇的場面和震撼效果真是過癮 只可惜沒時間聽大Decca/London的歌劇 殘念 8)
    下次我會自己準備 哈哈
    River的blog: 聲音的無上幻覺
    FB粉絲專頁: LIGHTIX

  10. #18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昨天去Sam家聽聽加上隔離變壓器後的聲音,
    第一曲大提琴一出聲,哇!靠!
    我真的要說,栩栩如生,如同一把大提琴在眼前唱!那形體感我未曾在其他系統上聽過那般真實,更狠點說,其他系統的大提琴都無法讓我聯想到那是大提琴,而是理性思考推論那是大提琴(雖然聽來實在不太像...)


    這時做了個實驗,大企鵝喇叭背面有個高音,4KHz以上,可以調整音量為0dB, -3dB, off,
    切換過三者,我偏好off,音場細節更真實明確。
    間接音有礙傳真,又一例。


    接著唱幾曲Jazz,真是歷歷在目,幾可亂真啊...比去Blue Note還真實(我真的去過New York的Blue Note喔...)

    再唱伶歌江河水,哎啊...讚嘆...
    其實,我都在享受音樂,一直不停的跟著音樂律動搖頭晃腦,動手動腳...


    這系統最大的優點在活生,極度的活生!
    那天帶了Audiolab M-DAC去,用LP唱完江河水後,切到M-DAC用Mac唱江河水,
    還是很活,但動態起伏範圍就小了些,或許這就是24bits vs 16bits差異吧...
    再換個方式,改用CD player送同軸S/PDIF給M-DAC,
    那活生感就沒了...S/PDIF就是會讓音樂變糊...
    說穿了,活生感,就是細節傳真的結果。


    又,在這麼高解析的系統下,又是與LP對比,M-DAC竟然聽不出明顯的毛感!真是不錯...
    當然,M-DAC也是插在隔離變壓器後。


    隔離變壓器會影響動態?
    活生不就表示動態很大?可別搞錯動態與音量喔...甚至別把弄混濁的低音轟轟然當做動態大喔...

  11.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