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頁,共714頁 第一第一 ... 131531581621629630631632633641681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6,301 到 6,310 共計 7137 條
  1. #6301
    註冊日期
    2009-06-13
    文章
    426
    Thanks
    40
    Thanked 875 Times in 261 Posts

    預設

    今天因故和Psycho閒聊了一段,發覺有些感想頗有意思,值得分享上來,同時也因為是討論而非文章,

    所以討論焦點會較為零散且缺乏(也無力做出)技術解釋,還請見諒.

    1.電源對數位訊號的意義,關鍵為何?

    我在電腦端換上Psycho此前提過的Double PSOCC電源線後,發現我完全同意了他數位訊號最重要的

    就是訊號瞬態(或著說rise time 方波內jitter等說法)的主張,而那個瞬態需要靠大量導體與大功率拉高

    供電的反應速度(Transient response)才能提升.而一般常提的ripple表現,影響的則是訊號時基的穩定度,

    這個部分是可以用FIFO reclock的方式進行重整,但訊號瞬態不知為何似乎很難以其他方式挽救.

    同時這兩種參數帶來的聽感影響也不太一樣,瞬態似乎較影響音樂的完整性,包括高頻寬帶來的立體感,

    高動態帶來的密度與力量感等;ripple或著說噪訊較影響psycho所謂的音質,或著說是重現頻寬內訊號整體

    的準確性,感性點的說法則是音色本身的豐富度與和諧自然感.

    2.資源有限下該先提升哪一部分的電源瞬態(Transient response)

    這部分主要是針對如果好的電供與電源線有限,該先用在哪?

    Psycho的看法是整個音響系統中最高級的電源線與電供一定要插dac,但我現在總覺得也許CAT端更重要.

    3.USB粽子流的意義

    長期以來,我一直很好奇Psycho這一串又一串的USB粽子的意義究竟是捨麼? 甚至最一開始我其實是很不認同的.

    後來他一路搞了十年,我也跟著看了十年的討論,這中間自己也從古早的1394轉用USB,從對UAC 3.0協議保持期待

    到現在的基本死心,從對USB 2.0先天不良的反感到現在承認後天灌藥確實還是有效,從對粽子流的否定到親自體驗後

    轉而對其成效背後的意涵感到好奇與困惑.

    而在今晚,我突然覺得自己想通了,或著說至少找到了能說服自己的解釋.關鍵還是在訊號瞬態上,在rise time的速度能多

    逼近瞬間上,粽子流的多段分區供電等於是多段加速,加快訊號的瞬態,而Hub u3tt等只是提供了多段FIFO讓訊號有節點

    能靠高速電源進行瞬態的提升(當然u3tt能強制前端USB訊號都走3.0協議的效益又是另一件事).同時,從過往討論可以

    推測,這種加速機制似乎可以疊加,且邊際遞減的現象並不明顯,也因此Psycho最一開始才會發現在數位訊號端越串越多

    卻越好的結論.

    所以就結論來說,除非有更有效的加速訊號瞬態的方法(例如直接改機內供電,直接串Ian FIFO在DA內等)否則粽子流的

    分區分段加速似乎難以取代,但前提是每一段的供電都必須夠好,以及能接受這種不斷上升的線路熵度(或著白話點,醜度?).

    4.U3TT一定要綁Hub?

    就我的理解,U3TT本身的效益是能讓前端的USB訊號都走3.0協議,避開2.0協議先天不良的問題.最後再透過U3TT轉換為2.0

    協議給後端裝置.否則當2.0裝置丟出2.0的識別封包給電腦端的Host後,整條路徑都只會走2.0,即使你中間串了3.0 HUB都一樣.

    但就基本功能來說,U3TT其實是不用綁定Hub的,只是.........................

    1)多串Hub可以多掛電源,提供前述的多段加速機制

    2)直接透過電腦連結U3TT,據Psycho的經驗是聲音會變髒,我自己腦補也許是因為它電腦的USB訊號太髒,需要靠Hub重整過才行.

    側面證據是樹梅派方案直接連結U3TT應該不會有這問題(但有其他問題就是了),這部分可以請樹梅派玩家確認一下.

  2. The Following 8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iguma For This Useful Post:


  3. #6302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7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Higuma大大的文章給了我一些刺激。但我這也只是一些猜測跟外行說法。

    1.我原先只是試著給自己一個說法而做出自己可以理解的解釋。

    1.1原本看了教授的文所說的「0.79直接調到1.0會出事」,但「0.79到0.89到0.99到1.0」的時候就沒問題。
    我當下想到的是離合器放太快。然後想到變速箱,引擎跟轉速落差太大,硬換檔會不順。(但後來想想,這種比喻在今天沒在開手排車的人聽不懂。也就是說,現在多數人應該聽不懂。)

    1.2後來想到的是電器上會燒壞的那種現象。這比較接近負重,忽然要抱50公斤,會很吃力。但在40公斤的前提下,慢慢地加到50公斤,好像沒那麼吃力(剛剛想到)。

    1.3身體對溫度的承受度。10度忽然進到30度(或反過來),10度慢慢加熱到30度的差異。


    2.看了Higuma大大的這段話
    引用 作者: Higuma
    而在今晚,我突然覺得自己想通了,或著說至少找到了能說服自己的解釋.關鍵還是在訊號瞬態上,在rise time的速度能多


    逼近瞬間上,粽子流的多段分區供電等於是多段加速,加快訊號的瞬態,而Hub u3tt等只是提供了多段FIFO讓訊號有節點


    能靠高速電源進行瞬態的提升(當然u3tt能強制前端USB訊號都走3.0協議的效益又是另一件事).同時,從過往討論可以


    推測,這種加速機制似乎可以疊加,且邊際遞減的現象並不明顯,也因此Psycho最一開始才會發現在數位訊號端越串越多


    卻越好的結論.
    我有另外一種猜想:
    會不會這個「電流」(可能不是正確答案),本身是肩負兩種型態,一種是自身動能,一種是要傳遞的訊號。
    所以,跑得遠的情況下,自身動能不足,無法順利傳遞(或操作)訊號。
    而蜈蚣串就是提供了「它」(不管這個「它」是什麼,反正就是對音樂有關的東西)自身動能,所以有餘力操作訊號。

    把這個「它」擬人化就非常易懂。沒有走u3tt的情況就是,出發只吃一餐跑馬拉松到目的地去完成工作。
    而多重供電就是沿路都有休息站。
    顯然,這個工作是要消耗體力的。而且「如何完成工作」也是重點,是精疲力盡還是頗有餘裕都可以被聽出來。

  4.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5. #6303
    註冊日期
    2014-08-02
    文章
    320
    Thanks
    0
    Thanked 788 Times in 273 Posts

    預設

    要來的 Z590 終於來了,同場加映 USB 4.0:

    https://www.4gamers.com.tw/news/deta...usb4-and-typec
    https://www.asrock.com/mb/Intel/Z590%20Taichi/
    2 x Thunderbolt™ 4/USB 4.0 Type-C (40Gb/s)
    問題是何來 40Gbps 的 hub,假如真是沒有的話就只好用 10Gbps 了。



    另外這些都是 NVMe SSDs 用的:

    https://www.orico.cc/usmobile/product/detail/id/7328
    http://www.acasis.com/product1_list/...lang=cn&id=173

  6.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seeteeyou For This Useful Post:


  7. #6304
    註冊日期
    2016-07-29
    文章
    458
    Thanks
    2,192
    Thanked 1,625 Times in 42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iguma 查看文章

    4.U3TT一定要綁Hub?

    就我的理解,U3TT本身的效益是能讓前端的USB訊號都走3.0協議,避開2.0協議先天不良的問題.最後再透過U3TT轉換為2.0

    協議給後端裝置.否則當2.0裝置丟出2.0的識別封包給電腦端的Host後,整條路徑都只會走2.0,即使你中間串了3.0 HUB都一樣.

    但就基本功能來說,U3TT其實是不用綁定Hub的,只是.........................

    1)多串Hub可以多掛電源,提供前述的多段加速機制

    2)直接透過電腦連結U3TT,據Psycho的經驗是聲音會變髒,我自己腦補也許是因為它電腦的USB訊號太髒,需要靠Hub重整過才行.

    側面證據是樹梅派方案直接連結U3TT應該不會有這問題(但有其他問題就是了),這部分可以請樹梅派玩家確認一下.
    在樹莓派4上使用U3TT接上DT2後是抓得到DT2的音效裝置的,但是實際播放時DT2的SPDIF沒有訊號輸出所以DAC是沒有聲音的。
    也因為如此所以無法驗證樹莓派使用U3TT不經過HUB聲音是否會有差異。

    不過在看到Higuma兄這篇發文後讓我靈機一動想到雖然DT2透過U3TT後在樹莓派播放是沒有聲音的,但是會不會也有機會找到
    透過U3TT後一樣可以在樹莓派上正常播放的USB音效卡?所以我把手上有的USB音效卡都透過U3TT接上樹莓派做了測試,確認
    DT2、C13、DAC上的xmos xu208這三個DDC都無法正常發聲。但是意外發現手上最便宜的PC用USB音效卡居然透過U3TT後
    可以在樹莓派上正常播放音樂。

    小弟猜想或許是這種便宜一兩百塊的USB音效卡只支援UAC 1.0可以在U3TT上正常發音,反而DT2、C13、XU208這種
    UAC 2.0的DDC無法透過U3TT正常工作。雖然UAC 1.0只支援到24bit 96KHz但對於不聽DSD的人來說已經相當的夠用了。
    所以如果能夠找到只支援UAC 1.0的USB DDC的話,或許就能夠同時享受sam兄編譯的Noel V4和U3TT兩方案所帶來的聲音
    上的好處了。

  8.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tsuka For This Useful Post:


  9. #6305
    註冊日期
    2009-06-13
    文章
    426
    Thanks
    40
    Thanked 875 Times in 26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etsuka 查看文章
    小弟猜想或許是這種便宜一兩百塊的USB音效卡只支援UAC 1.0可以在U3TT上正常發音,反而DT2、C13、XU208這種
    UAC 2.0的DDC無法透過U3TT正常工作。雖然UAC 1.0只支援到24bit 96KHz但對於不聽DSD的人來說已經相當的夠用了。
    所以如果能夠找到只支援UAC 1.0的USB DDC的話,或許就能夠同時享受sam兄編譯的Noel V4和U3TT兩方案所帶來的聲音
    上的好處了。
    怎麼聽起來是樹梅的USB3.0 driver有相容性問題啊,詭異.

    等等................不會又是那個Joystick driver的鍋吧?

    現在你測試的核心是塞回去了還是還沒塞回去?
    此篇文章於 2021-02-21 11:47 AM 被 Higuma 編輯。

  10. #6306
    註冊日期
    2016-07-29
    文章
    458
    Thanks
    2,192
    Thanked 1,625 Times in 42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iguma 查看文章
    怎麼聽起來是樹梅的USB3.0 driver有相容性問題啊,詭異.

    等等................不會又是那個Joystick driver的鍋吧?

    現在你測試的核心是塞回去了還是還沒塞回去?
    我測試是用最新的Noel V4已經拿掉Joystick driver的版本,但是U3TT跟DT2的相容性問題跟這個Joystick driver無關。
    很久之前我就使用原版的piCorePlayer來測試過U3TT+DT2確定無法正常使用了。

    原本U3TT就不是正規的使用方法有著許多相容性問題,在JPLAY上C13使用U3TT播放時系統就會直接藍屏重新開機。

  11.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tetsuka For This Useful Post:


  12. #6307
    註冊日期
    2014-08-02
    文章
    320
    Thanks
    0
    Thanked 788 Times in 273 Posts

    預設

    FIBBR Alpha USB A-B AOC 發燒光纖USB線韌體更新經驗分享
    https://www.hd.club.tw/thread-268089-1-1.html
    https://pan.baidu.com/s/1cdpxVBCtqjQkpM8j52LFcw

    長芯盛和子公司 FIBBR 的產品都有某些兼容性方面的問題,比較新的 Alpha USB 線材才享有韌體更新,但 U3TT 倒是相當舊了,除了 reverse engineering 以外就大概不會有其他解決方案:

    https://github.com/GlasgowEmbedded/glasgow
    https://www.crowdsupply.com/1bitsquared/glasgow

  13.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seeteeyou For This Useful Post:


  14. #6308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untree 查看文章
    [恕刪]
    所以,電腦不用買太好,但要去弄一個高瓦數交換式電源跟大電容,然後再把電腦電源線插上去這個交換式電源?
    [恕刪]
    引用 作者: yuntree 查看文章
    [恕刪]
    會不會這個「電流」(可能不是正確答案),本身是肩負兩種型態,一種是自身動能,一種是要傳遞的訊號。
    所以,跑得遠的情況下,自身動能不足,無法順利傳遞(或操作)訊號。
    而蜈蚣串就是提供了「它」(不管這個「它」是什麼,反正就是對音樂有關的東西)自身動能,所以有餘力操作訊號。
    [恕刪]
    以上兩個留言,上面那個是『實作』層面,下面這個是『理論與猜想』層面。『理論與猜想』層面太難了!sam0402教過我們:搞不懂的,只要說是量子效應就說得過去了!....

    從『實作』層面來說,我的確確認了:現在是2021年,6400元的pc主機如下:

    中央處理器:AMD Ryzen 3 3200G 四核心 ==> 單核性能極高!!且有物理上的四個核心,第一優選!
    主機板:技嘉 A320 晶片組 ==> 沒想到連最便宜的入門級主機板都可以剁掉百萬音響?
    記憶體:8G/DDR4 2666 飆速記憶體 ==> 沒想到這種爛到二手價都沒有的極低品質ddr4都可以剁掉百萬音響......
    固態硬碟:120G 高速固態硬碟 ==> 沒想到這種爛到二手價都沒有的極低品質SSD 都可以剁掉百萬音響......
    顯示卡:VEGA 8 獨顯級 顯示晶片 ==> 不重要。
    電源供應器:400W 大供電 ==> 這種極低品質電源,必需與類比系統進行『電源隔離』。
    機殼:松聖 枇杷 黑化U3機殼==> 完全不重要。

    我絕對掛保證,這樣子的pc就己經『性能絕對足夠』,上可以加上三十萬元的電供而走向絕對世界第一的psycho流CAT,下可以透過播放程式的調整獲得各種音響快感:無論是想要黑膠聲、LS3/5A聲、老聲、現代聲.....通通都可以。

    『音質派』最大的困難,就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幾成的『細節派』(或說HI-FI性能)。例如說LS3/5A愛好者好了,大家都知道這是性能不佳的美聲派,但是對於堅持LS3/5A原汁原味聲音的瘋狂愛好者來說,他為了追求『原汁原味的LS3/5A聲音』,反而會有很大的一部份會要求極高的HI-FI性能,才能彰顥他想要的美聲。結果,我們非常容易在黑膠派、LS3/5A派.....看到一大堆瘋狂要求極高HI-FI能的音響玩家。

    如果真的100%單純只要『音質派』,那真的是兩台CAT+JPLAY+XU208就可以聽一百年以上了!

    偏偏很多人都是70%『音質派』,30%『細節派』,導致大家都會享受router、大電供、usb方案、u3tt............

    只有我這極端『細節派』的瘋子,才需要要求100%的超高hi-fi性能之jplay cat。但是,類比端才兩百萬元,完全配不上jplay cat超高hi-fi性能!!所以,我才一直沒有升級成現代pc.....

    (END)

  15.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6. #6309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iguma 查看文章
    [恕刪]
    所以就結論來說,除非有更有效的加速訊號瞬態的方法(例如直接改機內供電,直接串Ian FIFO在DA內等)否則粽子流的
    分區分段加速似乎難以取代,但前提是每一段的供電都必須夠好,以及能接受這種不斷上升的線路熵度(或著白話點,醜度?).
    [恕刪]
    哼!經過十年,終於知道本大爺的耳朵走在時代的第一尖端啦!....

    這裡要強調一下:

    『加速訊號瞬態』是很好的猜想(事實上是不是鬼才知道),但是它是兩面刃:它會把好的與壞的通通一起加乘!!

    例如說!加上『第二個』hub,這時候,hub本身無論多昂貴,3c產品的線路與材質就是會產生音響污染,所以會出現以下狀況:

    原先 CAT 的HI-FI性能是50,音響污染是5,
    加上第一個HUB:變成 70      10, 
    加上第一個HUB:變成 75      15,

    你看,加上兩個HUB之後,聲音有可能比不加HUB還差!因為音響污染超過10就會直接讓人耳不適了.....
    (以上假數值都只是方便說明的假設)

    原本一個長芯盛就好,加上兩個長芯盛其實聲音是變差的,只是因為莫名奇妙加了兩個後電腦不容易當機或起肖,才『忍痛』硬是加上兩個。

    唯一能極度減少蜈蚣串之音響污染的方法,就是線材使用香寶寶2X2以上、電供使用1500瓦再加上兩法拉以上的超大電容,這是我目前測試結果唯一不會造成加上配件卻造成『音響污染』過多的安全使用方法,所以才能正確判斷出加上什麼東東可以產生HI-FI性能之提升;但是這樣子一搞,數位播放系統己經破五十萬元以上了!!都是香寶寶2X2墊高的價位,還好香寶寶相對音響市場簡直便宜到爆,如果我被迫使用NORDOST或SILTECH,這套CAT可能要花兩百多萬元以上了.....

    引用 作者: tetsuka 查看文章
    [恕刪]
    所以如果能夠找到只支援UAC 1.0的USB DDC的話,或許就能夠同時享受sam兄編譯的Noel V4和U3TT兩方案所帶來的聲音
    上的好處了。
    UAC 1.0的USB DDC性能太差了,連相對性能較好的TE7022L都不合格!我強烈懷疑使用這種USB DDC就算加上U3TT,聲音都比不上 PI 直出 SPDIF......

    UAC 1.0的USB DDC 就是我所謂『運算性能』要有起碼的標準 之負面示範,就算我中壢音響室的世界第一供電系統,使用TE7022L還是被DAC內建的USB孔痛打,可以知道它的『運算性能』己經爛到『供電性能』完全救不回來了。

  17.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8. #6310
    註冊日期
    2014-08-02
    文章
    320
    Thanks
    0
    Thanked 788 Times in 27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gangster.tank 查看文章
    "piCorePlayer 8820版改由USB開機聲音更好。"

    說到這個,前幾天有測試到,不同的BIOS設定,尤其是電壓設定,重灌出來的系統將強烈帶有該設定的特色。
    該現象我簡稱「SystemRip差異」(devil)。
    既然這是跟 JPLAY 有點關係的討論,小弟在此引用 sam0402 兄剛剛分享的經驗:
    其實這是在JPlay 的討論區裡面分享的,有人借一組給小弟驗證過後,發現真好用。
    這與RIP的玄學雷同,同樣由USB開機,CF卡就是比隨身碟好聽很多!即使開完機拔下來。
    透明度提升很多,有15%~20%,聲音也更明確紮實。
    隨身碟就顯得暗沈蒙灰,聽過CF卡就回不去了,比我改kernel還快...
    假設 sam0402 兄由始至終都是利用同一 CF 讀卡機來拷貝 piCorePlayer 和開機,換句話說就是把它從 Mac Mini 拔出來後再給予樹莓派開機,那麼最初 Mac Mini 把 piCorePlayer 寫入 CF 卡的時候是否已經踏出「SystemRip差異」的第一步呢?

    如果第一步早已奠定往後的結果,那麼品質方面比較優秀的 256MB 工業級 SLC CF 卡就勝過一些平平無奇的大容量 MLC/TLC/QLC 隨身碟了:

    https://industrial.apacer.com/zh-tw/SSD/工業級CFIII-(SLC)
    https://industrial.apacer.com/en-ww/...al-CFIII-(SLC)

    然後樹莓派開機的時候也是另一考驗,把 OS 從 CF 卡拷貝到 RAM 的過程之中亦佔了上風,畢竟 CF 卡的好處就是耗電量/雜訊很低:

    https://audiophilestyle.com/forums/t...comment-637960
    I am presently inclined to move completely to compact flash storage using a series of 512GB compact flash cards. It turns out the type 1 compact flash cards draw considerably less power than all SDXC cards (up to 10x less!) and thus far, I am finding a 32GB CF card to sound better (by a small but very noticeable margin) than any SD or microSD card that I have.
    https://audiophilestyle.com/forums/t...comment-637982
    CF type 1 cards are permitted to draw up to a max of 0.07A per spec. CF type 2 cards are allowed to draw up to 0.5A and so those should be avoided. I have noticed some SDXC cards can draw as much as 0.6A and so a 64GB SDXC card potentially could draw nearly 10x more current than even a 512GB type 1 CF card! SD cards consume fewer watts than SSDs but because most SD cards are 3.3V devices (as opposed to 5V devices), the more power hungry SD cards (the very fastest ones) actually draw the same amount of current as an SSD. Regardless, I am finding an SDXC card to have none of the HF issues as my SSD but to put this in proper context, when connected via my Pachanko SATA Reference cable and when powered by my LPS-1, SSD still sounds very good and so I will need to weigh the conveniences and much higher capacity of an SSD vs the slightly better SQ of CF and SD cards when used as a music storage drive. As for the OS, I'm fairly certain I will be going with CF SLC.
    Yes, I plan to interface my CF cards via SATA using devices like the following. The top device will be used for my OS drive:






    This is the Lexar reader I am using now to do my testing:



    Mine connects via USB 3.0 and contains both SD and CF readers and so I can do easy A/B comparisons. I am not presently using an audiophile-grade USB 3.0 cable and so I'm sure SQ could improve further. The nice thing about this reader is that you can power it with an LPS-1 at 5V and not surprisingly, it makes a difference vs the stock switching wall wart and also against a bus-powered reader that I have. I will see how it compares against the internal devices I listed above which connects via the lower latency SATA bus compared to USB. The internal device that I plan to use for my OS drive also contains a replaceable clock and I am intrigued to know whether replacing this clock will result in further improvement.
    https://audiophilestyle.com/forums/t...comment-644456
    With respect to what creates noise on a ground plane, it will be a component that draws more current and not more voltage. P (watts) = V (volts) x I (amps).


    或許容量非常少的 CF 卡亦有可能佔了便宜,說不定寫入和讀取檔案的時候將會變得比較簡單和輕鬆?

    雖然開完機就會把讀卡機拔下來,但是 garbage in,garbage out 的前因後果是否成立呢?

  19.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seeteeyou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