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頁,共715頁 第一第一 ... 127527577617625626627628629637677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6,261 到 6,270 共計 7142 條
  1. #6261
    註冊日期
    2007-10-23
    文章
    884
    Thanks
    3,147
    Thanked 3,785 Times in 778 Posts

    預設 數位同軸線的特徵阻抗

    抱歉小弟因為事務繁忙,很久沒有上來跟大家請安。今天是小年夜,跟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牛年行大運。也很抱歉在大家討論熱絡的時候亂入一下。

    前一陣子有位熱心但低調的網兄提供了三條RealCable數位同軸線,從低階到高階分別是EAN、AN9901、AN7510,希望小弟能夠測量一下這三條線的特徵阻抗,作為調音的參考。

    以下就是測試的結果報告:

    測量配置:
    使用Tektronix 11801C數位取樣示波器,裝上SD-24 TDR模組,用30GHz 50歐姆線材接出後,再經由轉接頭轉接成RCA母座,與待測線材對接。在測試時,SD-24會送出一個接近完美的方波,其方波的rise time約為18ps,幾乎是垂直線。而這個方波會在任何阻抗改變的地方部分反射,反射波由SD-24接收後,經由電腦利用時間差等等測量數據來計算,就可以把整條線內任何地方的阻抗顯示出來。有點像是雷達一樣。
    configuration.jpg

    先用第四台用線來當作測量基準,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公頭為F頭,而不是一般數位同軸線所使用的RCA頭。下圖為測試結果,圖中靠左半邊的線,就是30GHz 50歐姆的線材,右半邊的線,就是第四台用線,實測值非常接近75歐姆。當阻抗從50歐姆上升到75歐姆時有一些起伏震盪,是因為廉價sma轉F頭的轉接頭所造成的阻抗起伏。而75歐姆後方阻抗值陡升到無限大,是因為測試線的後方直接開路,沒有接任何線材,也沒有接任何終端的原因。
    reference.jpg

    接下來就是三條待測線的結果:

    EAN:
    特徵阻抗約69+/-4歐姆,線身每一段的阻抗變化較大,表示可能線身內部結構較容易變形,或是絕緣材質沒有很均勻。其所採用的RCA公頭,特徵阻抗約62歐姆。
    EAN.jpg

    AN9901:
    平均特徵阻抗76+/-2歐姆,是三條線內最接近75歐姆的線。線身阻抗變化不大,代表結構良好,材料均勻。但是在線身的某一端有約15公分的線身,特徵阻抗掉到70歐姆左右,這一段線體可能有內傷(例如曾經不小心壓到等等)。RCA公頭特徵阻抗約65歐姆。
    AN9901.jpg


    AN7510:
    平均特徵阻抗70+/-2歐姆,線身阻抗變化不大,代表結構良好,材料均勻。其RCA公頭特徵阻抗約57歐姆。
    AN7510.jpg



    基本上,這三條線材的阻抗都算是很接近75歐姆的規格。但越接近75歐姆聲音就越好嗎?這就不一定了。
    小弟認為原因至少有二:

    1. 接頭符合75歐姆規格嗎?基本上小弟還沒找到實測值為75歐姆的RCA母座,甚至連70歐姆的都沒有。一條真75歐姆的線接到非75歐姆的座上,還是一堆反射。所以現在重點反而不是「線材是不是真75歐姆」,而是「座」和「線材」兩者的阻抗有沒有接近?兩者阻抗越接近反射就會越小。以一般RCA母座來說,阻抗普遍低於70歐姆,所以有可能使用阻抗偏低的線材,反而反射比較小也說不定。

    所以,如果您的DAC/轉盤所使用的母座是RCA座,而不是標準的75歐姆BNC座,實測線材阻抗值是否為75歐姆,其參考意義相對上就小了許多。

    2. 導體材質。尤其是同軸線的負極材質,肩負著兩台機器之間地線電位的平衡以及傳導雜訊抗干擾的重任。材質好壞也會直接影響最終的音質表現。

    另外,這個測試結果也提醒各位要小心保護數位線,不要讓線身折到或是壓到。萬一結構因外力而變形,其性能就會劣化。

    小弟報告完畢。如果各位有任何相關指正或是問題請儘管提出,小弟會盡力找時間上來回應。
    此篇文章於 2021-02-10 12:33 PM 被 bchsieh 編輯。

  2. The Following 1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3. #6262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8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最近這幾天的狂聽youtube上的法國樂團的最新錄音,發生了一件讓我不得不淚目的事件。
    在我聽完某部影片(忘記哪部,但只記得是ortf的),然後再下一首聽(我很喜歡的)這首

    Cécile Corbel - Grains de Sable
    https://youtu.be/Ni6z3-uE1zE

    一前一後的相比較,我就心想「慘了。」因為不比還好,一比之下,錄音落差相當大。這幾天沒聽到這些頂級錄音之前,我還覺得這首的錄音不錯的。但被頂級演奏加上頂級錄音給洗禮之後,我只能淚目說「抱歉,雖然我還是喜歡Cécile Corbel,但這首的錄音就真的差ortf一大截。」
    此外,這算不算自我感覺良好我不知道。不過我覺得聽過這些頂級樂團加頂級錄音,還有勒菲布之後,似乎客觀上的鑑賞能力突飛猛進。(當然也可能只有信心突飛猛進。

    一開始我之所以會想去聽勒菲布,固然原因之一是想聽聽看天下第一的鋼琴長什麼樣子。另一個原因就是用來檢測自己手上有的幾首音樂的鋼琴水準。
    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我聽不太出來手上有的這幾首。
    我在猜原因之一可能是這些作曲沒有到非常要求演奏水準?
    總之貼上來請教大家。

    我個人是檢測第一個問題,這些唱片有加料嗎?
    我聽起來是沒有。
    再來是(對我來說困難的)鋼琴演奏水準。

    ˙03 - 晒雪 Snow under the Sun - 彭靖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uiZ...ew?usp=sharing

    目前聽起來,我是判斷這個演奏水準最好,因為似乎到了有音色營造的程度。
    再來是錄音應該也是最好。然而聽感上似乎是在高音的地方會有點「吵」。
    聲音會跑到喇叭前面,聽感上有點壓迫感?
    難道錄音有問題,或者是被殺音響?


    ˙08 - 艷陽路 - Various Artists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Rvu...ew?usp=sharing




    ˙02 - 晨歌 Forest Awakening - 吳金黛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9Pq...ew?usp=sharing




    ˙11 - 穿過雨林的風 - 吳金黛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poe...ew?usp=sharing
    01 - 序曲-霧(迷朦篇) - 吳金黛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O2X...ew?usp=sharing

    以上兩首是同一專輯,而我首先懷疑這一張是錄音最差?
    理由是01 - 序曲-霧(迷朦篇) - 吳金黛 的三角鐵(大概是?)聲音定位不清楚。

    ---

    場外加映一下
    陳明章 - 八月雪
    我覺得這個的鋼琴好聽,但是錄音好還是演奏能力好的關係,我分不出來。
    youtube影片
    https://youtu.be/Jt5PN2_mM-M

    我的聲音檔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S3U...ew?usp=sharing
    此篇文章於 2021-02-10 02:04 PM 被 yuntree 編輯。

  4.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5. #6263
    註冊日期
    2011-03-05
    文章
    81
    Thanks
    1,186
    Thanked 192 Times in 68 Posts

    微笑

    看到各位深入討論的題目,牽涉廣,於寫文慢者如我,還是先做觀眾先~ 今年已進入倒數,趕緊亂入做個階段性紀錄,並為今年收尾。

    近一個多月因二手系統初成,一邊摸索與熟悉系統,一邊 DIY 調整與測試。 其中的體驗(學習)與意外(驚喜?)頗多,該好好記錄、搏君一笑一番~
    psycho 的測試檔,也剛好可做驗證系統的難題?

    以下是過程紀錄(入門多年的爆進!!)的長文,請自行斟酌~~


    先簡短談談這段時間的體會..
    玄幻小說 裡,有類修真者會刻意抑制,且繼續長時間修練,終在條件備妥與契機下..接連快速進階,一舉突破許多關卡的章節~~

    這一個多月,我居然產生類似的感覺!!!

    二手系統組件裡,RC 產品有小白訊號線、小白同軸線與二手 Nano DAC。
    BD Nano DAC 直接導入二手交換式電供(非討論串內的常見型號)

    BD => DAC => 擴大機 (未再加 HDMI 小黑盒)

    初始階段設定
    電源線與 DC 線都是 DIY 自製品,非 RC 或討論串內的常見品項。

    這階段在摸索系統聲音,播放某些 CD 時,出現種陌生感..,RC Nano DAC 一直是主系統的核心組件,對它的聲底有一定熟悉度。
    這次在第二系統裡,卻出現之前未有的 不耐聽? ..,再者,交叉比對撥放的 CD 與思考後,陌生感是源於發聲樂器的頻段呀!

    高頻與低頻的聲音速度,似有不協調的情況?! 導致播放特定曲目時,高頻速度正常,但低頻過慢,讓整體出現混亂感。
    之前沒聽過此情況下的聲音,花了些時間才理解。

    高低頻聲音不協調 => 新體驗之一
    瓶頸 => 高、低頻域速度不協調,聲音不耐聽。

    理解這階段狀況後,在限制用 BD同軸下,狠下心決定對DAC 做實驗!!! 放在腦中封印數年的想法與疑問,在好奇心驅使下解封!
    推開了久置被無視(漠視?)的試煉之門,也開啟了快速晉級的歷程。

    在這謝謝 Merci 的轉讓,大大促成第二系統的組成和進階助力。


    面對試煉之門,需要好奇心與決心,多於其他條件。 推門測試一過,大概進了至少兩階吧?!
    直接跨越了上列瓶頸,且感覺還有餘
    ..,一下跳兩階多,有些措手不及,趕緊重溫之前撥放過的 CD,再體驗一輪。
    即便有預期與準備,仍有些驚訝於此進階,更助長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重溫數日間,再把尚未接觸過的小組件拆封、上電,試著了解其如何運作?
    大致了解和確認能運作後,更強烈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將其帶往試煉之門
    ..


    三階 => 全頻段解析力

    再次踏入試驗之門…,這感覺又連續進階了
    !! 已達接觸過就想維持的層次,所有解析力都提升至少一階以上!
    串內常被討論的一點,此次付諸實行後,仍訝異其影響力。

    關鍵處帶來的衝擊 => 新體驗之二


    四階 => 100 Hz 下的新領域

    這階的體驗,花了些時間才意識到、再理解與確認。
    最初新鮮的感覺,是播放 JMR Magic CD 時,好似冒出了新聲音。
    這聲音頗熟悉,但從未在音響系統裡出現過!!!

    第二系統是組設在老房子裡,因周遭環境關係,常會感受到一種聲音。 當附近有汽車引擎發動時,發出的聲音會讓建築物產生 振動感!!
    ! 振動感,此時不僅有一種低沉的聲音,也會感覺建築物似在微震。 微震 是種明確的感覺,但沒法釐清是聲音,還是震動? 或許同時發生?
    前陣子四級地震的開端,也可明確感受到,那時也猜測該地震異於以往。

    這次的新體驗,JMR Magic CD 第三軌是分水嶺。 印象裡,未曾注意 JMR Magic CD 各軌的差異,只有剛開始撥放沒聲音的記憶。
    但第三軌的聲音就有印象,一般系統應該聽得到這軌的聲音。

    而第二軌以前...,不知這關卡需要怎樣的設備能一窺? 在第二系統的展現方式,就是發出類似上述的低鳴聲和產生振動感。
    確認這點的過程裡,也好奇但不自量力的拿 psycho 的測試檔來試..

    為確認是播放 JMR Magic CD 第二軌,需接上電視,又遇到不共地問題!! 造成擴大機不撥放 CD 時,就冒出頗大噪音!
    當然後來有找到簡解法。
    這先不追究第二軌的呈現正確與否? 先當它僅是個新現象吧!

    能感受到 JMR Magic CD 第二軌 => 新體驗之三
    若有 JMR Magic CD 的論壇友.. 測測第二軌吧!


    四階上,但五階未滿? => 更穩定的低頻與場型?

    這點寫保守些
    ..,薄膜電容在討論串裡出現多時,也是持續關注的項目之一。
    不過… 從未應用到系統裡,不外乎是懶跟覺得還不需要,哈哈!

    在這先向 gangster.tank Yu-Studio 表示謝意。 一者不吝分享相關經驗,讓論壇友有選定中性線材的參考與應用方式。
    另一者提供入手管道、客製與成品的選項,讓資源有限者能受益。 間接也讓人找到,且能嘗試另一平價配件,讓二手系統成型。
    手邊已少入手少量 Yu-Studio 的線,但還未導入~~

    這次連續進階,讓人不禁想導入薄膜電容看看其影響面~~ 導入的薄膜電容(非討論串內常見款),是小試與驗證些許疑問..
    沒刻意去判斷差異,在四階察覺低頻變化後,這兒也感覺到低頻的影響。

    一則是低頻更穩定,在存在感與力度都有改善,或也有影響分離度?
    二則是聲音分佈的音場,各聲音變化的凝聚度,讓人更易察覺。
    之後有機會,再把電容拆掉,來確認影響層面。


    五階 => 擁擠或壓縮? 音符需要張弛的空間

    這階大概是前面連續進階所累積,才能出現的轉變
    ..,最初組系統時,喇叭只粗略抓個位置擺放,之後頂多動一點試試。
    無特別花時間調整,開始進階後,曾有次想調整看看..,不過感覺還不太明確,結果也沒動多少! 之後繼續進階到某刻?

    一些感覺漸漸冒出來,沉悶? 擁擠? 壓縮? 黏滯? 空間呢? 直覺反應就是往擺位聯想,便又開始東挪西移的嘗試。
    隨著撥放不同的 CD,喇叭周遭的空間越拉越大!!

    果然..音符需要張弛的空間。 瀰漫感,透度,收放表現等等..,到一定狀態後,要留足夠空間給音符。
    到這階,感覺已可稍緩步調,開始重溫與嘗試手邊更多的 CD

    不過,好奇心推著人再繼續探索下去~~


    六階 => 全頻解析力再提升

    四階時踏入 100Hz 下的新領域,六階則再提升描寫力,且同為全面性提升。 新領域出現後,每每撥放音樂,就不時會留意這塊。
    其存在與否
    ? 有什麼? 在這階,其不只存在,更開始展現進一步變化,勉強可挑戰測試檔?

    另一重要變化,觀眾群的氛圍與掌聲!! 掌聲有不同的節奏(不同人鼓掌的方式),現場氣氛的傳遞..,觀眾的喝采..
    這階呈現觀眾群的變化,讓人可一窺幾分紀錄當下時空的面貌。

    觀眾群的掌聲與喝采 => 新體驗之四


    七階?
    到這階段時,系統進入較穩定狀態,或許未臻七階…,但也開始遇到些狀況與之前未感受到的 CD 瓶頸!!!

    CD 的瓶頸 => 告別2010 高雄國際Hi-End音響大展 紀念CD

    這張 CD 從入手至今,大概超過七年了! 近期還再找了一張入手。 從多年前入手 三星藍 到第二系統組成,一直是測試的主力 CD 之一。
    CD 版本差異,錄音轉錄的影響等..有親身體驗過的,也有已聽聞但疑問的。

    那同樣系出 STSD 的音響大展 紀念 CD 與選曲原版的 CD 有無差異? 在第二系統上給了個肯定又令人深刻的答案..
    原版 CD 勝出一兩籌!! 聽聞原版 CD 勝出這點,已有數年時間,未曾想去比較,自然也不知級距多大?

    這次卻是被迫比較..某個階段後,撥這張 CD 時漸漸覺得有些不對~~ 在比較 psycho 的測試檔後,讓人開始思考..,難道頻寬不足?
    快速進階的過程裡,越感這張 CD 有些資訊似消失了(感覺該有卻未有)?

    某刻實在忍不住,抓了 紀念 CD 第一軌曲目的原版 CD 來撥放。 這一放...,~ 頻寬立即擴張,大方展現其存在感,時候似乎到了!

    到 卡農,該有的資訊都跳出來了!! 這級距..,是時候告別 紀念 CD !! 衝頂時那截頻寬與資訊,寬闊低鳴的頻寬與資訊,還有背景的透感..
    曾幾何時未感受過的不足被察覺,更碰到令人難受的界線?

    CD 再製所遺失的資訊 => 新體驗之五


    狀況 => 背景隱藏的高頻煩躁感?

    發現 CD 瓶頸,並告別 紀念 CD 後,持續用不同 CD 來摸索與熟悉系統。 聽了段時間,一直感覺到莫名煩躁感,似有某種高頻背景底噪?
    想了想
    ..,有無類似經驗、可能相關因素、或待確認的網路討論內容等.. 難道是電源?

    找了找可能範圍,再思考後才決定試看看..,oh! 拍手~ 真受電源影響!! 煩躁感大減。
    確認些曲目後,再調整一下,再聽些曲目,狀況算排除了
    ..
    只是也失去些細節與透度,但相較於煩躁感,是可接受的結果。

    電源產生的煩躁感 => 新體驗之六


    場型的擴大與聚焦?

    五階時,特意花一段時調整擺位,讓音符能有舒展空間。 這次則因系統漸趨穩定,想探一探第二系統目前的場型範圍。
    未使用 psycho 的小牧神測試法,而較偏向 STSD 社長的 空間樂器觀?

    沒什麼特別測法,就是去感受位置與空間所產生的聚焦變化,大概吧? 對懶人來說,花費的時間較少,前後左右挪一挪,確定移動距離~
    然後.. 恩,音場又擴大了!! 再嘗試了一下,調到差不多臨界。

    播放些 CD 測試與熟悉,過程裡..管風琴真是恐怖極高標的樂器!! 雖未期望能傳達多少訊息量,但頗意外於能窺視到幾分管風琴的 規模感!!
    風琴管出氣發聲的感覺,或偶爾出現類似簧片振
    (?)動的金屬音?

    管風琴的規模感? => 新體驗之七


    至此,第二系統帶來的衝擊、意外與驚喜體驗,讓人追著連續突破的變化!!!
    而系統的組成環節,若想,還有不少能升級、改善或調整處,端看心情囉!


    相隔多年再組系統,且又是二手,能碰觸到這樣的表現,著實令人驚喜~~ 以更低的花費,達到進更多階的層次,這仍在進行中的歷程...
    是個人數年來、更是從接觸音響後,同等於 DIY 一年半UAB 的大事件呢!!!


    階段性回顧

    這爆發性進階,感覺是份經數年累積、維持
    (主系統未變動)平價路線的慰勞禮。
    為何有此感? 這就不多寫了! 在轉低調、潛水又走冷門路線後,久了還是需要動力的..


    Impedance?
    最後寫寫這說者多,但求證者少的名詞。寫文時,未想到有睽違多年的資料更新!

    多年來仍不時看到這名詞被提出來,但有多少人試著去實作?
    用不確定的預設起頭,又沒法做確認與實踐,那只會淪為空談吧?
    看久了,體會在心中,無言..

    bchsieh 的福(小白線),這次能體會到這名詞的影響,感謝!
    bchsieh 再次提供了相關量測與想法,我看看之後能否榨些相關體驗出來?
    此篇文章於 2021-02-10 02:31 PM 被 07080722 編輯。
    萬年小小打雜工....

  6.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07080722 For This Useful Post:


  7. #6264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8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關於<艾莉緹之歌>與<The Rose>的長篇(1)

    這裡開始,算是給自己一個「收尾」。解釋自己行動的動機,以及做個結尾。
    不過裡頭包含的內容很個人,我的個人的聽音樂歷程的「第二階段」就在其中。
    字數也很多。先告知各位,絕對是長篇,真的很長。
    對我來說,Cécile Corbel這位歌手兼凱爾特豎琴加兼作曲家,以及這首歌<The Rose>是有特殊意義的。

    先從起頭開始講,從第一封信開始,請教教授耳朵的一張唱片中的兩首歌(已徵得教授同意公開信件內容)。

    引用 作者: yuntree
    註:原先想附上整張唱片,不過想想還是算了,除非你有興趣聽更多,否則就重點的01跟13軌即可。另外,原文是以給你整張的檔案為前提所寫,如果有出入請忽略。

    教授你好,有兩個問題想靠你的黃金雙耳解答。
    先附上檔案。

    如果你有空再看底下那一堆東西,不然看結論就可以。

    ----結論
    .唱片裡面的鋼琴跟提琴是否有加料?
    (我個人聽起來是沒有加料。)

    .唱片裡的鋼琴跟提琴是不是有點東西?──我想我問的應該是演奏者的演奏水準?
    這樣問很籠統,但我沒辦法更準確地形容。因為會有這種感覺,有點說來話長(在下面的長篇有提)。

    (註1.以上問題主要針對第一軌跟第十三軌。)

    ----


    這張唱片大概八九年或更久以前買的,當時只是看封面跟歌單就買。我是衝著裡面有第一軌跟第十三軌而買。
    其他還有幾首我也喜歡的,屬於加分項目。
    買來聽之後,覺得挖到寶了。
    對這張唱片的個人心得容後再說,這裡是想說我聽這張唱片的前後差異。


    1.我買這張唱片的時候,還不知道教授的這些討論串。


    a.因此我對真實樂器演奏的音色跟水準一無所知。這一點的差別在於我對於「小提琴聲音」的態度上。
    因為以前我不知道小提琴可以發出殺豬的聲音,
    我記得以前我聽到一首音樂的時候,認為那一段「很難聽」而討厭它。
    (現在翻到,是Cecile Corbel的"Mama Always Told Me"。這首的小提琴聲音我初次聽時認為夠難聽的。
    現在聽起來還是非常殺豬聲。但是「適應」了。)
    甚至想用EQ把那種聲音修掉(但因為我不會調而作罷)。
    在看過教授的討論串之後,我在想「說不定那才是真實的小提琴聲音。」於是讓自己接受這種聲音。


    b.我也不知道「加料唱片」的廣泛存在。(但下意識聽的出來)


    c.以前的我也不知道所謂的「音色營照」,包括單一樂器的音色營造(鋼琴),還有多種樂器合音的音色營照。


    2.我2020年舊電腦掛掉,花了兩千買一台二手的電腦。系統也換成了版友推薦的Win10 LTSC。
    姑且叉開來講一下,Win10 真的比 Win7系統好聽,我用聽很多遍的Cecile Corbel的歌對照,確實如此。
    (再順便講一下,我依然還是電腦>>喇叭給的USB線>>Alesis M1Active 320USB 喇叭)
    而這兩者都沒有特別調過參數,不像教授那樣還關服務。
    因為我的使用習慣沒辦法只為聽音樂而開電腦,我開電腦都是多工運作。


    3.頻率上,現在的我聽音樂的頻率跟以前比低上許多。




    總之,直到最近,我才久違地再次聽這張唱片。然後,首先,承接系統更換的改變,的確變好聽了。
    同時,也可能是因為如此,我似乎聽到了以前沒聽到的東西。
    但那就只像是靈光一閃,又或像是白駒過隙,倏忽之間就過去了。
    而因為我只是用聽音樂的心情在聽,不是用作研究的心情在聽,因此我沒刻意地去抓那些東西是什麼。
    因此只感受到一串串瞬間的差異。


    我想其中吸引我注意的就是鋼琴跟提琴的演奏。似乎跟以前不太一樣。
    恩…其中一種感覺就是變得更飽滿。我在猜就是因為更加飽滿,才讓唱片中的鋼琴跟提琴的「原有片段」展現出「更多」。
    然後,小提琴(某些音軌)當中變得更像殺豬聲(第三軌可當例子)。以聲音來說,這算是「變難聽」。
    但,如同前面所說,這說不定是更真實的後果?至少我是這麼認定。


    再來另外一點,就是現在的我有以前沒有(音色營造,以及合奏)的概念在聽。多了一個向度。
    以前聽這張唱片的時候,我直覺就認為,這張唱片「別有一番風味」。
    拿算是最讓我驚豔的第一軌跟第十三軌當例子。


    第一軌的原唱(始)版本是含蓄的,內斂的,但如果去看歌詞(日文版本),
    以及聽最後段的樂器,會發現那種情感依然是強烈的,只是它沒表現出來。
    但,當聽到這張唱片的版本的時候,我心裡就想,「對了,就是這樣。」
    這張唱片把這首演奏得很華麗、很澎湃。這是這首歌的「另一面」──沒被看見(動畫沒演)的那面。


    第十三軌,我想它是跟原版有明顯差異的。乍聽之下,它像是在酒吧當中會聽到的音樂。
    (也許是因為演奏的樂器還是錄音很像那種場景會出現的吧。)
    然而,在我聽起來,它卻「很有味道」。這一點,我無法精確地描述。
    我只能猜,也許是因為人,也或許是因為演奏者,歌聲跟樂器都「很有感情」,才讓我有那種「雖然身在酒吧,卻不庸俗」的感覺。
    這一首的間奏加入了心跳聲,不知為何有種很適合的感覺。


    這兩軌對我來說都是有「特殊意義」的音樂,因此讓我特別喜愛。但要向別人描述的時候,很難不被這種特殊情感影響。
    因為想到這兩首音樂,伴隨而來的種種記憶與情感,使人難以客觀。可能說的不夠準確請見諒。


    最後一點,我在想這張唱片的「合奏」(姑且稱之為合奏,雖然和交響樂團的合奏不太一樣,這裡我只的就是各種樂器的搭配跟一起出現的時機。)
    似乎也算不錯?
    關於這點,我現在在猜想,製作這張唱片的人應該有做過功課,有去看原來的動畫,去想過那種那樂曲的味道應該長什麼樣子。
    才有辦法展示出「另外一番風味」。至少在第一軌裡頭是如此。
    (題外話,我到今天還是不知道第十三軌 The Rose 這首出現在那一部吉卜力動畫裡。但我不在乎,這張這首好聽就好。)
    我姑且猜是有做功課,所以他們選的樂器(或合奏的音色)才能展現出別種風味卻不走味。

    引用 作者: psycho
    你這堆問題應該要在公開討論的,會有很多人得到豐富收獲!不過內容真的很私人,所以也可以理解為何你不肯公開討論....

    從這些內容,我確認你還是『樂』大於『音』、聽到『詮釋之美』重於『聲音本身之美』。我又忘了有沒有問過你的音響系統?總之音響系統要升很多級....

    1、01 - 艾莉緹之歌 - Thaory Pan Demic,其小提琴一聽就知道是『電子小提琴』,像電吉他一樣是小提琴的演奏方法但是透過電子音效放大而出聲。所以它本身就是電子樂器,沒有加料問題。

    而0:45開始的鋼琴應該是真鋼琴,但是錄音沒有完整收錄鋼琴的完整聲音,基本上可視為錄音有缺陷,也沒有加料問題。

    而整個音樂削減訊息很嚴重,在我的高級音響會覺得縮成一團、音場小到擠在兩隻喇叭中間;當然使用桌上s1000的便宜音響就不容易發現。

    2、13 - 玫瑰 - Thaory Pan Demic 也一樣音樂削減訊息很嚴重,所以無論是鋼琴或人聲都沒有加料問題,而是錄音有缺陷。

    3、但是你對音樂的感動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我才說你是『樂』大於『音』,當音響提升到一定程度,被『演奏的氣氛』特別感動到。這是『樂』而不是『音』,所以與科學性能的高傳真水準比較沒有直接相關。

    因此,的確你這種感動難以與別人分享!因為『樂』之感動是非常個人化的,也就是極度主觀。它非常有意義,但是難以客觀討論。

  8.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9. #6265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8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關於<艾莉緹之歌>與<The Rose>的長篇(2)

    我的聽音樂的第二階段是起於TED一個演講的提到一個概念,「聲音也可以表達『痛苦』」。
    我算是第一次知道,「喔,原來音樂可以表達的不只是流行樂常見的那些,還有更多。」
    (這裡是起頭,到後來才接到前面寫的「音樂就是思想與情感」)

    然後開始「操練」。則是這裡要提的Cécile Corbel跟<The Rose>。
    為什麼我會喜歡他們,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陪我度過艱難的時光。
    「疾風知勁草,患難見真情。」
    「低潮」也是測試音樂的一種強而有力的「篩選器」。
    我的理由很人性:人不會在痛苦或低潮的時候聽垃圾。換句話說,這種時候還聽的下的,就是好音樂。
    (但我不建議大家使用這個方式來篩選音樂

    我先從字比較少的<The Rose>開始吧。
    事實上,他們已經寫我以前的部落格裡頭。
    先聲明一下,這是大學時期寫下的,有些文有點矯情有點中二,有的是見識不廣或不太正確。

    雖然這兩篇比較沒有這問題就是。
    第一篇
    https://doglu.pixnet.net/blog/post/25406047

    第二篇
    https://doglu.pixnet.net/blog/post/29207297

    下一篇,字會更多

  10.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6266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8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關於<艾莉緹之歌>與<The Rose>的長篇(3)

    一切只因我對這張唱片的熱愛

    在這先祝各位版友,新年快樂。

    再來才來寫今天的第三篇……的前面的廢話
    關於賽西兒·柯貝爾 Cécile Corbel 的音樂之於我,我煩惱的是「說太多」或「說太少」。「說太多」是把每個個人心得寫下來,那會長得像長篇大論的論文,無聊沉悶。「說太少」指的是,今天我對賽西兒·柯貝爾 Cécile Corbel的情感,或許可用「熱愛」兩字。但,僅僅(或者說同樣)兩字,可否代表背後的重量?──對看的人來說。

    總之,最後決定,將它拆做兩部份,第一部份是從這一張唱片開始,
    借物少女印象專輯《Kari-gurashi~借りぐらし~》
    以及相關作品(動畫跟原聲帶),這是我與賽西兒·柯貝爾 Cécile Corbel 的起源。
    第二部份再來講其他專輯。這樣似乎比較不會混亂。

    如果對這部動畫不熟,可以看一下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借物少女艾莉緹

    如果有人問我,喜不喜歡這部動畫。我一瞬間還真不知道怎麼回答。
    現在想想,用同樣方式來檢測的話。
    第一,我願意看完這部動畫。
    第二,看完之後我認為它是有內容的。
    綜合起來,它至少不差。
    再來才來到喜好,我會願意再看一遍嗎?我想不會。
    我會願意推薦別人看嗎?看情況。
    我想可以這麼說,我並不到喜歡這部程度的程度,但它是有內容的。
    而我花了相當大的功夫在研究這部動畫,原因是我對這張唱片(《Kari-gurashi~借りぐらし~》)的熱愛。

    ---連結清單


    《The Borrower Arietty Image Album》聽後賞析
    https://doglu.pixnet.net/blog/post/29136833


    聽《借物少女原聲帶》(1)
    https://doglu.pixnet.net/blog/post/29469023


    聽《借物少女原聲帶》(2)
    https://doglu.pixnet.net/blog/post/29488372


    聽《借物少女原聲帶》(3)
    https://doglu.pixnet.net/blog/post/29495403


    借物少女艾莉緹原聲帶聽後感-翔之歌(補)
    https://doglu.pixnet.net/blog/post/31715181


    電影《借物少女艾莉緹》觀後賞析
    https://doglu.pixnet.net/blog/post/29385557


    ---

    補充:文裡頭可能沒提到的事。
    這張專輯裡,有三首我認為是被主題曲的名聲給掩蓋了。
    其中兩首(01跟13軌)對我來說還有特殊意義。這兩首音樂撫慰過我。


    01 - A Different World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frz...ew?usp=sharing


    07 - My First Borrowing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T5j...ew?usp=sharing


    13 - Departuree At Dawn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T5j...ew?usp=sharing

  12.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13. #6267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8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關於<艾莉緹之歌>與<The Rose>的長篇(4)

    從凱爾特談賽西兒·柯貝爾 Cécile Corbel


    這標題看起來很嚴謹,但其實我對凱爾特的印象跟關係並沒有那麼嚴謹,如果用嚴謹的角度去看反而會說牽強。
    說起我對凱爾特的印象,最一開始只是因為,我玩的遊戲(暗黑破壞神2)當中有個職業叫德魯依(Druid),而這個名詞來自凱爾特文化。這是我對凱爾特的第一個印象。
    再來是後來當我發現這張唱片當中有凱爾特這個字的時候,基於「愛屋及烏」這種心情,讓我聽了一下。聽了之後,覺得挺好聽的,就一直聽下去了。事實上,我到今天都沒去看這唱片的影片,我不知道它們在演什麼,但我還是喜歡聽這張唱片。而這唱片,建構了我心目中凱爾特的大部分。


    Lord Of The Dance
    https://youtu.be/ka6nhNHEiBE


    以上是我遇到賽西兒·柯貝爾 Cécile Corbel 之前的凱爾特印象。
    而在賽西兒·柯貝爾 Cécile Corbel的前三張專輯裡頭,我聽到的滿滿的「凱爾特味」。
    後來我去查了一下她的資料,知道她出身法國的布列塔尼,曾經被凱爾特文化影響過,頓時了解。


    En La Mar
    https://youtu.be/19f9Ds45fSE


    如果你趕時間,又想知道她的特色的話,我會挑這首。
    若只聽樂團演奏,會覺得吵。若只聽人聲,會覺得太冷靜。
    但兩者合在一起,在這首歌聽起來卻是如此的熱情又冷靜,
    如同寒冬中的炭火,靜靜地、熱烈地。
    外冷內熱。是我會介紹給外行人的形容詞。

    02:10 - 02:26
    我特別喜歡歌詞尾段接上樂器演奏的段落,有好幾段。
    例如在這裡,人聲的氣長(足),凱爾特豎琴聲的純淨,接上大提琴(?不確定)低沉而顯悠揚的聲音。
    把這段感情表現的熱烈,且綿綿久久。

    這裡展現了賽西兒·柯貝爾 Cécile Corbel自身身為「歌手」跟「凱爾特豎琴家」的功力。
    她的聲音在這裡是冷靜,但在其他首歌裡頭不是這樣。我當初聽到艾莉緹之歌的第一印象是「這個女歌手的聲音也太甜了吧。」。但我認為她厲害的地方之一,是她可以用不同的聲音「唱歌」。我解釋一下,「唱歌」跟「說話」是不同的。用不同的聲音「說話」這個很簡單,用不同聲音「唱歌」,還要能不出現「破綻」,那就不簡單了。以這裡為例就是,我認為她厲害的地方之二,她的聲音「很有感情」,這一點,如果使用不熟悉的聲音來唱,雖然聲音上過關,但聽的人聽的出來「你沒放感情在唱」。
    所以,以上兩點是她的「聲音」功夫很夠。然後在這個片段,她還展現了她的氣長(肺活量夠的意思)。事實上,我本來買到這張唱片的時候,也都只是放來「聽聲音」而已,我並沒有去查那些歌詞什麼的。光是聽她的歌聲,我就覺得夠了。直到我某次聽到這一段的時候,我在想「這一定是情歌」,才開始去查她這首歌的歌詞。(結果還是西班牙文,幸好我在ptt上遇到好心人翻譯給我。至於歌詞是不是情歌?恩,看人解讀,但我是當情歌在聽。)


    有個好奇的點,在新天新地的討論區裡頭看到兩個說法(不同人),大意是。
    1.網路上聽到的跟CD上的不一樣。
    2.像賽西兒·柯貝爾 Cécile Corbel 這類的聲音變mp3或壓縮後就會變。
    (以上說法是憑印象,可能不甚準確。)

    因為我已經聽太多,大概測不準了。即使聽到youtube影片也會自動腦補成wav檔。
    因此,如果有版友有興趣測試,看看是否真是如此?
    貼上影片中的01:37 - 02:33這一段。

    En La Mar 聲音檔案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Kyw...ew?usp=sharing


    再來是另外一首
    Innocence
    https://youtu.be/2A1cey1dXTY

    這一首在我印象中是賽西兒·柯貝爾 Cécile Corbel 作的。而我會因此稱她為作曲家。
    (但如果記錯了就算了。

    對我而言這一首很「複雜」。首先,是樂器的演奏。再來是結構(層次)上的。然後還有(主觀上的)訊息上的。

    關於結構,我直到今天,開筆記本來紀錄時間,在這樣的細部分解之下,我(今天才)發現這首曲子以大約20~24秒的間隔轉換一次風格。
    因此它的結構就有11個左右,這個數量超過我平時會聽到的(非古典樂)的音樂。
    先把轉換的秒數列上

    00:21
    00:41
    01:02
    01:24
    01:44

    02:07
    02:27
    02:51
    03:11

    03:32
    03:54


    關於樂器,這首曲子可能是我來到「古典樂」領域之前的「踏腳石」。
    意思是,這曲子本身不是古典樂,但它是通往古典樂路上的基石。如果我不是事先聽過這首,我很可能沒辦法理解教授的文章跟聽古典樂。
    我在想,這首曲子應該是教授所稱的「複音音樂」(同時間,不同旋律的演奏。02:07 到 03:11 這裡居多)。
    因此,聽這首似乎會不知不覺當中應用到另一項教授提的「平行處理」的能力。
    (以上名詞因為憑印象可能有誤。)

  14.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15. #6268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8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場外加映一下,比較一下印象專輯跟原聲帶哪個錄音比較好。
    就拿艾莉緹之歌(日文版本)來對照。
    這個,我也沒有正確答案。
    這個就比較輕鬆,大家當作過年小遊戲,測試一下音響跟耳朵。


    原聲帶
    20 - Arrietty's Song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TJk...ew?usp=sharing

    印象專輯
    14 - Arrietty's Song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kc1...ew?usp=sharing

  16.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17. #6269
    註冊日期
    2017-02-14
    文章
    564
    Thanks
    1,662
    Thanked 1,642 Times in 459 Posts

    預設

    昨天無聊把x86架構的1037u『軟路由』拿來做為主路由玩玩,路由系統是愛快,結果有了意外的發現。

    就是當我開啟Youtube的時候,聲音變了,由於雙核心的1037u效能較為低落,主頻也不高才1.8GHz,聲音變得有點鬆散,但立體感還不錯類似HDD,就是高低頻延伸削弱。

    而原先的1.0GHz 雙核心 博通CPU WIFI路由器(ASUS AC87U)則開啟網頁速度更快,聲音也比較緊實。
    也有可能是愛快系統過於肥大擁腫,就像win10原版跟LTSC的差距,不如ac87u這種『硬路由』。
    如果路由功能越簡單,而效能越強大,我想聲音應該就越HIFI。

    我後續下訂了4核心 1.8GHz 博通CPU的ASUS ax86u WIFI路由器,應該會比原先的效能再好一些,如果換12V供電我看會更猛。

    所以說不只是JPLAY雙機要用好的交換器/路由器,即使是線上串流也適用這個規則。

    這樣或許來自YouTube或Netflix....的網際網路內容都能獲得音質與畫質提升。
    此篇文章於 2021-02-14 07:46 AM 被 gangster.tank 編輯。

  18.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19. #6270
    註冊日期
    2013-09-19
    文章
    48
    Thanks
    31
    Thanked 30 Times in 15 Posts

    預設

    Psycho教授之前寫的超值又極致的電腦訊源基本條件, 以及USB解決方案, 其中一些產品已經停產了, 比如數字時代2, 連USB解決方案的連結也不見了!
    可否麻煩教授有空的時候更新一下? 照顧一下用電腦訊源聽音響的芸芸眾生.

  20.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Calvin Tsai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