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頁,共714頁 第一第一 ... 33433483523531532533534535543583633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5,321 到 5,330 共計 7137 條
  1. #5321
    註冊日期
    2007-10-23
    文章
    884
    Thanks
    3,135
    Thanked 3,785 Times in 77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flying fish 查看文章
    調整聲音可以在dac晶片後的類比電路著手,我喜歡無迴授,所以不用OP,要加大JITTER來調音,心裡層面上過不去。
    小弟猜測這些廠商把類比調音手法用在數位電路上,只要聲音是他們要的味道就好,根本不會去在乎jitter大小,而不是故意去加大jitter來調音。
    基本上,想要隨心所欲控制jitter,應該很少有人辦得到吧...

  2.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3. #532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bchsieh 查看文章
    [恕刪]
    我們應該都是喜歡乾淨而又精確的聲音,所以jitter越小,我們就越愛。
    但是有不少人喜歡聽溫暖有包圍感的聲音,低頻jitter可以有類似的效果。
    哭哭,我應該也是喜歡乾淨而又精確的聲音沒錯吧?但是怎麼越看你的討論我越沒信心了?.....:~~~~~~~

    引用 作者: bchsieh 查看文章
    教授,
    第一,小弟的器材除了喇叭,其他都搬不上檯面。
    第二,小弟是木耳。
    綜合以上兩點,再加上小弟不善描述聲音特色,所以小弟的聽感實在沒有什麼參考價值啦~~
    討厭啦!越這樣講越讓我懷疑你聽到的肯定跟我不一樣,我去哭了!...:~~~~~~

  4.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5. #5323
    註冊日期
    2007-10-23
    文章
    884
    Thanks
    3,135
    Thanked 3,785 Times in 778 Posts

    預設

    教授,請再耐心等一等。
    小弟貼出Nanodac的測試結果,有一些比較的依據之後,我們再來繼續討論。

  6.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7. #5324
    註冊日期
    2007-06-07
    文章
    3,243
    Thanks
    3,174
    Thanked 2,972 Times in 1,404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flying fish 查看文章
    以我的經驗來看,jitter跟諧波失真是無法類比的,拿TIM類比可能比較恰當,
    市面上有諧波失真很高的hi-end擴大機,比如darTZeel,但似乎沒有jitter很高
    的hi-end訊源,所有的高階數位訊源似乎都有志一同,朝降低jitter的方向前進。

    關於諧波失真,我跟darTZeel的老闆看法是一樣的,不重要,多一點可能還比較
    好聽,號稱失真最低的HALCRO已退出台灣市場,而darTZeel反倒大鳴大放。

    Halcro 有一陣子不只是退出台灣市場吧?連公司都沒了。最近兩年才重新重組,再出發。好像也還沒有什麼新產品。我個人用他們家的D類後級好些年了,我覺得聲音還不錯,前端有什麼變動,多半都能聽得出來(不排除是placebo的結果)。

  8.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9. #5325
    註冊日期
    2011-05-11
    文章
    41
    Thanks
    63
    Thanked 239 Times in 4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Halcro 有一陣子不只是退出台灣市場吧?連公司都沒了。…。
    我不曉得有這一段,再想起HALCRO,是darTZeel出現之後,因為兩者對比如此
    強烈,兩者都算是HI-END級的,但設計理念卻是南轅北轍,一者強調最低失真,
    一者說失真不重要,再看了darTZeel的功率級電路,更讓人跌破眼鏡,跟教科書
    教的背道而馳,不只外表搞怪,連電路都不按牌理出牌,它用了一些巧思,不在
    乎諧波失真,只是用力地實踐無迴授的理念,應該是以聽覺做為唯一的依據吧。

  10.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flying fish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5326
    註冊日期
    2007-10-23
    文章
    884
    Thanks
    3,135
    Thanked 3,785 Times in 77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flying fish 查看文章
    我不曉得有這一段,再想起HALCRO,是darTZeel出現之後,因為兩者對比如此
    強烈,兩者都算是HI-END級的,但設計理念卻是南轅北轍,一者強調最低失真,
    一者說失真不重要,再看了darTZeel的功率級電路,更讓人跌破眼鏡,跟教科書
    教的背道而馳,不只外表搞怪,連電路都不按牌理出牌,它用了一些巧思,不在
    乎諧波失真,只是用力地實踐無迴授的理念,應該是以聽覺做為唯一的依據吧。
    飛魚兄,用力實踐無回授的理念,應該就是要達到極低的DIM/TIM吧。
    但是當Benchmark AHB2這種設計的擴大機出現,THD+N和DIM/TIM都可以雙雙壓低的時候,也許darTZeel的設計又佔不了多少便宜也說不定。

  12.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13. #5327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bchsieh 查看文章
    [恕刪]
    而他們測試[/COLOR]Sanskrit 10th MK II DAC時,幾乎都使用USB介面來測試,才能得到那麼好的數據。
    根據他們的測試結果,這台機器用同軸時jitter反而是最大的,用光纖還稍微好一點。
    結果您都用同軸來測試... 這樣不是不太公平嗎?

    [恕刪]
    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不對啊??

    USB 與 同軸(或光纖) 要如何公平地比較 JITTER??

    看到他們的 J-TEST 方法:
    https://l7audiolab.com/f/l7audiolab-...ic-mirror-test

    J-TEST 的訊號 => USB => DAC => 測量 JITTER
    J-TEST 的訊號 => 同軸 => DAC => 測量 JITTER

    這樣子只能測量到 DETERMINATE JITTER(方波間的),無法測量決定RIP差異那種 RANDOM JITTER 吧??

    就算原始J-TEST 的訊號完全一樣,通過的路徑不同, RANDOM JITTER 一定不一樣,如何能公平比較?用我比較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有可能同軸的方波間JITTER較高、但是方波內JITTER較低(方波比較陡!),那當然會造成聽感優劣相反了。

    而 IAN FIFO讓我心口服就是因為它是唯一可以阻止方波內JITTER的方法,除此之外任何方法皆無效。那麼,這些網站的JITTER測試是不是有問題了?

    請bc大魔王解惑了!......

    p.s. 完蛋了!我對 SMSL Sanskrit 10th MK II 的評價可能低估!!我不知道它要run很久?!原先24小時持續不斷run了兩天想說應該夠了,但是剛剛試聽好像又變好了!?(約100小時了),等我run個200個小時再說........

    但是 usb輸入還是大大輸給同軸,而且它的usb只是xmos208,我的同軸是樂之邦 digitimes2 或 10 future,根本就勝之不武。

  14.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5. #5328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6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因為人類是會對外界訊息進行 filling in(自動填補)的,從知覺心理學看來,『自動填補』的聽感會比99.99%正確的物理刺激更加正確;衪就是說如果音響系統播放音樂時:從 A =>0.01秒 =>B,或是 A=>0.005=> A' =>0.005=> B' =>B,A B的正確性會遠遠勝過有沒有加上A' B',因為 A B夠正確,大腦自動填補的『虛擬 A' B'』就會遠遠勝過物理上的 A' B'。這也就是 44.1 為什麼往往遠勝 192K或DSD的心理學背景。
    引用 作者: bchsieh 查看文章
    教授,這裡小弟覺得怪怪的...
    一般44.1K會贏過192K或DSD,通常不是軟體問題(假192K),就是硬體問題(沒辦法將192K處理好,DSD有先天高頻雜訊問題)..
    如果真的都做到相同程度的完美,192K應該是很難輸44.1K的
    來,我來開個知覺心理學的博士論文級講座,當初還只是碩士生而己....(好漢專提當年勇......)

    請看以下圖片,我懶得做動畫,總之,先出現左邊圖形,再出現右邊圖形,看起來就會知覺成『似動運動』:看成有一個方塊左右移動。這是所有動劃的基本原理。
    ap1.jpg

    現在把上述方塊的右上方都加上一個角,看起來一樣是左右移動。
    ap2.jpg

    現在把左邊圖形左右鏡射,看起來會怎樣?哈哈,變成像開門一樣,從左邊旋轉到右邊。『移動』變成『轉動』。
    ap3.jpg

    這就是人腦知覺系統的『自動填補』功能,對於知覺來說,第3圖解釋成轉動是最符合現實生活的,所以就產生這種知覺。

    來!現在假設兩張圖的出現間隔時間是0.5秒。

    第一種情況是:左圖=>0.5=>右圖
    第二種情況是:右圖=>0.25=>從左轉到右的中介圖=>0.25=>右圖

    讓受試者評估上述兩種情況,那一種『轉動』的知覺是最自然的?結果慘了!除非中介圖畫得精準無比,否則受試者幾乎都是認定第一種情況才是最自然的。

    也就是說,除非我們能保證我們加上的中介圖是絕對正確的,否則加上它,不如不要加!讓受試者自行進行『自動填補』,受試者反而還認為它才是『最正常的』『最自然的』。

    這個意思也是說,如果有動畫片,是360P 60FPS,與720P 30FPS,如果兩者位元流量相似(詳細計算我不會算啦!請自行幫我修正腦補),那麼從知覺心理學上鐵定主張觀眾會認為後者720比360重要,遠遠比60>30還要重要太多。

    回到音樂知覺,上述的知覺系統『自動填補』功能,應用在數位音樂上,就會發生 44.1K 的問題其實真的不大。

    聲音知覺上,以『信號』當成知覺單位,這個信號簡單來說是由『暫態』來定義的。只要『信號』正確,44.1K就好像上述的似動運動一樣,大腦可以自動填補88.2、176.4...等正確的聲波。如果自行亂轉換成88.2,就好比上述的『中介圖』,沒有絕對正確的中介聲波,從44.1轉成88.2,將會讓知覺系統認為88.2反而不自然、不正確。這就是bc大魔王你也認同的升頻有害論背後的知覺心理學基礎,除非有非常正確的演算法能真正正確地計算出『中介聲波』,否則升頻反而是完全破壞知覺。

    所以,考慮到有這種知覺系統的『自動填補』功能,的確有可能造成音響系統『某些極少數』的特定失真,反而產生『更正確的聲音聽感』這種詭異的情況。不過,這種情況不是那麼常見就是。

    對我來說,錄音正確的唱片,cd比lp正確、比高解析檔正確.....應該就是知覺系統『自動填補』功能在作怪了....

    (end)

  16.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7. #5329
    註冊日期
    2013-08-15
    文章
    149
    Thanks
    323
    Thanked 426 Times in 121 Posts

    預設 走向超值而極緻的 HI-FI電腦訊源(連載)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來,我來開個知覺心理學的博士論文級講座,當初還只是碩士生而己....(好漢專提當年勇......)

    請看以下圖片,我懶得做動畫,總之,先出現左邊圖形,再出現右邊圖形,看起來就會知覺成『似動運動』:看成有一個方塊左右移動。這是所有動劃的基本原理。
    ap1.jpg

    現在把上述方塊的右上方都加上一個角,看起來一樣是左右移動。
    ap2.jpg

    現在把左邊圖形左右鏡射,看起來會怎樣?哈哈,變成像開門一樣,從左邊旋轉到右邊。『移動』變成『轉動』。
    ap3.jpg

    這就是人腦知覺系統的『自動填補』功能,對於知覺來說,第3圖解釋成轉動是最符合現實生活的,所以就產生這種知覺。

    來!現在假設兩張圖的出現間隔時間是0.5秒。

    第一種情況是:左圖=>0.5=>右圖
    第二種情況是:右圖=>0.25=>從左轉到右的中介圖=>0.25=>右圖

    讓受試者評估上述兩種情況,那一種『轉動』的知覺是最自然的?結果慘了!除非中介圖畫得精準無比,否則受試者幾乎都是認定第一種情況才是最自然的。

    也就是說,除非我們能保證我們加上的中介圖是絕對正確的,否則加上它,不如不要加!讓受試者自行進行『自動填補』,受試者反而還認為它才是『最正常的』『最自然的』。

    這個意思也是說,如果有動畫片,是360P 60FPS,與720P 30FPS,如果兩者位元流量相似(詳細計算我不會算啦!請自行幫我修正腦補),那麼從知覺心理學上鐵定主張觀眾會認為後者720比360重要,遠遠比60>30還要重要太多。

    回到音樂知覺,上述的知覺系統『自動填補』功能,應用在數位音樂上,就會發生 44.1K 的問題其實真的不大。

    聲音知覺上,以『信號』當成知覺單位,這個信號簡單來說是由『暫態』來定義的。只要『信號』正確,44.1K就好像上述的似動運動一樣,大腦可以自動填補88.2、176.4...等正確的聲波。如果自行亂轉換成88.2,就好比上述的『中介圖』,沒有絕對正確的中介聲波,從44.1轉成88.2,將會讓知覺系統認為88.2反而不自然、不正確。這就是bc大魔王你也認同的升頻有害論背後的知覺心理學基礎,除非有非常正確的演算法能真正正確地計算出『中介聲波』,否則升頻反而是完全破壞知覺。

    所以,考慮到有這種知覺系統的『自動填補』功能,的確有可能造成音響系統『某些極少數』的特定失真,反而產生『更正確的聲音聽感』這種詭異的情況。不過,這種情況不是那麼常見就是。

    對我來說,錄音正確的唱片,cd比lp正確、比高解析檔正確.....應該就是知覺系統『自動填補』功能在作怪了....

    (end)

    我覺得教授上文所述的,就是bchsieh兄文中的軟體問題(升頻來的假高解析)。

    而以教授的比喻來說,CD vs 原生高解析,
    反而是CD把「絕對正確的中介聲波」給拿掉了。
    若教授的假說為真,CD可能還是可以聽起來和高解析一樣自然(兩者無顯著差異),
    但要是相較起來CD還是聽起來更自然的話...
    那就很可能就是硬體問題了。
    此篇文章於 2020-05-17 02:43 AM 被 k900733 編輯。

  18.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900733 For This Useful Post:


  19. #5330
    註冊日期
    2010-06-02
    文章
    356
    Thanks
    341
    Thanked 312 Times in 13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900733 查看文章
    我覺得教授上文所述的,就是bchsieh兄文中的軟體問題(升頻來的假高解析)。

    而以教授的比喻來說,CD vs 原生高解析,
    反而是CD把「絕對正確的中介聲波」給拿掉了。
    若教授的假說為真,CD可能還是可以聽起來和高解析一樣自然(兩者無顯著差異),
    但要是相較起來CD還是聽起來更自然的話...
    那就很可能就是硬體問題了。
    "原生高解析" 是從 "音樂表演" (or whatever you like) 的原始音樂聲(無損類比訊號)中, 以較高的 "取樣頻率" 記錄成音樂的數位訊號, 以供音樂再生之用.
    如果不是錄音的問題, psycho兄 卻總覺得 "44.1K的CD" 比 "192K的原生高解析" 聽起來更自然的話...
    那也有可能是發現了 知覺心理學 層面的某些現象, 也許就是所謂的 "錯覺".
    此篇文章於 2020-05-17 09:44 AM 被 LSP000 編輯。

  20.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LSP000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