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頁,共714頁 第一第一 ... 28428478518526527528529530538578628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5,271 到 5,280 共計 7137 條
  1. #5271
    註冊日期
    2007-10-23
    文章
    884
    Thanks
    3,135
    Thanked 3,785 Times in 77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awaslider 查看文章
    半夜睡不著,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如果使用ian’s fifo,是不是就可以忽略雙PC所使用的switching hub,不需要花心思在這上面?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Redmi K30 Pro 發送
    pawaslider兄您好,

    在不考慮電源干擾的情況下,用了Ian's FIFO之後,不只是可以忽略雙PC所使用的switching hub,
    您可以隨便找一台舊的有數位輸出的筆電,裝上foobar,確定是bit perfect輸出就可以了。
    如果只播放CD的話,找一台幾百元有數位輸出的DVD player就可以了。

  2.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3. #5272
    註冊日期
    2007-10-23
    文章
    884
    Thanks
    3,135
    Thanked 3,785 Times in 778 Posts

    預設 Benchmark AHB2 後級擴大機

    前面小弟提到了負回授的原理,以及優缺點。
    其中有提到如果不使用負回授,需要加上周邊補償電路,才能讓頻寬、THD等等數據變得可以接受。

    最近教授對k900733兄的現役後級Benchmark AHB2似乎非常有興趣。
    這台後級有驚人的測試數據表現,
    大功率輸出之下,其頻寬、THD失真、背景雜訊、還有訊噪比卻竟然可以跟DAC、前級等等小功率的機器平起平坐。
    到底是什麼黑科技,讓AHB2可以有那麼嚇人的表現?

    這個技術,叫做「前饋誤差校正」(Feed-Forward Error Correction),也就是小弟前文所說的周邊補償電路的其中一種。

    回授英文叫做Feed-back,所以又可以翻譯為「反饋」。
    而相對於Feed-back,Feed-Forward就是方向相反,變成「前饋」。
    回授是將輸出訊號送回輸入端,把「舊的輸出訊號」跟「新的輸入訊號」做比較,然後對「新的輸入訊號」校正。
    這樣做有什麼問題,前文已經提過,所以就不再贅述。
    那麼「前饋」有什麼不同呢?
    簡單的說,就是把「輸出訊號」和「原始輸入訊號」送進一個比較電路,
    產生校正訊號之後,經過放大,再跟有失真的輸出訊號合併,達到校正的目的。
    也就是說,負回授事實上是對不同的訊號做校正,
    而「前饋校正」從頭到尾都是對相同的訊號做比對和校正,所以既可以壓低失真,又不會有負回授的缺點。

    大家都知道,擴大機大功率,很難有低失真。而如果把功率縮小,就相對容易把失真降到很低。
    而前饋校正的重點,就在同時使用這兩種放大電路,以結合兩者的優點。
    一個是功率大但是失真也很大的放大電路,另一個是功率小,但是失真極小的放大電路。
    輸入訊號會先送進大功率放大電路,然後將輸出訊號和原始的輸入訊號同時輸入失真小的放大電路,
    接著由這個失真小的放大電路,產生校正訊號。
    由於這個電路失真非常小,所以校正訊號會非常準確。
    接著將校正訊號和失真大的訊號合併之後,就可以輸出功率大但失真小的訊號了。

    其實,這個技術,在1980年之前就被提出,接著被應用在超高頻(例如無線電波)的低失真大功率放大器上。
    大約在2000年左右,開始有人試著把這個技術應用在音響上,有部分diyer設計和試做出一些電路,可是沒有吹起什麼風潮。
    上面那句是錯的... 剛剛小弟查了些資料,才發現原來1980年推出的山水SANSUI AU-D707F就已經用了這個技術.. 真是不簡單啊..
    接下來比較知名的廠機中,有應用這個技術的,大概就屬2009年發表的Devialet Expert系列了。
    Devialet Expert的大功率電路是D類,而小功率部分是A類。
    相信常常有注意音響情報的網兄,對Devialet Expert那美麗的外表應該不陌生。

    再來的後繼者,如果小弟沒記錯,應該就是Benchmark AHB2了。
    而且從數據上看來,AHB2比前輩們又更上一層樓了。

    根據Benchmark原廠的介紹,AHB2仍然有負回授,採用feedback + feed-forward hybrid設計,但負回授量應該是很低。
    此篇文章於 2020-05-04 11:29 PM 被 bchsieh 編輯。

  4. The Following 10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5. #5273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bchsieh 查看文章
    [恕刪]
    再來的後繼者,如果小弟沒記錯,應該就是Benchmark AHB2了。
    而且從數據上看來,AHB2比前輩們又更上一層樓了。

    根據Benchmark原廠的介紹,AHB2仍然有負回授,採用feedback + feed-forward hybrid設計,但負回授量應該是很低。
    那前級呢?Benchmark 耳擴前級 HPA4 ?或到國外買 LA4?該不會加上去後一舉解決我的問題(需要無音染的前級)?....
    此篇文章於 2020-05-05 09:31 AM 被 psycho 編輯。

  6. #5274
    註冊日期
    2007-10-23
    文章
    884
    Thanks
    3,135
    Thanked 3,785 Times in 77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那前級呢?Benchmark 耳擴前級 HPA4 ?或到國外買 LA4?該不會加上去後一舉解決我的問題(需要無音染的前級)?....
    教授,benchmark前級看起來也是應用相同的技術。
    benchmark前後級應該是目前以測試數據看來,最有機會能一舉解決您的問題的前後級。

    能夠買到純前級LA4當然是最好...

  7.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8. #5275
    註冊日期
    2013-08-15
    文章
    149
    Thanks
    323
    Thanked 426 Times in 12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bchsieh 查看文章
    教授,benchmark前級看起來也是應用相同的技術。
    benchmark前後級應該是目前以測試數據看來,最有機會能一舉解決您的問題的前後級。

    能夠買到純前級LA4當然是最好...
    請教bchsieh兄一下,
    會比較建議使用專用的前級,而非DAC的內建前級(如Benchmarkdac3或小弟的RME ADI-2)是嗎?

    小弟目前用DAC內建前級,
    原本打算存夠錢就買第二部AHB2來bi-amp或mono-mono,
    但如果建議使用專用前級的話,那小弟就要改變一下計畫改存錢買HPA4了...

  9. #5276
    註冊日期
    2007-10-23
    文章
    884
    Thanks
    3,135
    Thanked 3,785 Times in 77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900733 查看文章
    請教bchsieh兄一下,
    會比較建議使用專用的前級,而非DAC的內建前級(如Benchmarkdac3或小弟的RME ADI-2)是嗎?

    小弟目前用DAC內建前級,
    原本打算存夠錢就買第二部AHB2來bi-amp或mono-mono,
    但如果建議使用專用前級的話,那小弟就要改變一下計畫改存錢買HPA4了...
    k900733兄您好,

    RME ADI-2也很好,您可以先維持您的原計畫...

    對RME ADI-2,小弟唯一比較在意的點,是它的音量控制。
    就如之前提過的,音量控制,是一台前級的重要關鍵設計。

    RME ADI-2,用的是RME近年來一直使用的48bit數位音量控制。
    ESS也提過,位元深度夠的數位音量控制,並不會有失真或是訊噪比變差的問題。
    http://www.esstech.com/files/3014/40...me-control.pdf

    只是:

    1. 小弟認為48bit數位音量控制其實還是被後方的DAC位元深度所限制,
    以ADI2來說,實際上的有效音量控制位元深度為32bit。
    如果聽16bit的訊號,則有32bit - 16bit = 16bit 的無失真音量衰減的容許度。
    而聽24bit訊號時,則有32bit - 24bit = 8bit 的無失真音量衰減的容許度。
    理論上來說,就算是8bit的音量衰減,也已經是原始音量的1/256了,
    換算成dB值大約是-48dB,對前級來說應該是綽綽有餘了。
    但是,以小弟粗淺的經驗來說,曾經試過用電腦上的mpd程式,以24bit音量控制來播放16bit的音樂訊號,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跟類比音量衰減相比,聽起來聲音細節變少,也變得平面許多。
    另外也試過DEQ2496內建的32bit音量衰減,仍然有相同的問題。
    很抱歉小弟還沒有做實際的量測,來比較實際上數位音量衰減和類比音量衰減的訊噪比。
    但在小弟的系統上,以目前做過的兩個小測試,數位音量衰減和「好的」類比音量衰減相比應該還是有一段差距的。

    2. 上面的ESS文件裡也有提到:
    Analog still better?
    In fact, yes it is. - As long as the analog volume control has a noise floor better than the DAC noise floor,
    the analog one will win.
    只要類比音量控制的底噪能夠比DAC的底噪更低,類比音量控制就會贏過數位音量控制。
    事實上,只要類比級進音量好好設計,注意挑選所使用的電阻,其底噪要低於DAC底噪並不太困難。

    3. audiosciencereview不久前也有討論前級的必要性:
    https://www.audiosciencereview.com/f...ry.9327/page-3
    裡面有位Rja4000老兄,在這個討論串的第58篇討論寫道:
    Using a (good and well implemented) transformer may also be a way to lower the level with better SNR.
    I checked that since I plan to test my mic preamps, and, for that, I need a test signal around 1mV @150ohm.
    I measured a better SNR with a Radial JDI direct box attenuating the level than with any other way (so far).
    意思是說,他發現用好的變壓器來衰減音量,訊噪比勝過其他各種類型的音量衰減方式。
    這跟小弟的經驗不謀而合。
    (ps. 只是同一篇貼文裡,他以為ADI-2也是用類比音量衰減,但其實並不是)



    隨著科技的進步,音響也會越來越精準。永遠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所以也不用一次到位,只要依照自己的腳步,慢慢地玩,好好享受音樂就很棒了。

    ps. 最近音響界越來越多廠商開始使用GaN和GaAs技術,失真和干擾都比之前小很多。
    等到這些技術普及之後,一定會越來越便宜。
    最近小弟入手了一顆GaN 65W電源,打算來測試看看。
    據說工作頻率是2MHz,而GaN的切換雜訊又比傳統半導體低很多:
    GaN_switching_noise.png
    又可以輸出5~20V的電壓,也許潛力非常非常大。

  10. The Following 9 Users Say Thank You to bchsieh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5277
    註冊日期
    2016-07-29
    文章
    458
    Thanks
    2,192
    Thanked 1,625 Times in 427 Posts

    預設

    今天是日本黃金周假期的最後一天,在今天下午時小弟收到了日本職人的Mail。
    日本職人說已經依照我的要求變更部分電路基板的位置,DAC內部的所有配線也都已經完成了。
    基本上DAC已經完工可以正常使用了,不過因為還需要製作DAC的使用說明書和外箱的文字加工及燒機測試。
    所以預計DAC將會在下星期1或2幫我寄出到日本音響BLOG作者的住所。

    DAC-20200506.jpg

    在下星期日本音響BLOG作者收到Ian's FIFO DAC之後,他有什測試比較的心得小弟再提供給大家分享。


    順便在此請教bchsieh兄一下,關於之前討論過的器材機箱內部要降低噪訊反射的相關問題。
    小弟在收到DAC後想要將DAC的鋁製上蓋的機器內部側加墊一些材料來降低噪訊反射。

    目前小弟的想法是打算在原本鋁製金屬面先上一層日立金屬隔離紙,第2層加上鍍鋅鋼板,最後再加上一層三菱化學除靜電纖維。
    想請教bchsieh兄的地方是先不管降低噪訊反射的效果如何,小弟所規劃的3層結構會不會有甚麼明顯對聲音的副作用產生。

    謝謝您

  12. The Following 10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tsuka For This Useful Post:


  13. #5278
    註冊日期
    2013-08-15
    文章
    149
    Thanks
    323
    Thanked 426 Times in 121 Posts

    預設 走向超值而極緻的 HI-FI電腦訊源(連載)

    pawaslider兄在另一串提到對Allo digione signiture有興趣,
    但這跟硬體比較有關,小弟就在這串回覆並簡單介紹一下囉。

    之前玩過一陣子樹莓派,但效果不怎麼好,就繼續用藍光機或單機jplay電訊分離。
    後來是因為在逛FIFO reclock時,找到Allo他家DAC板也用到類似FIFO buffer reclock的技術 (plz correct me if I am wrong),
    也發現他們的產品在Audio Science Review上的量測結果都很好,
    由於小弟仍需要用DRC,所以改看他們的數位輸出板,就選擇digione signature了
    (下面是量測結果,小弟不是內行,就放連結給有興趣的網兄了
    https://www.audiosciencereview.com/f...hk-pro3z.4660/ )

    Digione signature是樹莓派擴充板,小弟也發現樹莓用的作業系統影響很大
    目前用的是覺得最好的piCorePlayer, 有幾點跟JPlay很相似:
    1)支援雙機來降低樹莓派的負擔, 所以小弟目前就是用優化筆電裝LMS, 播rip檔透過router傳到樹莓piCorePlayer,由Digione數位輸出。
    2)piCorePlayer可以優化,比如關閉樹莓派主機板USB PORT的電源、開機後砍掉一些服務並強制系統睡眠只剩下播放程式在跑。
    3)digione本身也做了許多隔離以及雙電源輸入,確保數位輸出的品質不會被樹莓派主機影響板;吃5V的電源代表我們的好朋友(大瓦交換式電源和電容)也有用武之地。

    這套digione雙機訊源的細節比之前用的sony x700+小黑盒多了很多,也有很多可以繼續加強的地方,
    但目前還算滿意,自己也有點懶,就先繼續待在現在這狀態了
    此篇文章於 2020-05-07 12:45 AM 被 k900733 編輯。

  14.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900733 For This Useful Post:


  15. #5279
    註冊日期
    2008-08-24
    文章
    266
    Thanks
    1,116
    Thanked 248 Times in 11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900733 查看文章
    pawaslider兄在另一串提到對Allo digione signiture有興趣,
    但這跟硬體比較有關,小弟就在這串回覆並簡單介紹一下囉。

    之前玩過一陣子樹莓派,但效果不怎麼好,就繼續用藍光機或單機jplay電訊分離。
    後來是因為在逛FIFO reclock時,找到Allo他家DAC板也用到類似FIFO buffer reclock的技術 (plz correct me if I am wrong),
    也發現他們的產品在Audio Science Review上的量測結果都很好,
    由於小弟仍需要用DRC,所以改看他們的數位輸出板,就選擇digione signature了
    (下面是量測結果,小弟不是內行,就放連結給有興趣的網兄了
    https://www.audiosciencereview.com/f...hk-pro3z.4660/ )

    Digione signature是樹莓派擴充板,小弟也發現樹莓用的作業系統影響很大
    目前用的是覺得最好的piCorePlayer, 有幾點跟JPlay很相似:
    1)支援雙機來降低樹莓派的負擔, 所以小弟目前就是用優化筆電裝LMS, 播rip檔透過router傳到樹莓piCorePlayer,由Digione數位輸出。
    2)piCorePlayer可以優化,比如關閉樹莓派主機板USB PORT的電源、開機後砍掉一些服務並強制系統睡眠只剩下播放程式在跑。
    3)digione本身也做了許多隔離以及雙電源輸入,確保數位輸出的品質不會被樹莓派主機影響板;吃5V的電源代表我們的好朋友(大瓦交換式電源和電容)也有用武之地。

    這套digione雙機訊源的細節比之前用的sony x700+小黑盒多了很多,也有很多可以繼續加強的地方,
    但目前還算滿意,自己也有點懶,就先繼續待在現在這狀態了
    感謝分享!
    所以您也是遵從官方的指引,clean power使用電池,dirty power使用MPS-600-5嗎?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Redmi K30 Pro 發送

  16. #5280
    註冊日期
    2013-08-15
    文章
    149
    Thanks
    323
    Thanked 426 Times in 12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awaslider 查看文章
    感謝分享!
    所以您也是遵從官方的指引,clean power使用電池,dirty power使用MPS-600-5嗎?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Redmi K30 Pro 發送
    沒有誒,我是Clean power用一台cosel pba600加電容,dirty side用一台msp600。

    另外有疑慮的是,官方說到,要是一台電供同時供應dirty side和clean side,兩者間的隔離就無效了。
    而我雖然分兩台電供,但還是插到同一個排插,
    所以其實我也不知道我這樣的情況,還有沒有隔離到

  17. The Following 6 Users Say Thank You to k900733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