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頁,共714頁 第一第一 ... 126526576616624625626627628636676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6,251 到 6,260 共計 7137 條
  1. #6251
    註冊日期
    2017-02-14
    文章
    563
    Thanks
    1,660
    Thanked 1,638 Times in 458 Posts

    預設

    在這邊我要下毒,分享三張不同新天新地唱片,因為這三張都有「毒」到我

    1.TIMPANI_1C1212_track-09,簡稱小睡神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L6Q...ew?usp=sharing

    2.B RECORDS_LBM018-track08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8Jq...ew?usp=sharing

    3.SOLSTICE_SOCD363-track01,這張就是教授說的只有在「中壢音響室」通過的歷史錄音。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htw...ew?usp=sharing

    雖然是不同唱片跟不同演奏,但聽過這些我就覺得那些Youtube上的「Bolero」一般般了,也可能是個人喜好問題。
    不曉得這三張唱片
    yuntree兄聽起來如何?

    特別是第3張,有沒有用JPLAY播放差異非常大,聽起來是完全不同的唱片!

  2.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3. #6252
    註冊日期
    2009-01-25
    文章
    25
    Thanks
    6
    Thanked 93 Times in 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900733 查看文章
    Hmm..對這段蠻有興趣的。
    歌手明明人在右邊,換洋蔥機後人聲從左邊出來,
    所以RME(不確定您這說的是ADC or dac)的器材加料..?

    下面提到RME ADI-2 的部分算是個人偏好,予以尊重;
    但上面說RME器材加料的部分就很令人感興趣了,願聞其詳。
    感謝網兄的質疑,讓我知道問題出在哪
    等等我也會把原文修改,免得讓其他人誤會RME ADI-2這台機器

    還好手上還有其他耳機,測試後其他耳機的音場跟ADI-2 的聽感是一致的(也就是右邊出聲),就連iphone附贈的耳機都沒有這種奇怪的事情。後來我靈機一動,把耳機線換成T1 2nd 原廠線,音場正確了!

    唉...難不成我把左右聲道接反了?因為那隻耳機的原廠線僅用顏色標示,沒有標示左右聲道。接對後聲音就正常了......

  4.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termdoxa For This Useful Post:


  5. #6253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7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也許我的個人經驗,(不知不覺中)已經體驗過高過古代作曲家的現代作品(不管是遊戲配樂或電影配樂),所以我當然無法喜歡上古代作曲家。 ==> 我認為很有可能喔!!

    以上述五個音樂範例而論,Caesar 3 - Rome 1 完全模仿葛利果聖歌式的中古世紀民謠樂風,Rome 2開始使用的調性就己超越了貝多芬,到了Rome 5己經是現代古典音樂的作曲技巧了!對我來說,習慣了Rome 3到Rome 5的音樂,然後再嫌棄華格納或馬勒的管弦樂『不夠豐富、不夠精彩』,完全可以理解喔!.....

    當然了!它終究通俗市場取向,所以作曲技巧固然一流,但是音樂內容就非常狹窄。如果要長篇大論、哲學反思或生命意義探討,那麼『戲劇內容』豐富甚多的華格納或馬勒就會大勝一截,贏在故事性的豐富度贏遠遠一截。
    恩,這樣看來我還真的最好是找近代作曲家來聽就好。因為我是外行
    我也不打算在這個領域故作高尚(不懂裝懂)。也沒有打算鑽研下去的心力(一定很累)。

    不過教授這段話給我想起個人的兩段話,他們姑且算是我個人的「聽音樂歷程的『里程碑』跟佐證」(附帶一提,是古典樂外行。)
    第一個算里程碑,是從書中看來的,高機率是張繼高的《樂府春秋》。大意是「古典樂當中含有『訊息』跟思想。」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音樂」本身可以帶有訊息,在那之前,我都是「憑感覺」、「好聽就好」聽如此而已。

    第二個是從文學衍生過來,原來的話是這樣:「文學就是用文字表達思想跟情感的藝術。」
    我聽到這句話時想的是照樣照句:「音樂本身就是思想跟情感。」
    在這裡,我已經過了第二個聽音樂上的里程碑(這一段故事有點長,略過)。所以這段話對我來說,比較像將早就實踐的說出來。將似懂非懂的那部份給說清楚。

  6.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7. #6254
    註冊日期
    2019-10-30
    文章
    12
    Thanks
    0
    Thanked 6 Times in 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gangster.tank 查看文章
    前面有長芯盛嗎,會不會是分離供電的線出了問題?
    沒有長芯盛,我是要做Rip CD(藍光外接PIONEER BDR-S12J-X,有做分離供電)到外接HDD(有做分離供電),
    但是就是使用LINDY的USB3.1 Gen2鐵殼7埠,和電腦連接USB如分離供電一定抓不到Hub

    是否須換為Coolgear 4 Port Type-C USB 3.1 Gen2 Hub?(https://www.amazon.com/Coolgear-Port...2787854&sr=8-1)
    此篇文章於 2021-02-08 10:51 PM 被 linbada 編輯。

  8. #6255
    註冊日期
    2017-02-14
    文章
    563
    Thanks
    1,660
    Thanked 1,638 Times in 4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linbada 查看文章
    沒有長芯盛,我是要做Rip CD(藍光外接PIONEER BDR-S12J-X,有做分離供電)到外接HDD(有做分離供電),
    但是就是使用LINDY的USB3.1 Gen2鐵殼7埠,和電腦連接USB如分離供電一定抓不到Hub

    是否須換為Coolgear 4 Port Type-C USB 3.1 Gen2 Hub?(https://www.amazon.com/Coolgear-Port...2787854&sr=8-1)
    我以前也遇到過這個問題,但奇怪的是只要我USB HUB前有接長芯盛就能被電腦正確識別。
    或許,你得取消前面電腦到USB HUB之間的分離供電,或者加一個長芯盛?

    還有,我從USB HUB後接到外接硬碟沒有分離供電,但SATA轉USB裝置有額外供電,應該就等於分離供電,PIONEER BDR-S11J-BK也是只有轉接裝置有供電,沒額外分離。

    只有數字時代2 USB DDC有很完整的分離供電。

  9.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10. #6256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7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gangster.tank 查看文章

    1.TIMPANI_1C1212_track-09,簡稱小睡神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L6Q...ew?usp=sharing

    2.B RECORDS_LBM018-track08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8Jq...ew?usp=sharing

    3.SOLSTICE_SOCD363-track01,這張就是教授說的只有在「中壢音響室」通過的歷史錄音。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htw...ew?usp=sharing

    不曉得這三張唱片yuntree兄聽起來如何?
    這個如果要回答到很詳細大概會變成兩篇長文(不開玩笑)。我盡量地挑重點講。

    1.先從一個問題開始,我為何不聽貼上來的一些音檔?
    就前面提過,我的「系統」(實際上是電腦喇叭)就是M1Active 320USB插上電腦這樣。播放軟體也不是jplay而是Goldwave。喔不過,系統從Win7 換成gangster.tank大大推薦的Win10 LTSC。真的差很大,真心推薦,如果不是非Win7不可的話真的可以換Win10 LTSC。

    這種情況下,我個人猜測教授放出來的那些音檔八成都不行(也就是被殺音響或聽不出來)。
    所以我通常沒在聽這些音檔
    (不過很久以前的殺音響測試我有測過。幸好測起來這喇叭看起來走向是正確的。)

    實際上我看過這論壇教授發的三個討論串,他的部落格的文也有看過不少,主要跟音響有關還有如何聽音樂的部份,但專業的古典樂評論除外。另外一方面我也有關注新天新地論壇(的音響方面),以及幾篇第一代老闆的部落格文章(但他的文多數太內行,真的看幾篇就沒再看。喔,他或許台灣第一個推崇勒菲布的人?)
    所以我其實知道那些教授推薦的唱片有哪些,不過基於喇叭理由都沒去聽。另外一個原因是,我沒那麼喜歡古典樂。一半出於外行,另一半,有空再詳細講。

    但今天都被點名了,就「捨命陪君子」吧
    即使知道自己古典樂外行兼被殺音響(大概聽不出什麼東西)也試試看吧。


    2.首先依照我的外行標準,三者都通過兩個關卡
    「能不能聽完」跟「還能再聽一次」。

    以下都是照感覺來聽,會有主觀的感受。

    2.1)TIMPANI_1C1212_track-09,簡稱小睡神
    主觀感受:前面段落有種驚悚、神秘、龐大的感覺,似乎像是古人對神的感受。
    客觀音色的部份,這合奏能力好像也很厲害?(好像廢話,能到被推薦這程度誰不厲害。
    那三道鼓聲好像很有名堂,聽起來是越來越「龐大」。(我不知道怎麼辦到的,印象中教授有提過,但我忘了。)

    2.2)B RECORDS_LBM018-track08
    這個主旋律的那個(大提琴?),演奏功力應該很厲害。
    因為他能讓我想再聽下去。

    2.3)SOLSTICE_SOCD363-track01
    當然,這錄音相對很爛。
    但我聽這個彈鋼琴的應該很厲害,我大膽猜測是勒菲布或接近這等級的?
    我的判準如下,
    高音 00:23、00:24、00:56、00:58、01:01
    能弄得這麼小聲又清楚又有餘音,應該非常不簡單。
    其實還有其他地方的高音,也是類似這種感覺,小聲卻又清晰。
    再來是音色,雖然錄音聽起來很受限。不過,她的音色營造應該很猛
    (判準是合奏的時候類似00:10 - 00:12。01:16 - 01:20)。



    那麼,來到更主觀一點的喜好。這個有時候是很變動的。
    相對上最沒感覺的可能是2的提琴。但也達到願意再聽一次的標準,我想這已經很高分了。
    然後,有可能我最近在聽拉威爾跟勒菲布居多,所以我會想多聽一下這鋼琴。
    3的鋼琴是排第一,再來才是小睡神。
    但小睡神應該是被殺音響啦,這個教授就有在講殺音響的文章提過這張(所以我才看過)。
    有可能3在這點有些優勢?


    3.雜談
    前面提的ORTF還有兩隻影片,而我目前喜歡的是這支。
    Ravel :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 (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https://youtu.be/2_c8JRCKq1A
    我這樣說可能有點「魔戒抄天堂」,不過我初聽到的時候就想到吉卜力動畫的配樂,卻又記不起來確切的。可能有好幾部,為此還去翻了一下手上有的吉卜力配樂,目前最接近的是魔法公主。實際上搞不好是久石讓聽了拉威爾才創作出那些音樂的。

    不過我要說的是,當我一聽就喜歡,那肯定是樂團很強──因為我是古典樂外行,肯定不是因為「樂」而一聽就喜歡,而是因為「音」。就像教授的三歲(還五歲?寫那文章的時候)小孩一樣。

    以順序來說,我先找到這影片,還有一支Dukas的,最後才找到Bolero的
    起初我就是因為覺得這支還有Dukas兩支影片,讓我認為他們的合奏能力應該很強,所以對他們的Bolero抱以高度期望。但到了關鍵的1005的時候聽到的卻不一樣,才讓我判定他們輸較舊的那團。殊不知,這個才是真正厲害的地方。真的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再來是談到gangster.tank兄提到的喜好問題。我想是這樣,我沒在聽古典樂。
    所以當我聽這些古典樂的時候,我是從「音色」的角度來聽。這也是我的第三個「聽音樂的『里程碑』」,從教授的討論串知道了「音色營照」這件事。
    目前只有估計喜歡現代一點的作曲家,因為現代一點的作曲技巧…比較接近現代。
    恩,可以這麼說,我聽古典樂是為了練功夫?練習辨識正確音色、正確演奏,還有音色的融合。
    然後回頭來聽我喜歡的那些音樂,從新的角度來欣賞。
    我平常喜歡聽、經常聽的反而都不是古典樂。例如以前我曾提過的Cécile Corbel。

    寫到最後回頭一看,結果還是一篇長文。

  11.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12. #6257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7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從前文gangster.tank大大的回文中,我想起了殺音響的事情。因為從回文看起來,我的有被殺音響的現象,但你的沒有。這讓我去翻了一下還有留下的音響測試檔,以前留很多,但後來想想反正都會被殺,就都砍掉了。只留下以下兩個檔案,當作幫教授出個複習考給大家。

    雖然以前聽過,但那麼多跟那麼久一開始聽也忘了是什麼東西。多聽幾次之後我漸漸想起來是怎麼一回事。我想我可以回答個八成左右。

    Mark4-1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DOK...ew?usp=sharing


    Kara4-1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zq4...ew?usp=sharing

    以上兩個檔案,請回答以下問題
    1.第一種是主觀上的,一聽之下,那個檔案比較好聽?
    2.演奏能力哪個檔案比較好?
    3.錄音哪個比較好?
    4.最後,還是回到一個簡單的主觀問題,你會選那一個?

    ---

    上面的問題除了3我沒有肯定答案以外,其他三個我想我都能回答。
    也從這裡來到另外一個話題,比較個人經驗/喜好的。

    因為gangster.tank兄貼出拉威爾的關係,我最近聽古典樂的時間大概超過我去年的總和。
    也因此,我無意間發現一件事,跟下列影片有關。
    也是我本來打算講的克拉斯(但這次不提)。

    Jean CRAS - Quintette, I mouvement - Le Bateau Ivre
    https://youtu.be/PwhPoiqIyO8


    Jean Cras : Quintette pour flûte, harpe et trio à cordes, 4e mouvement (Le Bateau Ivre)
    https://youtu.be/bwMIdeRV-uo


    Jean Cras - Quintette pour harpe, flûte, violon, alto et violoncelle (1928)
    https://youtu.be/Q-ATDBgDbLE




    我想前兩個應該是錄音高過最後一個。但最後一個我一聽到就知道這個合奏能力大過前兩個(也許一大截),,所以光是這一點我就選了最後一個了(時間序上剛好也是最後一個找到的)。再來是前文有貼的勒菲布同樣PK阿XXX的拉威爾的同一首曲子,勒菲布的錄音絕對性地差,但我還是選了勒菲布。
    這兩個例子讓我發覺,在古典樂上,我的喜好是演奏能力>錄音。所以除非錄音爛到聽不出實力,否則我真的是實力取向。

    ---

    因為聽了殺音響測試,確定我有被殺音響。就想說既然連殺音響都聽了(真的,聲音難聽),那乾脆也把最近教授貼的四首鋼琴錄音檔來認真聽看看。

    為了避免在犯一次蠢,這次決定把那些前面看的文章給丟到一邊,耳聽為憑。(再者,那麼多也記不完啦)唯一不可避免的(作弊?)就是知道「這四首都是同一台鋼琴」,因為這個很簡單沒辦法忘掉。

    1)檔案131
    第一次聽。我一聽旋律,拉威爾的水之嬉戲。喔,我第一次聽是勒菲布的,那麼這個差也是理所當然的。
    但不幸的是當我整輪聽完要重聽的時候,從檔案144換來131。
    真的是沒有比較沒有傷害,兩相對照之下就可以聽出來,131的彈琴聲「模糊」,我的第一個念頭是「可不可以把聲音彈的清楚點。」在這樣的比較之下,阿131真的是慘了,被我打到及格圈外去了。原本我還以為是勒菲布太強。但跟144比起來,這可能是基本能力不夠了。

    2)檔案144
    同樣的,檔案144在所有四個檔案裡頭,應該是功夫最好的,因為音色是他的最豐富(還有,前面說的音色的清楚度)。還有鋼琴的展示能力也是「最多的」,這可能是受限於曲目。但這個有一些條件,其他幾個檔案裡頭,鋼琴感覺有被封印。

    3)檔案140
    這個的「最低音部份」(單指最低的那個音,例如開頭前五秒)聽起來不像鋼琴,我感覺像在聽吉他彈最低音那根弦,或大提琴(類)在撥弦的聲音,就是很「單音」,跟平常鋼琴「很多音」不一樣。但是在高音的部份,他又長得像平常聽到的鋼琴。

    4)檔案137
    這個反過來是「最高音部份」(也是最高的那個音)有名堂,長的不太一樣。
    然後,我想我應該喜歡這首。這聽起來,有點像放給小寶寶睡覺聽的聲音。


    所以回到主觀的喜好問題。
    檔案144會因為他的音色功夫最高我排第一,
    再來是檔案140,但與檔案137比功夫不太比的出來。
    但我比較喜歡聽檔案140。我覺得這個人的功夫應該不錯,雖然檔案140聽起來好像不怎麼困難
    最後一名是檔案131。我還是聽勒菲布的版本吧。

    至於錄音,那就交給專業的的判定就好。
    我管自己喜不喜歡就好。

  13.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14. #6258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yuntree 寫太多了,偏偏又都是超高水準令人想回應,如果我漏了什麼要告訴我!......

    引用 作者: yuntree 查看文章
    這篇要來分享一下前面說的幾隻影片,第一支是拉威爾的
    Ravel : Concerto en sol (Martha Argerich / 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 Emmanuel Krivine)
    https://youtu.be/vlvWfP-iFmY
    [恕刪]
    附上一個反例,這個影片我只聽了前四分鐘半就放棄。
    https://youtu.be/J9O_JwYuhWo
    [恕刪]
    先回應這一個:

    Argerich阿姬麗希在古典音樂唱片市場非常有名!也有一定的實力,但是以你上述分享而論的確出了聽覺上的問題。

    Argerich的演奏特色,是利用『音量的強弱』與『速度節拍的變化』來產生『詮釋的感動』,以你這個例子而論,她就是利用這種方法,營造出非常深情款款的音樂情感。所以你覺得非常好聽,這也沒問題。

    而伴奏的是超級偉大的樂團,這也沒問題。

    問題在於Argerich這種演奏不能算是『音色營造』,比較偏向是『詮釋而得到的快感』。所以跟你上述的反例一比,該反例 Fazil Say也是使用與Argerich完全相同的演奏方式,年輕很多讓他的觸鍵遠比Argerich穩定太多!但是他的『詮釋』完全不合你的口味,也非常不合我的口味!所以我們都不喜歡他的『詮釋』,你卻誤以為他的『音色營造』不佳。

    我在這首鋼琴協奏手曲一向只比較第二樂章後半段英國管獨奏旋律出現之處,Fazil Say的 17:17處:
    https://youtu.be/J9O_JwYuhWo?t=1037

    而蕾菲布是從5:44開始:
    https://youtu.be/aC6WBQEOJZQ?list=OL...57CvhFec&t=345

    蕾菲布這個錄音是『超級殺音響錄音!!』,在我的音響整套超過五十萬元之前,常常不小心就被殺。所以說認為這個錄音有問題也很正常............而你提到的現場錄影,跟Argerich的『1925 2014 2200』一比,剛好證明你其實有意識到『音色營造』的重要性!

    我只使用edifier s1000,就聽出:

    1925只是越彈越大聲而己.........
    2014是『觸鍵不穩』,原本音色想控制成均一音色,結果彈壞了幾個音,剛好被你誤以為是使用不同音色。
    2200則是非常明確是『觸鍵不穩』彈壞了音色。

    相對的蕾菲布的演奏才是真正在進行音色營造,再欣賞看看!該現場錄影的錄音水準其實還可以,可以從她的觸鍵動作看出她營造的鋼琴音色喔!

    引用 作者: yuntree 查看文章
    後來找到了前文當中的勒菲布的三首,在這一個播放清單的16、17、18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OL...XoSoAJ57CvhFec
    不過我強烈的懷疑這影片有被做了什麼,因為三首聽下來,我是判定這影片的錄音太爛了。
    [恕刪]
    後來找到了另外一支勒菲布的鋼琴,這個就真的值得聽了。
    Ravel - Le Tombeau de Couperin: VI. Toccata
    https://youtu.be/ARJFsHAQZ60
    [恕刪
    前文當中的勒菲布的三首,在這一個播放清單的16、17、18 <== 這個的殺音響問題上面說過了。

    Ravel - Le Tombeau de Couperin: VI. Toccata 這個的問題更嚴重......

    這張唱片的原始第一版cd,進行了 Pre emphasis,所以播放時一定要進行 De-emphasis解碼,否則超高頻會過份放大;聽這個youtude檔,我非肯定他鐵定沒有進行De-emphasis解碼。

    幸好這種唱片越新出版的越hi-fi,請聽以下蕾菲布大全集的同一個錄音,會不會覺得怎麼相差那麼多??保證是完全相同的錄音喔!!....

    https://www.my-hiend.com/ftp_image/p...ocd340-6-1.wav

    (end)

  15.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6. #6259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太多文章都值得回應!!不知道有沒有漏掉的??....

    引用 作者: termdoxa 查看文章
    整理的檔案如下: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gWM...ew?usp=sharing
    [恕刪]
    前幾天拿到洋蔥機後,我開始相信上面這兩段話了!甚至有點不想上來PO文了
    [恕刪]
    首先是感謝termdoxa的整理!!

    再者,能聽出洋蔥機的優勢,那就是數位播放系夠水準才能獲得的結果。如果數位播放系統不佳,說不定聽不出洋蔥機的優點;看起來信我的jplay雙cat真的得永生.....

    引用 作者: linbada 查看文章
    結果我動作太快,就隨便買台灣的USB3.1 Gen2(是LINDY的USB3.1 Gen2鐵殼7埠HUB [URL="https://store.lindy.com.tw/LINDY/moreinfo_485.htm),
    [恕刪]
    請問一下有網友使LINDY的USB3.1 Gen2鐵殼7埠,電腦和Hub之間多加usb 線分離供電,會有抓不到Hub的情形嗎?
    從規格看起來,LINDY這個HUB的聲音應該『明顯勝過』gangster.tank推薦的那個,價位貴兩倍不可能輸。但是會出現上述問題我還是一次聽到??很抱歉無法猜測原因,我會優先懷疑usb 線分離供電的相關裝置或線材有沒有問題?

    引用 作者: gangster.tank 查看文章
    10:05開始的音色跟10:53的音色是不同的,但我聽起來仍有合奏的感覺。
    10:05的聲音有小提琴的纖細聲同時又有木管樂器的厚實聲音,這我應該沒聽錯。
    10:53出現的聲音我覺得跟10:05完全不同風格,10:05是和諧,但10:53我聽起來不覺得不和諧反倒是覺得變化豐富多端。[恕刪]
    gangster.tank 的耳朵真是猛!!....

  17.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8. #6260
    註冊日期
    2017-02-07
    文章
    251
    Thanks
    447
    Thanked 416 Times in 220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問題在於Argerich這種演奏不能算是『音色營造』,比較偏向是『詮釋而得到的快感』。所以跟你上述的反例一比,該反例 Fazil Say也是使用與Argerich完全相同的演奏方式,年輕很多讓他的觸鍵遠比Argerich穩定太多!但是他的『詮釋』完全不合你的口味,也非常不合我的口味!所以我們都不喜歡他的『詮釋』,你卻誤以為他的『音色營造』不佳。

    我在這首鋼琴協奏手曲一向只比較第二樂章後半段英國管獨奏旋律出現之處,Fazil Say的 17:17處:
    https://youtu.be/J9O_JwYuhWo?t=1037
    這裡有兩點想說。
    第一,看樣子我無意間碰到了古典樂的另外一面:「詮釋」。關於這件事因為我知道這完全不是外行的我可以說嘴的,所以我一直以來都沒打算去管這部份。但今天看教授的說明,我似乎在聽感上聽出了這玩意。
    第二點是承接第一點,這裡應該算是我寫文章時的失誤,我想的跟我寫的不一樣,造成誤解。

    細部分解如下
    1)Fazil Say的影片我只聽前面4分半就沒聽了,但音色上我卻聽不出個什麼失誤。我只能感覺說這個我不喜歡。
    2)然而,同樣的曲目,Argerich阿姬麗希卻沒有這個問題。
    3)那麼問題到底在哪?老實講我不知道。但作為對照組還是貼出來看看。

    我要澄清的是,我不喜歡Fazil Say那隻影片,不是因為我認為鋼琴家「音色演奏」不佳。
    我只能說就是聽完前四分鐘半我覺得我不想聽下去。
    但若問我為什麼,我只能回答「我不知道。」

    經教授這麼一講,恩…?難不成是這個「詮釋」的因素。我不確定。
    不過,來到「詮釋」的層面的時候,已經不是我這個外行人可以下判定的時候。
    因為我一點基礎都沒有。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而蕾菲布是從5:44開始:
    https://youtu.be/aC6WBQEOJZQ?list=OL...57CvhFec&t=345

    蕾菲布這個錄音是『超級殺音響錄音!!』,在我的音響整套超過五十萬元之前,常常不小心就被殺。所以說認為這個錄音有問題也很正常............而你提到的現場錄影,跟Argerich的『1925 2014 2200』一比,剛好證明你其實有意識到『音色營造』的重要性!

    我只使用edifier s1000,就聽出:

    1925只是越彈越大聲而己.........
    2014是『觸鍵不穩』,原本音色想控制成均一音色,結果彈壞了幾個音,剛好被你誤以為是使用不同音色。
    2200則是非常明確是『觸鍵不穩』彈壞了音色。

    相對的蕾菲布的演奏才是真正在進行音色營造,再欣賞看看!該現場錄影的錄音水準其實還可以,可以從她的觸鍵動作看出她營造的鋼琴音色喔!
    原來是被殺音響!那麼這樣倒是很合理了。因為我覺得奇怪的矛盾點在於,
    這錄音聽起來感覺很爛。可是,感覺該有的(樂器)一樣都沒缺(雖然規模縮減很多),某些地方還比較清楚(前文有提到)。以及前文所說的,這伴奏很有味道。這一點一定是這樂團很強。加上錄音要強過影片(不然聲音怎麼可以比較清楚?)。

    其實發文後發現勒菲布的我就只聽她的版本。我的感覺是她的就是比較好聽(前文也有一些描述),聽第二部份的時候,我真心懷疑:這個跟Argerich阿姬麗希真的是在彈同一首?兩者有本質上的不同。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前文當中的勒菲布的三首,在這一個播放清單的16、17、18 <== 這個的殺音響問題上面說過了。

    Ravel - Le Tombeau de Couperin: VI. Toccata 這個的問題更嚴重......

    這張唱片的原始第一版cd,進行了 Pre emphasis,所以播放時一定要進行 De-emphasis解碼,否則超高頻會過份放大;聽這個youtude檔,我非肯定他鐵定沒有進行De-emphasis解碼。

    幸好這種唱片越新出版的越hi-fi,請聽以下蕾菲布大全集的同一個錄音,會不會覺得怎麼相差那麼多??保證是完全相同的錄音喔!!....

    https://www.my-hiend.com/ftp_image/p...ocd340-6-1.wav

    (end)
    雖然不是很理解超高頻、高頻之類的音響術語是怎麼回事。
    不過聽了就知道。

    阿聽了之後,第一個感想就是「阿,這是正常的鋼琴聲。」
    再聽幾遍是「阿,這才是正常的勒菲布。」
    這個不講多說大家聽了就馬上知道。真的是很明顯。

  19.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yuntree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