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頁,共714頁 第一第一 ... 170570620660668669670671672680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6,691 到 6,700 共計 7137 條
  1. #6691
    註冊日期
    2014-10-26
    文章
    4
    Thanks
    0
    Thanked 0 Times in 0 Posts

    預設

    gangster.tank 你好,我想请教一下你是怎样设置EAC的,谢谢。

  2. #6692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3.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4. #6693
    註冊日期
    2011-10-20
    文章
    73
    Thanks
    1,758
    Thanked 48 Times in 26 Posts

    預設

    【Tiny10】國外神人修改的極度精簡 Windows 10 LTSC 版!
    2022 年 3 月 25 日 / 科技大小事 / By Ted


    Tiny10 是由 NTDEV 著手修改的精簡版 Windows 10,在系統安裝完成時僅僅只使用了 5GB 左右的空間,系統內只有保留一些必備或常用的軟體工具,其餘不必要且不影響系統運作的元件通通刪除,所以在使用上會感覺順暢很多!


    除了上述特色外,Tiny10 所使用的核心版本是「企業版 LTSC」,且預設就把 Windows Update 系統更新關閉、內建防毒 Windows Defender 關閉,安裝完成後可以省去手動關閉的麻煩。


    但是也由於過度精簡,Tiny10 並不適合一般用戶使用,反倒是比較適合想要嘗鮮、有長期掛機需求的人所使用,當然並沒有限制特定目的才能使用,如果有想要下載嘗試的讀者,可以透過 NTDEV 所提供的 Mega 載點下載,如下:


    Tiny10 21H2 x64 ISO https://twitter.com/NTDEV_/status/1505656808576372753
    Tiny10 21H2 x86 ISO https://mega.nz/file/elsWwQ4Q#a_tFHx...ZUVOMkz1XCPiQM


    https://adersaytech.com/tech-event/t...sc-review.html

    https://twitter.com/NTDEV_

    The NEW Version of Tiny10? - Tiny10 21H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8Bl6rUNx8w


    --------------------------------------------


    Windows 11 Tiny Edition (v0.2)


    Size: 1.28 GB


    https://itsd4nny.wixsite.com/home/downloads


    New version of Tiny11 | Windows 11 Tiny Edition (v0.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_5MSaC9CN4&t=0s
    此篇文章於 2022-08-10 10:48 AM 被 andyhang 編輯。

  5.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andyh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6. #6694
    註冊日期
    2011-10-20
    文章
    73
    Thanks
    1,758
    Thanked 48 Times in 2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gangster.tank 查看文章

    另外補上之前失效的LTSC OS檔案: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7Ip...ew?usp=sharing
    連結過去是個 WAV 音檔

  7.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andyh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8. #6695
    註冊日期
    2017-02-14
    文章
    563
    Thanks
    1,660
    Thanked 1,638 Times in 4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hang 查看文章
    連結過去是個 WAV 音檔
    哇~~~~感謝提醒,已更新。

  9.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gangster.tank For This Useful Post:


  10. #6696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2
    Thanks
    3,509
    Thanked 5,477 Times in 1,850 Posts

    預設 為什麼還是只能買CD唱片?

    為什麼還是只能買CD唱片?


    一切都是這篇唱片介紹:
    https://www.my-hiend.com/vbb/showthr...035#post249035

    Saint-Saëns: Complete Symphonies
    Olivier Latry (organ)
    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Cristian Mǎcelaru
    Release Date: 26th Nov 2021
    Catalogue No: 9029653343
    Label: Warner Classics
    附件 34008

    這套唱片的錄音後製嚴重,但是算是『為了音樂』而加料,在兩百萬等級的音響系統上得到極大的音響快感;更加分的是演奏樂團是巴黎的世界天團之一ORTF,管風琴師更是新天新地多人知名的大師Olivier Latry;光是演奏就己經是100分,再加上95分級的錄音效果,堪稱是最近最爽的樂團錄音了。

    然後 dequad 線上購買了96K/24,剪一小段給我測試,然後.........

    線上購買的音樂檔,一定經過SSD的儲存或低等供電的router。在我的中壢音響室,就類似sam0724的os之量子效應一樣:只要音樂檔經過一個品質不良的器材,那個音樂檔就會『沾染上惡聲』,重撥播時會很難消除這種討厭的量子效應。

    果然!管你是什麼96k/24,一播放之下,這個檔案就是有『從ssd或usb flash播放』的感覺:聲音有點乾、活力會下降。依我的耳朵判定,這個96k/24應該是真材實料(理由後述);可惜只要是線上購買,怪怪的它就是會沾染到ssd的聲音。我常說我們這裡的數位播放是世界第一真的沒有開玩笑,發現音樂檔播放會有上述戲稱的『量子效應』真的沒有多少人,要如何救回來更是罕有人知!

    儘可能消除這種可能來自ssd或低品質router的量子效應之方法,就是使用jplay cat,router與外接硬碟都要1500w,下載音樂檔後,解壓縮flac成wav,再燒錄到1500w供電的外接藍光碟;然後重新rip,ok!終於極度降低了量子效應。

    看到這裡就知道為什麼標題說『為什麼還是只能買CD唱片?』了吧!只有直接從cd唱片rip檔案才能從根本消除這種討厭的量子效應,否則什麼高解析檔都沒救啊!!

    消除量子效應後,這個96k能不能買呢?好像可以!

    上次去 dequad家欣賞追求『絕對正確的輕鬆聲音』後,我學會了『空間音變多會削弱直接音』這個現象。同理可猜測,96k如果絕對正確,與22k相比也會有這種『空間音變多而削弱直接音』現象。果然!試聽這首音樂的96k檔,出現這種空間音變多、直接音暫態略少一點的現象,這是這個96k應該是真材實料的旁證。

    也因此我才發現:兩百萬的類比端音響系統真的『性能不足』!!你看,只不過是96k而己,就性能不足而造成暫態削減現象了;只有22k才撐得住!!要能真正發揮96k的性能,說不定要一千萬元的類比端.............

    所以,如果不知道ssd造成的量子效應污染,不知道96k己經可以屠殺兩百萬元的音響,那麼從最直接的聽感來說:直接下載這套唱片的96k,跟cd rip播放相比,當然是輸得慘到不能再慘、輸到讓你懷疑96k是偽造的.............

    縱觀現在,就算以全世界而論,有多少人真正認識到『量子效應污染』與『屠殺兩百萬音響』??認識到還不夠,還要能正確地解決耶!?顯然幾乎沒有人做得到,所以,乖乖買cd回家好好rip......

    至於網路串流,那保證比我下載處理過的youtude還糟,就不用提了。

    (end)

  11. The Following 8 Users Say Thank You to psycho For This Useful Post:


  12. #6697
    註冊日期
    2011-03-05
    文章
    81
    Thanks
    1,186
    Thanked 192 Times in 6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lex0715 查看文章
    謝謝這篇硬核的阻抗匹配論證. 拙見小小補充, 阻抗不匹配的反射也跟那段不同阻抗傳輸線的長度有關. 即RCA接頭即使阻抗並不符合, 由於其總長度約莫2公分之內, 比起數位SPDIF的基頻波長短很多, 其造成信號反射相較50~200公分的信號線較不顯著. 至於SPDIF的基頻約多少, 要看其方波邊緣的rise/fall時間長短而定. 假定buffer IC的slew rate為20V/us, 且驅動-0.5V~0.5V的S/PDIF電位, 則基頻為 (0.5+0.5)*2/20 Mhz=0.1 Mhz, 對比光速後可得基頻波長為15公尺. 要到第九次諧波, 其波長才到達1.5公尺接近線材長度.......簡單結論, S/PDIF線材與USB DAC & DAC IC之終端電阻的匹配還是最重要, 大過RCA connector與PCB trace(如果沒拉很長). 當然理論歸理論, 有條件的電子玩家用TDR (time domain reflector) 及頻譜分析儀做實際的量測更能確保信號品質.
    謝謝 alex0715 回覆 這冷門文,看了論壇裡的紀錄,有 SPDIF 數位線的學理討論串,RC NANO-DAC 與 01 USD 的 DIY,NANO-DAC RCA 公對公 接法,GMP435S,淘寶找物與購物等..,皆是有趣的部分。 有學理基礎,有 DIY 能力與動力,有 DIY 的想法,有找物與購物力,也有聽感力,難道是 PTT 的族群?

    請問之前有嘗試印證 SPDIF 數位線的學理嗎? 有試著感受與體驗嗎?

    看 alex0715 後來把 RC NANO-DAC 與 01 USD 都出清了,請問這兩者最後 DIY 到什麼程度呢? 2015 手上也有這兩物,不過那時實際生活面佔去大量時間,沒什麼力再 DIY 了..,NANO-DAC 則是到 2020 年底才鼓起勇氣去 DIY。


    回到 alex0715 回覆的內容,看過論壇裡的發文,再看這內容,有些詫異呢! 有 DIY 與實際感受經驗的背景,卻從頗偏學理的角度切入! 忘了從哪時開始,也許是體驗了一些 音響上的現象 後吧? 學理/理論所寫的內容,會拿來參考、推論,但也可能視為 待驗證假設。 整理了下面幾點
    1. 假定
    2. rise/fall
    3. slew rate
    4. PCB trace
    5. 數位同軸線 的 impedance
    6. TDR/頻譜分析儀

    1. 假定
    假定一 => RCA 接頭 信號反射 較不顯著
    這是否可延伸另一點 人耳 能否感受出 較不顯著 的影響? 試問,要如何去驗證這部分?

    現實面一 難以完美匹配
    現實面二 無儀器設備可量測
    現實面三 哪段為 impedance 的調整目標? 同軸線? RCA 接頭? 電路板上佈線?

    基於上述三點,這部分是難以驗證的。

    假定二 => buffer IC的slew rate為20V/us, 且驅動-0.5V~0.5V的S/PDIF電位, 則基頻為 (0.5+0.5)*2/20 Mhz=0.1 Mhz, 對比光速後可得基頻波長為15公尺. 要到第九次諧波, 其波長才到達1.5公尺接近線材長度。
    這是否可延伸另一點 人耳 能否感受出 九次諧波以下 的影響? 試問,要如何去驗證這部分?
    重複的不寫

    現實面四 大多是假定,與實際 IC 的行為極可能不一致
    現實面五 IC 相關資料屬 廠商不可公開的資料

    這也可問一點,電源線 有影響嗎?


    2. rise/fall
    3. slew rate
    4. PCB trace
    5. 數位同軸線 的 impedance
    這四點,同樣的現實困難點

    現實面二 沒有儀器設備(示波器)測量 rise/fall, slew rate
    現實面六 PCB trace 相關資訊屬 廠商不可公開的資訊
    現實面七 數位同軸線的實際情況

    唯一可試的,是破壞實際用的 RCA 接頭,看看裡面結構,但破壞的意義為何? 比較 RCA 接頭的實體長度 與 電路板上的佈線長度,再假定何者影響較少? 那就回到 1. 假定 的情況。 假如換了一顆 RCA 接頭,聽起來不同,則可能有實際影響。 難以驗證 何者影響較小 與 可能聽出實際上有影響,何者較便於一般使用者測試?

    E5300 上的 RCA 接頭
    E53_RCA_01.jpg
    E53_RCA_02.jpg


    6. TDR/頻譜分析儀
    一般使用者難有這類分析儀器..,再做大膽猜想,設計 轉盤、數位同軸線與 DAC 的廠商,是否有這兩種儀器,也許都打上問號? 以此類推家電品牌。 要同時有示波器、TDR 與 頻譜分析儀,也許電腦相關廠商與學術研究單位較可能。

    可能的設計面,依照前(轉盤)後(DAC) IC 的規格,再決定 PCB trace。 PCB 回來再測量 IC,trace 與 RCA 接頭 的實際情況,再看零件要如何調整。 測量 數位同軸線的 RCA接頭 與 數位同軸線 的實際情況,這些通通去做,應仍存在些微差異。 現實上,各廠商僅設計與品管各自產品,也許做些相容性測試。 試問何者會投入龐大資源去測試 轉盤、數位同軸線與 DAC 三者間的搭配? 忽然想到 Micromega 不知有無做過這種嘗試?


    能 DIY 的使用者,付出成本與所得,也依不同背景與經濟實力,會有極大間距。 試想最後可能是幾 ohm,或更低範圍的調整,昏!! 不好高騖遠,量力而為,於我是 DIY 不時須審思的準則。

    理論是一種基礎,實際實驗也是一種基礎。 無儀器設備,平價路線者如我,小實驗是更容易的方式。 相較於理論,去實際感受、調整與體驗。 在能力範圍裡做實驗,嘗試去驗證理論,分享有些許參考性的結果,較易於繼續在音響路上慢慢進步。 網上偶參與討論,觀察,潛水了許久,點滴在心頭,就隨興,隨意與照進展來分享,繼續慢慢摸。


    看 alex0715 曾試過的 DDC RCA 公轉公 RC-NANO-DAC RCA公轉公 擴大機? 這頗像一體機的概念? 那能否感受出差異,也可能反映出有其他因素影響?

    另外 RCA 公轉公 這點,之前看到便覺得有意思,但這種應用,可能較適合耳機系統。以喇叭系統,少掉 數位同軸線 與 類比訊號線,要如何將訊源整段(DDC 與 NANO-DAC)接上擴大機? 桌上型系統某個範圍裡也許可以,若到更大的系統,擴大機有限制條件(RCA 有結構承重因素),再者一段超長的 USB 線? 簡言之,便利性大減,還須克服其中環節。 不過,思考這可能性的過程蠻好玩的,也是種腦力激盪,小組件或可考慮這應用!

    不知 alex0715 出清後,有升級設備嗎? 還是不碰了?


    最後,終端電阻的匹配還是最重要, 大過RCA connector與PCB trace(如果沒拉很長) 的結論。

    這沒法驗證,如上面所寫,無法測量 RCA 接頭,也無法測量 PCB trace,僅有 bchsieh 測量的 RC 小白線數據。 無數據,無法觀察不匹配的情況,自然也無法驗證何者為重,遑論之後的部分。 理論是增加更多未知? 還是助於實驗進行? 若都需儀器設備,那對一般使用者就是困難。

    而前篇文的結論,也是出於無儀器設備,僅推測聽感上 接近匹配狀態 優於 原始設定狀態。
    萬年小小打雜工....

  13.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07080722 For This Useful Post:


  14. #6698
    註冊日期
    2020-12-31
    文章
    186
    Thanks
    307
    Thanked 505 Times in 168 Posts

    預設 KLEVV DDR5 記憶體

    上週偶然看到之前 gangster.tank (非常感謝!) 提到國外 Youtuber sugi0lover 的 DDR5 超頻結果,因此發現了採用 SK Hynix 晶片而且價格比 Hynix 自家品牌同級 DDR5 記憶體平宜很多的 KLEVV 這個牌子。sugi0lover 曾把 KLEVV 的 4800MHz 基本款超頻到7600MHz,時序調降也有很大空間。我猜即使再等一年,DDR5 在價格和性能上的改善可能也不會比這個 KLEVV 基本款好太多,就訂了一組。

    早上收到:

    KLEVV.jpg

    裝上開機確認沒問題後,重新開機進入 BIOS(我的 Z690 Apex BIOS 版本是1505,最新的穩定版是 16XX),發現華碩提供的超頻預設竟然有 Command Rate 是 1T 的選項,就選了一個看起來不太會有問題的直接套用。

    開機幾乎沒花什麼時間 train,很快就進入作業系統。

    CPU-Z 和 Aida64 的畫面:

    CPU-Z KLEVV.jpg

    aida KLEVV.jpg

    聲音改善明顯(好像都是往我喜歡的方向變化)

    難得悠閒的星期天,手動設定進一步微調就等以後再說了。最終目標是把所有 primary timings 降到 30 以下,而 Aida64 測延遲雖然不準,作為相對指標希望能達到 40ns 量級中後段。今天初調聲音已經進步不少,還是先聽音樂好了
    此篇文章於 2022-08-15 03:26 PM 被 dequad 編輯。

  15. The Following 7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quad For This Useful Post:


  16. #6699
    註冊日期
    2014-08-02
    文章
    320
    Thanks
    0
    Thanked 788 Times in 27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gangster.tank 查看文章
    但也超級不方便使用,起碼Chrome是真的無法正常使用,顯卡驅動也無法安裝,好在JPLAY跟EAC都能正常執行。
    小弟使用的 Windows 11 PE 也是差不多,因此改用 Opera GX,聽 TIDAL 或 Qobuz 的音質也比較好一點點:

    http://jplay.eu/forum/index.php?/top...guide/?p=57778
    I have found that Opera GX, while gaudy and gimmicky, is a good browser to use for our purposes in that it allows for user-customizable throttling on RAM and CPU usage. I have set it to its lowest allowable setting (1GB of RAM usage and 25% CPU usage). This is particularly useful because I am working with only 8GB of RAM total for Win10PE’s RAMDisk/processes. Google Chrome is too resource-heavy. Sound-wise Opera GX may also be slightly better than Chrome -- a bit more analog/relaxed, although it is subtle.
    https://www.796t.com/content/1547375762.html
    Opera現已改用Google Chrome的Blink核心。
    基本上只需下載 64 bit 的版本:

    https://www.opera.com/download#opera-gx

    然後安裝的時候請選擇 USB 隨身碟的選項:





    當然那個路徑是可以選擇 SSDs(例如 C: 或者 D:)的說,因此跟 USB 隨身碟並無任何關係,實際上那個選項的意義就是相當於 portable 或者類似對岸的綠色軟件:
    代碼:
    C:\Opera GX
    最後就可以跑這個 launcher.exe
    代碼:
    C:\Opera GX\launcher.exe
    遊戲專用瀏覽器 Opera GX 有效控制系統資源

    https://ezone.ulifestyle.com.hk/arti...??系統資源




    假如不行的話就試試 PortableApps.com 的版本:

    https://portableapps.com/apps/intern...ra-gx-portable

    或者這個 launch_opera_gx.bat 也可以:

    https://github.com/MarioMasta64/EverythingPortable

  17.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seeteeyou For This Useful Post:


  18. #6700
    註冊日期
    2020-12-31
    文章
    186
    Thanks
    307
    Thanked 505 Times in 168 Posts

    預設 KLEVV DDR5 4800MHz 40-40-40 超頻

    昨晚還是花了一點時間調整 KLEVV DDR5 的時序。配合我用的這顆 non-K i3-12100F,目前以 Aida64 量測 (如前所述,只能作為相對參考)能達到的最低 latency 及其時序設定如截圖所示,供大家參考:

    15 August audio PC KLEVV oc.jpg

    順便提一下:Intel 把12代 non-K CPU 的 SA (System Agent) 電壓鎖住,無法提高,若配合 DDR4 記憶體,要超頻、降時序會有困難;DDR5 則比較不受影響。記憶體的設定對聲音影響大,若選擇 DDR4 主機板,不妨考慮用可超頻的 K 級 CPU。
    此篇文章於 2022-08-15 05:14 PM 被 dequad 編輯。

  19. The Following 5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equad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