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共197頁 第一第一 ... 311121314152363113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21 到 130 共計 1968 條
  1. #121
    註冊日期
    2007-12-16
    文章
    370
    Thanks
    89
    Thanked 863 Times in 28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edwardmos 查看文章
    誠品畫廊 最近要展的李綾宣個人還滿喜歡的,不過最愛那張被買了,真是可惜!

    http://www.eslitegallery.com/page2-5...rtid=JL2011-06

    edwardmos兄可以貼一下是哪張嗎??

    順便幫忙介紹一下藝術家

    :)

  2. #122
    註冊日期
    2008-11-10
    文章
    437
    Thanks
    988
    Thanked 147 Times in 96 Posts

    預設

    李綾瑄(1963生於新加坡)在此次展覽展現一系列深入探討油畫之雕塑性質的新作品。她具有渾厚質感的作品,來自於對油畫及油這種材料的研究,並且在主張探索過程的鼓吹中,把傳統上用於平面的顏料跨至雕塑的領域。她的展歷包括2008年新加坡雙年展等,曾獲得新加坡藝術獎。(誠品的介紹)

    李氏的作品打破了绘画在用料上和技术上的规限,通过运用特殊材料和创新技巧凸现绘画的创作过程,借此重新探讨绘画在当代艺术领域里的关连与重要性。无论是堆积厚厚的油彩或编织沾满油漆的线段,李氏在画布上匠心独运地表达出那种流畅的物质与艺术家的姿态的相辅效果,创作过程既成为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也代表对绘画界限的一种解放。她不拘束于画布框架,时而让颜料摇摇欲坠,时而撕开画布创作,这样的风格恰恰把作品的灵魂从物料的局限中解放出来。



    时装设计系毕业的李氏对平面及立体织品有特别敏锐的触觉,因此她的作品中亦有着类似雕塑一样的质感,画面亦流露出一种自在及细腻。李氏以绘画过程及材料运用建立主体,由此重估绘画——作为现实世界的一种「表征」——的可信度及中肯性。李氏的作品不止暗指了「表征」模棱两可的特质,更开创了新的表征模式,即以工具、材料、技巧,甚至过程作为创作的起点。



    李氏亦同时对作品与空间的关系产生兴趣。她与空间的互动关系在近期的装置中显而易见,如此展览中展出的《Status》 (2009) 就把其置身于的空间瞬而转变成一个沉思及冥想的空间。此作品体积虽不庞大,但它的存在感却充斥着整个空间,墙身油彩剥落的景象增加作品的存在感之余,亦同时反映绘画现今的地位。



    李绫瑄于1963年出生于新加坡,毕业于拉萨尔新航艺术学院并取得美术学士学位及时装文凭。李氏的作品曾于多个新加坡区内的重要展览展出,当中包括于新加坡双年展2008《Wonder》所展出的Raw Canvas。其它展览包括:立陶宛维尔纽斯当代艺术中心《CODE SHARE: 5 continents, 10 biennales, 20 artists》 (2009);台北诚品画廊《咖啡、烟、泰式炒河粉:东南亚当代艺术》(2008);新加坡管理大学《Always Here But Not Always Present: Art in a Senseless World》(2008年);新加坡Taksu Gallery个展《Transformation / Process》(2006)。李屡获奖项,曾入围Sovereign Art Prize 2007 (决赛),并于2007年成为首届新加坡艺术奖得主。

    下面這張是這次展我愛的...;(;(;





    (

  3.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edwardmos For This Useful Post:


  4. #123
    註冊日期
    2007-12-16
    文章
    370
    Thanks
    89
    Thanked 863 Times in 282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edwardmos 查看文章
    李綾瑄(1963生於新加坡)在此次展覽展現一系列深入探討油畫之雕塑性質的新作品。她具有渾厚質感的作品,來自於對油畫及油這種材料的研究,並且在主張探索過程的鼓吹中,把傳統上用於平面的顏料跨至雕塑的領域。她的展歷包括2008年新加坡雙年展等,曾獲得新加坡藝術獎。(誠品的介紹)

    李氏的作品打破了绘画在用料上和技术上的规限,通过运用特殊材料和创新技巧凸现绘画的创作过程,借此重新探讨绘画在当代艺术领域里的关连与重要性。无论是堆积厚厚的油彩或编织沾满油漆的线段,李氏在画布上匠心独运地表达出那种流畅的物质与艺术家的姿态的相辅效果,创作过程既成为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也代表对绘画界限的一种解放。她不拘束于画布框架,时而让颜料摇摇欲坠,时而撕开画布创作,这样的风格恰恰把作品的灵魂从物料的局限中解放出来。



    时装设计系毕业的李氏对平面及立体织品有特别敏锐的触觉,因此她的作品中亦有着类似雕塑一样的质感,画面亦流露出一种自在及细腻。李氏以绘画过程及材料运用建立主体,由此重估绘画——作为现实世界的一种「表征」——的可信度及中肯性。李氏的作品不止暗指了「表征」模棱两可的特质,更开创了新的表征模式,即以工具、材料、技巧,甚至过程作为创作的起点。



    李氏亦同时对作品与空间的关系产生兴趣。她与空间的互动关系在近期的装置中显而易见,如此展览中展出的《Status》 (2009) 就把其置身于的空间瞬而转变成一个沉思及冥想的空间。此作品体积虽不庞大,但它的存在感却充斥着整个空间,墙身油彩剥落的景象增加作品的存在感之余,亦同时反映绘画现今的地位。



    李绫瑄于1963年出生于新加坡,毕业于拉萨尔新航艺术学院并取得美术学士学位及时装文凭。李氏的作品曾于多个新加坡区内的重要展览展出,当中包括于新加坡双年展2008《Wonder》所展出的Raw Canvas。其它展览包括:立陶宛维尔纽斯当代艺术中心《CODE SHARE: 5 continents, 10 biennales, 20 artists》 (2009);台北诚品画廊《咖啡、烟、泰式炒河粉:东南亚当代艺术》(2008);新加坡管理大学《Always Here But Not Always Present: Art in a Senseless World》(2008年);新加坡Taksu Gallery个展《Transformation / Process》(2006)。李屡获奖项,曾入围Sovereign Art Prize 2007 (决赛),并于2007年成为首届新加坡艺术奖得主。

    下面這張是這次展我愛的...;(;(;





    (


    看來兄也有在收藏

    是同好

    :)

    星期六還特地去台中看羅芙奧預展

  5. #124
    註冊日期
    2007-12-16
    文章
    370
    Thanks
    89
    Thanked 863 Times in 282 Posts

    預設 終極收藏???

    URL=http://imageshack.us/photo/my-images/542/11172.jpg/][/URL]


    8)8)8)

  6.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wjhu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7. #125
    註冊日期
    2008-11-10
    文章
    437
    Thanks
    988
    Thanked 147 Times in 9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wjhuang 查看文章
    看來兄也有在收藏

    是同好

    :)

    星期六還特地去台中看羅芙奧預展
    沒買到啦 被搶走了 ;(;(;(;(

  8. #126
    註冊日期
    2007-12-16
    文章
    370
    Thanks
    89
    Thanked 863 Times in 282 Posts

    預設 11.1.72---趙無極

    引用 作者: wjhuang 查看文章
    URL=http://imageshack.us/photo/my-images/542/11172.jpg/][/URL]


    8)8)8)

    這一幅是趙無極重要的轉型期作品
    完成於妻子病重之時
    趙無極從71年開始重拾水墨
    畫中以黑為主調
    可以看出水墨的影響

    賞析:

    1972年3月10日趙無極的妻子美琴(May)永遠地離開人間,得年僅僅41歲,她也是一位優秀的藝術家,擅長雕塑創作,在畫家一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香港的邂逅到香消玉殞於巴黎,美琴陪伴畫家雖僅14個年頭,但她了解趙無極的畫,見證他的藝術成就起飛與發光。直到今日,數十年過去,趙無極總不忘在展覽或畫集裡緬懷她,題獻給這位芳華早逝的繆思。
    「我一見她就愛上她了,她姣好的五官,帶著一種既嬌柔又憂俋的氣質,強烈的吸引我。美琴是中國南方人,一直住在香港,不大會說英文,只會說幾個字,當然也不會說法文,她是電影演員,不甚起勁地拍過幾部片子,很吃力的撫養兩個子女,我沒有花多大氣力就說服了她辭去工作,放下一切,跟我到巴黎去,我們覺得,只要兩人相愛,一切都不是問題。」
    「...美琴的美麗,有如明星的燦亮,同時她又有在憂患中成長的一份超越年齡的成熟。她聰慧,卻始終保持一種少女的清純。」 (參閱趙無極、梵思娃著、劉俐譯《趙無極自畫像》,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92初版)趙無極的自傳裡回憶起兩人相識的起初,這段姻緣為他後來的藝術起了重大影響。從香港回來時,很多朋友一度以為他失蹤了,放棄繪畫,但他回來了,帶著愛情重新投入工作,開啟一個新的階段,進入抒情抽象繪畫的階段。
    巴黎龐畢度中心收藏有幾幅趙無極的油畫及水墨畫作,其中最重要的一幅藏品即是《10.9.1972紀念美琴》, 它是趙無極痛失摯愛後所完成的一幅巨大油畫。對妻子的追憶凝結成一片黃色大地,黑暗遮蔽,遠處躍動的光仍帶來一絲希望。失去妻子後,他逃離巴黎,回到故鄉中國,見到暌違24年的母親。飄浪出走,有時不得不然,但旅行也是藝術家充電的方式,當時他必須離開,再重新找回平靜。美琴的出現,為藝術家的繪畫展開一個新局,隨著美琴的逝去,意謂著一種趙無極風格的結束。
    多位藝評家皆認為,1973年起趙無極進入另一個藝術階段,在此我們也可說美琴的病逝,成為趙無極繪畫階段的分野。中國藝術史學者邢曉舟指出:1960年代至1970年代初期是趙無極的一個繪畫階段,這一時期的作品往往採黑、褐等冷色調筆觸,激烈充滿力度,畫面極富運動感,在那裡有畫家個人難以平復的種種感情糾葛。1970年代之後,油畫、色彩多有豔麗的明亮,更重視空間光線的追求,具有風景意味,進入另一個新的藝術旅程。(參閱邢曉舟,〈趙無極藝術歷程尋蹤〉,《趙無極繪畫六十年回顧》畫冊,上海博物館,1998)
    美琴罹病十年,這十年對藝術家而言猶如夢境般糾結纏繞,1972年隨著美琴的殞落戛然而止。趙無極在自傳裡提起,美琴的憂鬱症帶給他莫大的壓力,往往需藉由交際、飲酒尋求解憂,醫生、朋友戲稱他是「趙威士忌」(Zao Whisky)。儘管萬般焦慮神傷,但矛盾地,那段時間卻也是讓他感到幸福的日子,他們曾攜手一起愉快的旅行,一起沈浸在無憂無慮的愛戀裡。
    作品《11.1.72》是畫家在美琴病逝前兩個月所完成的一幅油畫, 當時他的創作以墨色畫和尺幅較小的油畫為主。他自言在美琴病重期間一直沒有停筆,畫室成為一個安靜的港灣,他在大片的空白裡找到停泊角落,在大塊的色彩裡重新獲得安寧和清靜。《11.1.72》作品裡蘊藏著畫家私密的符碼及情愫, 精粹張力中散發出一股凝練、神祕的詩意,主題集中在畫面下緣,細微的色彩變化無限。荒寒蒼茫的天際、粉紫色暈染,流露出溫柔典雅的特質;大筆刷恍若河海翻浪,敏感細碎的線條,交錯出溢出畫面的尖銳顫音,依戀難解的思緒融入自然山水,雖是抽象的形式,在畫家重拾中國毛筆之後,更加融入東方的意境。
    台灣畫家兼作家楚戈曾指陳出趙無極的色彩特點:「他的每一幅作品色彩上都有主調,每一作品主要的調子絕無原色,而以相近的色彩烘托層次,雖是油彩但塗抹之間多富渲染的趣味,把油彩錘鍊成水墨一般的中間性的調子,是西方畫家所難以企及的一項成就,其色彩的含蓄處深得東方水墨哲理之三昧,但色感的豐又是真正的水墨所不能夢想的。」(參閱楚戈,〈自然之真相〉一文,收錄於袁德星編《趙無極畫冊》,版畫家畫廊展覽目錄, 源成出版有限公司, 台北,1980)
    趙無極在1971年重新拾起毛筆畫, 過去他認為太過簡單,避免流於中國風的繪畫形式,其實逐漸帶給他安定的力量。《11.1.72》屬於趙無極1960年代至1970年代初期階段的尾聲之作,顫動的線條依舊,但已不若以往急促、壓抑,重溫中國水墨之後,留白逐漸開闊,此畫也彷彿預告著美琴的即將離去,1970年代中期後嶄新階段隱隱開展。

  9. #127
    註冊日期
    2007-12-16
    文章
    370
    Thanks
    89
    Thanked 863 Times in 282 Posts

    預設 相片也可以賣錢



  10. #128
    註冊日期
    2007-12-16
    文章
    370
    Thanks
    89
    Thanked 863 Times in 282 Posts

    預設 推薦藝術家--陳界仁--軍法局--推移者

    引用 作者: wjhuang 查看文章

    陳界仁是華人首屈一指的錄像大師
    享譽國際

    陳界仁,1960年生於臺灣桃園,高職畢業,生活和工作於臺灣臺北。80年代臺灣戒嚴時期,曾經以遊擊式的行為藝術干擾當時的政治體制,並策劃地下的藝術展覽與小劇場活動。

    90 年代,陳界仁以電腦修改歷史上刑罰照片的系列作品《魂魄暴亂1900-1999》,討論在既有的「攝影史」外,還有處於「失語」和被詮釋位置的「被攝影者的歷史」。 2002年,陳界仁開始專注於錄影裝置的影像敍事,他通過對「邊緣區域」的歷史脈絡與現實處境的重新挖掘、反思,以及運用想像、重新創造,甚至逾越法律規範等方法,構成他影片中的敍事策略。他將拍攝影片視為是「書寫邊緣區域的脈絡」、「去除內部與外部的殖民意識」以?CE「向他者開放」的行動。主要錄影作品有:《凌遲考:一張歷史照片的迴音》(2002)、《加工廠》(2003)、《路徑圖》(2006)、《軍法局》(2007-2008)、《帝國邊界-Ⅰ》(2008-2009)。

    陳界仁的作品參加過台北(2004、2002、1998)、威尼斯(2009、2005、1999)、聖保羅(1998)、里昂(2000)、雪梨(2006)、利物浦(2006)等雙年展,以及廣州(2008)、福岡(2005)、亞太等三年展(2009)。



    展覽:(影片展出)

    「軍法局-陳界仁個展」,蘇菲雅皇后國立美術館,馬德里,西班牙,展期2008年3月4日至5月12日
    「2008影像論壇影展」,東京,日本,展期2008年5月1日至14日
    「地下坎陷:遺忘的記憶之流」,O.K 當代藝術中心,林茨,奧地利,展期2008年5月30日至7月13日
    「身體與靈魂影展」,國民戲院,台北,台灣,展期2008年9月5日至9月26日
    「第三屆廣州三年展:與後殖民說再見」,廣州美術館,廣州,中國,展期2008年9月6日至11月16日
    「調解雙年展:身體/科技實體」,波茲南,波蘭,展期2008年10月3日至10月30日
    「高雄電影節」,高雄,台灣,2008年10月24日至11月6日
    「第一屆台灣美術雙年展:家」,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2月8日
    「第一屆紐奧良雙年展:展望1」,紐奧良,美國,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月18日
    「陳界仁個展:軍法局 & 帝國邊界 I」,大趨勢畫廊,台北,台灣,2009年11月21日至2010年1月23日
    「在帝國的邊界上─1996-2010,陳界仁個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展期2010年8月28日至11月14日
    「第二十九屆聖保羅雙年展:杯海之旅,巴西實驗電影院放映計劃」,馬塔拉佐館,伊比拉布維拉公園,聖保羅,巴西,展期2010年9月25日至12月12日

  11.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wjhu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12. #129
    註冊日期
    2007-12-16
    文章
    370
    Thanks
    89
    Thanked 863 Times in 282 Posts

    預設 再來一張陳界仁

    帝國的邊界二---檔案櫃與焚化爐



  13. #130
    註冊日期
    2007-12-16
    文章
    370
    Thanks
    89
    Thanked 863 Times in 282 Posts

    預設 台灣新銳藝術家---劉時棟--秋竹


  14.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wjhu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