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Yeh捨
雞與蛋的問題嗎..?
有一..才生出二..人耳穩定性一定高過 mic嗎.測量本來只是做分析比較的環節之一.
困難才有挑戰性嘛..哈.:P
人耳穩定性一定高過 mic嗎?
這倒問倒我了,
不過空間不夠好,人耳一下子就可告訴您了.
只是人耳不一定能告訴您問題在那?
其實簡單測量結果,也不一定能告訴您問題在那?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ojuiyang111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Yeh捨
....|-)
錯字 (sweat)(sweat)
國文老師我對不起你
喇叭就不要提了 越提越心酸
用人耳vs數據判斷 兩個工具各有所長
只要達到目的就好了 不過 人耳不能常用 用久了要保養 要不然準確性會變的很差
音質跟音色 比較廣 而有沒有力 只是音色其中的非常小一部分
我只有測量數位線材 像是同軸線 跟USB線的特色 抗阻 含電量(是這樣說的嗎?)
能測頻寬就測 不過除了基本的數字 其他通通要寫表格 借器材 排隊 才有機會
但是很多情況 抗阻差沒多少 或者是材質根本一樣 聽起來卻是兩回事
光纖想測沒方法
而電源線可以算一個經典:一條電源線可以通過多少電力 通常跟電源線的聲音一點關西都沒有
 作者: soongsc
就算提出方法也沒人跟進量測比較
很多人有能力玩音響 但是卻沒能力作測量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iamvincent For This Useful Post:
-
若對測量及其目的與內涵無一定的認知,則常使人感到其言不知所云.
如GOT、GPT等指數猶如許多聲學性能參量.皆能指出某些性能特性上的問題好壞.
然GOT、GPT不管是好壞,並不正比於人體"爽"度或"不爽"度之感受.
如同辣椒,客觀的辣度是可藉由測量設備測出,然而同樣辣度(如30萬度)的辣椒,進入每個人的口中其感受度.舒爽度.承受度...等皆不同.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THXm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THXman
若對測量及其目的與內涵無一定的認知,則常使人感到其言不知所云.
如GOT、GPT等指數猶如許多聲學性能參量.皆能指出某些性能特性上的問題好壞.
然GOT、GPT不管是好壞,並不正比於人體"爽"度或"不爽"度之感受.
如同辣椒,客觀的辣度是可藉由測量設備測出,然而同樣辣度(如30萬度)的辣椒,進入每個人的口中其感受度.舒爽度.承受度...等皆不同.
這正是樓上何大所說的測量跟聽感連結的困難?!
的確,指數有最低標準的意義,但我想應該有個人類聽覺"好聽"的公約數,用這樣的聽感再去比對數值,應該可以定出個標準,只是這要建立這標準,可難了...
-
-
如果有人說量了一些什麼東西就可以把一套系統的舞台深度, 寬度, 音質等東西量出來,
我心裡會說神經病
但是透過適當地量測而推斷出在變數最少的狀況下
兩套系統的舞台深度, 寬度, 音質哪個會較好?
或是說某套系統對於這些項目的表現是否能有一定的高水準,
我相信是有可能的
對於量測的態度我自己也很簡單,
想利用軟體去調音的, 請測量, 而且也非測不可
對於不想要這麼做的, 先問問自己測出來是不是也不會改變做法?
如果是那測與不測的意義又是什麼?
-
-
“如GOT.GPT這兩項指標正常,可是有人還是會覺得不舒服,因為還有許許多多的檢測項目指標...等因.
在醫學上測量與人體的舒服感.快樂感...等,皆也無法全然連結.”
所以,我也正認為說,在音響聲學上,還有我們不知道怎麼去量測的項目尚未問世,就如GOT.GPT指數出現之前的醫學,是如何面對肝臟的問題...:o
-
-
 作者: remo
“如GOT.GPT這兩項指標正常,可是有人還是會覺得不舒服,因為還有許許多多的檢測項目指標...等因.
在醫學上測量與人體的舒服感.快樂感...等,皆也無法全然連結.”
所以,我也正認為說,在音響聲學上,還有我們不知道怎麼去量測的項目尚未問世,就如GOT.GPT指數出現之前的醫學,是如何面對肝臟的問題...:o
今之聲學的發展早已為一科學學科,非玄學,其所能測量之項目與作為皆大大超越了許許多多僅憑個人感觀所能進行的作為,任何學科皆是一直往前進的發展,科學已能預測與進行發射太空船從地球到月球往返,對目標.目的.時間等能有一定合理範圍的掌握度,然若僅想以沖天炮從地球發射到月球往返,無疑是緣木求魚.
:):o
-
-
 作者: soongsc
我到覺的每次看病被問得太少了
沒有追根究底
倒是快速解痛很好
很久沒在台灣看醫生;在這裡,每次看病醫生問完(自己看病或是帶小孩去看病),診斷完,醫生都會問“還有沒有問題?”,好像生怕病人有問題沒提出來似的。另外,我發現歐美教育下的小孩,“問題”很多,不像台灣小孩好像都“沒問題”。
-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kevintran For This Useful Post:
-
 作者: kevintran
很久沒在台灣看醫生;在這裡,每次看病醫生問完(自己看病或是帶小孩去看病),診斷完,醫生都會問“還有沒有問題?”,好像生怕病人有問題沒提出來似的。另外,我發現歐美教育下的小孩,“問題”很多,不像台灣小孩好像都“沒問題”。
怪了 我在台灣遇到的醫生都是: (看我一眼) 我大概知道是啥問題了
你有以下症狀嗎?
(三十秒後) 處方在這 去付錢吧
測量再很多地方不實用 有一個原因很重要:測量的代價跟要求
今天要看衝天砲怎麼飛 買一打回來放絕對比推算數據更便宜,更快
不過 能說數據不準嗎?
而目前測量的問題 再於數據是相對的 而不是絕對的
我想 改變測量的東西 讓數據變成絕對性的 才是方法
-
-
-
發文規則
- 您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您不可以發表回覆
- 您不可以上傳附件
- 您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討論區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