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共15頁 第一第一 ... 34567 ...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41 到 50 共計 150 條
  1. #41
    註冊日期
    2007-09-12
    文章
    4,546
    Thanks
    3,517
    Thanked 5,499 Times in 1,854 Posts

    預設

    我補充一個很誇張的經驗:

    很早我就經驗到,使用FOOBAR與一萬八仟元音響就可以分辨出,兩個完全相同的檔案,一個是FOOBAR RIP的,一個是 EAC RIP的,居然明顯聽感不同。

    可是當我使用到 JPLAY H模式與 Bladelius USB DAC之後,居然發現兩者的聽感差異變得非常小。

    這當然不是 JPLAY H模式與 Bladelius USB DAC 有問題,因為這組合造成錄音藝術的分辨力是大到誇張、大到全面幹掉我的CDPLAYER的程度。所以可以說,JPLAY H模式與 Bladelius USB DAC 的組合可以減小 RIP 或其他數位傳輸的特殊問題。

    小葉我一直想問你:我們都知道 OLIVE 4HD RIP CD 後的檔案會比一般電腦 RIP的好聽。OK,這兩種不同的RIP,在你的電腦訊源經驗中,那個電腦訊源會讓 RIP的差異變小而且錄音分辨力變大?這個就是這個討論串最終的理想DAC解答!你知道大概是那一個嗎?......:o :o

  2. #42
    註冊日期
    2010-06-02
    文章
    356
    Thanks
    342
    Thanked 312 Times in 13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我拖到現在才上來看論戰,試看看能不能指出雙方觀點的差異。

    我對 LSP000 的觀點之理解為:DAC本身就要有正確的D/A功能,DAC之前端只有單純的播放程式控制,完全不能干擾或改變完整的D/A過程。所以他猜想如果DAC內建JPLAY(或任何正確的播放功能),就是完美的DAC。

    而小葉與Andy都是從實務角度,指出 LSP000 的構想似乎難以解決真正的問題。

    LSP000 認為,如果存在著理想DAC,把數位資訊讀進DAC內建的BUFFER並且進行最佳排列,再進行D/A轉換,那就數位資料的傳遞問題將可以永遠完美地解決。

    而小葉與Andy都是從實務角度,認為LSP000提出的方法無法解決。

    我認為 LSP000提出的理想DAC有一個情況沒有嚴格考量:如果存在著LSP000構想的理想DAC,它不但必需有內建BUFFER,而且一定要有內建時脈;而這個時脈是永遠會進步的,正如小葉他們曾經見識過很多DAC外接貴死人的時脈器後,聲音都會大幅提升。這就說明了 LSP000 的理想DAC就『時脈』這一點,就絕不可能完全理想化;因為永遠存在更精準的時鐘,只要外接時鐘,那麼一大堆類比的怪問題就通通跑進理想DAC了。

    我猜小葉是隱隱發現這個邏輯缺陷,才會覺得LSP000提到的解決方案有問題。但是我從你們的討論中,以及先前的文章,隱隱發現好像 Boulder 正是使用這種理想DAC的解決方案喔!而且它居然沒有外接時脈功能,擺明了要把所有類比變數徹底排除在外,不惜犧牲更良好的時脈之改善能力...........

    至此我們應有共識:所謂的理想DAC,就是數位訊號通通讀進內建BUFFER且經過最佳排列,再經過內建時脈把資料進行 D/A。這樣的理想DAC,有可能可以讓前端的數位功能單純到完全不受任何類比變數的影響。

    於是最重要的問題『可能是』:為什麼這種理想DAC的解決方案幾無廠商執行?真的需要像 Boulder 一樣貴到破錶才能實現嗎?還是另有產業界的妥協與現實問題?在這一點,我可能就比較接近 LSP000了;不過,我不需要去質疑其他廠商是不是花大錢沒路用,我推廣以現有硬體架構出我心目中的理想訊源就夠了。

    在我個人主觀看來,JPLAY就是指出了這條理想DAC的可能性,讓我開始『妄想』電腦結合JPLAY可以接近理想DAC的可能....:)

    P.S. 這麼有趣的討論,不要輕言放棄啦!.....

    還是 psycho 口才好, 也瞭解我在說什麼. 感謝 psycho 兄了.
    只要 DAC 前端的器材和線材, 到底燒不燒可以被忽略, 我就很滿意了.
    DAC 本身到底有多燒, 時脈有多精準, 那是 Hi-End DAC 廠商的本事. 至於要價又如何, 那不都仍然只是消費者個人的選擇. :)

  3. #43
    註冊日期
    2007-07-06
    文章
    3,191
    Thanks
    346
    Thanked 827 Times in 41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psycho 查看文章
    我拖到現在才上來看論戰,試看看能不能指出雙方觀點的差異。

    我對 LSP000 的觀點之理解為:DAC本身就要有正確的D/A功能,DAC之前端只有單純的播放程式控制,完全不能干擾或改變完整的D/A過程。所以他猜想如果DAC內建JPLAY(或任何正確的播放功能),就是完美的DAC。

    而小葉與Andy都是從實務角度,指出 LSP000 的構想似乎難以解決真正的問題。

    LSP000 認為,如果存在著理想DAC,把數位資訊讀進DAC內建的BUFFER並且進行最佳排列,再進行D/A轉換,那就數位資料的傳遞問題將可以永遠完美地解決。

    而小葉與Andy都是從實務角度,認為LSP000提出的方法無法解決。

    我認為 LSP000提出的理想DAC有一個情況沒有嚴格考量:如果存在著LSP000構想的理想DAC,它不但必需有內建BUFFER,而且一定要有內建時脈;而這個時脈是永遠會進步的,正如小葉他們曾經見識過很多DAC外接貴死人的時脈器後,聲音都會大幅提升。這就說明了 LSP000 的理想DAC就『時脈』這一點,就絕不可能完全理想化;因為永遠存在更精準的時鐘,只要外接時鐘,那麼一大堆類比的怪問題就通通跑進理想DAC了。

    我猜小葉是隱隱發現這個邏輯缺陷,才會覺得LSP000提到的解決方案有問題。但是我從你們的討論中,以及先前的文章,隱隱發現好像 Boulder 正是使用這種理想DAC的解決方案喔!而且它居然沒有外接時脈功能,擺明了要把所有類比變數徹底排除在外,不惜犧牲更良好的時脈之改善能力...........

    至此我們應有共識:所謂的理想DAC,就是數位訊號通通讀進內建BUFFER且經過最佳排列,再經過內建時脈把資料進行 D/A。這樣的理想DAC,有可能可以讓前端的數位功能單純到完全不受任何類比變數的影響。

    於是最重要的問題『可能是』:為什麼這種理想DAC的解決方案幾無廠商執行?真的需要像 Boulder 一樣貴到破錶才能實現嗎?還是另有產業界的妥協與現實問題?在這一點,我可能就比較接近 LSP000了;不過,我不需要去質疑其他廠商是不是花大錢沒路用,我推廣以現有硬體架構出我心目中的理想訊源就夠了。

    在我個人主觀看來,JPLAY就是指出了這條理想DAC的可能性,讓我開始『妄想』電腦結合JPLAY可以接近理想DAC的可能....:)

    P.S. 這麼有趣的討論,不要輕言放棄啦!.....
    psycho你嘛幫幫忙! Boulder 1021哪有貴到破錶?! 以聲論價算是非常超值的了!!

  4. #44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ㄟ....那要這樣講的話,聲音不是您提及的範圍...那.......

    其實並不是您提及的邏輯,資料在這裡不會變的,問題是你的系統播放是這個聲音,在我家的系統播放一定是另外一個聲音,就連空間、系統、擺位都copy一樣,聲音都還會不同.....這裡面只有一個''想像''的最大變數,就是電,如果要講到零件品質的話,那太細了,我這個概念是如原子論一樣,是用來解釋的、跟實例證明的,'''看'''不到的。

    追求的是更好更正確的聲音!!! 嚴格來說並不一定追求方法正確!!! 只是兩者正確的效果大部分是相輔相成的、也更正面的.......很多時候標榜正確、我也覺得正確.....但是聲音還是鳥的海了去。

    如果網路下載成hiend流行的話,搞不好還會追究唱片公司檔案新鮮的程度........一個檔案連被播放太多次都會沾染髒東西了,以後搞不好連儲存設備都要hi-end了,還沒流行起來而已,而且電腦自己會搬東西的.......搬阿搬阿...幾年後檔案還在,聲音就鳥掉了,不過網路下載已經比目前唱片發行的路徑要短得多,要快捷的多了,變數也少多了。

    而且電腦端暫存的概念跟播放端DAC暫存的概念不太一樣,而且都避免不了傳輸,這裡就會影響了。

    引用 作者: LSP000 查看文章
    哎...!

    .WAV 檔案, 一路從音樂發行商的網站下載, 放在您的硬碟中, 經過播放程式, 以binary檔案傳送的方式, 一路比對正確無誤, 直到完全放入 DAC 的 buffer 之中, 還是原始的 .WAV 檔案. 這很簡單, 網路通訊協定和電腦作業系統會幫你掛保證. 這你知, 我知, 所以我們才會買電腦, 用網路.

    如果 '電" 在這個過程中會對音樂檔案傳輸有任何不利的影響, 那你該怎麼辦才能取得 真正優質的 "高解析音樂檔案" 呢?

    DAC 從 "buffer 中放入了完整單曲 .WAV 檔案" 這個點, 才開始進行 D to A 的轉換動作, 出來的 "類比訊號" 到底燒不燒, 能不能滿足你, 那是 Hi-End DAC 廠商的真本事, 是他吃飯的傢伙. "電" 也只有在 DAC 上才開始會對聲音有所影響. 你所說的 "在數位線路上換個電容或電阻聲音都會變了" 也是 DAC 內部的事, 歸 Hi-End DAC 廠商 負責, 請勿混為一談.

    至於這以後一直到你聽到的聲音, 那已不是數位訊源的責任範圍了.

  5. #45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7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我應該沒有說過4HD rip會比較好聽呀......

    我們都知道完美在那、High End廠商也知道

    很多都是取捨的問題....

  6. #46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7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補充一下

    不是說LSP000所提出的沒辦法解決

    而是大家都已經這樣在做了

    至於正確性的判斷一樣,越接近正確的設計與產品當然就是答案.....這並非跟什麼終極DAC有什麼相關.....

  7. #47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7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對了,大師

    用結果推論原因可能有問題的

    因為原因可能有兩種呀

    1. 好的東西修正了錯誤
    or
    2. "好"的東西掩蓋了錯誤

  8.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Leo Yeh For This Useful Post:


  9. #48
    註冊日期
    2007-07-06
    文章
    3,191
    Thanks
    346
    Thanked 827 Times in 41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對了,大師

    用結果推論原因可能有問題的

    因為原因可能有兩種呀

    1. 好的東西修正了錯誤
    or
    2. "好"的東西掩蓋了錯誤
    這就看功力了~~~!!

  10. #49
    註冊日期
    2010-06-02
    文章
    356
    Thanks
    342
    Thanked 312 Times in 13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LSP000說的東西現在都已經有了
    您想像的突破性DAC,基本上早就不是新鮮事
    我們也都這樣玩很久了...
    您說的只是改善,非架構上的革新,就像windows一樣的改版,並非什麼重大的突破
    至於小地方的改善當然會是有的 (我在次世代訊源專文已提過)
    這不會讓我們玩High End系統停擺,暇不掩瑜
    對啊! 我一直說得是從IT人的角度來看數位訊源, 我理想中的"分工合作的架構"與 "DAC運作方式" 是什麼.
    我個人理想中的 DAC, 我不知道現在有沒有, 希望知道的人告訴我. 這樣我可能可以省很多銀子, 就能得到個人滿足的聲音.

    "突破性"DAC 和 架構上的"革新" 我可不敢這麼想.

    這樣說可以嗎? 小葉大哥. (sweat)(sweat)(sweat)

  11. #50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7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這些想法早就不是什麼特別的地方,可能我幾年前開始玩就是這樣在玩了....

    基本上High End廠商都是這樣在做

    而選擇在某些現實或實際上進行妥協,推出不同產品....或是介面呀....

    真的看不出那裡有什麼特別之處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