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共15頁 第一第一 ... 31112131415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21 到 130 共計 150 條
  1. #121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您是要傳檔案到您所謂的DAB,
    因為數位資料會比對所以資料不會變,
    您認為這裡資料檔案傳輸會比轉換為數位流後再傳輸的變數小吧,
    所以希望有設備能先把檔案丟出,
    之後數位的處理在最短的線距內做好處理?

    目前所有產品的檔案-解碼-傳輸的流程幾乎是一模一樣...取樣及時基不管如何..經過任何設備都好...都是不同階段傳輸的變長變短而已......經過線材不然就是電路板,一台多台的差別。

    要有脫離這個概念的產品......唯有檔案格式先變,源頭不變......後面也沒得變

    目前通用的數位錄音,DSD外就是24/192了,直接把檔案給你,還是要經過一樣流程的,不管任何傳輸方式或介面

  2. #122
    註冊日期
    2010-06-02
    文章
    356
    Thanks
    342
    Thanked 312 Times in 13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rkao 查看文章
    野人獻曝一下

    ......
    時基訊號相當於寫文章的格子
    而且對線材而言這數位訊號仍舊是類比的
    時基訊號一混亂
    聲音必受影響
    這就是jitter
    所以外接clock可同時供應電腦及dac
    而且另外跑一條線
    外接clock的電源照常影響時基訊號
    而clock的穩定比精度重要
    尤其是電源

    所以我們須要改善PCM之前的過程
    就是優化電腦

    非同步USB號稱傳遞檔案
    但是USB仍接在骯髒的主機板上
    電腦骯髒的電源會進入DAC
    那PCM的編碼發生在DAC裡
    還是須要微電腦來作
    以現階段的USB DAC的簡陋
    我們不太放心把這重要過程交給我們無法控制的變因
    還是會有前述的狀況

    而非同步USB可以真的達成檔案傳遞嗎
    因為要即時(REAL-TIME)播放
    一定是邊傳邊解PCM再送到晶片
    這樣就無法保證傳遞的正確性
    而且變成即時(REAL-TIME)播放
    由電腦到USB DAC的這段線
    訊號(正在傳遞中的檔案)又會被其他因素干擾
    所以市面上又出現許多高檔USB線

    所以優化電腦是目前我認為最佳的方式
    因為它代表我們去處理PCM之前的事
    而PC比MAC更好優化
    我們不只優化電腦
    也優化OS
    寫程式關閉開機用的程式
    寫簡單的路徑來完成單鍵播放RAM PLAYER TO FOOBAR & SAMPLITUDE
    甚至修改FOOBAR及電腦組件
    也有圖形介面
    只是要載入圖片又劣化聲音
    我喜歡用檔案夾名稱呈現

    WAV到PCM
    一定要經過電腦電腦音效介面或微電腦等裝置

    drkao 寫得真好, 這樣看似說得通, 我完全可以理解您的觀點.
    以前仔細研讀過 Haily, birdlg 兩位前輩分享的技術資料, 知道了許多細節, 但總參不透為什麼 Hi-End 廠商要走這條看似歧曲的路.

  3. #123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LSP000 查看文章
    您老要是覺得一樣, 那就是一樣囉! 我沒意見, 不送!
    這只是路徑長短的問題......是改善, 但不是架構的改變.......

  4. #124
    註冊日期
    2010-06-02
    文章
    356
    Thanks
    342
    Thanked 312 Times in 13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您是要傳檔案到您所謂的DAB,
    因為數位資料會比對所以資料不會變,
    您認為這裡資料檔案傳輸會比轉換為數位流後再傳輸的變數小吧,
    所以希望有設備能先把檔案丟出,
    之後數位的處理在最短的線距內做好處理?

    目前所有產品的檔案-解碼-傳輸的流程幾乎是一模一樣...取樣及時基不管如何..經過任何設備都好...都是不同階段傳輸的變長變短而已......經過線材不然就是電路板,一台多台的差別。

    要有脫離這個概念的產品......唯有檔案格式先變,源頭不變......後面也沒得變

    目前通用的數位錄音,DSD外就是24/192了,直接把檔案給你,還是要經過一樣流程的,不管任何傳輸方式或介面
    Andy 兄,

    您說得這些我都認同, 也都瞭解.
    我也沒說過我的想法是想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您再仔細看看就知道我一開始的意思了.

    您一直要把話題導到這上面來, 我也沒辦法, 是不是? 得罪了, 還請見諒....(sweat)

  5. #125
    註冊日期
    2007-05-23
    文章
    4,982
    Thanks
    2,157
    Thanked 3,874 Times in 1,491 Posts

    預設

    高階多為多台分工處理,聲音重視的是電,分工後各自電源的優化,讓電源能更適合的供應不同方面處理的需求,時鐘、取樣、轉換,各自對電源的需求不然相同,所以在絕對講究的音響設備分工處理,一體化絕對是不合格的,因為它影響聲音的程度是大過傳輸介面的增加

    一體化的設備當然內部也有各自穩壓來提供不同功用的介面.....但是總不及單一穩壓供應單一功能

  6.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AndyChu For This Useful Post:


  7. #126
    註冊日期
    2010-06-02
    文章
    356
    Thanks
    342
    Thanked 312 Times in 13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您是要傳檔案到您所謂的DAB,
    因為數位資料會比對所以資料不會變,
    您認為這裡資料檔案傳輸會比轉換為數位流後再傳輸的變數小吧,
    所以希望有設備能先把檔案丟出,
    之後數位的處理在最短的線距內做好處理?
    ......
    引用 作者: AndyChu 查看文章
    高階多為多台分工處理,聲音重視的是電,分工後各自電源的優化,讓電源能更適合的供應不同方面處理的需求,時鐘、取樣、轉換,各自對電源的需求不然相同,所以在絕對講究的音響設備分工處理,一體化絕對是不合格的,因為它影響聲音的程度是大過傳輸介面的增加

    一體化的設備當然內部也有各自穩壓來提供不同功用的介面.....但是總不及單一穩壓供應單一功能
    第一段從紅字以後開始, 就已不是我的原意.
    請回第7頁看看原文及前面的回答便知.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post...8&postcount=70

    我只是說那是 Hi-End 廠商 在 "數位至類比轉換" 間原本就應該負責做好的事.
    在 DAC 之前, 我希望可以沿用電腦, 因為電腦有電腦擅長的事如下列, 而我又熟悉電腦.
    - 數位音樂資訊的下載接收與傳遞,
    - 音樂檔案的分類儲存與管理,
    - 不同音樂格式的解壓/解碼,
    - 以及遠端控制 DAC 的能力.
    - 並且能以友善親和的使用者介面減輕愛樂人的負擔.

    至於電腦把 "數位檔案" 丟出, 到了DAC端, 該分成幾台機子才夠 Hi-End, 那是廠商的本事. 產品推出, 消費者各取所需罷了.

    以上才是我的原意.



    至於 EMBLA 等產品想要撈過界, 在 UI 與網際網路資料庫(或雲端)上滿足多語言, 多文字, 各國不同消費者的各式各樣需求, 那還有得磨咧. 我不希望花錢重覆投資在不成熟的使用者介面上, 當白老鼠, 找活罪受. 有人不介意, 我當然也沒意見.

  8. #127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LSP000 查看文章
    小弟不解的是, 簡單數位資料的傳遞, 將 88.2KHz的WAV檔, 由 "可接受88.2KHz訊號輸出的Foobar2000" 傳送到 "可接受88.2KHz訊號輸入的DA10", 又和 音效卡SPDIF支不支援有什麼關係呢?
    我大概知道是因為音效卡真的在過程中參了一腳. :)
    當Foobar要唱88.2KHz的音樂時,它發現音效卡的S/PDIF輸出不能跑88.2KHz,
    這時,Foobar要怎麼辦?
    其一,將88.2KHz轉成44.1KHz,再傳給音效卡的device driver
    其二,通知使用者,音效卡的S/PDIF輸出不能跑88.2KHz
    否則88.2KHz的資料送給音效卡的S/PDIF根本就不能跑啊...那又怎麼傳到DA10去?

    Foobar做的是哪項?
    我輩重視音樂重播之正確性者,又偏好哪項?

    若是iTunes或Media player會怎麼做呢?
    才不管,直接丟給OS的audio API,這API會自己轉換格式成44.1KHz給音效卡的driver
    引用 作者: LSP000 查看文章
    所以, 我很想知道, 現在的 USB DAC, 到底是不是已經這麼做了呢? 在連接 DAC 的 USB 訊號線上, 所傳輸的資料還是不是 I2S 的資料格式呢? 如果不是, 那到底是什麼格式呢?
    USB與I2S都一種硬體bus,USB上當然傳的不是I2S,
    USB上的資料是一批一批送,I2S上是不間斷的規律送
    以USB DAC這個盒子來說,
    前段是USB controller,通常是個8051 based的IC,這部份透過USB bus和PC上的device driver溝通,
    由PC取得一批一批的資料存在buffer裡,若傳輸的過程有錯,可以重傳(driver與USB controller有沒有做這種機制,那是另一回事);
    buffer中的資料再被規律的取出,一個一個sample經過I2S傳給DAC IC

    USB 2.0的總頻寬是480Mbps,而二聲道24bits/44.1KHz的audio訊號不過是2.1168Mbps而已,
    一個8051 based的flash drive搬資料的速度可以高達數百Mbps,也不會出錯,
    要搞定2.1168Mbps的資料實在是...

    至於USB上的資料實際上是啥內容?那就看device driver與USB controller的程式怎麼寫,
    我想應該會是簡單的在一批PCM code外包上一些packet的header/tail之類的。
    而I2S上的資料則是serial的PCM code,左右聲道交互傳
    引用 作者: LSP000 查看文章
    如果再加上同軸輸出共地問題的影響, ......, 林林總總一大堆, 所以電腦訊源才會有這麼多東西需要改善, 讓大家樂此不疲.
    我的想法很簡單, 要是在數位資料的傳遞過程中, (譬如說, 將電腦上 88.2KHz的WAV檔, 由 "可接受88.2KHz訊號輸出的Foobar2000" 準確無誤地傳送到 "可接受88.2KHz訊號輸入的DA10"), 避開電腦音效介面, 而由外接 DAC 全權負責 Hi-End 等級的 DA轉換, 會不會比較容易得到好效果呢?
    我贊同這作法,至少可以避開一堆PC內部的電源及電磁雜訊
    若要更徹底,如Linn或是Apple Airport Express那般,透過網路傳輸,那就與PC的電源完全隔離了
    (網路線必須經過變壓器,無線則相關性更低)

    以你提出的這個例子而言,眼前就有iTunes -> Airport Express -> DA10能做到
    這形式iTunes直接透過網路傳輸,並未經過OS的那些audio API,也不會用到sound card,該是個好方式
    而且DA10又有Lavry獨門的壓低jitter技術,無需如同HD Micromega或La Rosita那般還得修改Airport Express
    只是...我也不知道這傳輸的AirPlay protocol是否能跑88.2KHz...
    CD quality倒是沒啥問題,前幾天我用這種形式接Moon 650D這個用上ESS Sabre也能壓低jitter的DAC,聲音確實相當的好~

    引用 作者: LSP000 查看文章
    在音樂播放軟體中調 EQ, 或者是在您的 DRC 軟體中加 noise shapping.
    - 是直接對 WAV 檔的 0101 數位資訊作二進位運算處理,
    - 還是要將 WAV 檔還原為類比式的音頻資訊, 再對類比式的音頻資訊加以處理, 再重新取樣轉回數位資訊呢?
    前者,純軟體,只能對數位資料處理,

    WAV檔,內部也是PCM code,包個頭而已
    ALAC與FLAC則是壓縮過的PCM code
    player軟體做的是便是讀出檔案,取出其中的PCM code(解壓縮或直接取出),
    1.送給OS的audio API,再送到device driver後,透過連接該device的bus送出PCM code給device(也就是DAC卡或盒),
    或是如iTunes的Airplay
    2.透過OS的network API,送到Airport Express或Apple TV
    DAC卡、盒、Airport Express或Apple TV收到一批批的PCM code後,再透過I2S一個一個sample送到DAC IC轉成類比
    jitter就發生在這I2S(以及外加的那條Master clock訊號)+ DAC IC這裡
    無論前端如何,最終要注意的就是此處

  9.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10. #128
    註冊日期
    2010-06-02
    文章
    356
    Thanks
    342
    Thanked 312 Times in 13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runkenlife 查看文章
    ......
    若要更徹底,如Linn或是Apple Airport Express那般,透過網路傳輸,那就與PC的電源完全隔離了
    (網路線必須經過變壓器,無線則相關性更低)

    以你提出的這個例子而言,眼前就有iTunes -> Airport Express -> DA10能做到
    這形式iTunes直接透過網路傳輸,並未經過OS的那些audio API,也不會用到sound card,該是個好方式
    ......

    WAV檔,內部也是PCM code,包個頭而已
    ALAC與FLAC則是壓縮過的PCM code
    player軟體做的是便是讀出檔案,取出其中的PCM code(解壓縮或直接取出),
    1.送給OS的audio API,再送到device driver後,透過連接該device的bus送出PCM code給device(也就是DAC卡或盒),
    或是如iTunes的Airplay
    2.透過OS的network API,送到Airport Express或Apple TV
    DAC卡、盒、Airport Express或Apple TV收到一批批的PCM code後,再透過I2S一個一個sample送到DAC IC轉成類比
    jitter就發生在這I2S(以及外加的那條Master clock訊號)+ DAC IC這裡
    無論前端如何,最終要注意的就是此處
    drunkenlife 兄字字珠璣, 小弟受益匪淺.
    行文至此, drunkenlife 兄當知小弟和兄是同路人, 不太相信一些沒有根據的話.

    除了無線網路, 我也特別注意 BT.

    - 我的第一台DAC會選DA10, 自然也就如兄所言的原因.
    - 第二台本想試 Chordette Gem, 但最後還是作罷.
    - Airplay/Airport Express在音響展上看到DA&T的展示人員在用, 很感興趣, 可惜我沒在用 APPLE /iTunes而作罷. 有機會試試.
    - AppleTV 勾起我有趣的回憶. 幫大老闆古堡配 MultiMedia Solution 的時候, 礙於政策只能用公司合作夥伴的產品, 只好選了公司生產線上有的 AppleTV. 和老闆解釋 AppleTV 是個什麼東東, 可大費唇舌. 老闆一個勁地問我, 這玩意兒為什麼要叫 AppleTV.....(sweat)(sweat)
    - 最近選了Bladelius USB DAC, 想試試非同步傳輸USB的效果.

    好了, 大致瞭解電腦音效處理這塊領域了. 有問題再向 drunkenlife 兄請教.
    再次感謝 drunkenlife 兄撥冗替小弟解惑. :*

  11. #129
    註冊日期
    2009-08-25
    文章
    295
    Thanks
    63
    Thanked 618 Times in 14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runkenlife 查看文章
    當Foobar要唱88.2KHz的音樂時,它發現音效卡的S/PDIF輸出不能跑88.2KHz,
    這時,Foobar要怎麼辦?
    其一,將88.2KHz轉成44.1KHz,再傳給音效卡的device driver
    其二,通知使用者,音效卡的S/PDIF輸出不能跑88.2KHz
    否則88.2KHz的資料送給音效卡的S/PDIF根本就不能跑啊...那又怎麼傳到DA10去?

    Foobar做的是哪項?
    我輩重視音樂重播之正確性者,又偏好哪項?

    若是iTunes或Media player會怎麼做呢?
    才不管,直接丟給OS的audio API,這API會自己轉換格式成44.1KHz給音效卡的driver

    USB與I2S都一種硬體bus,USB上當然傳的不是I2S,
    USB上的資料是一批一批送,I2S上是不間斷的規律送
    以USB DAC這個盒子來說,
    前段是USB controller,通常是個8051 based的IC,這部份透過USB bus和PC上的device driver溝通,
    由PC取得一批一批的資料存在buffer裡,若傳輸的過程有錯,可以重傳(driver與USB controller有沒有做這種機制,那是另一回事);
    buffer中的資料再被規律的取出,一個一個sample經過I2S傳給DAC IC

    USB 2.0的總頻寬是480Mbps,而二聲道24bits/44.1KHz的audio訊號不過是2.1168Mbps而已,
    一個8051 based的flash drive搬資料的速度可以高達數百Mbps,也不會出錯,
    要搞定2.1168Mbps的資料實在是...

    至於USB上的資料實際上是啥內容?那就看device driver與USB controller的程式怎麼寫,
    我想應該會是簡單的在一批PCM code外包上一些packet的header/tail之類的。
    而I2S上的資料則是serial的PCM code,左右聲道交互傳

    我贊同這作法,至少可以避開一堆PC內部的電源及電磁雜訊
    若要更徹底,如Linn或是Apple Airport Express那般,透過網路傳輸,那就與PC的電源完全隔離了
    (網路線必須經過變壓器,無線則相關性更低)

    以你提出的這個例子而言,眼前就有iTunes -> Airport Express -> DA10能做到
    這形式iTunes直接透過網路傳輸,並未經過OS的那些audio API,也不會用到sound card,該是個好方式
    而且DA10又有Lavry獨門的壓低jitter技術,無需如同HD Micromega或La Rosita那般還得修改Airport Express
    只是...我也不知道這傳輸的AirPlay protocol是否能跑88.2KHz...
    CD quality倒是沒啥問題,前幾天我用這種形式接Moon 650D這個用上ESS Sabre也能壓低jitter的DAC,聲音確實相當的好~


    前者,純軟體,只能對數位資料處理,

    WAV檔,內部也是PCM code,包個頭而已
    ALAC與FLAC則是壓縮過的PCM code
    player軟體做的是便是讀出檔案,取出其中的PCM code(解壓縮或直接取出),
    1.送給OS的audio API,再送到device driver後,透過連接該device的bus送出PCM code給device(也就是DAC卡或盒),
    或是如iTunes的Airplay
    2.透過OS的network API,送到Airport Express或Apple TV
    DAC卡、盒、Airport Express或Apple TV收到一批批的PCM code後,再透過I2S一個一個sample送到DAC IC轉成類比
    jitter就發生在這I2S(以及外加的那條Master clock訊號)+ DAC IC這裡
    無論前端如何,最終要注意的就是此處

    一般我們的認知是
    非同步USB或乙太網路是傳遞封包
    也就是說只有檔案

    事實上以我的經驗
    並非如此
    我曾經使用過LINN AKURATE DS一段時間
    原本使用NB來連接ROUTE進入AKURATE
    後來不小心認識一些高手
    一開始只是把ROUTE換成線性電源
    卻發生變化
    而且是改善
    從此我開始優化電腦
    把NB換掉

    為何會這樣
    我不知道
    沒有人可以解釋
    所以我這樣一路走下來
    現在的確達到我可以滿意聽音樂

    有一次幫一位網兄MARK換NAS的線性電源
    當場MARK目瞪口呆
    直呼怎麼可能
    所以無論是任何介面
    優化電腦是必須的
    除非不在乎聲音品質

    廠商應該要知道這件事
    但沒人敢說
    說了誰還要買數位流
    優化電腦多麻煩
    因為優化電腦非常難量產
    但是還是有廠商生產出來了
    韓國人先發制人

    或許
    大家不會相信
    但事實上的確是我所親身體驗
    尤其是電腦越厲害的人
    越不肯承認這現象

    有興趣的人可以來我家聽聽看

  12. The Following 2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kao For This Useful Post:


  13. #130
    註冊日期
    2010-06-02
    文章
    356
    Thanks
    342
    Thanked 312 Times in 137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drkao 查看文章
    一般我們的認知是
    非同步USB或乙太網路是傳遞封包
    也就是說只有檔案

    ......
    看過這種說法, 說實話, 我完全相信大家的金耳 (因為我是木耳).
    倒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現象的呢? 我沒法臆測.

    我只能這樣推論.
    - 如果您覺得是 "數位音樂檔案" 在網路傳遞過程中遭到了電源的污染, 造成了這個現象. 那我勸您千萬別在線上購買/網路下載任何 "數位音樂檔案", 因為在檔案傳送過程中, 可能會有數十/數百/數千個不同的 routers 為您默默地服務, 而它們絕對沒有音響等級線性電源的伺候.
    - 如果您也跟我一樣覺得不是 "數位音樂檔案" 的問題, 那您就應該可以體會我為什麼會在前文建議將 "數位音樂檔案" 直接完整傳送到 DAC (或眾先進提到的Music Server) 之上後, 再交給發燒友自己選定的 Hi-End 廠商全權負責 DA 處理. 效果不滿意, 代表您選擇錯誤. 唯有這樣, 才能杜眾發燒友悠悠之口.

    至於真正的解決之道, 當然是由專家找出真正的原因. 但我相信要發燒友信服, 一定會很難.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