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到這邊看,讚的喔~ http://blog.sina.com.tw/studiodizzy/
MY-HiEND COPYRIGHT NOTICE MY-HiEND 版權聲明 MY-HIEND FACEBOOK
謝謝小葉,其實tacan網友的網站我也逛過幾次了. 的確很讚!
他照相也很有Fu.....錄音作品也一定非常good....
錄音? 沒招啦... 相信耳朵.相信妳選擇的器材..不要侷限前人設好的規範.. decca tree. 大AB. NOS .都是我錄大編制常用的方式呀..
kevintran,Leo Yeh,小佐
不要侷限前人設好的規範.. => 這個跟我想法完全一致 當然不是說不管,還是可以參考,但自己要想辦法突破,每次錄音的變數都不一樣 一樣是跳投,每個人跳出來的程度還是有不同... 讚!
大家努力囉.... 我還是搬個板凳在旁邊看就好...呵呵...
作者: tacan 大家努力囉.... 我還是搬個板凳在旁邊看就好...呵呵... 我可以拉個板凳坐您後面聽您的場邊講評嗎? By the way, 昨天晚上用facebook試聽Live Machine的錄音。音樂還蠻合我的口味的,也許有機會可以買到。
那我看都是坐板凳的比較多....哈
為什麼不每一種樂器分開錄音(材料), 之後由混音師(廚師)來完成CD(菜餚) 編制 ? 這樣的話想要什麼效果也可以了~
作者: kei8864 為什麼不每一種樂器分開錄音(材料), 之後由混音師(廚師)來完成CD(菜餚) 編制 ? 這樣的話想要什麼效果也可以了~ 據我的觀察,這是很普遍的作法,特別是流行音樂。我猜是因為這樣的變數最少,每個樂器的細節也最不會跑掉。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錄音的console上有那麼多sliders,那麼多Mic輸入的原因。 壞處或者該說挑戰就是,要怎麼把這麼多聲軌給混合在一起,然後不會讓人聽的莫明其妙。這也就是高明的錄音師/混音師和肉腳的差別。這也是我想聽聽Tacan網友意見的地方。
討論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