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共7頁 第一第一 ... 4567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51 到 60 共計 62 條
  1. #51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ansonz 查看文章





















    完工


    要進入burn in地獄,初聽感高達40K的高頻響應不是蓋的,弦樂器高頻泛音的延伸很棒,不過我的空間太硬了,耳朵有點負荷不了,需要加個厚地毯處理第一次反射(有什麼好建議嗎?)
    另外低頻的彈跳與punch也很有潛力...Run in中
    加個厚地毯之外,

    查理兄也有漂亮的擴散板,

    也可試試.:o

  2. #52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ansonz 查看文章
    所以我說我是胡謅嘛歹勢

    不好意思,專有名詞不是很懂,可能有點濫用了,之前我所謂的AC是指交流訊號

    交流訊號是周期性的,所以會有頻率與相位
    當很多不同頻率的交流訊號混在一起,在時域上看到的就是亂七八糟
    所以測試才會轉為頻域,看每個頻率的大小(dB)與相位
    ......
    ----------------------------------------------
    不過很直覺的,無法想像聲音是交流訊號
    鋼琴彈奏一個鍵時...聲音也不會忽大忽小啊...
    所以只好胡思亂想一下,可能是因為聲音的產生是透過震動
    而這震動的過程不也像是弦波一樣,有大有小....由大到小的過程,就像是相位的變化,振動的快慢就決定是哪個頻率

    所以今天若相位完全巔倒,一邊喇叭陣動的振幅是由大到小,一邊是由小到大,稿不好會讓弦波相互抵消,聲音變小,定位也無法感受

    以上....仍然是不負責任言論(奔):P
    昨天下午.有軟體(製作)界專業人仕..來舍下聽了 DRC校正的效果.也給意見.
    倒是有一不錯建議~
    他帶來一張~德國母片+本國專業監製(壓片)-受他認可的 Paganini 24 隨想曲8).
    是"現場"錄音~一般來說..此類型片加上錄音(必要)手法所會造成的偏差..會相對的少!
    本身就是獨奏曲目..這麼一來~錄音還原的可鑑別度就大為增加.:)

    從傳真的角度來看.
    我們多聽多家軟體-以求比較客觀的還原表現..是一個方法.
    以上的建議作法也是一個..:P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其實若不了解樂器的原理與技法, 我認為也很難評論真實不真實.........原理或許OK, 但技法真的懂的不是很多吧?

    我也是不負責言論~~~~
    上文在下所提片..是 hanssler-classic DDD錄音 編號:4 717671 022264
    就是一把小提琴..相對容易領會些.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如果您念過工程方面的東西,您就知道工程上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以“模型”(model)來描述自然的現象。 一個60Hz的正弦波的聲音真的長的像示波器上的一樣?您“看”的到聲波嗎?您“看”的到電路上的訊號嗎?不能,對吧?示波器上的圖只是讓您visualize訊號的一種方式。

    這麼說好了,聲音是空氣振動產生的,麥克風的振膜接收到這個振動(振膜跟著聲波一起動),麥克風裡的線路把這個振動“轉換”成電子訊號。這個電子訊號是個AC訊號。您可以把這個AC訊號看成是電路“描述”這個振動的一種方式。如果訊號是個固定頻侓的波(如果我們不管背景雜音),這個訊號可以用一個正弦波(sine function)來描述。當然,如果您喜歡用別的方式像http://mathworld.wolfram.com/Sine.html用虛數和指數來表示。這些都只是用我們覺得好用的”模型“來”描述“自然現象。用這些模型可以讓後續的計算過程變容易一些。

    麥克風振膜振動的幅度,決定了這個相對應訊號的振幅;振膜振動的快慢,決定了相對應訊號的頻侓。這兩個數字都是絕對的。

    您注意到了嗎?到這裡都我們都還沒提到相位!因為相位是相對的。一個人自己跑百米,沒有什麼先到後到的,因為沒人在比。要是兩個人跑百米呢?那就有可能有人先到,有人後到。相位(或是相位差)就是指兩個波在傳播的過程中先到後到的現象。
    模型的確是重要工作..

    聲學模型大者..將音樂廳縮小為1/10全比例.聲頻率提高10倍來做測試取測值..
    日本 石井伸一郎..也在其聲學著作中~做了住家的縮小模型.全部傢俱/設置/喇叭/面材..全部是1/10 model.實在是夠有研究精神:O.
    模型與現實空間對照過程中..加上實測/聽..才有了所謂?好聲音特性-頻率響應曲線圖.
    大部份就是一個..由低到高頻(頻響由左到右)-緩降(帶點波浪)的走勢..
    是..不太有提到 相位..因為絕大部份音響系統+空間~搞得順-頻響/殘響-就蠻不容易了.:P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加個厚地毯之外,

    查理兄也有漂亮的擴散板,

    也可試試.:o
    查理 哥.所代理的"擴散設備"太少看到有人使用了..
    的確是優秀產品..8)

  3.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Yeh捨 For This Useful Post:


  4. #53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kevintran 查看文章
    因為相位是相對的。一個人自己跑百米,沒有什麼先到後到的,因為沒人在比。要是兩個人跑百米呢?那就有可能有人先到,有人後到。相位(或是相位差)就是指兩個波在傳播的過程中先到後到的現象。
    或許用個實例大家更有感覺,
    小提琴的琴弦擦動後發出聲音,這其中有基音,也有泛音,泛音便是基音的偶數倍,2, 4, 8...
    不同的擦弦手法,不同的弦,不同的小提琴,發出的泛音相對於基音的比例(振幅)都不同(應該是這樣吧?)
    假設錄音與製作過程都沒弄錯,這一切完美的儲存在載體上,也完美的被讀取、再生直到擴大機的輸出,再來送入喇叭

    倘若這喇叭的相位平直,也就是任何聲音無論頻率,由輸入到輸出,所花的時間都一樣
    那麼那小提琴發出的聲音,就會完美的被再生
    若相位會偏移呢?例如2KHz是0度,但4KHz是120度,
    那麼再生時,2KHz會準時再生,但4KHz會慢了120度,120度意思是該頻率週期的1/3,以4KHz來說,就是差0.083秒,
    這般再生出來的琴音,顯然就與原來錄音當時的琴音不同囉...
    會變成該有那個泛音時沒,但0.083秒後才來,疊到後面的音去了,這,豈不就亂了嗎?
    聽來就不覺得是原來那把琴、那根弦、那個人的演奏了...

  5.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drunkenlife For This Useful Post:


  6. #54
    註冊日期
    2007-10-30
    文章
    80
    Thanks
    133
    Thanked 91 Times in 29 Posts

    預設

    查理兄的擴散板,據他所說要一定的數目,功能才顯著
    不過我目前無法做太大的公程....so....

    到是有用RTFS在一次反射與坐位後方吸音囉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加個厚地毯之外,

    查理兄也有漂亮的擴散板,

    也可試試.:o

  7. #55
    註冊日期
    2007-10-30
    文章
    80
    Thanks
    133
    Thanked 91 Times in 29 Posts

    預設 聽感

    E.A一開始主要是從是喇叭的設計,延續vonschweikert的想法,使用的是絲帶高音來設計喇叭,漸漸的因為喇叭內部需要訊號線,經過許久的研究發現許多心得,後來決定自行製造自己想要的cable,

    E.A對於電源線,之前的想法,主要是提供充沛與乾淨的電源,所以加上了濾波電路,提供系統端,得以抵抗電源端的雜訊干擾,可以省下許多電源處理的費用,此線就是PC2one

    不過這也實在讓我很好奇,電源線的影響是否只關於"雜訊"和"電流"而已?板上有些樂友覺得也許還要加上器材搭配上的考量.(阻抗?)

    因此對PC2one想法雖然給予肯定,但總覺得好像應該還有其他因素決定電源,所有當E.A說有更進階的電源線TRPC時,就很想試試(因為竟然和PC2one不同,沒有濾波裝置)

    聽感:

    很緊張的將TRPC接上CDP與縱擴,剛開聲的感覺是...聲音真的改變了,其實聲音的本質不變,而是變的比較結實與有水分,這應該是代表聲音的密度變好了吧,比較明顯的就是撥放The Bass Gang時,四把Double BASS很鮮明的擺在眼前,我沒辦法確認得這樣的音色真不真實,但是真的很有存在感與臨場感.

    其他的感受就是兩端延申變好,所以空氣感與現場芬圍變佳
    聲音變的流暢,弦樂的聲音起伏柔順,但暫態跟之前比起來,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音場縱深較深

    大至上自己的感覺大約如此,在目前系統上,換上TRPC最明顯的改進是低頻,我想可能因為能量充配,所以控制力也變好了吧?而低頻變好對於整個現場的重現,幫助應該也很大..
    另外不得不題一下,之前的電源線一條是器材附的廠線,一條是vovox texture,跟目前的TRPC ($3500)價差都很大,所以聽感會進步是當然的,跟其他線材比起來的結果就不得而知了,目前的設置是(插座->Texture->QB4->2 TRPC->(CDP,integrate AMP)
    因為重量和硬度都很重,費了很大力氣才裝上系統,雖有想過要A/B test,但實在是提不起勁...
    可以確定的是電源線的影響確實不小(傳導速度,電容性,電感性?),若有想更換看看的話,國內也有代理很多很棒的品牌,都可以去試聽比較囉
    老實說,除非對產品有特別的怨念,不然不需要特地跟國外買(沒得試聽,只能賭一把),話說有人要代理嗎,好想聽喇叭?:*

    最後分享一下目前調整系統會拿來聽看看的CD



    中間的狂想曲大家都很熟就不贅述了,右上角crytal cable的測試片,比較常聽的是最後Vengrov 拉的查爾達斯,Vengrov是俄派的小提琴家,與Repin是師兄弟,外型長的有點像....呃...玩具總動員的巴斯光年,有人說Vengrov的音樂是發自內心展露出來,不難想像是偏向情感豐富(有時真的快溢出來了),不過是會讓人喜歡的類型,俄派小提琴家的技術都沒話說,特別是Vengrov和Repin ( 當然是以現在"還在"表演的),查爾達斯需要飛快的運弓技巧,又需要有情感的張力,所以由Vengorv來表現確實很讚,本片也錄的很棒,即使是很快的的樂句也是粒粒清析,讓我扼腕的是,開頭前一小斷模仿鳥鳴聲時,背景整個弦樂都在跳弓,可是我的系統只聽的到一點點聲音而已,聽不出是什麼,上次在上瑞張老師那,就聽到非常很清楚的擦弦聲,不得不說ASR的聲音寧靜度果然夠黑...

    右下角是張老師推薦的,也在他那聽過,Dvorak的三重奏,系統平橫的話,每個聲部之間的合音非常舒服,想當然爾,目前我還差一大段

    左下是謝霖的克萊斯勒,特別喜愛改編gluck 的 melody(克萊斯勒很喜歡改別人的歌),在查理那撥放過,空間感相當棒,鋼琴的音符飄盪在空氣中,擴散板應該有很大的幫助
    在馬哥哥那也撥放過(fidelio ii),具有型體感,可以感覺到謝霖拉琴時隨著樂句輕微搖擺.


    YG Carmel 也聽好一陣子了,一開始聲音總覺得有點不對勁,所以一直沒有心得,後來拿測試片來撥放才發現有一聲道的聲音糊糊的,拿起電表來量才知道高音單體沒接上,過了一星期,查理來的時候,拆開才發現高音單體的訊號線沒接到(應該是運送過程造程),實力全開的Carmel在舞台的營造方面確實很讚,另外我發現需要tone in一定的角度以上,高頻的聚焦才夠,不曉得是否因為點音源的設計,或是座位離喇叭較近的原故.
    除此之外,YG獨到的phase coherent與平坦的頻率響應確實對音樂重撥幫助很大,若是空間在經過良好處理,應該可以感受到很鮮明的"畫面",在來就等之後有機會的話,改善一下空間哩..

    最後小小的報怨一下,在台灣Carme實在有點貴,後來發現價格在加一點就可以買Sasha啦(這兩個美金價差很大),奇蒙子實在不太好,當然服務也是很重要,就看代理商是否有比的上此價格的服務了......

  8. The Following 4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ansonz For This Useful Post:


  9. #56
    註冊日期
    2010-08-09
    文章
    341
    Thanks
    3,469
    Thanked 446 Times in 156 Posts

    預設

    無論是系統及音樂,hansonz兄寫得真是精采,感覺能一窺其堂奧了(y)

  10.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hidoson For This Useful Post:


  11. #57
    註冊日期
    2007-12-12
    文章
    4,701
    Thanks
    593
    Thanked 2,728 Times in 1,37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ansonz 查看文章
    查理兄的擴散板,據他所說要一定的數目,功能才顯著
    不過我目前無法做太大的公程....so....

    到是有用RTFS在一次反射與坐位後方吸音囉

    是啊慢慢來即可,

    恭喜...加油...

  12. #58
    註冊日期
    2007-10-30
    文章
    80
    Thanks
    133
    Thanked 91 Times in 29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idoson 查看文章
    無論是系統及音樂,hansonz兄寫得真是精采,感覺能一窺其堂奧了(y)
    咳..Hidoson兄客氣了,(一不小心鼻子就翹高了),其實大部份是建構這次系統的過程與想法,也參考了一些板友與網路的想法,也許內容未必正確,不過寫出來供大家參考與指教囉~~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是啊慢慢來即可,

    恭喜...加油...
    地毯還沒稿定,要先過老婆這關...看來得想辦法見縫插針(好像怪怪的)...

  13. #59
    註冊日期
    2010-06-14
    文章
    266
    Thanks
    186
    Thanked 158 Times in 74 Posts

    預設

    弄些現代藝術作品 那整個空間就超有Feeling
    空間過於空 對於聲音 回音會太大 聽音樂應該有壓迫感

    滿有質感的喇叭 配有獨物的音響架
    整體令人感到一種現代感 滿有品味的
    立志賺錢:^)敗音響

  14.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deson For This Useful Post:


  15. #60
    註冊日期
    2007-10-30
    文章
    80
    Thanks
    133
    Thanked 91 Times in 29 Posts

    預設 最後一塊拼圖(應該是最後.....吧...)

    撐了很久....還是給下開下去了...


    這是可以吃的嗎?(設計旁白)



    嗚嗚...沒有帽子


    期待已久的合體!!!


    終於有機會亮相了~


    很硬的線,好不容易完工了!!!



    繼續..................Break in.................Orz

    說明書很貼心的描述了Break in的階段
    1. 50 hours initial
    2. 50~150 hours Sound open a little
    3. 150~350 hours Midrange start smoothing and clarity
    4. 350~500 hours Magic happen!?

    不過有題到break in 建議用digital source,不要用CD repeat,可能怕讀寫頭太超吧..
    話說代理商的USB-X還沒到,所以目前還沒機會試 384kHz (PCM) and 6.1MHz (DSD)

    先聽了一下,和之前的CDP比起來,細節多很多,樂器分離度很好,聲音的密度也很紮實,所以形體感也較好...
    其它....就慢慢滴break in 後才知道囉~

  16. The Following 8 Users Say Thank You to hansonz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