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共13頁 第一第一 ... 210111213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111 到 120 共計 129 條
  1. #111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7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一般音響室遇到最大的問題是反射音與駐波

    有了量測與產品的對應關係後,才能以較速配的方式進行調整

    例如 50Hz突起,那麼就找以50Hz為主要處理的聲學產品

    這些是針對比較大問題的處理方式,也是我強調的地方

    若是小問題的微調,就無法靠聲學產品了

  2. #112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小葉 查看文章
    一般音響室遇到最大的問題是反射音與駐波

    有了量測與產品的對應關係後,才能以較速配的方式進行調整

    例如 50Hz突起,那麼就找以50Hz為主要處理的聲學產品

    這些是針對比較大問題的處理方式,也是我強調的地方

    若是小問題的微調,就無法靠聲學產品了
    低頻特別針對單一頻率的產品(但是其他頻率也會吸)是有的, 但是我認為比較不實用,

    一來是比較貴, 二來是音頻其實很奇妙, 尤其是低音,

    通常吸過了, 把高起來的打平了, 往往凹下去的地方也會補起來.....

    低頻陷阱擺得夠多, 就容易得到較平直的響應, 而且要到吸太多的地步其實不是那麼容易

    我認為我們的想法應是同方向的,

    但小葉你要求較高,

    我較為懶散一點:)

  3. #113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7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我完全沒要求

    我只講大方向的處理

    吸音、擴散及低頻處理

    其中一次反射音的吸音要選頻寬好一點的
    低頻就針對測量的駐波處理
    擴散部份就比較有學問些了....

  4. #114
    註冊日期
    2007-05-03
    文章
    72,753
    Thanks
    7,665
    Thanked 20,844 Times in 9,306 Posts

    預設

    另外想到的是一次反射音的拿捏其實很多人是不準的....

  5. #115
    註冊日期
    2010-09-19
    文章
    812
    Thanks
    66
    Thanked 196 Times in 123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chsiang 查看文章

    因為不論軟體派或是硬體派, 略
    小小觀念供大家分享

    在聲學處理中,並無硬體派與軟體派之別,在處理聲學問題中,是軟硬皆用,只有一派而已就是為聲問題進行處理.改善.甚或是解決(或許不明其理與因,便可能會以為有派別)
    在室空間的重播下,聲學重播將受到空間聲學的影響巨大,因此必須進行相應適妥的聲學處理,這些聲學處理是用軟體達不到的,因此往往需經由專業聲學人士進行聲學材料設計規劃使用與配置甚者經由聲學專業人士為空間進行相應的特殊聲學構造設計以改善聲缺陷問題.而所謂的軟體的使用是當這些空間聲學問題達欲改善目標後,為使得較細微的聲音調整或微調優化,因此進而使用軟體調校,以達細微優化.聲學處理也是一種系統工程.

    :)

  6. #116
    註冊日期
    2009-10-10
    文章
    2,782
    Thanks
    779
    Thanked 4,478 Times in 1,34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THXman 查看文章
    小小觀念供大家分享

    在聲學處理中,並無硬體派與軟體派之別,在處理聲學問題中,是軟硬皆用,只有一派而已就是為聲問題進行處理.改善.甚或是解決(或許不明其理與因,便可能會以為有派別)
    在室空間的重播下,聲學重播將受到空間聲學的影響巨大,因此必須進行相應適妥的聲學處理,這些聲學處理是用軟體達不到的,因此往往需經由專業聲學人士進行聲學材料設計規劃使用與配置甚者經由聲學專業人士為空間進行相應的特殊聲學構造設計以改善聲缺陷問題.而所謂的軟體的使用是當這些空間聲學問題達欲改善目標後,為使得較細微的聲音調整或微調優化,因此進而使用軟體調校,以達細微優化.聲學處理也是一種系統工程.

    :)
    恩 認同:):):)

  7. #117
    註冊日期
    2010-04-19
    文章
    2,352
    Thanks
    668
    Thanked 1,132 Times in 558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hojuiyang111 查看文章
    你捨得動你的裝潢嗎?

    這是個最終的問題,

    對一般發燒友這是不容易克服的障礙,

    尤其在客廳更是難,

    找誰作?也難..
    其實 jack哥家並未做所謂的裝潢效果..也就是木作其實很少.主要是家具擺脫.
    所以測DRC時連續極低頻波~低頻波發聲時-
    裝潢共振聲其實非常低..幾乎沒有.
    這是裝潢偏少的好處..對音響重播而言..

    但是當日有做DRC校正之聽比.
    壓低100hz左右~以降..之後.低頻段樂器輪廓/線條就改善了..
    壓低殘響量之後~大編制的樂器間距離感就明顯了.不會擠在一起.
    例如..刷動演奏的木琴.就退到適當的位置.不再搶前.
    後排的打擊樂器.銅管.也比較回到合理位置..
    舞台的形體.比較正確..

  8. #118
    註冊日期
    2010-04-15
    文章
    69
    Thanks
    26
    Thanked 46 Times in 21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Yeh捨 查看文章
    其實 jack哥家並未做所謂的裝潢效果..也就是木作其實很少.主要是家具擺脫.
    所以測DRC時連續極低頻波~低頻波發聲時-
    裝潢共振聲其實非常低..幾乎沒有.
    這是裝潢偏少的好處..對音響重播而言..

    但是當日有做DRC校正之聽比.
    壓低100hz左右~以降..之後.低頻段樂器輪廓/線條就改善了..
    壓低殘響量之後~大編制的樂器間距離感就明顯了.不會擠在一起.
    例如..刷動演奏的木琴.就退到適當的位置.不再搶前.
    後排的打擊樂器.銅管.也比較回到合理位置..
    舞台的形體.比較正確..
    這也是我心中的一個很大疑問|(|-

    在做DRC校正時 用的是電腦中的軟體
    的確在校正前後會有差異性...

    但是回復到唱片時 弟覺得並沒有這樣的問題....|(|-

    所以....到底是因為沒有前後比較所以聽不出差異性
    還是電腦軟體.......


    最近用數位相機常常因為色溫的校正搞得頭大
    而用底片時"幾乎"很少考慮到色溫的問題(除非商業攝影)

    其實
    我們常常把藝術跟科學一起討論 很容易沒有共識
    色偏 就是顏色"不正確"啦
    但有時 色偏 反而是另一種情感藝術的表達


    最近器材變化快..
    結果 聽音樂的時間有點變少
    那還事小...
    若是搞到要在牆上或天花板釘一些板子:^):^)
    可能會被人念到根本不用聽音樂啦

  9. The Following User Says Thank You to jackwang For This Useful Post:


  10. #119
    註冊日期
    2010-09-05
    文章
    847
    Thanks
    0
    Thanked 433 Times in 246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jackwang 查看文章
    這也是我心中的一個很大疑問|(|-
    在做DRC校正時 用的是電腦中的軟體
    的確在校正前後會有差異性...
    但是回復到唱片時 弟覺得並沒有這樣的問題....|(|-
    所以....到底是因為沒有前後比較所以聽不出差異性
    還是電腦軟體.......
    該說CD vs LP,
    簡單的初步驗證法,聽聽看你的CD vs LP,
    注意,音場後緣是否能退到窗外?是否能聽出舞台後方牆面反射樂音呈現的空間感?

    更進一步的驗證法,LP+DRC+DAC就能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EricNing一直希望我搞這東西,其實我現在的E-MU 0404 USB就能做這件事,但那ADC部分我沒改,聲音我一定不滿意...
    眼前單是找個DAC就頭痛了,實在沒時間搞到ADC...

    誰有好的USB/1394 DAC啊?DRC機器借你聽~

  11. #120
    註冊日期
    2008-04-08
    文章
    352
    Thanks
    211
    Thanked 379 Times in 145 Posts

    預設

    引用 作者: jackwang 查看文章
    這也是我心中的一個很大疑問|(|-

    在做DRC校正時 用的是電腦中的軟體
    的確在校正前後會有差異性...

    但是回復到唱片時 弟覺得並沒有這樣的問題....|(|-

    所以....到底是因為沒有前後比較所以聽不出差異性
    還是電腦軟體.......
    人很容易受到預期心態的影響,會聽到那些自己想聽的變化。所以用自己熟悉的唱片測試音響是危險的,因為你太清楚哪一個段落有什麼變化,反而逼得自己專心去聽那些小節而忽略了整體的音樂感受...。這也是為什麼比較嚴謹的音響評論應該要有比較長期(Stereophile一般來說,兩三個月以上吧)的測試。

    Harmonix的木內和夫會建議那些家中各種吸音擴散工具「裝很大」卻又覺得聲音還是不好聽的音響迷們,鼓起勇氣把東西一次拆光光,聽聽看是否真的會變很差?他說通常得到的結果是聲音變好。:O 通常東西花了時間精力安裝完畢就不大會拆掉,加上預期心理作用,很容易讓大家覺得這些道具有效。

    不精確的不是人耳,而是人心啊。

    引用 作者: jackwang 查看文章
    最近用數位相機常常因為色溫的校正搞得頭大
    而用底片時"幾乎"很少考慮到色溫的問題(除非商業攝影)
    拍負片的話,寬容度較高、沖洗照片時機器又會自動調整,通常問題不多。
    我也覺得,底片的色偏比較不會產生讓人有不快的視覺感受,可能因為感光元件是RGGB(綠色佔兩倍),色偏時綠色方面的偏差會較明顯所致?

  12. The Following 3 Users Say Thank You to martin For This Useful Post: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